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129章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殿下,汝之护卫营,虽更换称谓,但从本质上是恢复东宫制度,不论是六率还是属官,如今的护卫营文武官员,也就如同东宫属官一般。”

这是老师庞籍庞相公告诉赵曦的。

赵曦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当初士子们不为护卫营教导而争先,也清楚了这些年,护卫营的这些教导,品级都提升了,可仍然被焊死在护卫营了。

文官尚且如此,更别提武将了。

现实总不是照着自己的设想来,赵曦很无奈。

等吧,会有让朝堂为护卫营打开通道的一天!这一点,赵曦确信,还是不必等到自己登基的那天。

苏颂确实是个有意思的人,这几年所有的闲暇时间,都泡在工坊里,根据那把手喷子的原理,不停的变着花样做一些有用或者没用的东西。

大匠不敢说,人家苏颂是教导,是进士,是文官,他一个匠人,哪敢管人家的事儿。

看着这般浪费,大匠曾私下里旁敲侧击的告诉过赵曦,他认为苏教导这般,太费钱了。

赵曦很赞同苏颂的做法。不论科技还是工艺,包括实用品的进步,没一样不经历千百次的试验。

就护卫营的收益,能养的起苏颂折腾。

对于现时的各种工艺水平,赵曦不是太清楚,可苏颂清楚。他自己说出些概念,或者有什么想法,说出来没人懂,也担心过于惊人了。

这样挺好,有这样一个对所谓的科技如此感兴趣的下属,他可以省很多事,同样能在现实的基础上,达到自己的目的。

就比如今天,苏颂终于完成了铁炮的铸造,还试验十数次,不炸膛,未裂缝。

国朝缺铜,就连铸币也是一次又一次的调整铅铜的比例,直至每一次铸币后,不出一两年,就会被市面抛弃。

苏颂一直在寻找减低火统成本的办法,不断的改进炼钢的工艺,还不断的往生铁里面添加些乱七八糟的矿石。

“殿下,颂于炒钢时添加此物……”

这……这不就是黑锰矿吗?

锰矿赵曦还是知道的,这本就是后世钢铁业的主要原料,它可以提高钢铁的延性、展性、韧性以及提高抗磨损能力。

“此物产于何地?”

既然确定是锰矿石,这苏颂又蒙对了添加锰矿可改变钢铁性能的方法,接下来自然……最起码在护卫营得推广开。

“家叔任职广南,知吾喜好此类物事,曾托人带来。”

唉!赵曦明白了,苏颂把自己折腾来,就是想让自己能通过朝堂,大批采购锰矿……

这老小子也太看得起自己了。不是说自己成人,便可以随意在朝堂上指手画脚……到目前,自己还处于听政状态,根本没具体的职事。

怎说呢,国朝自太祖开国,太宗即位就不说了,众说纷纭。

接下来自己的祖父,真宗即位仓促,在立储当月便登基。到了爹爹这一代,从孩童登基……

这就导致了国朝没有太子成人后职事的先例,没有可参照的,便成了朝堂繁乱的议题。

这些日子,太子职事几乎都吵翻天了。

循唐例,便有人列举前朝的宫廷血腥,可立新规,那就更加混乱了,有让恢复太宗旧例的,也有觉得应该侧重朝堂,是不应计较一城之治理,甚至还有提议勾管太学并科举者……

最终还是没个定论,吵烦了歇歇,等再有人提及那就接着吵。

赵曦这时候去跟朝堂聊这个?还是算了吧。

可锰矿的事,对于护卫营,往远的说,对于整个国朝来说,真的很重要。

这真让赵曦为难了。

“殿下……”

怎么把这茬忘了。当曹霖喊赵曦时,他才想起来,儿时做吃食的营生。既然饼干可销往国朝所有军州,也就是已经具备了遍布各军州的销售网络。

“苏教导,矿石之事吾来解决。汝可延伸此钢之用,比如盔甲……”

第117章 机会来了

太子殿下敦厚,这是这段时间整个朝堂对赵曦的评价。

赵曦很知道分寸,也知道进退。纵观历史,没有一个嚣张的太子会有好下场。

所以,他试着做一个内敛的太子。直到朝堂诸公把儿时一些出风头的事,定义为年少轻狂……这时候也不大。

对于朝堂议论他职司的事儿,从来只带着耳朵去听,然后再继续听奏对,听老爹给他讲帝王心得。

那怕是被问起,他也是顺着自己揣摩出来相公们和老爹的意思回答……不就是一团和气嘛,这个他会。

成人后的太子,展现与陛下类似的作风,这让朝堂很放心。

就是在滔娘有了身孕,紧接着那个做汝南王的堂伯嗝屁时,赵曦都没表现出一丝愉悦或幸灾乐祸的情绪来。

他倒是觉得,这个堂伯终于解脱了,不用再忧心自家第三代做备胎的可能。

父子俩,两代备胎,为能荣登大宝,苦心经营几十年,也随着他的去世而烟消云散了。

这几十年,有过欣喜,有过不甘,有过怨恨,也有过歹毒的行为。如今,一切都了了。

似乎在听到堂伯离世的那一刻,赵曦对于汝南王府所做过的一切,也放下了。

人死债消。

再后来听闻世子们因为谁作为承嫡者而闹出了笑话,就更没什么想法了。

跟这类眼界的人计较掉价……其实赵曦也不想在宗亲中搞那些血淋淋的事儿,要做也是跟赵宗咏那般……不见血。

朝堂对于太子职司采取了拖字决,每当有人提及,又会有一次争论,到最后便再没人提及了。

赵祯其实也不想真的给儿子安排什么职司,并不是怕儿子揽权,与他自己有什么争端,他是觉得有儿子在,很多的奏折处理起来要轻松很多。

儿子总是能敏捷的切中奏折的核心,并提出相当温和又有效的解决方法。当然,这不是赵曦本意,在他老爹当政时,奏折的处理,得符合老爹的风格。这也是朝堂诸公经知晓后,对他认同的原因。

所以,关于太子殿下职司之事,便搁置了,最起码赵曦觉得在老爹有生之年是不会再提起了。

无所谓,赵曦更喜欢现在他处于朝堂的角色,很好,能很全面的了解整个国朝的艰难运行,也能很客观的熟悉这些朝臣,特别是那些台谏。

国朝惯例,每个官员升迁必须有台谏任职经历,现在的台谏,或许在自己当朝时,便是执宰,他需要看明白。

自从丢下太子职司的争论后,闲着没事的朝堂又开始了相互找茬,便又开始一茬又一茬的执宰更迭。

这还不到两年,执宰换可两茬……赵曦也就懂了为什么执宰时只会拆东墙补西墙了。没办法,即便想推行个政策,还没来得及铺开,自己就该外出了。

说实话,挺杂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