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第1149章

作者:闪烁

严格说来,“攻9”是纯正的前线攻击机,在各个方面跟西陆集团与纽兰共和国研制的同类型攻击机相差不大,有明确的任务针对性,比如都以反装甲为主,而且特别强调低空飞行性能与生存能力。

显然,在技术限制之下,帝国空军也只能降低部分性能指标。

此外,“攻9a”根本算不上先进。因为没有配备激光照射器,所以“攻9a”无法单独使用激光制导炸弹。就算是外挂激光指示吊舱,也需要2架配合,即1架投弹,另外1架用指示吊舱照射目标。

要说的话,在设计阶段,帝国空军就没想过要让前线攻击机使用精确制导弹药。

道理也很简单,“攻9”的主要武器其实是装在机首的40毫米6管加特林机炮,甚至可以说,整架攻击机就是围绕这门带上弹药总重超过2吨,比1辆小型卡车都还要大一圈的机炮设计的。

用设计师的话来说,这架攻击机就是一门飞行的机关炮!

按帝国空军的设想,只是依靠这门机关炮,加上携带的上千发穿甲弹,“攻9”出动一个架次就能摧毁相当于一个装甲营的20多辆主战坦克,因此就算没有其他的武器,攻击能力都不容小觑。

关键还有,设计“攻9”的时候,精确制导弹药还十分金贵,轮不到“刨地”的前线攻击机使用。

所幸的是,在波沙湾战争爆发后,帝国空军立即就做出调整。

“攻9b”的最大改进之处,也就是增加了激光照射器与配套的火控设备,能使用包括激光制导炸弹在内的各种战术类精确制导弹药,还通过使用并联复合挂架,大幅度提高了携带弹药的数量。

通常,“攻9b”能够挂载12枚500千克级炸弹、或20枚250千克级炸弹、或8枚短程空地导弹,加上上千发40毫米炮弹,出动1个架次就能摧毁30到50个地面目标,这相当于1个完整编制的装甲连的全部主战装备。

这个打击能力,超过了当今所有的前线攻击机。

在大陆战场上,“攻9b”早已经名声在外。因为火力十分的凶猛,所过之处简直是寸草不生,连深藏在地下掩体内的坦克战车都难逃灭顶之灾,所以西陆集团的官兵为其取了一个很响亮的绰号。

“死神镰刀”。

要说,还挺形象的。

特别是40毫米加特林机关炮开火的时候,就像死神在挥舞镰刀,所及之处的任何目标都会被彻底的粉碎。

在攻打巴尔梅尔的作战行动当中,“攻9b”再次大展神威。

守卫巴尔梅尔的梵军仅仅坚持了一天,准确说是在“攻9b”杀到,开始用40毫米机关炮清理梵军沿主要街道设置的堡垒后,梵军的斗志就已归零,只是随后又花了大半天才做出投降决定。

结果就是,在11月6日的清晨,联军地面部队就开进巴尔梅尔。

用刘尊山的话来说,要是早知道能够如此迅速的击溃巴尔梅尔的守军,肯定不会在城外呆那么久。

第243章 突击开始

接下来的几天,除了继续轰炸乌代布尔附近的军事目标之外,还把空中打击的范围扩大到了巴尔梅尔到乌代布尔之间的主要城镇,准确说是主要的军事据点,摆出了一副向乌代布尔进军的架势。

此外,第五陆战师一直在向巴尔梅尔增兵。尤其是在铺设第二条跑道之后,帝国空军的战术运输机几乎是倾巢而出,以日均300架次、大约8000吨的速度,向巴尔梅尔运送作战物资。相对的,由地面交通线运到巴尔梅尔的物资反到不是很多,主要是一些没办法由战术运输机空运的主战装备。

这个规模,可以说相当惊人。

因为在6日就已经占领巴尔梅尔,此后又没有向东突进,所以前线作战部队每天消耗的物资还不到500吨。

按每日运送8000吨的速度,最快在11月15日的前后,联军囤积的作战物资就能达到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要求。

此外,按照增兵的速度,第五陆战师的作战部队都能在15日的前后到达巴尔梅尔。

其实,这正是丁镇南想要梵军做出的判断。

为了欺骗梵军,在前期的空运行动中,才没有动用“运15a”。

在这件事情上,西北战区还采取了必要的行动。这就是,西北战区在11月4日凌晨发起代号“暖风”的冬季进攻行动,在宽达数千千米的战线上,针对几十处敌军的突出部发起进攻。为了给地面部队支援,空军调动上百架“运15a”向前线运送物资,而且所有的运输机都按照最高强度出动。给人造成的感觉就是,帝国空军把全部的“运15a”都用在了该方向上。

为此,部署在南方次大陆的60架“运15a”还在3日夜间飞回帝国本土。

没去西北战区,而是在本土机场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在接到命令之后,能够立即把装备送往前线。

空中打击持续到11月9日下午,战局才发生变化,或者说有了“结果”。

按照军情局的情报,部署在乌代布尔的2个梵军主力师已经出发,预计会沿着公路向西进发,在翻越了阿拉瓦利岭之后,再北上前往巴利,与焦特布尔的中央军一起阻击从巴尔梅尔杀来的东方联军。

关键就是,梵军去代奥格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道理就是,北上去代奥格尔,就得在山区行进上百千米,而山区公路的通行能力肯定不如平原上的主干道。

先向西翻越阿拉瓦利岭,就不存在翻山越岭的麻烦。

至于铁路,那就更加别想了。

在11月5日之前,联军就炸毁了乌代布尔附近所有铁路桥,还轰炸了所有火车站,摧毁数百台机车与数千节车厢,瘫痪了该地区的铁路交通。也就是因为铁路瘫痪,梵军的装甲部队才丧失了战场机动能力。

这里,涉及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虽然梵军号称实现了机械化,但是其主力装甲部队进行战场机动,依然高度依赖本土铁路网。

主要就是,梵罗本土大部分公路桥梁的承载能力低于50吨。

其实,这也是梵罗陆军在获得了1a1之后,依然耗费巨资从西骆沙采购t72,却没有选择性能更好的“豹2”的主要原因。同样受道路桥梁通行能力限制,梵罗陆军的1a1几乎全都部署在西北地区。

至少西北地区的河网没那么密集,而且河道都比较狭窄,就算公路桥梁承受不了60吨的1a1,也能够架设机械桥与舟桥,确保坦克能顺利通过。再说了,极度干旱的梵罗沙漠也在这边。

要说的话,就是因为战场机动严重依赖铁路网,装甲部队缺乏大纵深突击能力,所以梵罗陆军在进攻行动中的表现,一直是乏善可陈。哪怕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也从没取得过像样的胜利。

就拿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来说,梵军不但拥有数倍的兵力优势,还通过突然袭击掌握了战场主动权,结果在攻入巴铁境内之后,却迟迟没能打开局面,只是在拉合城外就耽搁了一个多月,由此错失攻占伊堡的绝佳机会。也就是因为地面进攻乏力,梵罗当局才不得不在局面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借着休战的名义结束了攻打伊堡的行动,并且永久放弃了统一南方次大陆的基本战略。

按外界的评价,梵罗陆军用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的主战坦克,打了一场第一次全球大战模式的阵地战。

单纯的以战术水准而言,梵军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中的表现,还不如第二次全球大战期间的水平。就算在地面战场上鲜有表现的纽兰陆军,也知道装甲部队的头号价值是快速突击,而不是停下来跟敌人打阵地战。

可惜的是,过去了差不多20年,梵军依然没什么长进。

当然,这也是梵罗国军事战略转变的一大依据。

简单的说,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之前,梵罗国的基本战略是消灭巴铁,完成统一的宏图大业,因此在国防力量的建设上,肯定以进攻为主。可是随着巴铁与梁夏帝国结盟,以及加入了东方集团,通过发动战争的方式统一南方次大陆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而且来自梁夏帝国的军事威胁,顿时就让梵罗国处于被敌人团团包围的窘境之中,也就需要对军事战略做出调整。

以防御为主的战略,自然没有理由加强边境地区的基础建设。

在边境防线崩溃后,糟糕的道路交通条件,将成为攻入梵罗国本土敌军的头号大敌!

从这个角度看,就不难明白,梵军为什么没有动用部署在焦特布尔的主力部队,反到从乌代布尔抽调部队北上。

原因只有一个梵军高层没将巴尔梅尔的东方联军当成威胁。

从巴尔梅尔到巴利,或者是焦特布尔,公路里程均超过250千米,而且几乎全程都是在沙漠里面行军。

显然,就算联军的后勤保障能力非常强悍,都需要数日,才能走完这250千米。

关键就是,需要淡水的,不止是作战人员,还包括几乎所有主战装备。

比如,联军的主战坦克所使用的发动机冷却液,其实就是加了添加剂的纯净水,而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纯净水。

一支旅级部队在执行突击任务的时候,每天至少都要消耗500吨淡水。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三国第一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