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65章

作者:顾止

  “懂我们。”

  “太子殿下懂我们。”

  “太子殿下真的懂我们。”

  “扶苏殿下说出了我们真正的心中所求啊!”

  “我们就只是想要好好的活下去,吃饱饭,不受欺负而已。”

  “只要秦国能够做到这三点,那么始皇帝陛下就算要我做什么事情,我也都心甘情愿呀。”

  “甚至两餐吃不饱也行,我可以饥一顿、饱一顿的。”

  “只要能够让我的家人好好的活下去,不用再去上战场,也不用再经历战乱,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始皇帝陛下,请听听太子扶苏殿下的声音吧,听听我们黔首百姓的心声吧!”

  “求求您让我们好好地活下去吧,始皇帝陛下!”

  “我给您磕头了!我们全家都给您磕头了!”

  ......

  这一刻,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皆是激动地又喜又笑又哭。

  甚至还有许许多多的黔首百姓,或是朝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磕头,或是朝着咸阳城方向的始皇帝磕头。

  因为自夏、商、周上千年以来,终于有人代替他们黔首百姓,说出了他们心中最朴素、也最真诚、更是最渴望的心声愿望。

  那就是:活下去、吃饱饭、不受欺负,仅此而已。

  所以他们无比感激代替他们黔首百姓说话,并且说出了他们心声愿望的太子扶苏。

  而此刻唯一能够让他们表达心中强烈感激之情的方式,也就只有朝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献上最朴实,同时也是最真诚的赞美与叩首。

  同时,他们也更是希望高居咸阳城的始皇帝陛下,能够将太子扶苏的话语听进去,能够让他们往后一家老小都好好活下去、吃饱饭、不受欺负!

  而对此,他们现在唯一能够做的,便是朝着咸阳城的始皇帝陛下,献上他们最朴素、最诚恳地叩首与祈求0 ....

  咸阳城,天幕下的秦皇嬴政听着太子扶苏的话语,在心中对自己展开了拷问:

  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所说的三点:让黔首百姓活下去、吃饱饭、不受欺负,他都做到了吗?

  其中第一点,让黔首百姓活下去,这是必然做到的。

  他又不是傻子,断然不可能做出让黔首百姓活不下去的事情。

  但是第二点,让黔首百姓吃饱饭,他有做到了吗?

  似乎还没有!

  根据之前半个月一众公子、公主巡视天下、慰问孤寡老人时,观察并记录传回来的消息来看。

  目前即便是秦国本土的老秦人,真正能够做到自身一家老少两餐温饱的黔首百姓,也并不算很多。。

  有不少的老秦人,直到现在也依然还处于饥一顿、饱一顿的状态。

  而秦国本土的老秦人都如此,那么原来的六国黔首百姓,想必也好不了多少。

  而第二点都没有做到的话,那么就更加不用说第三点了。

  可能在秦国本土,《秦律》推行较为严格的地方,大概能够做到让黔首百姓不受欺负。

  但是在其他地方,尤其是刚刚打下来不久的六国地区,想要做到这一点,可以说是难之又难。

  不过,即便再难,那也要去做!

  因为他是始皇帝嬴政!

  他就不信要做到这三点,还能够比他将六国打下来更难!

  而且更关键的是,从上一次天幕播放出来的未来画面内容的惊鸿一瞥来看,未来的太子扶苏应当是做到了。

  而太子扶苏既然都能够做到,那么没理由他做不到!

  自从在心中认为这个世界的秦国是崩塌于自己手上,而另一个世界的秦国,则是鼎盛在太子扶苏手上之后。

  现在每当遇到什么事情,秦皇嬴政都几乎会下意1.6识地将自己和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做对比。

  凡是太子扶苏能够做到的,他也一定要做到。

  这不仅是为了证明他不“逊色”于太子扶苏这个儿子,同时更是为了挽救这个世界原来极有可能崩塌的秦国!

  一念至此,秦皇嬴政抬头看向身后的廷尉李斯问道:

  “农家门徒子弟,现至何处?”

  第三点现在暂且不提,先将农家一众门徒子弟都召集过来,让他们想办法解决了第二点,让黔首百姓能够两餐温饱之后再说。

  听到始皇帝垂问,李斯当即挺身答道:

  “据此前秦吏传回的消息,农家一众门徒子弟出现在南阳郡地区。”

  “现在这些农家门徒子弟正在联系、召集其他的农家门徒子弟,所以入咸阳的速度稍慢。”

  秦皇嬴政当即下令道:

  “天幕过后,即刻命一众农家门徒子弟立刻入咸阳任农部六司各职!”

  “至于其他尚未联系、召集到的农家门徒子弟,由大秦官方下令通传天下,让天下其他农家门徒子弟闻诏自入咸阳!”

  李斯点了点头,躬身应道:

  “臣,遵旨!”.

第九十七章:为君主应当重民心、敬爱民,而非顺民心、忠爱民【求订阅,求全订】

  【许子默默念叨着太子扶苏说的“活下去,吃饱饭,不受欺负”,他忽然觉得农家的任何思想主张,都抵不过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

  【或者说,农家各种思想主张所求的背后,其实所期望实现的,也不过是让黔首百姓能够“活下去,吃饱饭,不受欺负”这十个字罢了。】

  【心中有所感悟的许子,决定过后便以这十个字为核心,重新修整总结一下农家的新思想主张。】

  【同时,许子也是抬头看着太子扶苏赞叹道:“你是一个好储君、好太子!”】

  【“只要你能够不忘今日所言,那么日后你也必将会是一个好君主!”】.

  【“我现在对于秦国黔首百姓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至少将来秦国的黔首百姓,起码在秦王的治下,能够好好地活下去,然后吃饱饭。”】

  【在一番赞叹过后,许子看着太子扶苏接着问道:“不过你说‘修饥谨、救灾荒’,是农家一众思想之中,你完全认同的一点。”】

  【“换句话说,你对于‘顺民心、忠爱民’;‘农本商末’这两点,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太子扶苏点了点头道:“嗯,如果是站在黔首百姓的立场上的话,那么提倡‘顺民心、忠爱民’是正确的,也是应该的。”】

  【“但是如果站在国家、君主的立场上的话,却不可过于‘顺民心、忠爱民’!”】

  【“否则,国家必定会被黔首百姓所裹挟,君主也必定会被民心民意所逼迫。”】

  【“最后的结果,必定是国将不国,君将不君,国家、君主、黔首百姓全部乱成一团。”】

  【许子当即不同意道:“顺民心、04忠爱民之事,又如何能够说的上是裹挟国家、逼迫君主呢?”】

  【“正所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如果一个国家君主施行的政策不得人心,违背了黔首百姓的需求。”】

  【“那么在大家都抵触这个政策的时候,这个政策又如何能够施行的下去呢?”】

  【“所以才会要求国家与君主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要顺民心、忠爱民,这样制定出来的政策才不会违背人心,也不会违背黔首百姓的需求。”】

  【“这样黔首百姓才会乐于接受并且执行这样的政策,而这个政策也才能够真正的推行下去。”】

  【太子扶苏点了点头,但是又摇了摇头道:“若是从本质上而言的话,那么许师所言的确是对的。”】

  【“但是在实际上,如果真的彻底按照许师所言去做的话,那么反而会出许多大问题。”】

  【“比如说,第一个问题:黔首百姓的民心民意被人恶意操纵了怎么办?”】

  【许子眉头紧蹙:“民心民意看不见,也更加摸不着,乃是广大黔首百姓对于国家、君主、政策的一种反馈,这又如何能够被操控?”】

  【太子扶苏轻叹一口气道:“正是因为它看不见,也摸不着,反而才会更加容易被操纵。”】

  【“举个例子,有个三人成虎的故事,不知道许师听说过没有?”】

  【许子摇了摇头,他并未听说过这样的故事。】

  【太子扶苏也不感到诧异,毕竟这是记载在韩非所著的《韩非子·内储说上》上面的一个故事。】

  【而许子与韩非子往日又没有什么交集,再加上韩非子的著作流传也并不广泛。】

  【所以许子此前没有看过《韩非子》,不知道“三人成虎”这个故事也很正常。】

  【而他父王则不同,他父王对韩非子爱甚,所以秦国收藏了韩非子所有的著作,并且他父王也是时常诵读之。】

  【有时候刚好赶上他父王在读《韩非子》的话,那么他父王也会顺便给他讲讲其中的一些故事道理。】

  【而“三人成虎”这个词语,便是他从其中一个故事中概括、总结得出的。】

  【所以太子扶苏也是简单地给许子讲述了一下“三人成虎”的故事。】

  【然后太子扶苏方才接着道:“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即便是国君,他的观点判断,也是可以被其他人传出的谣言所影响的。”】

  【“而国君尚且如此,那么黔首百姓能够不被谣言所影响的又有多少呢?”】

  【“若是所有的黔首百姓都被谣言所影响了呢?”】

  【“举个例子,假设韩国说,只要是愿意去韩国定居的秦国黔首百姓,那么韩国将会给其分一百亩田地,并且给其足以满足一家老小十年食用消耗的粮食物资。”】

  【“然后第一个去韩国定居的秦国黔首百姓真的分到了一百亩田地,也拿到了足以满足一家老小十年食用消耗的粮食物资。”】

  【“然后这个秦国黔首百姓带着这样的消息,回到了秦国,并且也传播给了更多的秦国黔首百姓知道。”】

  【“接着第二个去韩国定居的秦国黔首百姓也都分到了一百亩田地,也拿到了足以满足一家老小十年食用消耗的粮食物资。”】

  【“然后第一个、第二个秦国黔首百姓再次带着这样的消息,回到了秦国,同时也更进一步地传播给了更多的秦国黔首百姓知道。”】

  【“接着是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类似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不断地传回秦国,传到其他秦国黔首百姓的耳中。”】

  【“那么许师您说,在这些消息的冲击下,能够毫不动摇的秦国黔首百姓又有多少?”】

  【许子一时语塞,若真是如此,恐怕届时,大部分的秦国黔首百姓都会蠢蠢欲动地想要搬去韩国定居吧。】

  【毕竟秦国虽然给了黔首百姓一条军功封爵的晋升通道,但是这条晋升通道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走得通的。】

  【秦国大部分的黔首百姓,依然还是没有爵位的。】

  【而没有爵位的话,那么在普通黔首百姓的福利待遇这方面,是肯定比不上韩国所许诺的“分一百亩田地,给十年所需的粮食物资”这样优厚的福利待遇的。】

  【“若是到时候韩国再说,因为秦国的阻挠,导致他们不能再接收秦国的黔首百姓,无法再给搬来韩国定居的秦国黔首百姓分一百亩田地,给十年所需的粮食物资。”】

  【“那么秦国的黔首百姓又会作何感想?会不会因此而怨恨秦国?”】

  【“若是到时候韩国又说,如果秦国愿意举国内附韩国的话,那么韩国愿意给予所有的秦国黔首百姓,一人分一百亩田地,给十年所需的粮食物资。”】

  【“且不提韩国到底能否做得到,就说当这样的消息传到秦国大部分黔首百姓的耳中的时候,那么秦国的黔首百姓又会有何想法?”】

  【“倘若韩国真的能够做到这点,那么我秦国治理黔首百姓,因不如韩国治理黔首百姓更好,秦国的黔首百姓想要离开秦国,那也就算了。”】

  【“但是假如韩国就是故意施以小恩小利,给一小部分秦国的黔首百姓。”】

  【“然后借此动摇大部分的秦国黔首百姓,进而离间秦国君民之心。”】

  【“最后,大部分的秦国黔首百姓都因为那不知道真假的一百亩田地和可以满足十年所需的粮食物资,而齐齐要求秦国、要求秦王内附韩国的时候。”】

  【“那么难道这样的民心民意,秦国、秦王也要听顺?”】

  【太子扶苏看着对面的许子,神情严肃地反问道。】

  【面对太子扶苏的反问,许子也是哑口无言。】

  【若真是如此,那么这样的民心民意自然也不应该听从。】

  【同时,许子也是认识到,若是真按照太子扶苏所说的那般的话,那么民心民意也的确是有可能会被人恶意操纵的。】

  【“而且除了民心民意有可能会被人恶意操纵之外,普通的黔首百姓大多都容易沉溺于眼前的安逸,难以居安思危,亦不足以眺望更加长远的未来。”】

  【“举个例子,在十年之前,父王决定听从郑国的意见,举全国之力修筑关中之渠。”】

  【“当时反对者甚多,尤其是普通的黔首百姓,对于这一项工程更是怨言满腹。”】

  【“因为修筑关中之渠需要他们日以继夜地去服徭役,去挖沟渠、去担土等等。”】

  【“可以说,因为关中之渠,众多黔首百姓都承受了非常多的苦与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