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一方
为首的商人名叫龚自全。
他年纪抵近四十岁,略显肥胖,郑重道:“陛下,李世民在江都期间,我等迫于无奈,都各自赞
助了李世民钱财,多的有十余万贯钱,少的也有几万贯钱。我等虽说迫于无奈,但也是给了李世民钱财,请陛下降罪。”
“请陛下降罪!”
一个个人员,不断的开口说话。
这些人其实都曾出钱资助过李世民,如今杜启入主江都,因为担心遭到清算,遭到针对,故而全都齐齐来找杜启,希望杜启能不计前嫌,否则杜启真要出手,他们扛不住。
杜启是一国之主,杜启即便不出手,但杜启要对付他们,根本不需要自己动手,只需要一个眼神,甚至就有人帮杜启动手。为求自保,他们才直接来请罪,希望得到杜启的谅解。
杜启听到后,不曾立刻说话。
恰恰是杜启的沉默,使得一众商人,都是面色发苦,更是心下忐忑。众人的脸上神情,都是有着无奈神情。
怎么办?
他们该怎么办?
龚自全深吸了口气,再度道:“陛下,我等不懂行军打仗,也不懂治国之术,能帮到陛下的有限。即便如此,我等也愿意略尽绵薄之力,捐钱捐粮以帮助陛下。我等江南道的扬州商人,愿意捐粮三十万石,钱一百万贯,以便于帮助陛下。”
杜启听到后,有些咋舌。
三十万石粮食。
一百万贯钱。
这不是小数目,是一个巨大的数额,毕竟捐献钱粮的人,只是江南道的商人。区区江南道商人,就给了三十万石粮食,一百万贯钱,已经足以让人震惊。
杜启微微一笑,说道:“龚自全,你等的好意,朕心领了。我夏国上下,不缺粮食,也不缺钱财。更何况你们在李唐时,为李唐出钱出力,毕竟是李唐治下,朕不会计较。如今,朕到了江都,你们踏踏实实的为夏国效力,踏踏实实在夏国经商,朕更不会
针对你们。”
顿了顿,杜启便再度道:“所以你们的钱财,便不必捐献。朕不会因为你们曾经资助了李世民钱财和粮食,便怪罪你们。”
龚自全听到会,心中快速思索。
他没有把杜启的话当真,旋即说道:“陛下,我等捐献钱粮,也是希望为夏国略尽绵薄之力。蒙陛下仁德宽厚,不惩罚我们,不降罪我们,那是我等的福气,是我们遇到圣君临世。恰是如此,我等更要略尽心力,恳请陛下接受我们的一点心意。”
杜启听到后更是笑了起来。
有意思!
龚自全真是有意思!
龚自全一众商人的本意,自然是给予钱财粮食保命,目的就是为了破财消灾,希望能免除自己的灾厄,希望不被清算。眼下杜启不追究,他却知道不能一毛不拔,所以干脆转变了一个说辞,变成了资助杜启。
他们赞助夏国钱财,消息传开后,等闲人等因为他们帮助了杜启,便不敢随意针对他们。甚至于即便是一般的官员,要针对他们也不容易。
杜启便不再拒绝,颔首道:“罢了,既然是一众人的心意,朕便收下了。”
龚自全道:“陛下圣明!”
顿了顿,龚自全道:“陛下,一应的钱财、粮食,都已经运送到营地外面,请陛下抽检清点一番,确定情况。”
杜启说道:“不必了,朕相信你们。尔等,只要在夏国境内,遵纪守法,合法经营,朕欢迎之至。我夏国最初便是以商立国,时至今日,夏国的崛起,也离不开商业。所以尔等只要是合法经营,便没有人敢针对你们。”
“好了,都起来吧。”
杜启再度吩咐了一声。
龚自全道:“谢陛下。”
其余人纷纷道谢,然后才齐齐站起身,一个
个给了钱财、粮食,反倒是内心舒坦,并没有什么内心难受的。如果杜启什么都不收,他们那才是担心,会担心遭到清算,毕竟一个个在江都的商人,家大业大的,一旦被清算,那就是家破人亡。
如今破财消灾,得了杜启的认可,他们就可以继续在夏国经商立足。
第1314章 远谋
远谋
一众商人们,来的时候忐忑,去的时候安心,终于内心踏实下来。毕竟他们给了一点钱和粮食,杜启收下后,他们就可以安心的继续在江都经商。
因为他们,也算是夏国的人。
杜启不曾去管这些商人的想法,只要所有的商人遵纪守法,不哄抬物价,不违法乱纪,那么杜启便不会处置这些人。
杜启看向上官仪,沉声道:“上官仪,如今仅仅在江都境内颁布安民告示,远远不够。你调动整个大唐境内的不良人,颁布告示,通知天下各地之人,大唐已经倾覆,责令各道、各州、各县归附。凡抵抗者,杀无赦。”
上官仪道:“臣遵旨。”
眼下的大唐,已经江河日下,连帝都长安都落陷,甚至连李世民新占据的江都也落陷,大唐可谓是惶惶如丧家之犬。即便李世民逃走,可李世民的那点兵力,已经无足轻重,无法影响到大局,接下来只要各道各州都归附夏国,李世民最终只能被围剿。
夏国,才是大势所趋。
归顺夏国,才能长久。
上官仪话锋一转,说道:“陛下,臣认为当下还有一事,需要着手安排?”
杜启道:“什么事?”
上官仪回答道:“李承乾在蜀中已经被拿下,按照传回的消息,李泰、李恪方面也已经是负隅顽抗,无法无法长久的。所以臣认为,对整个大唐的调
整,应该是有一个具体的安排。”
“尤其大唐境内的万千百姓,都需要认可夏国,都需要为夏国效力。另外商人在夏国经商,富者越来越富裕,贫穷者依旧贫穷,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不是好现象。”
上官仪道:“一旦商人太有钱了,甚至富可敌国,就容易影响到国政。所以在当下,臣认为不仅仅是要着眼于对各地的调整,还有对商人的处理上。”
杜启道:“你怎么考虑的?”
上官仪眼神锐利,道:“对大唐的调整,就是把所有的土地收归为国有。天下土地,尽皆隶属于夏国,隶属于官府朝廷。百姓可以耕种,但却不能随意买卖。最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依照在天竺境内的安
排,土地归属于国家。”
杜启道:“这么一安排,极容易引发动荡。因为天下各州,必定有无数的士绅。这些人,是当地的地头蛇。这些人,不可能把手中的土地交出来归属夏国。甚至朝廷中的官员,也有诸多在地方上是大族。土地的收拢,不容易啊!”
历朝历代,要对土地改革,不是容易的事情。在天竺这样的区域,杜启因为直接推翻了种姓制度,而普通百姓没有土地,所以杜启能把所有的土地收归为国有,然后分配到百姓的手中。
天竺是比较好安排的。
可是在大唐,这不容易。
尤其对大唐的人来说,土地那就是命根子,涉及到改革,更是一桩大事情。杜启想了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