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57章

作者:顾止

第八十七章:半年通读农家经典六十余篇,教无可教的许子【求订阅,求全订】

  【在确定要习读《农家》之言和《墨家》之言后,太子扶苏先去和父王说了自己的决定。】

  【对此,秦王嬴政也是略感诧异,他还以为太子扶苏会先选择习读《法家》之言。】

  【不过他知道自己这个长子兼太子天生聪慧,且心中自有决断。】

  【即便习读了《农家》之言和《墨家》之言,也知道什么内容可以认真听进去,什么内容听一下就可以了。】

  【所以对于太子扶苏甚为放心的秦王嬴政,微微思虑一二之后,便直接同意了。】.

  【而得到了秦王嬴政同意的太子扶苏,则是选择了先跟随农家许子习读《农家》之言。】

  【而听到太子扶苏想要跟随自己学习《农家》之言的许子,也是一脸欣喜。】

  【这些年他带领农家一众门徒子弟周游列国,对于诸侯列国之势,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当今七国之中,唯有秦国其势最强、其意最坚、其志最广、其行最烈!】

  【且他观秦王嬴政也是一个雄才大略,气吞龙虎的君主。】

  【再加上还有太子扶苏这样天生聪慧、沉着大气、心怀黔首,并且同样志向不凡的储君少主作为继任者。】

  【如果说七国之中,有谁最终能够鲸吞天下而成大一统的话。】

  【那么在许子看来,大概也就只有秦国方才有这个可能了。】

  【毕竟其他六国,不管是这一辈的诸侯国君,又或者是上一辈的诸侯国君,再或者是下一代的储君少主。】

  【皆无一人能与秦王嬴政、太子扶苏这父子俩相媲美,甚至可以说是差之远矣。】

  【在04这样的情况下,许子估计六国不是亡在秦王嬴政的手上,就是亡在太子扶苏的手上。】

  【换句话说,如果他所代表着的《农家》之言能够被太子扶苏看重并且推广的话。】

  【那么《农家》之言,也将会如同《儒家》之言、《墨家之言》、《法家》之言那般,真正成为世之显学!】

  【甚至取代儒、法、墨三家,成为秦国将来的主流思想也未尝不可能。】

  【毕竟将来的七国天下,虽然可能会掌握在秦王嬴政的手上。】

  【但是在秦王嬴政之后,这偌大的大秦天下,最终也还是会交到太子扶苏的手上。】

  【所以为了《农家》之言将来能够大兴于秦国,许子在教导太子扶苏这一方面也是非常认真。】

  【而在教导太子扶苏的过程中,太子扶苏的表现也是一次又一次地震惊了许子。】

  【甚至教导到最后,许子对于太子扶苏那堪称匪夷所思、超出常人所能想象的聪慧表现都渐渐麻木了。】

  【不过短短半年时间,太子扶苏便将许子所著作的《神农》二十篇,以及其他农家先贤所著作的《野老》十七篇、《宰氏》十七篇。】

  【还有《管子》中的《地员》、《牧民》、《权修》、《五辅》、《八观》等等涉及到农家思想的篇章内容,全部习读理解完毕。】

  【可以说,在习读完这些《农家》经典,并且太子扶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消化、吸收、理解之后。】

  【当世论及对于农家思想的理解,以及对于各种耕种方面的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研究。】

  【除了眼前的许子之外,其他能够与他相比者,应当也是无二三了。】

  【而许子也是在教导太子扶苏的这半年内,真正体会到了一种什么叫做自身学识被掏空的感觉。】

  天幕下,看到这一幕的一众百家博士皆是忍不住嘴角抽搐。

  要知道,天幕中的农家“许子”前后一共教导了太子扶苏六十余篇《农家》经典之言。

  而太子扶苏仅仅只是跟随农家“许子”学习了短短半年而已。

  换句话说,太子扶苏平均学习一篇《农家》经典之言大概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也不过是在两天到三天左右。

  整个学习流程,基本上就是第一天的上午,农家“许子”挑选一篇《农家》经典之言。

  然后一字一句地为太子扶苏解释其中含义,接着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带领太子扶苏行气押韵地诵读。

  最后,“许子”再讲述一遍他对于该篇《农家》经典之言所蕴含的思想的理解。

  之后下午,“许子”便会忙碌自己的事情,让太子扶苏自己先继续学习。

  然后第二天,“许子”就会来考校昨天教授的内容。

  接着,太子扶苏就会将昨天“许子”教导他的内容,一字不差地完美复述重现出来。

  当“许子”第一次看到太子扶苏展现出过目不忘、过耳不忘这般恐怖的天资的时候,也是被大大吓了一跳。

  他原本以为即便太子扶苏天生聪慧,但是想要做到彻底通读一篇《农家》经典之言,那起码也需要三、五、七天的时间。

  而这个时间,已经是“许子”将太子扶苏当成天才少年来看待的结果了。

  毕竟想要做到通读一篇经典之言,那么就至少需要做到对这片经典之言的离经辨志。

  所谓离经辨志,其中“离经”指的是离析经文文句,也就是断句;“辨志”指的是辨解文句内容。

  换句说,离经辨志就是你要能够对一篇几乎通篇下来都没有标点符号的文言文。

  然后根据老师的教导,又或者是自己的领悟,做到相应正确的停顿断句。

  并且当别人随便问起这篇文言文中的某一句话时,你也要能够做到将这句文言文所蕴含着的意思,用大白话给讲出来。

  最后,不说倒背如流,但是背诵全文也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做到以上这三点,那么你才能够说是通读了一篇文章。

  而一个正常的士子,想要做到这一步的话。

  那么快则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慢则需要数个月的时间,甚至是需要一年的时间。

  而能够在七天之内做到这一步的,基本都称得上是一个天才了。

  至于说,仅仅只用了一天时间便做到这一步的人,在太子扶苏之前,“许子”此生都没有见过。

  甚至太子扶苏不仅是做到了一般的通读,他还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自己的独特见解。

  这些见解,有些比较浅薄,他随口可答;但是也有些见解,即便是他听了之后,也会为之深思。

  可以说,过目不忘、过耳不忘、举一反三,便是对于太子扶苏最好的形容。

  甚至相较于这份形容,太子扶苏的表现,还尤过有之。

  所以一般第二天,在考校完太子扶苏对于昨天教导的《农家》经典之言的熟悉与理解之后。

  “许子”要么继续和太子扶苏探讨一下这篇《农家》经典之言所蕴含的思想,然后第三天便教导太子扶苏一篇新的《农家》经典之言。

  要么直接第二天便开始教导太子扶苏一篇新的《农家》经典之言。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太子扶苏天资出众,一日研读之功,便远胜常人一月,甚至于是一年的时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继续教导太子扶苏原来的那篇《农家》经典之言的话。

  那么除了将同样的话语,翻来覆去地说上数十上百遍浪费时间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意义。

  所以之后“许子”与太子扶苏基本都是以两到三天左右的时间,教导、学习完一篇《农家》经典之言。

  而在这样飞快的教导、学习效率下,别说农家本身就没有多少的经典之言了。

  就算是有再多的经典之言,那也经不住太子扶苏这样子学习呀。

  所以不过短短半年的时间,“许子”蓦然发现自己除了一些无法通过口头语言讲述传授,必须要通过真正下田耕种才能够获得的实践经验,无法教授给太子扶苏之外。

  其他自己花费数十年时间总结出来的各种农家思想、理论等等方面的内容,都已经全部教完343给太子扶苏了。

  他已经教无可教了!

  这简直就是离谱!

  他前半生也收了不少的农家门徒子弟,其中短的跟随他学习了三、五、七、八年的时间,长的更是跟随他学习了十几、二十年的时间。

  但是在面对其他任何一个农家门徒子弟的时候,他都没有像面对太子扶苏时那样,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教无可教的感觉。

  而天幕上的“许子”尚且如此,天幕下的一众百家博士那就更不用多说了。

  天幕上的“许子”好歹还精通农家六十余篇经典之言,能够教导太子扶苏半年之后,才陷入教无可教的境地。

  要是换做他们上去的话,搞不好连三个月都撑不过就会陷入到同样教无可教的境地。

  毕竟除了儒家、墨家、法家、道家这几大学派之外,其他诸子百家学派的经典之言,可不一定有农家的多。

  就算自家的经典之言的数量能够超过农家,但是也并不代表他们自己所掌握的经典之言的数量,就能够超过“许子”了。

  毕竟这个时代的书籍都是以竹简的方式记录的,再加上知识主体处于贵族垄断的情况下。

  如果不是入秦,得始皇帝赐封博士官职,背靠国家朝廷这颗大树,能够做到自由阅览秦国的典藏书籍的话。

  那么即便是他们这些百家博士,真正通读过的各家经典之言,也不会超过数十篇!

  甚至对于这个时代的士子而言,将一篇经典之言翻来覆去地读上一辈子,研究一辈子的情况也是很正常的。

  不是他们不想通读更多的百家经典之言,而是没有。

  又或者说以他们普通的身份地位,获取不到更多的百家经典书籍。

  所以便只能对着一册书籍慢慢读,细细品,逐字逐句地理解。

  不然读的太快了,他们家中也没有其他书籍可读.

第八十八章:农家:让天下听到黔首百姓的声音!【求订阅,求全订】

  【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导太子扶苏之后,许子也是决定对太子扶苏来一个最后的考校。】

  【想要看看太子扶苏,对于《农家思想》是如何理解的。】

  【以及从太子扶苏对《农家思想》的理解之中,去眺望日后农家在太子扶苏的手上,又或者说在大秦,又可能会有一个怎样的未来。】

  【于是许子找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便正式开始对于太子扶苏的考校。】

  【而这一场考校,除了他们师生二人之外,还有一个旁听者:秦王嬴政。】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太子扶苏对于《农家》之言学成出师的日子。】.

  【秦王嬴政自然也是要来看看,在这半年里,太子扶苏都跟随农家许子学习了什么,又收获了什么。】

  【“农家所言为何?”】

  【许子正襟危坐地坐在太子扶苏面前,沉声问道。】

  【太子扶苏也是声音清脆地回答道:“其一,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其二,市贾不二,国中无伪。”】

  【“其三,顺民心,忠爱民。”】

  【“其四,修饥谨,救灾荒。”】

  【“其五,农本商末。”】

  【听到太子扶苏对于农家思想高度精准而简洁的概括,许子脸上也是浮现出一抹笑意。】

  【而后,许子目露期待之色地询问道:“那你觉得农家所言,可是治国正道?”】

  【然而太子扶苏摇了摇头道:“不是!至少不全是!”】

  【许子的脸色一僵,而后收敛了笑意,皱眉问道:“农家所言哪点不是治国正道?”】

  【太子扶苏丝毫没有给许子这个老师面子,直接道:“第一点,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就不是。”】

  【许子闻言脸色一沉,隐隐想起了某些不太愉快的事情。】

  【而后许子沉声道:“贤明的君主与老百姓一道耕种,自食其力,早晚自己烧饭,然后兼治国家政事,这如何不是治国正道?”】

  【听到许子这么说,太子扶苏也是神色郑重道:“那敢问许师,人一日之时有限、精力有限、能够处理之事,亦是有限。”】

  【“那么当国事繁忙且耕种之事亦是不可延之时,二者孰轻孰重?”】

  【“若是选择治理国事,那么就会违了农时。”】

  【“若是违了农时,且又要求君主自行耕种、自给自足的话。”】

  【“那么这个君主的下场便是因为违了农时而导致粮食歉收,最后直接饿死!”】

  【“若是放弃国事,选择不违农时而去耕种的话。”】

  【“那么被放置于一旁的国事里面,可能有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涉及到了突如其来的天灾或者人祸,急需要国君去处理、应对。”】

  【“然而国君为了自己不违农时、不被饿死,选择了去耕种,最后这成千上万的老百姓便会因为国君处理国事不够及时而死伤无数。”】

  【“请许师告诉我,此二者,该当如何选择?”】

  【许子眉头更加紧皱,过了好半响方才回答道道:“君主可以将繁忙的国事暂且交给其他贤能的大臣代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