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41章

作者:新海月1

  沙皇政府一直拖延没有表明立场,就是想要以此给奥地利施加压力,增加他们在战争中的话语权。

  可惜法兰西内战爆发,让奥地利没有了后顾之忧,俄罗斯在这次战争中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

  ……

  放下了鱼竿,亚历山大三世站了起来,整理了一下衣着:“第三次近东战争爆发在际,现在我们需要做出选择了,你们怎么看?”

  军方大佬伊万诺夫元帅率先开口道:“陛下,机会难得,这是我们复兴俄罗斯帝国最佳时机。”

  内政大臣齐尔诺梅尔:“元帅阁下,这场战争对我们的意义并不大。现在帝国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恢复元气,而不是领土扩张。

  经过前两次近东战争,奥斯曼帝国已经丧失了对帝国的威胁,他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就是掌握着黑海海峡的另一边。

  如果在二十年前,这对我们确实非常重要,只是到了现在已经可有可无了。

  帝国苦心经营的黑海舰队没了,以政府目前的财力,短时间内无力重建。就算是拿到了进入地中海的钥匙,对我们也没有意义。”

  听到了这个解释,伊万诺夫勃然大怒道:“怎么能说没有意义呢,能够一举干掉奥斯曼这个宿敌,完成俄罗斯帝国历代先祖们的愿望,就是最大的意义。

  帝国复兴……”

  听着伊万诺夫元帅滔滔不绝的演讲,让亚历山大三世感觉让他来参加这次会议就是一个错误。

  不过俄罗斯帝国是信奉强者的地方,凭借那一身耀眼的战功,没有人能够无视伊万诺夫元帅的意见。

  好脾气的亚历山大三世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军方主战是必然的,换了任何一名军方将领过来,都是同样的结果。

  没有战争,又何来战功?奥斯曼帝国这个稳赢的副本不去刷,这让军方大佬怎么和下面的人交代?

  真以为“不进攻奥斯曼的沙皇,不是真正的沙皇”只是一句玩笑话?

  平均不到二十年一次的俄土战争,可不仅仅只是为了夺取君士坦丁堡。实际上更多时候在发动战争前,大家就知道做不到。

  沙皇政府依旧坚持刷这个副本,主要是沙皇需要需要威望,军方需要战功,政府需要……

  揍奥斯曼都有丰厚收获,经过了近两百年的时间发酵,灭掉奥斯曼帝国的收益就更丰厚了。

  伊万诺夫就是打奥斯曼起家的,如果能够灭掉奥斯曼帝国,带来的历史影响绝对可以名垂青史的,至少俄罗斯的历史书上会大肆渲染。

  财政大臣阿利舍尔·古洛夫忍不住打断道:“元帅阁下,干掉奥斯曼的好处我们都知道,问题是政府现在没钱。

  如果参与这场战争,我们在财政上就不得不依赖奥地利人,拿他们的钱打仗,战后利益分配上我们肯定要吃亏。

  站在帝国的立场上,将这次近东战争向后拖延,等我们恢复了元气,再进行这场战争才能够利益最大化。”

  这是事实,留着半死不活的奥斯曼帝国不碍事,过上十几二十年再去取,问题也不大。

  反倒是现在灭亡奥斯曼,让近东大部分地区落入了奥地利手中,就真的和他们绝缘了。

  伊万诺夫不为所动道:“你这完全是理想主义,奥地利已经拥有独立灭掉奥斯曼的实力。

  欧洲各国受限于革命浪潮,短时间内根本腾不出手来干涉奥地利的行动。

  除非我们脑子进水了,跑去和奥斯曼联手,要不然奥斯曼帝国覆灭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我想在场的诸位中,还没有这样的蠢货。至于利益的问题,这就需要考验我们的外交能力了。

  不过再怎么糟糕,也比坐视不理,看着奥地利人灭掉奥斯曼的好。”

  虽然话不中听,但逻辑上真的没有毛病。沙皇政府确实不可能支持奥斯曼帝国,要不然不用等奥地利报复,国内就先政变了。

  俄土之仇已经深入了俄国人的骨子里,尤其是对贵族来说。

  凡是传承超过两百年的俄国贵族,祖上都和奥斯曼帝国PK过,亲朋好友总有倒在战场上的,血海深仇就这么一代代传了下来。

  往上翻历史书,最近三十年内俄土都PK了两次,就算是政府想要淡化仇恨,都来不及操作。

  抛开仇恨因素,利益同样是关键。不参加这次战争,奥地利灭亡奥斯曼后,势力就延伸到了黑海之中,那就是货真价实的威胁了。

  ……

  1882年5月11日,沙皇政府向奥斯曼帝国提出重新划分边界线的要求,所有人都知道战争的主角又多了一家。

  或许是受俄国人加入的刺激,黑山公国也跟着跳了出来凑热闹。

  1882年5月12日,黑山政府向奥斯曼帝国提出了“8.6亿神盾”巨额索赔清单。

  里面详细列出了在过去数百年时间里,因为奥斯曼军事入侵,给黑山公国带来的损失清单。

  盟友不怕多,凑数也罢、刷存在感也无所谓,对突然冒出来的黑山公国,维也纳政府表示了热烈欢迎。

  至此,以奥地利为首的反土同盟正式建立。

第十二章 第三次近东战争爆发

  伦敦,反土同盟的出现直接让英国政府之前的计划全部破产。

  这个时候,格莱斯顿首相操心的已经不再是抢救奥斯曼的问题,而是该如何保证印度的安全。

  “法国的局势怎么样了?”

  外交大臣乔治摇了摇头:“非常的糟糕,这个帝国简直就是纸糊的,弱不禁风。

  资产阶级革命党、共和派、社会革命党、奥尔良复辟组织、波旁王朝复辟组织、意大利独立组织……

  一个国家拥有这么多反政府势力,简直无法想象,波拿巴王朝是如何撑住的。”

  看着忧心忡忡的英国外交大臣,估计谁也无法想象这些乱七八糟的组织,基本上都得到过英国政府的资助。

  经过了不懈的努力,这些投资终于开始发挥作用了,可惜时间点不对,爆发出来的全是反作用。

  没什么好指责的,大家都这么干。伦敦政府在支持法国反政府组织,巴黎政府同样在支持反英组织。

  格莱斯顿沉重的点了点头:“法国人确实活跃了一点儿,拿破仑亲手打开的魔盒,终于还是报复在他的帝国身上。”

  说完,格莱斯顿就意识到了不对,貌似现在局势不列颠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法国革命党也不会做大,更不会有现在的法国内战。

  法国不爆发内战,在无法保证西线安全的情况下,奥地利绝对不敢冒然发起战争。

  想到了这里,格莱斯顿露出了一丝苦涩:“看来我们和法国人都上了奥地利的当,被人家牵着鼻子走到了现在。”

  外交大臣乔治摆了摆手:“首相,你太悲观了。局势发展到现在这一步,完全是一个巧合。

  这里面或许有奥地利在推手,但他们决定想不到,法兰西会这么弱不禁风。”

  从利益的角度分析,奥地利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不列颠看似陷入了被动,他们获得的收益也绝对不低。

  无论是前面的做空法郎;还是玩儿商品倾销,打压竞争对手;又或者是在海外抢夺法国人的利益,不列颠都是胜利者。

  唯一失误的,就是忽略了法兰西的内部矛盾。

  法国的内部矛盾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英奥攻陷法兰西的金融体系,进行商品倾销都只是矛盾的催化剂。

  工业革命初期,法国依靠雄厚的资本,迅速完成了工业化。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原材料匮乏的局面日益严重。为了保证工业生产顺利展开,法国人不得不大肆进口。

  受原材料“进口”影响,法国工业生产成本一直都居高不下。关起门来自己玩儿的时候还不打紧,加入自由体系后形势就严峻了。

  资本家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想方设法的压低工业生产成本,其中也包括加大对工人阶级的盘剥。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资本家的残酷压榨,直接导致了法国工人运动的爆发。

  除了内因外,法国吞并意大利地区也是激化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

  合并后的大法兰西,商品市场较之前大幅度增加,然而增加的不仅仅只是市场,还有对工业原材料的需求、以及更大的就业压力。

  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意大利地区人工价格要低得多,大量的意大利涌入法国本土务工。

  充足的劳动力,在促进法国工商业发展的同时,也给资本家们提供了肆无忌惮压榨工人阶级的底气。

  拿破仑三世时代法国工业规模还很有限,对原材料的需求并不是很大,法国工商业还不需要承担更高的生产成本,经济自然是一片大好。

  到了拿破仑四世时期,法国工业总量增长了上去,工业成本大幅度增长,企业利润开始减少。

  尤其是加入自由贸易体系后,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残酷,劳资冲突也变得日益严峻。

  危机四伏,主要局限在了下层社会。资本控制了媒体,劳资危机被淡化、或者是偷换概念,危机被隐藏在了统治者看不到的死角。

  在革命爆发前,法国的经济看起来还是非常的繁荣,伦敦政府自然不知道这个帝国已经外强中干。

  外表的强悍+固有的观念+地缘政治+法国政府的霸气,最后伦敦政府得出结论这是:最大威胁的结论。

  没得说,最大的威胁当然要给予最高规格的打压了。

  同样视法国为最大威胁的还有奥地利,夹在中间位置的法兰西,不幸遭到了全世界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联手打压。

  一套组合拳下来,虎威被戳破了。内部矛盾激化,让法兰西局势完全失控。

  这是历届政府共同的责任,格莱斯顿果断的转移了这个敏感话题:“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现在关键是想办法,帮拿破仑四世稳定局势、恢复实力,缓解我们要面临的压力。”

  财政大臣晓治·柴尔德斯分析道:“要稳定法国局势,必须先稳定法国经济。

  这非常的困难,我们国内的经济情况也很糟糕,政府不能拦着资本家不让倾销。

  巴黎革命吓坏了法国资产阶级,拿破仑四世已经获得了国内财团的支持,现在他并不缺钱。”

  法国经济危机肆掠,很大程度上是英奥转移产能过剩导致的,想要恢复经济短期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保护市场。

  偏偏这又违背了自由贸易协定,属于英奥两国的核心利益,伦敦政府没有舍己为人的精神,不可能放任这种事情发生。

  如果法国单方面违约,不受到惩罚,别的国家遇到问题也学样,英国政府经过数十年努力才建立的自由贸易体系就土崩瓦解了。

  拿破仑四世一直没有宣布退出自由贸易体系,就是怕刺激到了英奥两国,丧失了国际支持。

  格莱斯顿陷入了沉思中,这是两难的抉择。如果伦敦政府肯松口,法国人肯定要采取贸易壁垒。

  后果是国内的经济危机加剧,局势变得更加动荡,利益受损的资产阶级会把他们掀下台。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格莱斯顿选择了从心,他是英国首相需要为英国民众负责。

  “加大外交支持力度,发动我们的影响力,游说更多的人支持拿破仑四世。

  如果可能的话,先稳住奥尔良王朝和波旁王朝。只要他们不出手,法国军队就不会乱,这场叛乱很快就可以平息。”

  没有办法,尽管拿破仑三世上位后找机会清洗忠于前王朝的军中势力,但影响力这玩意儿根本就没有办法根除。

  巴黎革命迟迟未被镇压下去,就是法国军队中有人扯后腿,很多部队到了战场上都出工不出力。

  乔治点了点头:“外交部已经和奥尔良王朝、波旁王朝都接触过了,现在的局面也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

  我们准备在近期安排三家王室代表会面,尽可能的调和各方矛盾。”

  现在法国的情况非常糟糕,无论是奥尔良王朝、还是波旁王朝都在这一轮洗牌中处于劣势,就算是波拿巴王朝完蛋了,也轮不到他们复辟。

  在东方国家要是有几家王室早就杀得头破血流,绝对没有半点儿妥协的可行性。

  不过欧洲的情况特殊,法国情况更特殊,三大王室分别代表着三波贵族的利益,本质上就是利益集团推出来的。

  奥尔良王朝没有将忠于波拿巴王朝的贵族杀光,拿破仑三世上台同样没有大肆屠杀忠于奥尔良的贵族。

  在轻易不杀贵族的传统之下,所谓的清洗,无非是让这些政治斗争失败的家伙回家。

  回家后,这些失败者中很大一部分人还是富甲一方,在地方上同样拥有不小的实力。

  没有人甘心被边缘化,这些失意者都是复辟的活动的赞助者,负责实施复辟行动的,则是权力斗争中失败,导致家道中落的贵族。

  他们想要重新回到权力的中心,复兴家族荣耀,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复辟。

  金主有了,愿意拼搏的人也有了,这就是法兰西王室复辟势力长盛不衰的缘故。

  到了台下的王室,他们拥有的只是影响力,本身并没有号令群雄的实力。

  除了波拿巴王朝出了拿破仑三世这个另类外,另外两家王室在复辟中的表现并不积极。

  调和各方矛盾,实际上就是一次利益分配。只要背后的利益集团达成了妥协,复辟活动也可以押后。

  ……

  英国人的行动,没有影响到反土同盟的行动。在维也纳政府的牵头下,奥地利、俄罗斯、黑山、希腊四国在维也纳举行了反土会议。

  经过短暂的接触后,四国代表一致认为:只有推翻了野蛮、残暴的奥斯曼政府,才能帮助奥斯曼人进入文明社会。

  1882年5月16日,四国代表在维也纳正式缔结以推翻奥斯曼政府为核心、以灭亡奥斯曼帝国为己任的反土盟约。

  在盟约签订后次日,维也纳政府以奥斯曼拒绝交出凶手为由,向奥斯曼帝国正式宣战。

  在随后的一周内,希腊、黑山、俄罗斯帝国,分别以各自的理由向奥斯曼帝国宣战,第三次近东战争全面爆发。

  多了几个盟友,也是有利有弊。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奥地利的作战计划变更了。

  这场战争来的太突然,俄罗斯、黑山、希腊三国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物资可以由奥地利提供,但是军队集结时间必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