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267章

作者:顾止

  一种是说,李斯嫉妒韩非这个师弟的才华。

  再加上秦王嬴政对韩非的看重,甚至说出了“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这种看重至极的话语。

  因此李斯既嫉妒韩非这个师弟的才华,又担心韩非真的效忠始皇帝之后会抢走自己在秦王嬴政心中的地位。

  所以李斯才会在秦王嬴政面前出言污蔑师弟韩非,之后更是派人在狱中赐死韩非。

  另一种则是说,李斯之所以如此对待韩非这个师弟,是因为完全是出于公心考虑。

  因为李斯知道韩非的才华到底有多高,同时也知道一个有能力的法家之士对国家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如果韩王忽然幡然醒悟,重用韩非,采纳韩非所提出的种种强韩之法的话。

  那么即便秦国依然能够覆灭韩国,但是也依然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所以出于为了秦国大一统的大业,以及减小秦国覆灭韩国需要付出的代价考虑,李斯便谏言始皇帝下狱韩非,乃至于是赐韩非自尽。

  而在这两种说法中,过往一直都是第一种说法占上风的,并且他们也大多都认为是第一种说法正确。

  但是现在在看到天幕上的“李斯”在提起韩非时,一副毫无避讳与惭愧的样子。

  以及在给太子扶苏讲授时,并没有刻意贬低韩非,反而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角度去公正而客观地评价、总结韩非的法家治国思想主张。

  甚至更是说出了,韩非是过往法家之集大成者这样的肯定之语时。

  一众文武百官、诸子百家博士忽然便对之前李斯害死韩非的想法产生了动摇。

  难不成当年李斯害死韩非真的是出于一片公心考虑?

  想到这里,一众文武百官、诸子百家博士一脸狐疑地看了看天幕上的“李斯”,又看了看天幕下的李斯。

  天幕下的李斯并不知道此刻其他文武百官、诸子百家博士的心中所想,此刻他正目光炯炯地盯着天幕,想要从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手中抄《李斯子》。

  【在给太子扶苏大致讲述了一下过往法家历代先贤各自对于法家治国思想理论的一些观点、看法后,李斯继续给说道:“法家的各项治国思想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第一项思想主张是,制定法令。”】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法的作用是约束百姓的行为,而君王拥有权势可以惩罚违法之人,可以奖赏顺服王法的人。因为人性是趋利避害的,所以可以通过赏罚来督促百姓。”】

  【“第二项思想主张是,循名责实。”】

  【“君王需要有一套驾驭臣子的权术,而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有责任去完成其职务所要求的各项工作。”】

  【“君王的职责是把某项名义的职务授给某人,这项职务所要求的工作已经在相关法令中有明确规定。”】

  【“君王只需要关心某个官吏是否有恪尽职守,至于说怎样去完成相关的工作要求,是臣子自己的事,不需要君王的指导。”】

  【“君王要做的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人去担任某项职务,然后完成任务者有赏,完不成任务者受罚,这样能者居上位,无能者淘汰。”】

  【“第三项思想主张是,好利恶害。”】

  【“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所以可以将好利恶害的人性与国家富强结合起来。”】

  【“用赏赐、刑罚诱使、驱使人们耕、战、告奸,凡是生产粮食多的、杀敌有功的、揭发违法犯罪的,都可以得到官爵、田宅。”】

  【“任何人,不论其原本出身如何,只要他努力按照国家的法令去做,就可以得到富贵荣华,而国家也就富强起来了。”】

  【“第四项思想主张是,治道不法古。”】

  【“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令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同样也不能因循守旧。”】

  【“不法古,不循今;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第五项思想主张是,法、势、术结合。”】

  【“将商君之法、慎到之势、申不害之术,三者糅合为一体,最终以势立威、以术驭臣、以法制民,而后天下治。”】920

  【“第六项思想主张是,法布于众。”】

  【“法要布之于众,既然法令是君主治理国家的依据,是百姓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那么法令就应当以成文的形式出现,并做到公布于众,并争取做到家喻户晓。”】

  【“如此方可做到使万民知所避就,能以法令自戒;以及监督官吏公开断案,防止罪犯法外求情。”】

  【“第七项思想主张是,依法办事。”】

  【“要严格依法办事,维护法令权威性,坚决反对在法令之外讲仁爱、道德。”】

  【“只要明其法禁,察其谋计。那么法明,则内无变乱之患。计得,则外无死虏之祸。”】

  【“同时任法而治要排除一切人为的因素,以免人存政举,人亡政息。”】

  【“正所谓废常上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贤。”】

  【“第八项思想主张是,刑无等级。”】

  【“法令一旦颁布生效,那就必须官不私亲,法不遗爱,君臣皆要任法去私,在法令面前,对待任何人都应当做到一视同仁。”】

  【“正所谓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等等,便是如此道理。”】

  【“第九项思想主张是,法莫如一而固。”】

  【“法莫如一而固,其中一指的就是法的内容,不能故新相反,前后相悖。”

  【“而固则是指保持法的稳定性,朝令夕改只会是亡国之道,只有政法独制于主,才能够保证政不二门,达到统一法令并且维持法令稳定的目的等等。”】

  【李斯先是给太子扶苏大体讲解了一下法家的九大治国思想主张,然后又再结合过往历史上各位法家先贤变法的过程与结果。】

  【进一步解释法家提出这些治国思想主张的原因,以及提出这些治国思想主张所想要达到的目的,还有在践行这些治国思想主张之后国家与社会所发生的变化等等。】

  【甚至李斯还直接以当前的秦国为例,向太子扶苏验证、展示法家的治国之道。】

  【当然,这些内容也并不是短短一天时间就可以讲完的。】

  【而普通人如果想要真正做到消化、吸收、理解完李斯所讲的这些法家之言,那么更是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去细细思索、品味才有可能做到。】

  【即便是太子扶苏,前后也约莫花了九个月左右的时间,方才将李斯所讲的种种法家之言尽数做到消化、吸收与理解。】。

第三百三十二章:集变法者与国君于一身的太子扶苏,受到冲击的法家【求订阅,求全订】

  即便天幕下的秦皇嬴政、廷尉李斯,以及其他一众文武百官、诸子百家博士,还有天下各地的士子、贵族等等都对太子扶苏的恐怖天资有一定的心里准备。

  但是在看到太子扶苏仅仅耗费了九个月左右的时间,便在李斯的教导下,学完了包括管仲、公孙侨、李悝、吴起、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等一众法家诸子著作的经典之言。

  同时,还消化、吸收了各个法家之士在过往各个诸侯国的变法,或是成功,或是失败的经验的时候。

  众人还是忍不住感叹,太子扶苏这样的天赋实在是太过于逆天了。

  虽然这样的学习速度与学习时间,相较于上一次三个月学尽墨家思想之言的恐怖学习速度与学习时间来说,要漫长不少。

  但是,那也是相对于太子扶苏自己而言的。

  相对于旁人来说,太子扶苏过往九个月所学习、消化、吸收的法家经典之言,以及各个法家之士的变法经验,就足够他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好好学习、消化、吸收了。

  甚至就算是用了一生的时间,最后到底能否真正地理解、掌握、明悟到法家治国思想的精髓,那也依然还是很难说。

  更多的人,可能学了一辈子的法家之言,最后也只是学了一个半桶水不满,叮当响。

  像这样的人,如果只是单纯地做一个普通的中下层官吏的话,那么问题倒不大。

  但是如果让其执掌一国的变法事宜的话,那么最后十有八九都是会失败的。

  因为一国变法这种事情,如果不是法家诸子这个级别的大贤亲自来负责主持的话,那么都是很难变法成功的。

  甚至就算是法家诸子这个级别的大贤亲自主持变法,并且也变法成功了,这位负责主持变法的法家诸子也很难全身而退。

  就像主持秦国变法的商鞅,在秦孝公去世之后,失去了自身变法的庇护。

  那些被变法所损害了利益的旧贵族诬其谋反,最后战死了尸身都要被运回咸阳进行车裂。

  又比如说,主持楚国变法的吴起,同样在楚悼王逝世去世之后,失去了自身变法的庇护。

  然后在回国奔丧的时候,那些被变法所损害了利益的旧贵族就连楚悼王的葬礼都等不及结束,就要射杀吴起。

  最后被吴起一招俯身王尸,带走七十余家贵族,使得双方几乎同归于尽。

  所以纵然是法家诸子这个级别的大贤,一旦真的决定要变法的话,那么几乎都是堪称抱着日后以身殉法的想法去变法的。

  说的直白点,就是已经做好了变法成功之后,会被新任国君,又或者是其他什么人,拿去祭法,以泄被损害了利益的团体的怨气的心理准备。

  但是,如果主持变法的这个法家诸子是太子扶苏的话,那么情况又会完全不同。

  像商鞅、吴起为什么变法成功之后,全都遭到了清算?

  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和他们一起主持变法,为他们提供庇护的国君逝世了。

  如果和他们一起主持变法,为其提供庇护的国君并没有逝世,又或者说他们能够死在国君之前的话,那么他们应当是有可能会有一个善终的。

  但是,如果换一角度想想。

  假如负责主持变法的这个法家大贤,他同时又是一国之君的话,那么他还需要什么人为其提供庇护吗?

  并不需要,因为他自己本身便是他最大的庇护!

  同样,又还有谁能够像清算商鞅、吴起那样,清算他这个一国之君吗?

  没有的!

  除非说他变法失败了,从而导致连自己的国君之位都失去了,那么他才有可能会遭到新国君与其他人的清算。

  但是只要他变法成功了,那么他的国君之位就不会有问题。

  而只要他还能够坐稳自己的国君之位,那么他就不可能会遭到来自于他之外的其他人的清算。

  毕竟国君本身就意味着至高无上,拥有着最大的权力,凌驾于所有人之上!

  所以如果将来太子扶苏成为了一个类似商鞅、吴起、李斯这样的法家之士,然后亲自来主持变法改革的话。

  那么至少可以肯定太子扶苏是不会遭到清算的,除非说太子扶苏变法失败了。

  故而,在李斯看来,像主持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变法一事,其实就非常适合由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来负责主持。

  毕竟如果由他来主持的话,那么那些因为新变法而被损害了利益的旧贵族与老秦人,肯定不敢将怨气泄到太子扶苏身上。

  但是他们的怨气又不能不发泄掉,所以就必须要有一个足够有分量的人来充当新变法的倒霉鬼。

  像他这样的人,就很适合拿来当那个足够有分量的新变法的倒霉鬼。

  当然,如果是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的话。

  那么李斯估计就算天幕上的“始皇~`帝”逝去了,而他如果还没有逝去的话,太子扶苏看在和他之间的师生情分上也大概率不会拿他来祭新法。

  但是如果是他们这个世界的长公子扶苏日后继位的话,他就很难保证长公子扶苏不会拿他祭新法了。

  毕竟他和长公子扶苏不像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与太子扶苏那般,有着浓厚的师生情谊。

  想到这里,李斯也是忍不住心中暗叹一句:

  “果然对自己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他日始皇帝如果逝去了,而自己还没有逝去的话,那么就是一杯毒酒追随始皇帝陛下而去。”

  当然,如果运气好,又或者说运气不好,他死在始皇帝陛下之前的话。

  那么他就不用考虑这么多,可以安安稳稳地享有一个晩年善终了。

  在心中简单哀叹了一下自己未来可能的结局之后,李斯再次抬头目露期待之色地看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

  现在太子扶苏基本已经学完了法家的经典之言了,同时对于过往诸侯各国的变法也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

  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是天幕上的“自己”对太子扶苏进行法家治国思想之言的考核了吧。

  不知道太子扶苏又会如何理解法家治国思想之言呢?

  又是否会认同法家的治国思想之言,以及未来继续以法家的治国思想之言来治理国家呢?

  另外太子扶苏又是否像将农家之言、兵家之言、墨家之言推陈出新那样,也同样对法家的治国思想之言进行推陈出新,将法家发展到另一个新高度呢?

  对于这一点,李斯还是非常好奇的。

  毕竟如今的法家治国思想之言,在经过他师弟韩非的统合之后,已经堪称发展到了一个大成的地步。

  哪怕是他最多也只能够在当前的这个法家治国思想之言的框架里面,进行小的修修补补。

  以及为其补充一个,过往其他法家之士都没有过的超大型的国家变法实操成功经验。

  如果说太子扶苏能够打破当前法家的这个大框架体系的话,那么太子扶苏又将会是继他师弟韩非之后,又一个将法家带到新的高度的法家诸子!

  除了这一点之外,李斯同样也是希望能够通过天幕上的“自己”对太子扶苏的考校,更进一步宣扬法家的治国思想之言。

  从而好让天下更多的士子,萌生出想要学习法家治国思想之言的想法。

  毕竟在经过前几次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对于农家之言、兵家之言、墨家之言的学习之后,天下士子对于农家之言、兵家之言、墨家之言的兴趣纷纷大增。

  从而使得农家、兵家、墨家都迎来了不少新的学子!

  但是天下间的学子数量,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