作者:宸庭
等到了下值的时间,府衙内大小官吏一脸倦色地散去之时,李基倒依然是神采奕奕地离开府衙坐到了马车上。
在马车上的马夫是个颇为健硕的少年郎,在小心地扶着李基进入马车后,恭敬地问道。
“先生,是回府吗?”
这个少年郎看似其貌不扬,穿着一身宽松的麻布衣,实则却是迄今为止桃园众中武力最为出众之人,被刘备赐名为刘武。
而既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危,又是为了让自己也置于锦衣司的监督之下,刘武自然而然也便是成了李基府上的马夫。
尽管以着李基对于锦衣司的影响力,完全可以让自己不置于锦衣司的监视下,但是李基自然不会谋求这种特权。
贾穆会狂热地尊崇自己以及暗藏反骨是李基没有料到的,也就顺势让贾穆成了锦衣司的一员用以监视贾诩。
相对的,李基也从来没有想过让自己也脱离锦衣司的保护以及监视。
李基从无反叛之心,又何须做那等会让君臣相疑的事情。
或许,一开始作为黑户的李基追随刘备,未尝没有富贵的念头,但真正走到了如今的这个位置后,富贵这种唾手可得的东西早已非李基的追求。
而纵使贾诩察觉到了贾穆是锦衣司的一员,深谙自保之道以及人性的贾诩,也会明白这对于他而言是好事。
最贴身的身边有着主君的眼睛,方才容易获得主君的进一步信任。
更重要的是,就连李基都给自己安排锦衣司监督,贾诩又能有什么异议可言?
甚至,以着贾诩的智慧必然会料到既然存在锦衣司这种情报机构,就必然不可能不会在他身边安放眼睛。
贾诩或许不会料到的是那颗眼睛,正是他的儿子罢了。
这些想法自李基的脑海之中一掠而过,顺便在马车内坐稳后,方才回答着刘武的询问,道。
“不回府,去仁德书院。”
“是,先生。”
刘武一直保持着过去对李基的尊称,稳稳地驾驭着马车出城朝着仁德书院的方向而去。
而坐在马车内的李基则是掀起帘子的一角,观察着沿途的状况。
自宣布“仁德书院”的成立开始通过“军”、“政”两道筛选第一批入学士子已有数月的时间。
“仁德书院”真正开学授课的日子亦将临近,此事亦深远地关乎着吴郡发展以及人才储备。
只可惜的是李基始终忙碌于各种公务,迟迟没能抽出时间关注“仁德书院”的现状,只能是通过一些锦衣司的汇报进行了解。
如今李基难得有了些许闲暇时间,也便打算出城实地看看“仁德书院”。
并且,此前李基与糜家合作所推行的“无墙之城”,李基也颇有兴趣糜家初步已经开拓到什么程度。
而在出城之后,李基颇有些意外前往“仁德书院”的方向上一路倒是人来人往的。
其中士子打扮最多,其次挑着些许买卖的小商小贩次之。
在这个时期,商贩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贱籍,世家允许经商,豪族允许经商,便是平民百姓也是允许经商的。
譬如刘关张三人最初便是各有自己的生意,一个卖鞋,一个卖绿豆,一个卖猪肉。
可见,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商业氛围还是相当不错的。
只是李基打量着来往挑着担子的小商小贩,倒是颇有些意外,明白料想是糜家所推行的无墙之城吸引了这些小商小贩。
而李基的马车虽然没有任何的标识,但是这一架马车却是刘备所赐,豪华大气程度堪称吴郡之最。
因此,一路上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人不识趣地找麻烦,反而是自觉地让开着道路。
不过尽管一路上李基观察着人流自发维持的秩序相当不错,但身为郡丞的思维,却让李基下意识地察觉其中存在着一定的治安隐患。
城内有着郡兵以及衙役,再加上刘备重视治安,犯罪自然极少。
但是在城外,未必不会有人铤而走险!
第197章 初成规模的集市
自发形成的秩序,很容易就会被不遵守秩序之人所破坏。
只是在没有刘备或李基的手令情况下,就算是糜竺也调动不了一兵一卒,更别说是糜家了。
而此前糜竺每日都需要计算海量钱粮的调度问题,自然是无暇亦无有心思去跟李基讨论这种有备无患的细节问题。
旋即,李基轻敲了三下马车,马车便是随之停了下来。
不远不近地跟在马车后方的一个人则是快步地走到了马车的旁边,耐心地等待着。
片刻后,一份调动两百郡兵用以日常维持仁德书院周边秩序的手令被李基从书写加印完毕,然后通过帘子递给马车外等待着的锦衣司。
“即刻交给门下督贼曹赵云。”
李基道了一句。
那锦衣司成员则是小心地将手令收入怀中,然后快步离去返回吴县之内。
对于李基而言,调动两百郡兵至仁德书院周边维持治安不过是小事罢了,也便无须等明日返回府衙当值再特意安排,直接手令一份即可。
治政拖泥带水,从来都不是李基的风格。
等那个领了手令离去的锦衣司成员迅速融入人群之中消失不见后,刘武双目时刻警惕地打量着周边之余,再度稳稳地赶着马车沿这条修建不久的官道往仁德书院而去。
而随着越来越接近仁德书院,明明已近黄昏,但是这片倒是出乎意料的热闹。
集市之中大量的酒肆茶馆绕着仁德书院的外围建立而起,颇有几分李基印象之中大学城美食街的感觉,三五成群的士子们则是分别聚在酒肆茶馆之中高谈阔论。
这个时代的士子之中不乏寒门,但是寒门也绝不是一味的穷逼,足以堪称是这个时代的中产家庭了,否则也支撑不起士子求学的高昂支出。
至于世家豪族出身的士子,那便是更加富裕了!
而不少附近百姓临时客串的小商小贩显然也是嗅到了商机,在各家酒肆茶馆附近贩卖着自家所做的特色小吃,好一副喧闹的场景。
相对比城内已经快要进入宵禁时间,这里自然没有宵禁可言,更显得自由畅快,因此才吸引了大量士子宁愿呆在这边也不会选择返回城中的驿馆歇息。
且李基坐在马车绕着这一片初步建立的集市外围转了一圈,发现集市周边也已经建立了不少谒舍作为士子们歇息之处。
尽管这些谒舍的环境相对简陋,但却大有一种供不应求之感,多间谒舍都已经挂牌无房。
即便李基早就从锦衣司的汇报之中简略有所了解,但是亲眼看着这种热闹的氛围,李基莫名地有种亲近的感觉。
设立“宵禁”的原因很多,对于城内而言无疑是利大于弊的,所以李基是断然不会取销“宵禁”的。
不过这一处蓝图之中的“无墙之城”,李基倒是没有打算设立“宵禁”。
而诸多士子显然也是拒绝不了在渐渐降下的夜色中,与三五同窗好友喝着小酒,吃着夜宵,高谈阔论的感觉。
即便这边的价格相对高昂不少,但显然不在这些富哥的考虑范围之内。
在简单地转了一圈后,李基总体还是相当之满意的,起码这段时间李基即便没有心思关注“无墙之城”,但糜家确确实实是按照着李基所规划的蓝图一步步初步建立了集市。
光是这些士子们每日的消费,都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
而等集市的规划继续扩大一点,“仁德书院”也真正有生源开始入学后,李基就能考虑小小地在这个时代炒一下“学区房”,以着这个方式通过士子们收割一下世家豪族们埋在地下都快要发霉的钱财。
吴郡每日的钱粮开支几乎比一个州还要来得夸张,造船工场以及以工代赈几乎就跟两头吞金兽那样,不断地吞着吴郡的钱粮。
因此,这一处集市目前反倒是成了吴郡难得的一个财政开源所在。
甚至,李基看着眼前初显热闹繁华的集市,目光闪烁,心中不自觉地酝酿出一个更为疯狂的收割计划。
不过,那需要等着“无墙之城”彻底形成一个规模再说了。
李基摇了摇头,暂且将那个远远还没有完善的收割计划放下,然后直接在马车之中换下了自己的官袍,更换上一身普通的青色士子服,手中再拿起一把折扇便下了马车。
这个时代最为流行的还是羽扇,原轨迹中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周瑜,实则都是羽扇纶巾的打扮。
只是李基用不惯羽扇,也就顺手将这个时代已经存在的折扇的前身——“腰扇”进行了些许改良,做成了一把折扇。
只可惜,限于工匠那边的造纸术还没有改良成功,所以这把通过多层纸张糊起来的折扇几乎便是黄色的且折痕也不够明显。
不过眼下吴郡的气温已经逐渐热了起来,平日里出行偶尔扇一扇风还是足够的。
而看着李基似乎是想要亲自去酒肆,刘武迅速地跟了上来,道。
“先生,请允我随行保护。”
深知孙策是怎么死的李基,自然不会疏忽大意。
即便暗处还隐藏着一些锦衣司,但李基还是微微颔首表示允许。
刘武的武力不低,放在战场上也比一般的二流武将要强上些许,在吴县附近倒也足够担任护卫工作了。
毕竟赵云本就身兼多职,李基总不能时时出行都要带上赵云,当真将赵云当成一个纯粹的保镖使用。
并且,据李基所知,自己的名声在仁德书院周边可谓是响亮之极。
锦衣司的汇报之中提及,但凡是呆在仁德书院周边超过一个月的士子几乎都会逐渐分化为三类。
要么便是颇为狂热地推崇李基的;要么便是对李基多有鄙夷不屑的;又或者是似乎在两者之间左右横跳的串子。
所以倘若是当真出了什么意外,李基振臂一呼,可能便是从者如云,自然也就没有带太多护卫的必要。
只不过李基还没有走上几步路,便是在旁边的一家茶馆之中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
夏侯兰!
且坐在茶馆之中高谈阔论的夏侯兰,面前还坐着足足七八个士子。
李基见状,不动声色地从酒馆的侧门进入,然后在茶馆之中夏侯兰身后寻了个座位。
而看着刘武很自觉地站在李基与门口之间的位置,隐隐阻隔着门外有可能出现的刺杀,李基忍不住笑道。
“坐吧,仁德书院附近的锦衣司可是相当不少,当真出现什么形迹可疑之人,也早就被监视着了。”
旋即,李基拍了拍自己身旁的座位示意刘武坐下。
“不敢与先生同座。”刘武有些受宠若惊地开口道。
“休得多言,快坐下便是了,且茶馆之中客人仅有你一人站着,岂不也是引人瞩目?”
李基轻呵了一声,刘武这才不敢违逆地小心坐在了李基身侧的位置。
而也就在刘武坐下后,忙碌地招呼着各个客人的伙计也捧来了火炉、茶具、茶叶、香料等等。
显然,除了在府衙之内,这个时代的喝茶方式主流依然是煮茶,且也是被诸多士人多推崇的雅事,否则在仁德书院周边的茶馆也不会如酒肆一般多了。
对于煮茶的味道,李基虽不太习惯,但是如何煮茶李基还是略懂一二的。
李基随意地摆弄着茶具,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之余,注意力则大多都放在身后夏侯兰一行人高谈阔论的内容之中。
“明正兄,今日你又连败七人,无有一人突破至沙盘边缘,可见明正兄的水平当真是一日千里啊。”
“没错没错,第三次指令之时,明正兄几乎是提前预判了对方的用兵行动,完全封锁了对方的行军路线,可谓是妙到极点。”
“假以时日,明正兄必成不逊色于子坤先生的兵法大家……”
“明正兄,这段时间吾有所感悟,明日有意再次一试‘四渡红水’,还请明正兄手下留情,且给我留一下进入‘仁德书院’的机会。”
“这是吾的一点小小心意,还请明正兄收下,没有别的意思,纯粹就是我太想进步了,还望明正兄成全,今后我……”
听着说到这里明显压低了不少的声音,即便李基距离夏侯兰实则没有超过一丈,但还是听不清后面具体是在说些什么。
不过,李基的神色依然平静如常,将在小火炉上煮沸的茶水先是往刘武面前的茶盏倒上,这让刘武受宠若惊地连忙小心托着茶盏。
“小心烫。”
李基笑了笑,不忘提醒着刘武一句,让刘武顿时便感觉心中一暖。
不过,坐在侧面的刘武自然也知道李基在关注着身后那一桌的动静,暗自观察之余,小声地朝着背对夏侯兰等人的李基实时汇报着。
“先生,是三个金饼……没有收下……”
李基不动声色地微微颔首,倒是有些意外夏侯兰的沉稳。
毕竟李基让夏侯兰是主持“四渡红水”是为了历练夏侯兰之余,最重要的也是一时间找不到更合适的人手。
第198章 太想进步之人
只是那个背地里多有跳脱的书童,似乎也比李基预料之中的来得要成长得快。
面对着一众人的吹捧,夏侯兰并没有正面回应自夸一句,便是连贿赂都似乎是轻飘飘地婉拒了。
这对于尚未真正及冠的一个少年郎来说,夏侯兰的心性可谓是相当不错了,起码没有令李基失望。
如果夏侯兰当真接受了那块金饼,那么李基只能考虑将夏侯兰放到一个无关重要的闲职去了。
“诸位,还请自重。”
忽然,夏侯兰的声音响了起来,道。
上一篇:军援毛熊瓦格纳,鹰酱满世界抓我
下一篇:我,落榜美术生,开启S3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