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10章

作者:新海月1

  除了极个别的将领外,能够进入军校任职,传授战争经验外,大部分容克贵族还是需要回家种地,并且成为奥地利军方预备军官中的一员。

  如果爆发了欧陆大战,还有他们表现的机会,要不然就只能老死于田野。

  这是帝王的本能,容克贵族的军事素养不用怀疑,弗朗茨必须要握在手中。就算是自己不用,也不能给别人用。

  俄国人赢得战争过后,要论功行赏在当地安置自己人,势必要对他们这些既得利益者进行清算。

  不光是容克贵族,就连普通民众恐怕都有倒霉。实际上,他们想不倒霉都不行,俄国人不抄他们的家,拿什么去还奥地利的债务?

  俄奥借款也是有密约的,可不仅仅只是领土交换,人口抵债也是双方暗中达成的条件之一。

  这也是各取所需,沙皇政府可以清理地方上的不稳定因素,奥地利可以得到一批开发殖民地的劳动力。

  当然,约定也是有限制的。奥地利不是收破烂的什么人都要,战后维也纳政府会以解救德意志同胞的名义,从俄国人手中买走这些本民族战俘,顺便再带走士兵家属。

  弗朗茨不怕有人抢生意,民族主义已经崛起了,除了他这个神罗皇帝,高举统一大德意志的旗帜,可以用民族大义收服他们,其他国家可没这份儿本钱。

  把这些人分散在殖民地上,奥地利可以很快的消化掉。如果落到英法手中,恐怕他们都不敢把这些人往殖民地上放。

  残兵败将也是相对而言的,这些人的战斗力并不差,到了殖民地绝对是靠前的。

  要是进入了英法殖民地,文化传统不一样,短时间内根本就融合不了。那就是妥妥的不稳定分子,并且还是那种随时都有可能点燃狼烟的。

  费利克斯首相:“陛下,现在最麻烦的是英国人,他们可能会鼓动欧洲其他国家干涉这场战争。

  普波联邦的死活和我们没关系,但是普鲁士王国却是德意志邦国之一,尽管他们自己已经宣布退出了。

  作为德意志民族的领袖,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无法完全倒向俄国人。明面上我们还必须要做出力保普鲁士的姿态,给社会外界一个交代。

  如果沙皇政府顶不住压力,放过了普鲁士王国,我们计划恐怕很难进行下去。”

  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然奥地利享受了民族主义带来的好处,就要承担民族主义带来的义务。

  比如说:统一德意志地区,维护德意志地区领土完整,打击分裂主义……

  毫无疑问,维也纳政府肯定要出手干涉的。不说保住整个普鲁士王国,至少要保住普属德意志地区的领土。

  略加思索过后,弗朗茨摇了摇头:“不用担心。波兰、立陶宛地区都是国际上曾经公认是俄国人的领土,作为胜利者沙皇政府肯定能够拿回去。

  普鲁士王国就算被保下来,也要脱一层皮。巨额的债务、战争赔款、国内疲惫的经济,这么多因素加在一起,可不是那么容易摆脱的。

  想要东山再起,也要国际局势允许才行。俄国人是不会放弃对他们打压的,我们也不会给他们提供这个机会。”

  对奥地利来说,普鲁士王国的体量还是太大了一些,大得奥地利都担心吞下他们会被噎死。

  不拆分普鲁士王国,德意志统一之路永远都是空中楼阁。弗朗茨建立的新神罗帝国,不需要实力强大的邦国,普鲁士王国的存在会削弱中央政府的权威。

  拆分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却非常的麻烦。首先这种拉仇恨的事情,不能由奥地利来干。要不然就算是未来统一了,普鲁士民众也会和中央政府离心离德。

  这种背景下,弗朗茨就选择了俄国人来当这把刀。出于战略上的综合考虑,在普俄战争中支持俄国人就不奇怪了。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如果普波联邦战败,未来欧洲大陆上就是英法奥俄四国主宰。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我们占据了欧洲大陆中心,天然是欧陆霸主的最有利竞争者。

  无论愿不愿意,未来我们都少不了要参合欧洲纷争。最近这些年我们实力增长的很快,已经让很多人感到了不安。

  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国际冲突的次数还会逐渐增多,在利益的趋势下,法俄两国靠拢的可能性非常大。

  理论上来说,我们还可以拉拢英国人做盟友,以抗衡法俄联盟,不过这是最糟糕的选择。”

  不是可能,而是非常有可能。原时空法俄两国都靠在了一起,而英德结盟却成了泡影。

  俄国人真的是因为贷款倒向法国人的么?穿越前弗朗茨认为是,现在他已经不这么认为了。

  原时空法俄靠拢,本质上还是战略需要,德二帝国太强了,让他们感受到了威胁,必须要抱团取暖。贷款只是催化剂,并非决定性因素。

  现在国际局势虽然有所变化,但奥地利的实力同样能够引起法俄两国的警惕。

  法俄还没有靠拢,无非是现在俄奥关系亲善,法国人还沉浸在拿破仑时代的荣光中,没有清晰的认识到奥地利威胁。

  弗朗茨满意的点了点头,能够清醒看到战后国际格局对奥地利的潜在威胁,足以证明奥地利外交部已经成熟了,没有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有一个清醒的自我认知。

  “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威胁,不过这是未来的事情。我们还有时间进行布局,完全在竞争对手反应过来前削弱他们的实力。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普俄战争,吃下普波联邦留下的遗产,增强我们的潜在实力。”

  ……

第二百七十三章 没有胜利者的华沙会战

  普俄战场上的风云变化,直接影响到了欧洲金融市场,一时间风声鹤唳,凡事普波联邦发行的战争债券,全部市值大跌。

  有点儿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毛奇在后面的战争中不能力挽狂澜,普波联邦战败过后,必然会出现债务违约。

  金融寒冬要来了。

  远在伦敦的本杰明首相,都感到了寒意。

  债多了,有时候真的不压身。到了现在最怕普波联邦完蛋的,除了他们自己,就是英国人了。

  手中掌握的资料越多,本杰明首相越清楚问题的严重性。

  普波联邦战败,不仅仅只是放出去的贷款变成坏账、替他们发行的债券变成废纸,更关键的是柏林政府欠下的货款。

  前面的损失,无非是金融机构和投机客,这些人本身就身家丰厚,抗风险能力较强。

  后面的货款就不一样了,大企业或许可以抗过去,中小企业资金链薄弱,根本就经不起折腾。

  如果再加上银行的趁火打劫,普波联邦完蛋之日,就是不列颠工业危机的开端。

  实际情况可能还会更加恶劣,毕竟资本主义世界已经产能过剩了。战后市场竞争会变得越发激烈,企业破产潮是必然的。

  对家大业大的不列颠来说,这些中小企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太高,可正是这些企业提供了最多的就业岗位。

  破产潮和失业潮一对好兄弟,从来都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已经在不列颠开始酝酿了。

  有时候知道的太多,也是一种负担。

  本杰明问道:“爱德华爵士,法国人怎么说?”

  想要逆转这次战争,已经不是英国人一家就能够做到的了,法国人的立场至关重要。

  外交大臣爱德华摇了摇头:“巴黎政府拒绝了我们的提议,他们认为普俄矛盾已经无法解开,就算是强行叫停了这次战争,还会有下一次战争。

  法国人在这次战争中是两边下注,普波联邦战败他们的损失并不大,甚至他们有可能在暗地里和俄国人达成了协议。”

  本杰明首相无奈的点了点头,他知道英法之间的恩怨情仇,那是剪不断理还乱。法国人巴不得英国人倒霉,怎么可能出手拉他们一把呢?

  就拿这次普俄战争来说,最初英法一起支持柏林政府,只不过英国人拿到了普波联邦的黄金储备,几乎独吞了金融上的利益。

  事实证明,独食不是那么好吃的。吃得越多,付出的代价就越大。英国人承接了柏林政府大部分的贷款、债券。

  法国人选择放手,原因就是多方面的了。除了利益太少外,还有就是法属非洲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巴黎政府人为限制资本外流。

  尽管还是没有挡住资本家们的贪婪,但流出资本总额还是大幅度缩水。

  没有政府引导,这些资本不光流入了普波联邦,同样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流入了俄罗斯帝国。

  相当于是两边下注,无论那一边胜利,都少不了法国人那份。牵扯到的利益少了,巴黎政府自然不积极了。

  拿破仑四世和父亲不一样,恰好出生在法兰西复兴阶段,与生俱来就有一股傲气,根本就不可能屈居人下。

  从法国的外交政策就可以看出来,巴黎政府的对外政策越来越强硬,最近两三年英法关系、法奥关系一直都在恶化。

  英国陆军实力有限,想要干预这场战争,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现在法国人不肯当打手,伦敦政府已经从实质上丧失了直接干预这场战争的能力。

  沉思了一会儿后,本杰明首相狠狠的说道:“那就退而求其次。不管用什么办法,务必要想办法保住普鲁士王国。我们需要债主存在,给国内一个交代。”

  战败后的普鲁士王国,自然不具备还债能力。不过只要债主在,就有还钱的可能。

  战后柏林政府的财力有限,或许在很多年内,他们每年的还款金额都不够利息。

  不过有希望,总比没有希望强。伦敦政府需要一个希望,让民众对市场拥有信心。

  财政大臣加菲尔德:“首相,你太悲观了。或许事情没有你想得那么糟糕,普波联邦还在坚持战斗。

  如果毛奇创造奇迹,抢在俄国人前面赢得华沙会战,他们还有体面结束战争的可能。”

  外交大臣爱德华否定道:“加菲尔德爵士,这是不可能的。种种迹象表明,奥地利人想要普波联邦输掉这场战争,为德意志地区统一打下基础。

  毛奇就算是创造了奇迹,仍然改变不了普波联邦失败的命运。有维也纳的支持,沙皇政府的军队会源源不断的涌上去,最后堆死他们。”

  “数量优势”,或许这是对欧洲各国触动最深的地方。俄国人用事实证明了:“只要我军数量足够多,敌人就无能为力”。

  ……

  在英国人想办法弥补损失的时候,普俄战争又进入了新的阶段。俄第四军已经被普军收拾的彻底没了脾气,只能依托简易工事苟延残喘。

  让人意外的是普军并没有一鼓作气彻底围歼俄第四军,反而在打残俄第四军过后,留下两个步兵师和一群民兵冒充主力围困俄国人,主力却迅速北移。

  为了避开俄军飞艇侦查,普军这次破天荒的选择了白天睡觉、夜晚行军,迅速增援华沙战场。

  1880年11月10日,普军主力抵达华沙,连同华沙守军一起向俄军发起反击,猝不及防之下俄第五军损失惨重。

  这只是一个开始,俄第五军损失惨重后被迫带着残部后撤,互为犄角的俄第七军也暴露在了普军的兵锋之下。

  事实证明,在丧失了兵力优势后,俄军还真不是普军的对手。

  俄第七军没有能够创造奇迹,战友提醒他们的时间太晚了,没有能够及时撤离,在普军的打击下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华沙会战以普军的胜利而告终,不过毛奇的脸色没有丝毫喜色,因为属于他们的时间已经丧失了。

  没办法,俄军也不是纸糊的,击败俄第五军依靠偷袭,他们只花了两天时间,击败俄第七军他们足足花费五天时间。

  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这个时候俄国人的第三军、第六军,距离他们已经只剩下两百多公里。

  理论上来说,半路上拦截一下,迟滞敌人的行军速度,拖上十天半个月还是有可能的。

  这么长的时间,他们还可以驰援南线,比如说:先干掉敌人围攻波兹南的第八军,停留在中部的俄第九军。

  实际上,这根本就不可能。普军士兵也是人,想要保持部队的战斗力,战斗过后也需要时间修整。

  就算是只休息两天,毛奇的时间也不够用了。

  别看从华沙到波兹南只有278公里,火车可以朝发夕至,可要运送数十万大军过去,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

  军队过去了,也不等于战争马上就能够开打。还要看敌人愿不愿意和他们决战,俄国人完全可以拖时间。

  比如说:寻找有利地形固守。反正不歼灭他们,普军的后方就不安稳,时间拖得越长,对俄国人就越有利。

  不等他们干掉俄第八军,俄国人的援兵又抵达华沙了。主力不在,华沙肯定守不住。

  华沙地区沦陷,也意味着波兰地区沦陷。到了那一步,就算是干掉了俄第八军,毛奇也只能灰溜溜的撤回去,进行普鲁士王国保卫战。

  放弃了波兰地区,这场战争普波联邦就已经输了。丧失了大半的领土和人口,仅剩下的普鲁士王国战争潜力更小,根本就没有和俄国人拼下去的资本。

  没有时间解决南线的威胁,那就只能寄希望于国内的守军能够给力一点儿,坚持到他们干掉俄国人的援兵,再回援国内。

  前提条件是这是俄国人最后一批援军,要不然华沙攻防战还要继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战争继续的可能性更大。

  望着地图,毛奇第一次不知所措。

  “元帅,这是我们统计出来的战报,请过目。”一名青年军官低声道

  毛奇抬起了头,摆了摆手示意青年军官放下战报出去。沉默了片刻功夫后,冷静下来的毛奇缓缓的打开战报。

  纸上冰冷的数字,仿佛瞬间令室内的温度又下降了几分。

  战争是要死人的,最近一个月普军可是战果辉煌,先后打残了俄第四军、第五军,还重创了俄第七军。

  歼灭、俘虏敌军共计超过四十三万,一举瓦解了俄国人的华沙攻势,创下了举世震惊的“华沙大捷”。

  然而在这辉煌的背后,也有十一万普军士兵永久的倒在了战场上,另外还增加了十五万伤员。

  这只是人员伤亡,实际上他们付出的远远不只是这点儿代价,平民伤亡就不说了,毛奇也没把波兰人当回事。

  经济损失不是他这个元帅关心的,武器装备、战略物资消耗,就由不得他不重视了。

  短短的一个月内,普军就打掉了仓库中一半的弹药,消耗了近三分之一的战略物资。

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心

  华沙会战的消息传开后,俄军指挥部一片愁云惨淡。华沙地区的大好局面一朝丧尽,沙皇政府内部主张放弃南北会战,增援华沙的呼声越来越高。

  收到战报的当天,伊万诺夫就乘火车返回了圣彼得堡,连夜和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密谈。

  具体内容无人得知,总之俄国内部的风波,被亚历山大二世出面压下了。

  摆平了内部纷争,伊万诺夫元帅的视线再次回到了战场上,看着手中的伤亡数据,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命令第四军撤退吧,现在不需要他们继续留在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