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131章

作者:名剑山庄

就稀里哗啦的进了诏狱。

不过,定国公在诏狱之中的待遇,非常之好。独门独院。要什么有什么?毕竟不管怎么说,定国公祖上,还是为太宗皇帝立了大功。

朱祁镇只是想敲打一下,绝对没有将定国公给废了一样。

不过,定国公而今还是一个孩子,被这一般折腾,心中最后一点胆气也消散了,最后就成为了一个酒色之徒。

朱祁镇对这些勋贵说道:“尔等都是我大明与国同休的重臣,就与朕一起看看,军中后起之秀。”

朱祁镇说完话,就他在最前面,王振紧跟在朱祁镇身后,随后就是英国公,成国公,魏国公几步并列走在后面。

再后面才是一些侯伯。

就这样来到校场之上,朱祁镇坐在点将台之上,看向张辅,张辅顿时会意,一挥手,两侧的大鼓顿时桥起来。

几乎等人高的大鼓,一被敲响,顿时整个校场的空气都沸腾起来。

无数士卒从四面八方冲过来,不过片刻一会功夫,就在下面站满了。朱祁镇眼睛一瞄,暗暗估计,这大概有七百多人。

而且每一个士卒都在二十岁之下,而今身上最少也有一个世袭百户的功名。除却极少个别的,大部分家庭过得都不错。

看精气神都能看出来。

再加上他们一个个身上披着盔甲,远远的看过去,似乎每一个人都胖了一大圈。但是行动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臃肿。

反而好像一个狗熊一般,冲满了凶性。

是敢杀人的凶性。

鼓声忽然停顿了。下面的士卒忽然单膝跪倒,另一只手拿着武器,大声说道:“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虽然有数百人,但是依然有一种震耳欲聋的感觉。

朱祁镇忽然有一种感觉,暗道:“而今我才知道成吉思汗的怯薛军是什么样的。”

朱祁镇其实知道,虽然今日才开学,并不是说武学今日才开始运行,而是张辅选择今天让朱祁镇来视察而已。

这七百多人,都是张辅精心挑选出来的士卒。

但凡要袭官的子弟,头上最少有一个世袭百户的头衔。更多是世袭千户,世袭指挥使,世袭指挥同知。等等。

所以大部分都是从小练武,厮杀之道,决计非常擅长。当然了,这些家中未必都是成才的,但是实在太差劲的人,根本过不了张辅这一关。

张辅老将眼光却是毒辣的很。

谁也不能瞒过他。

所以这七百人兵器盔甲,等是一等一的。甚至在家中,谁还有没有几个仆人一般。在张辅看来,这些人底子很好。只需派一两员战将,稍稍训练一下,就对瓦刺精锐本部铁骑,也敢以寡敌众,战而胜之。

毕竟从宏观来看,大明军力在一天天衰落。但是烂船还有三分钉,不要说大明了,大明的家底即便想要败光,也需要一二十年。

张辅又亲自传令,让这七百学员,演示步阵,马战,火铳,格斗,等等项目。

说实话,朱祁镇没有打过仗,前世连打群架都不知道怎么打的,下面表演,在朱祁镇看起来,仅仅是虎虎生威而已。

至于能不能打,朱祁镇看不出来,不过他却会看人脸色,他将张辅等人脸色都收在眼底,这里面有不少打过将的老将。

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这些人的能力如何。朱祁镇的心底也都有底了,在他们表演完之后,立即令太监下令赏赐。

每人一个武学腰牌,这武学腰牌都是铜上镀金,看上去沉甸甸,金光闪闪。还有虎口浮雕,背后每一个人的姓名以及籍贯,父祖的名字。

第三十章 宿卫宫中

第三十章 宿卫宫中

朱祁镇站在高台之上,说道:“你们都是大明功臣之后,不管是祖辈跟随太祖皇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还是跟随太宗皇帝深入大漠,追亡逐北。”

“但是各地卫所,屡失朝廷之望,先前有松潘之乱,区区野人让我大明松潘卫被迫迁徙,又有西北之乱,区区不足万骑鞑子,让西北十几个卫,首尾不顾,不得不派京营出战。”

“兵部对袭爵武将,越来越不习惯了,兵部尚书王骥对朕说,卫所兵已经不足用了,甚至平麓川,应当多用土司兵,而不是卫所兵。”

王骥这番话,倒是真说过,不过他的主要目的,却不是说卫所兵不能打,而是征召土司兵,花钱少。

听了,朱祁镇的话,下面不少学员都有些惭愧之色。

朱祁镇对打仗不行。

但是对察言观色,却深有心得。

朱祁镇目光一扫,就知道这些人的惭愧之色,不是装出来的。

“知道惭愧,还有救。”朱祁镇心中暗道:“如果连一丝惭愧之意都没有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好。”

卫所缺额一百二十多万,这个数字报上来之后,朱祁镇就知道大明的卫所制度出了大问题了。

但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朱祁镇设想过很多想法,但是想得越多,就越是不敢轻举妄动。

因为这是动摇他朱祁镇统治根基的大事。

他越研究越明白。

朱家对大明统治核心是什么?最少从开国到现在,从来不是地方士绅,而是大明三百多个卫所,依旧这些卫所中一个世袭罔顾的家族。并在此之上的勋贵集团。还有大明广大的自耕农。这两者就是大明皇室的根基所在。

而以勋贵为代表的这些人,比自耕农表现的更重要,因为自耕农很少有政治上的代言人。

因为他们与皇室联系太紧密了。

对这些人动刀子,官绝对愿意,因为砍掉他们,皇帝就失去了依靠,一个高高在上,没有基本盘的皇帝,决计不是太宗皇帝,这种随随便便就能将大臣塞进诏狱之中。

朱祁镇只觉得陷入两难之中,对他们动刀子,则自损根基,不对他们动刀子,他们一天天烂下去,对大明的正面效应,比不上负面效应。

只是而今的水旱蝗灾,还有麓川战事,让朱祁镇先将这一件事情放放。

不过,朱祁镇知道他不管怎么动刀子,都不可能将卫所军中所有人都一棒子打死。所以从其中挑选出来能用的人,却是他一直在做的。

朱祁镇看这些学员的态度,就知道,最少卫所而今还没有烂到骨子里,即便后世烂到骨子里的卫所之中,好能诞生出戚龙俞虎这样的名将。

所以,不管卫所上下制度性贪污,有多不堪。都不能来硬的。

朱祁镇说道:“朕从来不相信,我大明横扫天下大军,到了朕这里,就不行了。你们都是军中精锐,朕寄以厚望,近些年来,大明名将凋零,从宣德年间到而今,逝去老将军有十几位了,都是太宗百战之将,留子孙之用。”

“这对本朝是大不幸,但是对尔等是大兴,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只要有能力,数年之内,封侯拜将,扬威海内,列于勋臣之列,就看你们的了。”

朱祁镇说道:“赐你的令牌,有任何冤屈,可持之见锦衣卫,锦衣卫会将下情上秉,即便是身犯军法,明正典刑之前,也必须要朕御笔消去武学学籍。夺回令牌。希望你们好生珍惜这个身份。”

张辅听了,微微一震,心中暗道:“这哪里是武学,分明是进士了。”

大明进士最为清贵,有很多特权,比如说,司法不能治罪,想要治罪,就要先消除学籍。在地方可以直接见地方官员。

等等。

只是他们很多权力,都是与约定俗成,而武学学子,却直接有皇帝赐予的。

如此一来,即便很多已经在军中当值的将领,也想争一个武学学籍。

张辅在政治上非常谨慎,但谨慎并不意味他看不明白。此刻顺着朱祁镇的思路,细细一揣摩,顿时呼吸一紧。暗道:“机会。”

如果之前张辅,或许不在乎这个机会。

但是此刻的张辅,却与之前不同了。

因为张辅纳的妾室,似乎有孕了。

让张辅高兴的不得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张辅一直以为自己要绝嗣,对很多事情都不大感西兴趣。

但是而今不一样了。

他必须为将来的儿子做准备了。

但是他知道,他决计是活不到儿子长大了。不管他而今多大的名声,人走茶亮,这样的情况,张辅看多了。

看看薛禄就知道,张辅当年见了薛六,都不敢怠慢。但是薛禄一死,再看薛家,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他必须给儿子留下足够的政治遗产。

但是等他儿子长大,在政治上有些作为,他当初的部下估计都不在了。这是他一直想的事情。

历史上张辅就这一条命留在土木堡之中,让英宗大为惭愧,将他儿子与宪宗一起养大。再加上大明勋贵的衰落,这才让张家世世代代成为勋贵之首。

而今张辅看见的却是,一代新人换旧人。太祖年间的勋臣还有多少,即便是中山王之后,也不是说下狱就下狱了。

张辅顿时决定今后将武学当成重点,这些学员都不过二十岁,二十年后,正是他们当打之年,倒是他将来的儿子,也算是有人提携了。

朱祁镇倒是没有想道张辅想这么多。他训了一番话,下来之后,对张辅说道:“今后,挑选前一百名学员,每日早朝在殿前持役。”

张辅听了,立即说道:“臣代这群臭小子,谢过陛下。”

不要觉得在朝会上持役,没有好处。

虽然他们工作,就是之前,在金殿上值勤的大汉将军,不过是人样子而已。但是朱祁镇就是让他们与朝廷上大臣混一个脸熟。甚至熟悉朝廷决策。

武将与臣之间,不可偏废。而今朱祁镇明显的感觉,在战略一级别的指挥能力上。官反而在武将之上。

武将之中,也只有张辅一个人,能对大明大战略布置。而官之中,杨荣在这项上,是最优的,甚至爱张辅之上。至于杨士奇也不差,当初力主宣宗亲政汉庶人的,就有杨士奇。

但是武将之中,战将是有,帅臣似乎也有一两老将可以。但是在大明战略提供建议的,也只有张辅了。

朱祁镇就想建立起一整套军事培养机构。自然要想办法尝试各种办法。

朱祁镇又与张辅,以及各级勋贵商议了一番武学科目。分别为兵法,实战,步战,马战,水战,火器,城池攻防。夜不收。还有大明祖训。

这之前,朱祁镇与张辅已经商议过多次,朱祁镇主要是提出的学科细化的主张,就是将一件事情细化到不能再细化。张辅在朱祁镇主张之下,才形成了而今的教学体系来。

不过,就在朱祁镇与张辅等人说话的时候。

王振忽然从外面进来,说道:“陛下,广西巡按朱鉴紧急军情。”

朱祁镇听了大吃一惊,他知道如果不是非常紧急的情况,王振是决计不敢再这个时候闯进来的。

一提广西,朱祁镇首先想到的乃是大藤峡附近的乱子,柳溥已经到了,虽然因为山路艰险一时间还没有捷报,但是这些乱事,已经被控制住了。

解决只是时间问题。即便有所反复,也不至于让王振如此。朱祁镇心中一动,说道:“可是安南?”

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

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

王振说道:“圣明无过陛下。”

朱祁镇说道:“到底怎么了?安南做了什么事情?”

王振说道:“广西巡按朱鉴上报,安南接纳钦州黄宽的投靠,钦州七峒正式向安南臣服。安南在钦州设州新安州。令黄宽为经略,世守其地。”

朱祁镇听了一时间有些迷惑。

什么钦州七峒。

但是张辅却已经怒极,说道:“鼠辈敢耳。”

朱祁镇这才想起来,他身边有一个安南问题专家。朱祁镇立即让其他人下去,单独留下张辅,说道:“国公,这钦州七峒倒是是怎么回事?”

张辅说道:“这钦州七峒,却是朝廷撤出安南时候,弄下的乱子。钦州原有七峒,宋元都是长官司,但是到了本朝,德庆侯平定广西,却因为这七峒,地偏民小,撤长官司,他们只能叫峒长。”

“他们就心存不满,在本朝撤出安南之后,他们就与安南勾勾搭搭,叛伏不定,只是朝廷不愿意动用大兵,也就由他了。只是万万没有想到,他们居然敢如此。”

朱祁镇听了之后,顿时明白了。不过他并不是多生气。

因为在他明白明朝土司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从来不将土司的领地,当做大明的领土。所以黄宽的背叛,在他看来,不算什么?

他刚刚看过奏折,钦州七峒,不过二十多个村子,二百多户,纵然有大量的瞒报,想来也高不到哪里。

放在后世,连一个乡的人口都不到。

朱祁镇自然不在意。

他也不相信,什么朝廷由他。这一带不过是与安南的战略缓冲地,区区二十多个村子容易平定,但是引发与安南的大战,可就不好了。

不管是安南还是大明都不想打下去了。

与对方相比,区区钦州七峒,几千人有什么意思?

但是安南却在这个时候打破了默契,正式将钦州七峒纳入体制,并将边境线向北推进了不少。朱祁镇不知道而今大明与安南之间的正是界限在什么地方,说不定已经在后世的国境线之内了。

“安南准备做什么?”朱祁镇脸色有些沉重说道。

京畿大灾,以工代赈,麓川之战,朝廷的财力已经处于一个十分危险的地步了。实在不能在安南方向再开一处战场了。

张辅说道:“彼此,臣以为安南不过试探而已,朝廷如果退让的话,他自然得寸进尺,但是朝廷一步不让,他却不敢有一丝妄动。”

朱祁镇说道:“那么令柳溥进驻钦州?”

张辅说道:“臣以为当令别将进军,或者干脆让巡按领一支兵马去,但是万万不可用柳溥。臣担心柳溥以私心害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