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268章

作者:顾止

  学习农家、兵家、墨家的学子数量多了,那么必然就会导致学习其他诸子百家之言的学子数量少了。

  而学习自己学派的学子数量少了,并且这样的情况长时间得不到改善的话,那么自己的学派将来就很有可能会变得衰落下去。

  而这样的事情,必然是各个百家博士所不愿意看到的。

  李斯作为法家一道的领袖,他自然也是注意到了随着农家、兵家、墨家的渐渐崛起,自己所在的法家学派因此而开始受到冲击这件事。

  但是诸子百家之间的学派之争,虽然激烈,却又不如同诸侯各国之间的称霸、统一之争那样直接分个生死。

  噢,也不是没有。

  像孔子与少正卯之间的学派之争,便是直接分了生死的。

  当时孔子和少正卯都在鲁国开办私学,招收学生。

  而少正卯的课堂多次把孔子的学生都吸引过去听讲,只有颜回没有去。

  少正卯的学识到底如何,如今不太能确定,但是能够和孔子打擂台,并且看上去短时间内隐占上风,其人学识多半也是百家诸子的那个级别。

  而且还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那就是少正卯的讲课,必然要比孔子的讲课更加有趣不少,不然也不会吸引得了孔子的学生过去听讲了。

  所以一时之间,孔子之门,三盈三虚,惟颜渊不去。

  而少正卯也因此成为鲁国的著名人物,被称之为“`闻人”。

  然后在鲁定公十四年,孔丘任鲁国大司寇,刚刚上任的第七日就把少正卯杀死在两观的东观之下,暴尸三日。

  这样的举动就连孔子的学生也不理解,于是跑去问孔子为何要诛杀少正卯?

  孔子回答:“少正卯有五种恶劣的品行,第一是:心达而险(通晓世事而用心险恶)。”

  “第二是:行辟而坚(行为邪恶而不知悔改)。”

  “第三是:言伪而辩(强词夺理而且善于狡辩)。”

  “第四是:记丑而博(刻意关注社会阴暗面)。”

  “第五是:顺非而泽(顺着违背道德的想法四处散播言论)。”

  “一个人的人品中,只要有其中一种,就可以施加君子之诛。”

  这只能说,很难评。

  没有人证,也没有物证,甚至也没有对方具体的犯罪事实,仅仅只是凭借着我认为你有所谓的五大罪,然后我就可以判处你死刑,就可以直接整死你!

  甚至在整死你之后,还要暴尸三日,这可以说是非常恶劣的做法了。

  当然,对于这种做法,荀子也给出了一个合适的理由。

  那就是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这五大罪的背后,其实对应的是聚众结社、鼓吹邪说、混淆是非、刚愎自用,这是小人中的豪杰,是不可不杀的。

  正是因此,所以商汤杀了尹谐,文王杀了潘止,周公旦杀了管叔,姜太公杀了华仕,管仲杀了付里乙,子产杀了邓析、史付。

  这七个人,虽然时代不同,但是内心同样邪恶,都是不能不杀的。

  这个理由说的过去吗?

  如果是从儒家的角度来看的话,勉强算是说得过去的。

  但是如果从李斯这样的法家角度来看的话,说得过去个屁!

  就像孔子提出的“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这五大罪,上面有哪一条是明确写在了鲁国律例里面的?

  佐证这五大罪的方式、方法、证据又是什么?

  可有明确地通传鲁国上下,教喻众人知晓?

  如果有,那么就应该明明白白地以鲁国律例和证据来诛杀少正卯,而不是凭借自己的一己看法得出的五大罪来诛杀少正卯。

  如果没有,那就是不教而诛,以私行法!

  对于这样的行为,法家非常看不惯的。

  而除了孔子诛少正卯之外,其他诸子百家学派在相争的时候,一般是不会直接动手杀死对方的。

  他们更多的还是通过招收更多学子来壮大自己的学派,然后不断改革自己学派的学说,使之更加符合国君以及国家的需要。

  进而使得自己的学派得到更进一步的重用,压过其他诸子百家学派,成为天下的主流学说克。

  这才是他们诸子百家学派正常的竞争手段方式。

  所以李斯等法家之士也是希望能够借助这次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对于法家治国思想之言的学习,从而进一步推广法家治国思想之言。

  重新巩固法家作为当前秦国,乃至于是当今天下主流学说的地位!。

第三百三十三章:矛盾的法家,来源于国君却欲凌驾于国君之上的法?【求订阅,求全订】

  【在教授完太子扶苏有关于法家的治国思想之言后,对于前几次太子扶苏学习农家思想之言、兵家思想之言,以及墨家思想之言有所了解的李斯。】

  【同样也是按照过往的惯例,和太子扶苏来了一个有关于法家治国思想之言的最后考核。】

  【想要看看太子扶苏,对于法家治国思想之言又是如何理解的。】

  【以及未来在秦国,在太子扶苏的手上,法家的治国思想之言又是否会继续得到重用。】

  【而李斯对于太子扶苏的法家治国思想之言的考核,自然也不能少了秦王嬴政惯例在一旁旁听。】

  【同时,也还有章邯在一旁负责将师生两人之间的交流、对话记录下来。】

  【“李师!”】

  【坐在李斯对面的太子扶苏,带着几分对师长的尊敬开口问候。】

  【而李斯亦是捋了捋了自己下颔的胡子,满脸笑意地点了点头。】

  【如果说之前太子扶苏称呼他为“李师”,只是出于拉近双方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方式的话。】

  【那么在这九个月他亲自给太子扶苏讲授了法家治国思想之言后,现在他便真真正正是太子扶苏的老师了。】

  【虽然现在太子扶苏的老师多到一只手都数不过来,但是他能够成为太子扶苏的老师,那就意味着双方的关系进一步加深与绑定。】

  【有这一层师生关系在,那么李斯也不用太过担心日后自己与自己家族的未来,至少只要他不触及太子扶苏的底线,便不会遭到将来太子扶苏的清算。】

  【如此一来,他也可以更加竭力忠诚地为秦国与秦王以及太子扶苏效力。】

  【同时,太子扶苏在九卿之中也会再多出一个对他太子之位坚定有力的支持与拥护者。】

  【这对于双方来说,都可以说是一件好事。】

  【另外,从他私人的角度而言,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每次听到太子扶苏称呼他为“李师”,他便浑身都有一种莫名的舒爽感觉。】

  【所以他对于太子扶苏这个学生,还是070非常满意的。】

  【而后,李斯看着太子扶苏脸色温和问道:“如今法家的治国思想之言,殿下基本都已经学完,不知殿下对于法家又有何看法呢?”】

  【太子扶苏看着面前的李斯,微微沉吟半响,而后语气无比肯定道:“法家,国之根基也!”】

  【“法家之法,或许会不断变化,但是治国必用法家这一点,必然不会变化。”】

  【“一个国家,如果彻底脱离了法家,那么它便相当于脱离了稳定的社会秩序。”】

  【“而一个没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国家,是无法长久的,也是必然会走向崩塌、毁灭的。”】

  【听到太子扶苏的回答,李斯脸上也是露出一抹明显的笑意。】

  【因为有太子扶苏这一番话在,未来秦国即便是到了下一代秦王,也就是太子扶苏手里的时候,法家也依然会牢牢占据秦国治国思想的主流位置。】

  【换句话说,法家未来至少还能够继续像现在这样兴盛三十年到五十年的时间!】

  【而李斯也是法家之士,自然会为这一点而感到高兴。】

  【不过太子扶苏在表达了对法家的认同之后,随即话锋一转,看向李斯请教道:“但是孤对于法家有几点疑问不解,想请李师解惑。”】

  【听到这话,李斯当即神色一凛,随即便意识到这是太子扶苏在学完法家治国思想之言,可能对法家治国思想之言有了新的、不同的理解。】

  【就像太子扶苏在学完农家思想之言、兵家思想之言、墨家思想之言之后,也都对这三家思想之言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一样。】

  【若是自己能够解答得了太子扶苏的疑问,又或者是能够接受太子扶苏所提出的新的、不同的法家思想,那么自己便很有可能整合太子扶苏对于法家的理解。】

  【进而使得法家的治国思想之言推陈出新,发展到另一个新的高度。】

  【想到这里,李斯当即神色严肃,正襟危坐问道:“不知殿下有何疑问不解?”】

  【太子扶苏神色平淡道:“从孤学的依法办事、刑无等级等法家治国思想之言来看。”】

  【“法家的最高理想追求,应当是以法治国,建立一个君臣、上下、贵贱皆从于法,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人人皆依法行事,法律面前人人如一的国家。”】

  【“最终,通过法治来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稳定。”】

  【“不知孤的理解,是否有误?”】

  【李斯听完太子扶苏的话语,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回答,而是细细反复琢磨,再三来回思索,最终确定太子扶苏所说的内容,的确是法家的最高理想追求之后。】

  【李斯方才抬头看向太子扶苏肯定回答道:“这的确是法家的最高理想追求,可是有哪里不对吗?”】

  【太子扶苏轻叹一口气道:“法家律例之所以能够在一个国家上下推行下去,并且对那些违反律例的人,进行相应的惩罚,从而使得法家律例得到强而有力的执行。”】

  【“那么,它的权力来源于何处?”】

  【“又或者说,是什么在支持它可以推行并且执行的下去?”】

  【“是法家自身便有这样的能力,或者说权力,可以使得法家律例得到强而有力地推行与执行下去?”】

  【“还是法家必须要依仗什么存在,才能够使得法家律例可以得到强而有力地推行与执行下去?”】

  【尽管在听完太子扶苏的这番疑问,李斯心中便对于法家律例之所以可以得到强而有力地推行与执行的原因,有了答案。】

  【但是自身的谨慎,还是让李斯又再细细思量了半响,从其他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然后最终也是得出了相同的答案之后。】

  【李斯方才肯定回答道:“是陛下对法家律例的大力支持,方才使得法家律例可以得到强而有力地推行与执行下去。”】

  【太子扶苏点了点头道:“那么也就是说,法家律例推行与执行下去的权力来源于君主,对吧?”】

  【李斯再三迟疑、思虑了半响,而后肯定地点了点头。】

  【太子扶苏神色不变道:“法家律例推行与执行下去的权力,来源于君主!”】

  【“可是法家的最终理想追求,却是想要建立一个以法治国,君臣、上下、贵贱皆从于法,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人人皆依法行事,法律面前人人如一的国家。”】

  【“换句话说,在这样的国家中,法家的法,甚至是要凌驾于君主之上的!”】

  【“所以孤的第一个疑问不解,法家的法到底是法在君主之上?还是法在君主之下?”】

  【这话一出,李斯额头当即便冒出了冷汗,同时李斯更是下意识地往旁边不远处的秦王嬴政看了一眼。】

  【而一旁的秦王嬴政则是一副古井不波,沉静如渊的神色,仿佛无论他回答什么都不在意的模样。】

  【而后李斯又看向面前的太子扶苏,太子扶苏同样也是一副平静而不起波澜的神色。】

  【这一刻,一大一小父子俩人简直就像是一个模板刻出来的那般。】

  【不过,太子扶苏可能也是感觉到了李斯心中的慌乱,而后出言宽慰道:“李师不必多想,今日只是孤与李师之间正常的师生学说交流。”】

  【“不管是何等想法,在这里都可以坦言直说。”】

  【“不管是孤,还是父王对此也不会有任何的介怀。”】

  【“上一次孤在这里,还和季师讨论过如何以墨家思想之言,他日去推翻秦国之论。”】

  【“相较于可能堪称大逆不道的墨家思想之言,法家治国思想之言并不算什么。”】

  【可能是太子扶苏的宽慰,也可能是有墨家这么一个更加大逆不道的例子在前。】

  【所以李斯也是很快便重新冷静了下来,开始认真思索刚刚太子扶苏提出来的问题,也就是法家的法到底是法在君主之上?还是法在君主之下?】

  【而这个问题的本质,那就是在一个国家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至高无上?】

  【以往是周天子,现在是各个诸侯国的君主。】

  【它们便是一个国家中至高无上的存在,没有任何人或者物,能够凌驾于它们之上。】

  【它们一言便可定一国,乃至于是天下万民百姓的兴衰生死。】

  【而法家所追求的以法治国,君臣、上下、贵贱皆从于法,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人人皆依法行事,法律面前人人如一。】

  【实质上,便是欲要以法家之法,凌驾于过往的周天子与现在的诸侯君主之上。】

  【又或者说,让法家之法取代过往周天子与现在诸侯君主的身份地位,从而使得法家之法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新的“周天子”与“诸侯君主”。】

  【进而让法家之法,一言而定上至诸侯君主,下至黔首百姓的罪与过!】

  【所以李斯沉默了半响,而后坦然却又不失谨慎地回答道:“若是以纯粹的法家之士的身份来看,法家所追求的法,应当是法在君主之上!”】

  【对于这个回答,太子扶苏也并不感到意外,因为法家的法,本质上的追求便是如此。】

  【所以太子扶苏也是接着说道:“法家所追求的法,是法在君主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