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40章

作者:新海月1

  反正人都死了,维也纳政府说他们是奥地利公民,那就奥地利公民,无非是补办一个国籍的问题。

  数字太大,没有关系。本身搞这个大数字,就是为了转移大家的视线。

  把大家的关注重心转移到了数量上,内心深处就不由自主的接受了奥地利公民在奥斯曼帝国遇害说法。

  数量问题,大不了战后给他们平反。把公民换成“申请待审批的移民”,下调遇害公民人数,甩锅给无良媒体不严谨就行了。

  反正在尘埃落定前,维也纳政府不会在官方文件上说明遇害人数。外界怎么解读,随意就好。

  ……

  1882年4月20日,在欧洲世界还沉浸在巴黎革命中的时候,一则由巴尔干日报刊登的“奥斯曼帝国屠杀奥地利公民”新闻,横空出世打破了局势。

  “1867”那个宣红的数字,吸引了一地的吃瓜群众。随后又有多家报纸跟进报道,只不过这个数字多样化了。

  最多的已经人数过万,最少只死了2人,还是在奥斯曼帝国屠杀国内少数民族的时候受了误中副车。

  数量多少不重要,总之奥地利人怒了。那一张张充满血腥的照片,已经触及到了大家的内心底线,社会各界纷纷要求政府惩戒奥斯曼帝国。

  受此影响,1882年4月22日,维也纳政府正式照会奥斯曼帝国,就屠杀事件进行谈判。

  什么都不知道的奥斯曼政府,在一脸懵逼中收到了奥地利外交照会,迷茫了一阵子才反应过来——不好,危险了。

  本来就是为了找茬,谈判自然不可能顺利。1882年4月24日,维也纳政府单方面宣布谈判破裂。

  理由是:奥地利要求派出调查组,深入奥斯曼帝国境内进行实地调查,遭到奥斯曼政府拒绝。

  屠杀少数民族是存在的,就在不久前还有几个亚美尼亚人村子,在国内民族冲突中被捣毁,不过这不是奥斯曼政府拒绝的主要原因。

  只要能够证明没有屠杀奥地利公民,这些事情都是小问题,大不了被舆论骂一阵子,反正他们一直都被欧洲舆论抨击。

  问题是派出调查组的同时,奥地利还要求派兵保护,并且这个人数还高达一个师,这就没办法忍了。

  普俄战争已经证明了飞艇的运输能力,把一个奥地利步兵师放进内陆,那简直是在自杀。

  拒绝的原因自然被奥地利媒体选择性的忽略了。奥斯曼帝国那都是野蛮人,为了调查组的安全,肯定要派兵保护啊!

  人多?

  才一个步兵师而已,只要奥斯曼政府心里没有鬼,就不应该忌惮。

  双方思考问题的角度,都不在一个频道上,最后得出来的结论自然不一样。

  谈判破裂后,奥地利国内叫嚣着报复的声音,一下子高涨了起来。

  主战派的声音渐渐压倒了反战派,战争的氛围越发浓郁了起来。

  ……

第十章 意外事件

  事件发酵的太快,欧洲各国政要都被打懵了。谈判这么快就破裂了,这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啊!

  正常情况下,不都是先吵上几个月,等做好了战争准备,把民间的情绪调动了起来,才正式翻脸么?

  调停必须要调停,哪怕是为了刷存在感,也必须要表个态。

  四月份还没有结束,维也纳政府就收到了十几个国家的外交照会,都是呼吁冷静、和平的。

  或许是被大家的诚意所打动,维也纳政府做出了让步,决定在1882年4月29日重启第二轮谈判,不过各国提出的国际调停被婉拒了。

  ……

  受近东局势紧张的影响,有不列颠最伟大首相之称的格莱斯顿爵士,现在也沉不住气了。

  格莱斯顿:“诸位,局势已经非常明显了。奥地利政府下定决心要发动战争,屠杀事件只是他们的一个借口。

  站在不列颠的立场上,我不希望看到任何打破近东稳定事情发生。可惜法国正在进行内战,我们想要干涉也做不到。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近东局势发生大变后,如何保证不列颠的利益不受冲击。”

  外交大臣乔治:“受到冲击是必然的,至少我们在奥斯曼帝国利益是注定无法保障了。

  如果单纯的想要弥补战争带来的损失,我们还可以和奥地利进行利益交换。

  不过,我不建议这么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奥斯曼战败是早晚的事情。

  再然后会发生什么,就很难说了。如果奥地利人只是想揍奥斯曼一顿转移国内矛盾,那还好说。

  如果奥地利一口吞并了奥斯曼帝国,对我们的威胁就太大了。”

  说完,乔治起身走到悬挂的地图跟前,用烟枪一指:“距离印度,就剩下了一个波斯了。”

  这是必须要正视的现实问题。奥斯曼帝国衰落了,波斯比奥斯曼衰落的更厉害,指望波斯挡住奥地利完全不可能。

  要说“维也纳政府对印度没兴趣”,这个说法估计也就弗朗茨会信,反正伦敦政府是万万不敢信的。

  当初奥地利的势力延伸到波斯湾,就引起了伦敦政府的担忧。只不过还有一海之隔,大家对皇家海军很放心。

  现在不一样了,让奥地利一路扩张下去,就要陆地上做邻居了。总不能指望龙虾兵大杀四方,震慑敌胆吧?

  殖民大臣普里姆罗斯抱怨道:“这简直是糟糕透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维也纳政府是摆明了要吞并奥斯曼,完全不需要怀疑他们的野心。

  如果我们不想进行一场印度保卫战的话,就必须要把奥地利人阻挡在两河流域之外。”

  残酷的现实正如普里姆罗斯此时的心情一样,作为殖民大臣任何涉及到印度安全的问题,都有可能给他带来无法弥补的政治灾难。

  外交大臣乔治果断补刀道:“不,这不算什么,还有更糟糕的事情在后面!

  如果奥地利人不吃独食,拉着俄国人一起瓜分奥斯曼,那么我们就要同时遭到两个大国的威胁。

  以维也纳政府的作风,发生这种事情的几率非常高。甚至因为瓜分印度的计划在,俄奥同盟又可以继续下去。”

  陆地上被俄奥两国围攻,那就什么也不用说了。

  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扛得住这种级别的打击,就算是他们在印度经营的再久也没有用。

  想到这可怕的结果,格莱斯顿不容置疑道:“立即停止对法国革命党的支持,尽快帮拿破仑四世稳定国内局势。”

  不列颠需要盟友,没有任何时刻比现在需要盟友。面对可能出现的俄奥组合,没有一个肉盾,他们真的吼不住。

  外交大臣乔治补充道:“光法国人还不够,我们必须要找到更多的盟友,北欧联邦也可以拉过来,或许现在我们该加快推动北德意志建立。”

  普俄战争的后遗症爆发了,丧失了普鲁士这个金牌打手后,光一个法兰西已经镇不住场子了。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受欧洲革命浪潮的影响,奥斯曼民族主义也活跃了起来。

  “屠杀案”事件爆发后,奥斯曼民族主义者感觉尊严受到了侮辱,认为这是奥地利在干涉他们的内政。

  在两奥重启谈判的关键时刻,奥斯曼帝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帝运动。

  在爱国青年的鼓动下,安卡拉民众举着标语,聚集到了使馆区抗议。

  这都是小问题,大流氓的心态都很好,被人抗议是日常操作。经历的次数多了,大家也就习惯了。

  关键是在抗议过程中发生了意外,希腊公使塞克斯图斯被抗议民众打死了,事情就大条了。

  包括弗朗茨都懵逼了,这关希腊人什么事?

  总不能说希腊帝国主义入侵奥斯曼,要血债血偿?

  出于最大的恶意,弗朗茨有足够的理由怀疑,这是奥地利特工干的,只是没有证据。

  更多的消息传来,解开了大家心中谜团。

  据说是希腊公使外出回来的时候,马车撞死了一名过马路孩童,刺激了热血沸腾的奥斯曼民众,冲突就发生了。

  列强惹不起,难道小小的希腊也惹不起么?

  等奥斯曼警察赶到战场的时候,塞克斯图斯这个倒霉蛋公使连同车夫、卫兵,都已经见了上帝。

  一国公使被活活打死,无论奥斯曼政府怎么解释,都没有用了。

  原本是奥斯曼政府追究塞克斯图斯车祸责任的,可惜当事人已经死了,死人不需要负责。

  到了这一步,责任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受害者的希腊,自然不会承认马车撞人的事情。

  希腊政府一口咬定是奥斯曼人野蛮,残忍的杀害了塞克斯图斯公使,要求奥斯曼政府交出所有的嫌疑犯,接受希腊政府调查。

  没错就是说的“所有”,希腊政府认为当天参加抗议的人都有嫌疑,要求奥斯曼政府把这些人一起交给他们,接受希腊政府的审查。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当天参与抗议的民众高达五位数,奥斯曼政府就算是再想息事宁人,也不可能把人交出去。

  ……

  搞清楚了前因后果,弗朗茨笑道:“这么说,希腊人是想要蹭上来捡便宜了。”

  “公使遇害案”给希腊政府提供了最佳的介入机会。

  奥地利需要一个合情合理的战争借口,把希腊的“公使遇害案”捆绑在一起,无疑会增加“屠杀案”的说服力。

  奥斯曼政府想要洗白都不可能,“屠杀案”里面是有水分的,可“公使遇害案”却真的死了一位公使。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回答道:“是的。案发后不久,希腊政府就联系到了我们,表示愿意共同出兵讨伐野蛮的奥斯曼帝国。

  希腊人的态度虽然不错,不过他们的胃口却不小。不光对爱琴海的岛屿有兴趣,还想要从小亚细亚半岛上分一杯羹。”

  希腊这种历史包袱沉重的国家,大国梦是必不可少的。

  可惜希腊的运气不怎么好,周边任何一个邻居都有吊打他们的实力,再大的野心也只能憋着。

  奥斯曼是他们唯一扩张领土的机会,要是再错过了,就真的只能回家做梦了。

  弗朗茨若无其事道:“这个世界是公平的,收获和付出都是对等的。

  希腊人想要从小亚细亚半岛上分一杯羹,就让他们先证明自己的实力。

  告诉希腊人,这场战争我们按贡献分配战利品,想要拿走多少土地,就在战场上做出多少贡献。”

  毫无疑问,“按贡献分配战利品”是一个巨坑。战场上的贡献必须要靠实力,奥斯曼帝国再弱也不是希腊能够比的。

  就他们那点儿家底,如果不能克制住贪心,搞不好就全部搭进去了。

  在这个残酷的世界,决定利益分配永远都是实力。指望公平,还不如指望维也纳政府的节操更靠谱。

第十一章 反土同盟

  突如其来的公使遇害案,让本就对奥斯曼不利的欧洲舆论一边倒的倾斜,原本倾向于奥斯曼的政客、专家、学者们,这个时候也闭了嘴。

  受此影响,维也纳政府在1882年5月7日,也就案发后的第三天,终止了第二轮谈判。

  紧接着,维也纳政府又在5月9日向奥斯曼政府下达了战争通碟,责令奥斯曼政府在一周内交出“屠杀案”的真凶。

  这不是同不同意的问题,而是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屠杀案涉及到的人群太过模糊,死者身份、人数、遇害地点,都没有确切的定义,想调查都不知道该如何入手。

  不要说一周时间,就算是给奥斯曼政府一年时间,他们都没有能力把真凶找出来。

  在维也纳政府发布公告的同一时间,希腊政府同样向奥斯曼帝国下下达了战争通碟,内容也是大同小异,都是让奥斯曼政府交出凶手。

  所有人都知道战争来了,国际社会将目光投向了伦敦和圣彼得堡,现在能够对这场战争拥有影响力的就这两家了。

  本来法兰西也是,只不过他们有两个政府,一个支持另一个就必须要反对。

  在拉拢民心的关键时刻,脑子有问题才会这个时候支持奥斯曼,得罪国内的宗教势力。

  圣彼得堡加特契纳宫,奥斯曼驻俄公使迪米特立·帕夏已经在会客厅苦等了三个多小时,随身携带的雪茄都快要烧光了。

  此刻,亚历山大三世正在优哉游哉的钓鱼,虽然现在还做不到“沙皇在度假,让欧洲等着”,不过已经可以让奥斯曼人等着了。

  “陛下,大臣们已经到了。”侍女清脆的声音响起

  “带他们过来吧!”亚历山大三世说道

  至于等候中奥斯曼公使,那就让他继续等着吧,亚历山大三世根本就没有准备见他。

  如果不是为了做给奥地利人看,增加谈判桌上的筹码,奥斯曼公使可能连王宫都进不了。

  看似一脸笑容的亚历山大三世,此时的心情并不好,只是良好的教养让他喜怒不形于色。

  这次突如其来的近东战争和以往不同,奥地利政府事先没有和他们进行沟通,让亚历山大三世的自尊心受到了冲击。

  世界是现实的,第一次近东战争时期俄罗斯帝国正处于巅峰状态,一切都围绕着沙皇政府转,凭借强悍的实力,他们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君士坦丁堡。

  第二次近东战争时期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战争的主力变成了奥地利,俄罗斯帝国只能打辅助。

  就算是辅助,那也是事先协调好的,在联盟中俄罗斯帝国的地位仍然不低。

  世事易变,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俄奥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居然处于了可有可无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