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61章

作者:新海月1

  施泰因没有把话说死,修铁路不是其它产业,只要舍得砸钱,还是可以多线开工的,建设速度自然可以倍增。

  弗朗茨没有半晌没有说话,这个回答等于没有回答,三万八千多公里铁路,要是慢慢修的话,二十年时间真不一定够。

  如果分标段进行建设,划分成三十个小项目,那么每个项目就只有一千多公里了,要是继续划分下去,没准几年就可以修完。

  如果真的这么想,那一定就是外行人。首先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次还需要大量的铁路工人。

  保证了这两项基本要求外,还要考虑技术人员是否充足,交通运输,原材料供应,地理条件等一系列因素。

  “那我就给你二十年时间,资金方面,我能够保证政府每年都会有不低于两千万盾的财政拨款,政府还会出台相关法律,允许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

  我希望在二十年内,看到这条遍布全国的铁路网,你能不能做到?”弗朗茨慎重的问

  “陛下,请放心,我保证会提前完成任务!”施泰因激动的说道

  只要有钱,铁路建设就不是问题。

  要知道奥地利政府手中还有一帮劳工呢?这帮参加过叛乱的倒霉蛋,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被牺牲掉。

  弗朗茨不信,用这二十万条命还铺不出来三万八千公里铁路。要是不够就继续挑起战争好了,欺负一下奥斯曼帝国,劳工还不滚滚而来?

  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都是需要有人牺牲的,没有牺牲哪里来的成功?

第二十五章 分果果

  任何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弗朗茨不会忽视生产力的局限性。这个年代铁路施工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可是施工效率依然不高。

  二十年修建三万八千公里铁路,平均下来每年修建1900公里铁路,在19世纪中期无疑是具有挑战性的。

  资金上也是一个问题,两千万盾要修1900公里铁路,平均预算才一万多盾/每公里,在人工基本上免费的情况下,平原地区施工可能勉强够了。(只计算工程费,不考虑拆迁补偿,不考虑地质条件。)

  实际上,奥地利帝国就不是一个平原国家,复杂的地形不在少数,这又严重制约了铁路施工。

  这些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可以克服,大不了就是绕路,反正这个年代奥地利铁路施工,是不可能开凿几百米长,乃至于几公里长的隧道。

  遇到特殊地形,无论是绕路,还是迎难而上,这都意味着成本上的大幅度提高。

  最终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或许等实地勘探完成过后,工程师们能够给出一个初步预算。

  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不可能都投入到铁路建设上。在弗朗茨看来每年的铁路建设费用,最好压缩在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五以内。

  不足的部分就只有靠民间资本补齐了,简单的来说,就是想办法让贵族掏钱建设铁路。

  这是奥地利的特殊国情,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发展了起来,可是全社会大部分财富依然掌握在贵族手中。

  当然,现在的奥地利中央政府手中也掌握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主要表现为土地、山林、房产、国有企业,实际上抄家得来的现金,这个时候已经花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不到一亿盾。

  房产已经在陆续出手中,土地收益主要还是出租给农民,靠收取租金和赎买金,未来数十年内,每年都可以给政府提供一亿五千万盾的收入。

  这些钱并不是全部归政府所有,还有支付给贵族土地补偿款,弗朗茨可是有信誉的,这个钱是必须要给的。

  那怕是分成了二十年,乃至于四十年,也必须要把他们的钱还清。

  没有办法,这些贵族们太配合了,奥地利政府都找不到借口赖账。

  加上人脉关系的影响,为了不引起国家动荡,现在奥地利政府每年要支付一亿盾的补偿款。

  这是国情所决定的,贵族阶级主导的政府,自然要考虑这个利益集团的利益了。弗朗茨还是清楚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的。

  这么大一笔钱都进入了贵族的腰包,如果不拿出来投资,显然是在浪费。而且坐吃山空,补偿款又不是永久性的,给完了就没有了。

  作为一名好皇帝,自然要替他们考虑未来的生活了。投资别的项目风险多大,一个不好就血本无归。

  投资铁路就安全的多了,只要一通车,上面跑的不都是黄金么?

  内阁会议上,弗朗茨有些犹豫的问:“你们觉得是发行铁路债卷,还是组建铁路公司出售股份,或者是干脆授权给资本家某一条线路,让他们自己去建铁路,那一项更适合我们?”

  财政大臣卡尔急忙说道:“陛下,发行铁路债卷不可取,铁路投资是一项长期的投资,数年之内都看不到任何回报。

  考虑到实际情况,很多铁路线路甚至十几年都处于亏损状态,这么长的时间,巨额的债务都需要政府来承担,很容易拖垮财政的。

  况且,把这么多铁路全部握在我们手中,由政府进行运营的话,这个管理成本也太高了,不如交给企业管理,我们负责收税就行了。”

  投资铁路赚钱么?

  这是毫无疑问的。

  只不过前提条件是投资商业繁华地区的铁路,奥地利铁路网显然不是只考虑经济,还兼顾了政治、军事因素。

  这个铁路网一旦建成,奥地利所有的大城市都被串联了起来,就连最偏远的达尔马提亚行省,都被规划了一条铁路。

  这就意味着很多路段的铁路运营是要亏本的。当然奥地利的国土面积不算辽阔,自然条件也算是优越,没有太过偏远的地区,只要经济发展了起来,这些铁路的前景都是可观的。(69.87万平方公里)

  政府负责建设铁路可以,这样可以保证质量,让政府负责运营铁路就不行了。

  在节约成本上,企业绝对做的比政府机关要好,私企又比国企做的更好。

  没有办法,奥地利有《劳工保护法》,资本家们想方设法的逃避,尽可能的压缩开支,可是政府绝对没有人敢不执行。

  “陛下,发行公司股票到是问题不大,可是根据奥地利的《证券法》,在铁路没有开工建设前是不能够上市募股的。

  前期资金仍然需要我们垫付,要不然我们以土地入股,寻找一些社会股东出资,等开工过后再上市募集资金?”路易斯大公提议道

  这是要分果果了,奥地利虽然保守,可是投资铁路赚钱也不是什么秘密了。国内已经建成的几段铁路,就没有听说谁亏本了。

  这种情况下,在奥地利政府将铁路当成国策后,那怕是保守的贵族也动心了。

  毕竟铁路不比其它产业,风险是看得见的,只要选择的路线好,还怕赚不了钱么?

  “可以,不过在投资比例上要加以限制,所有的社会股东出资总金额,不得低于铁路建设资金的百分之四十五。”弗朗茨想了想说

  弗朗茨不排斥贵族参与赚钱,本来他就是想要掏钱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拿出真金白银来,想要空手套白狼那就不行了。

  股份制公司出现了,资本家们想要入场难度就大了。弗朗茨只是需要有人出钱把铁路修起来,他可不管是谁出的钱。

  最后商议出来的结果是政府出面组建五家铁路运营公司,由这五家公司分别负责五条铁路线的投资建设工作。

  毫无疑问,这只是一次试点,如果成功了就继续推广下去,失败了就换一种玩法。

  投资建设可以给民间资本,但是铁路设计工作,依然要由铁道部负责,他们必须要照图施工,并且接受铁道部的监管。

  这五家铁路运营公司只是分摊了一部分铁路投资,所选取的路段也大都是建设容易,短时间内就能赢利的。

  美其名曰,要让先投资的人赚到钱,然后再带动更多的人加入铁路建设中,加快奥地利的铁路建设步伐,实际上大家都懂的。

  弗朗茨没有道德洁癖,用铁路的利益拉拢利益集团,换取这项计划更好的推进,他自然是不会拒绝的,这里面也少不了皇室的一份。

  赚钱的生意有人抢着做,赔钱的买卖无人问。大家都不想做,就只能由政府来做了。

  商业铁路民间来修,政府只是在里面占有一定的股份,政治、军事用途的铁路就只能铁道部自己上了。

  弗朗茨是注意吃相的人,就没有亲自参与进去了。

  这个说法估计没有人会信,真相是他手中没钱了,毕竟矿老板比铁老大更赚钱,不过哈布斯堡家族是有投资的。

  反正这些铁路公司都会变成上市企业,只要弗朗茨愿意,随便给他们挖个坑,股灾一来就凉凉,剩下的就是买买买。

第二十六章 黄雀在后

  铁路公司对外募股的消息一传出,立即引起了轰动,不到三天时间,这五家公司的初始股份就被瓜分一空,共筹集到了启动资金三千万盾。

  不得不说大贵族们就是豪气,一家出资百八十万盾,都不带眨眼的。

  大家都是消息灵通之辈,很清楚政府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拉拢地方实力派一起发财,免得有人给铁路工程捣乱。

  即便是如此,大家也没有理由拒绝发财啊?

  弗朗茨肯带他们一起发财,那么意味着皇帝把他们当成了自己人,这让很多人都安心了。

  至于去年镇压叛乱杀的人头滚滚,就被他们自动忽略了。不知不觉中屁股又挪了挪,叛徒自然是该杀了。

  有了这么多实力派入股,后面的事情都不用弗朗茨操心了。这些人比他还着急,铁路早一天建成,大家就能早一天赚钱。

  铁道部的勘探队已经出发了,为了加快速度,新成立了的铁路公司也组织了自己的勘探队,加入了勘探工作中。

  同时动工五条铁路,分别是:双布铁路(布拉格到布拉迪斯拉发)、维塞铁路(维也纳到塞格德)、维米铁路(维也纳到米兰途径威尼斯)、卢萨铁路(卢布尔雅那到萨格乐布)加里西亚铁路……

  当然实际修建距离,肯定不只这么一点儿,这五条只是主干线。

  比如说:双布铁路会和维塞铁路之间就有支线铁路连接,维塞铁路会向西延伸到萨尔茨堡,双布铁路还有一堆支线。

  卢萨铁路更不用说了,两地的直线距离才一百多公里,这么短的距离怎么可能成为主干线呢?

  自然是向两边延伸了,向西延伸到了菲拉赫和维米铁路连接到一起,向东延伸到了斯拉沃尼亚布罗德。

  光主干道就有四五千公里,加上杂七杂八的支线铁路,超过一万公里是妥妥的。

  毫无疑问,铁道部往这里面夹带私货了,采用了捆绑式手段,打包了一部分有难度的路线。

  这也是弗朗茨默许的,作为补偿,奥地利政府将为铁路公司提供部分免费劳工,具体情况要根据施工条件确定。

  都上了船,现在还想退出不成?没有政府手中的可以当消耗品使用的劳工,铁路公司想要修铁路可不容易。

  一旦伤亡率过大,就算是大家的手眼通天也遮不住啊?

  想想看,成千上万的人死亡,造成的社会影响力会有多大?别的不说,光抚恤金就能够让他们赔的吐血。

  这也是欧洲各国铁路里程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每年修几百公里铁路,伤亡人数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大家还可以承受。

  要是死伤惨重,工人们也是会罢工的。难道从海外运奴隶回来施工么?这个年代的奴隶价格同样不便宜,运费也不是一笔小数字。

  这个年代修铁路,可以说是非常残酷的。机械设备太少,大都要靠人工肩扛背挑,危险地段常常连人带设备一起玩完。

  鸦片,更是很多无良铁路公司为工人准备日常用品,大部分人都忍受不了这份痛苦,全靠鸦片麻痹自己,几年之后人就废掉了。

  毫无疑问,奥地利这几家刚刚成立的铁路公司,都是无良铁路公司的代表,幕后的股东都是一群道貌岸然的贵族。

  正因为贵族,他们就必须要顾及到名声,很多事情暗地里做可以,放到了明面上他们就不能干了。

  想要洗白不容易,祖辈积攒下来的声誉更加不容亵渎。看看弗朗茨的表现就知道了,皇帝本人不沾手,哈布斯堡家族投资还必须要开马甲小号。

  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比用罪犯更放心呢?死的再多,社会舆论都不会谴责他们,至少在这个年代是如此。

  当然这也少不了找几个经理、总裁什么的背黑锅,在谴责一下他们管理失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些人都是乱党,在舆论上已经被黑到了锅底,只要奥地利帝国存在一天,他们就不可能被翻案。

  不要以为欧洲没有株连九族,奥地利政府就不会搞株连了。牵扯到了叛乱,高高在上的贵族都要完蛋,何况是升斗小民呢?

  大家都在装糊涂,普通民众日子是不会承认自家有人造反的,只要安分守己,政府也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反正战争时期那么乱,想查情楚也非常的困难,就直接当死亡人数处理了,不然梅特涅拿出的死亡人数是怎么来的?

  这些人在户籍上已经被死亡了,家属也把他们当成了死人,很多人的葬礼都提前举办过了。

  除了最初弗朗茨镇压维也纳叛乱的时候,“叛军争先倒戈”的被从轻发落外,意大利地区和匈牙利地区的叛军,基本上都属于死人了。

  这些人也成了最好的劳工,死过一次的人不能再一次,这些人死了直接一把火烧了完事。

  不需要支付工资,不需要支付抚恤金。没有家属闹事,没有媒体谴责,不会有任何后续麻烦。

  唯一的问题是这些人在政府手中,想要使用自然要付出代价了。按照事先的约定确实没有那么多附加路段,可是同样也没有承诺提供免费劳工不是?

  没有犹豫多久,大家还是决定修。只不过把这些路段放在后面修,反正省去了最大的一块儿人工开支,也增加不了多少预算。

  未来有利润就投入运营,没有利润十天半个月发一趟车,这也是他们的自由。

  奥地利的铁路只要控制了运营班次,亏本的可能性其实并不大,再偏远的地区,十天半个月都可以凑一车货出来。

  铁道部规划出来的路线,连通的都是城市,又不是乡村,怎么可能没有生意呢?

  冷门路线,不能够赚到钱,可是保本的问题却并不大,就算是亏损也不会太多。

  这是私营铁路公司的优势,他们可以灵活调配列车班次,货运、客运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调配。

  政府运营就不行了,如果给下面调度人员,这么大的权限,估计铁路系统很快就会被他们掏空,这个监管起来还非常的麻烦。

  私企老板自己会盯着,政府派谁盯着都不能够保证不被腐蚀,总不能弗朗茨这个皇帝每天都去关注这个问题吧?

  还有就是政府要考虑政治因素,很多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铁路每天运营,短期内铁路系统会亏钱,可是地方经济也被带动了起来,政府的税收增加了。

  最后政府是亏了,还是赚了,这笔账很难算的清楚。

  为了避免大规模腐败,减少损失,政府运营的大部分铁路,班次通常都被固定了下来。

  想要调度,就必须要层层打报告,除非是特殊情况,大多数时候很少有工作人员会自找麻烦,运营成本自然就上去了。

  经过一系列的讨价还价,大家终于还是达成了一致,奥地利的铁路大建设启动了。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收回成本,这次采用的是“三边方案”(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

  铁路建设工作才刚刚开始,大家无奈的发现了一个问题,貌似铁路周边的砂石矿都落到了奥地利砂石集团手中。

  这让很多人后悔不已,在铁路修建之前,也就城市周边的砂石还值点儿钱,荒郊野外的砂石根本就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