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第510章

作者:坤琳婶

第五百五十九章:刘玄初找出中毒源

这里是一处山谷,这里有一条小河,小河由北向南缓缓流淌。

夏初的的天气一点都不热,尤其是在大别山里,反倒是一年中最舒服的季节。这里森林密布,植被茂密,一条不宽的小路沿着山谷通向南方。走在这条路上的行人不用多问,大多都是去武昌的。

和如此勃勃生机相反的,是一群走路摇摇晃晃,精神萎靡不正的数万大军,他们三三两两地瘫在河岸边烧着火堆,煮着一些稀粥吃食,无精打采地拢在一起很少说话。

一大群随军医士哈着腰,杵着木棍来来回回穿梭在营地之间,一群青壮被人强逼着在一排行军大锅里煮着什么。

“皇上,下毒的症结找到了,就是我们吃的粗盐。郎中说只需要把粗盐里面的杂质过滤,然后得到干净的精盐,所有人都会得救。”刘玄初没有杵拐棍,倒是精神面貌比许多人都要好。

作为吴三桂帐下仅次于方光堔的谋士,他的谋略还在方光堔之上,但是他的出身跟方光堔是不能相比的。至少在吴三桂势力初期,出身名门的方光堔还比刘玄初地位更高。至于正史的后来,刘玄初的才华还是得到了吴三桂足够的重视。

最为谋士,刘玄初这个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的细心。他是文人,吃东西都喜欢清汤寡水,所以这人压根就没有摄入多少硫酸镁,身体比很多人都要好。

经过这么多天的推断,刘玄初已经找到了明军下毒的根源。食盐里参毒,古往今来闻所未闻。大家能想到的下毒方式就是酒水,食物等等。

“你确定?”吴三桂半信半疑,他甚至怀疑这事就是刘玄初干的,不然为什么就他看起来像没事人一样。

“皇上,您信臣一次,我当场来制作精盐。”刘玄初言之凿凿。

作为文化人,知道的一些事情比普通人自然是强很多的。海边的盐农煮盐或者晒盐,都是去除杂质蒸发水分的一个过程。但是煮盐的味道就是比晒出的盐要苦,而且吃多了症状有点类似现在的周军。

晒盐要多一道沉淀卤水的工艺,盐健康得多。刘玄初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他的确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可惜他只懂理论不懂实践,更不懂化学。

当着吴三桂的面,刘玄初小心地把完全溶解后的粗盐水经过多层棉布过滤,最终得了一大缸清澈的盐水。然后就着陶缸,让抓来的一些百信玩命地煮。

“看,这就是精盐。这和从贱民家里搜出来的精盐是一样的。”刘玄初得意地把煮干了的盐和从百姓哪抢来的精盐作对比。

吴三桂的确看不出这二者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但是这事不能大意,必须要找人试吃。

“朕让你先吃,如果无碍,一定会给你一个头功。不过,这一小袋精盐,就交给朕的御厨了。”吴三桂当着所有人的面一把抢过刘玄初手中那袋从百姓抢到的精盐。

吴三桂不傻,他对刘玄初的话信不了几分,但是既然有了好东西,自然先保自己的命要紧,那几个站着活蹦乱跳的老百姓就是最好的证明。吴三桂也基本判断出这些老百姓家里的东西是没有毒的。

有了精盐,吴三桂还是不敢直接食用,他又命人去树林子里打了野味,然后亲自动手做了一锅炖肉,还不假他人之手,细细地从盐袋里捏出一撮精盐,慢慢地撒入锅中。

不一会,锅中香气扑鼻,立刻就勾起了吴三桂无限的食欲。吴三桂夹起一块肥肥的肉块,也不管烫不烫嘴,立刻就塞进了嘴里。

“皇上不好了,刘大人他中毒了。”忽然帐外传来亲兵的通报。

“呸!”吴三桂慌忙一口把肉块吐进了小铁锅里,他吓得半死,急忙起身到处找水涑口。

“你不是说盐没有问题吗?“吴三国顾不得吃肉,怒气冲冲地来到刘玄初的跟前,斥责道。

”启禀皇上,臣,臣只是想找出问题症结所在,万万没想到这盐里的毒性这么难解。不过臣的经历恰巧说明问题就出在盐的身上,只是没有找到解决办法而已。“刘玄初现在只是感到肚子不舒服,还并没有拉稀。

刘玄初没有本事把粗盐里面的硫酸镁分离出来,单单是靠简单的过滤杂质,硫酸镁和氯化钠一样溶于水。不过刘玄初的做法却证明了问题出在盐的身上,他是喝了自己煮出来的盐的盐水闹肚子的。

吴三桂一想,刘玄初的话是没错。起码问题的根源是找到了,这已经是前进了一大步了。他也顾不得夸奖刘玄初了,直接回到了自己的营帐,找来几个侍卫,然后逼着他们吃完了那一铁锅香喷喷的肉。

一个时辰过去了,看着几个没有任何问题,反而渐渐身体好转的侍卫,吴三桂一声令下,几乎把所有人都撵到周围山上去抢盐和打猎去了。

如果是朱慈烺在这,他一定会嘲笑吴三桂的做法。当初大明太子爷被流放到信阳,为了凑齐十万流民,别说这可以行人的山谷,就是那猛兽出没的深山他都亲自去过。要是吴三桂还能找出大量的经验,朱慈烺怕是要佩服佩服他了。

吴三桂能不能找到盐?

答案是可以的。如果他现在不顾一切出大别山,向东南二百里,到应城和云梦一带,就有盐矿。只是不出名而已,需要一直到后世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应盐”才慢慢被大规模开采。

吴三桂现在的做法是没有错的,第一当然是找盐,找没有问题的精盐;第二就是干净寻找肉食。如果能找到盐更好,毕竟人不能长期不吃盐。再一个,这么多人已经拉了好久的肚子了,身体是虚的,需要赶紧补一补。都是汉子,自然不能像虚弱的病人那样慢慢用稀粥调理,他们现在需要肉,大量的肉。

如果供应足够,吴三桂能在两三天之内把军队的战力恢复个七八成是没有问题的。至于战马,只要能拖到平原上面,就会康复。刘玄初的结果说明所谓的瘟疫是一个骗局,而周军中的毒也不算什么要命的玩意,如果要命,周军军营早就有大量死人了。

可是,明军会给吴三桂翻身的机会吗?

“报!启禀皇上,南面大悟方向来了几万明军,已经在构筑防御工事。总兵胡国柱将军请令,是否攻打?“

就在吴三桂感觉自己身上稍微舒坦了点的时候,真正的坏消息来了。

吴三桂纳闷了,大明湖广的两个主力军已经北上,这几万明军突然出现在他南下的道路正中间,这么多兵是从哪来的?

而此时,已经身为湖北巡抚的张达中正站在大悟官道中间,他的左右是一道高三丈有余,长到一眼看不到边的木墙,木墙的后面是近二十万江汉平原的百姓,以及近两万的地方守军和一万多警察部队。其中担任主要指挥的并非是地方军,而是那些颇有杀气,穿着高级警官制服的原阎应元手下十几个徐州保卫战中幸存下来的守军。

“王厅长,大悟怎么守我全听您的。”张达中恭恭敬敬地给站在他身边的一个警官行礼,论资格,他可不敢在这几位面前称英雄。

第五百六十章:吴三桂恶性毁长城

“好说。李将军给我们的任务是五天,我可以向张大人保证至少能坚守六天。”王传松拍着胸膛答道。

“这我就放心了。”张达中可没打过仗,这一个临时任务相当于是赶鸭子上架,湖北境内已经没有高级将领,他又指挥不动那些驻军,他不指望这些退役下来的老兵指望谁去?

“咱们有二十多万劳力,自然是靠力气来堵吴三桂。我们几个早就商量好了,只需要在澴水上筑一道堤坝即可。”王传松指着眼前的一长排木墙继续说:“碗口粗的木桩,打一长排入地三尺,垒沙袋一丈高。不出一日,这澴水就会倒灌,形成一片二里地的水库。届时,吴军想要南下,比登天还难。”

“可是这么大的水库不怕蹦堤吗?”张达中有些担心,这可是夏季,如果上游突然下雨,这样一道水坝能不能挡住。

“大人无虑,如果遇洪水,周军怕是连山谷都呆不住,何来进攻我们的力量。再一个我们有这么多人,可以不断地加宽堤坝,防止溃堤。此战的核心就在于不能偷懒,偷懒就等于送死。”王传松说。

“这没问题。大家都是爷们,不会打仗难道还不会干活了?”一个地方官接话。

“那就开始干活吧!”张达中一挥手,整个山谷都沸腾了。想想后世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这里当前的场景有些类似。用“白云”的话讲,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吴三桂一直没有忽略的周军奸细问题,再一次给他制造了麻烦,因为胡国柱请示攻击大悟的时候,张达中这边的堤坝就已经接近完工了。或者说,从吴三桂夺取确山马场开始,整个围剿行动就可以正式启用,要不然张达中这个巡抚也不可能这么快调动这么多人堵在大悟。

……

“你说什么?前面有一个水库?”吴三桂一鞭子抽在送信的士兵脸上,本来他刚刚已经给前锋下达了攻击的命令的,转眼间又说打不了,这算不算谎报军情?

要说这是不能怪胡国柱,在第一次他奏报吴三桂的时候,大悟的水坝还没蓄水,然而等了半天之后,一个小规模的水库眼睁睁地看着形成,这个时候发起攻击已经晚了。

“报:启奏陛下,明军主力已经追过来了,距离此地不足二十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吴三桂生气的时候,李定国带着四个军的明军已经尾随而至。吴三桂带领的八万周军一下子被堵在二十里长的峡谷之中。

从信阳到孝昌也就二百多里,掐头去尾,这段河谷总共一百多里,只能怪吴三桂自己耽误的时间太久了,活生生走到了绝地。

不过,吴三桂还有生路,因为大别山又不是函谷道那种峡谷地段,还可以从中找路逃出生天。区别就是不可能让整只大军一起带出去,这么多的人和马,目标太大,行动迟缓。

但是,周军对这里不熟,他们没有向导。这么多人从一个地方突围,很容易被锁定追上,接着重新包围。如果多路突围,分清主次,最少还是有一些人是能突围出去的。

吴三桂一剑刺死了报信的周军,他不相信这是真的。堂堂当世奸雄,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自己会落到楚霸王垓下的境地。

“给吴应熊发飞信,让他带兵来救朕。”吴三桂从没有现在这样的绝望,当初在山海关面临选择的时候都没这么困难过。

“皇上,关中只有一部分兵马驻守,如果这个时候派来中原,恐整个陕西不保。”方光堔劝说道。

“现在是朕的性命攸关的时候,自然是救朕重要。”吴三桂怒吼着,但其实他也知道就算把关中的周军抽到这里,把川军主将曾英也不是吃素的,他一定会跟着屁股撵过来。

“还是想办法分兵突围吧!此地向东是黄州,向西是随州,皆不是死地,我们还有机会。”刘玄初心里还是极力想帮助吴三桂脱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