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世录 第38章

作者:炎垅

听了这话,众人顿时沉默起来。

王允又继续说道:“只要董卓被诛,他留下的那些余孽,群狼无首,自然会作鸟兽散,毋须担心。即使万一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再向冯宇求援也不迟。老夫相信,冯宇援军赶来之前,吕将军还是能抵挡得住他们进攻吧。”

吕布答道:“若是董卓余党集结重兵前来,某率并州本部人马抵挡几日应该不成问题。但时间长的话就不好说了。”

众人听到这频频点头,又若有所思。

他们从王允府中出来后,立刻按计划行动起来,以各种名义秘密调动各自能调动的兵马。

陈调虽然未参加这次核心会议,但会后,王允还是将计划透露给他,要他做好相应准备,必要时为刺董行动提供支援。

这事自然会立刻通过飞鸽传信,通报到冯宇那里。这段时间以来,冯宇抓紧巩固在汉中平原的统治。

那些豪强宗部要么此前就遭受到张修的打击,要么因为附贼而被冯宇惩治。势力已经完全被削弱到不足为患的地步。他们莫不向冯宇表示臣服。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就过了寒冬腊月,到了新一年的春暖花开时节。王允等人的诛董行动已做好了各项准备,只等动手了。

大汉天子刘协此时大病初愈,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按常规,公卿大臣们都得进行专门的朝贺仪式。而这一天,已被王允,吕布等人定为董卓的死期。

……

尚书蔡邕府邸之中,蔡邕正吩咐着下人给他漂洗干净朝服,要第二天朝贺时穿戴。此时,门丁前来通报:“启禀家主,门外有客求见,说是家主在南方的亲眷。”

蔡邕一愣,心中想道:【我在南方还有什么亲戚?我怎么想不起来了?】沉吟几息,便吩咐说:“让他来书房见吾。”

书房内,蔡邕仔细端详着这名年轻人,努力回忆着,却怎么也提不起印像来。蔡邕于是问道:“阁下是何人?何时与老夫相见过。”

那年轻人淡然回道:“吾与蔡公素未平生,但是吾家主人却是蔡公的亲人。”

“哦。那你家主人是谁?”蔡邕迟疑的问道。

年轻人正是陈调。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默默的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包,交给蔡邕。蔡邕打开小包,顿时全都明白了,那包里是支发簪,他夫人留给女儿蔡琰的发簪。

蔡邕激动的差点哭出来,用颤抖着声音问道:“吾…吾那女儿可还好?”

“一切都好,已和我家主公成婚,并育有一子。”陈调如实回答到。

“好…好,这就好”蔡邕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早年,自从他知道董卓李儒逼迫冯宇的内情后,就已猜到几分冯宇疯狂之举的用意。只是无法证实冯宇这是为了保护自己演的戏,还是真将自己当成董卓李儒一伙的了。这让他一直担心女儿的安危。

陈调接着说道:“主公如今让吾来,是接蔡公回筑阳的。”

蔡邕有点迟疑的说道:“老夫也恨不得今日就能见到女儿。但吾这一离开,还如何返回?返回后,让那董卓起疑心了怎么办。”

陈调立刻回答道:“不瞒蔡公,这京城不久就要大乱。这长安城已是危墙之下,非久留之地,还是速速离开为妙。回筑阳后,就不用再返回长安了,那时长安变成什么样,没人能知道。”

蔡邕心中一凛,表情立刻肃穆起来。

半个时辰后,一乘马车离开了蔡府。为了不引起怀疑,蔡邕什么行李细软都没带。

……

太师府,后花园一处假山后的凉亭内。吕布正与貂蝉卿卿我我。

情到浓处,吕布突然握住貂蝉的手,后者的脸蛋一下娇羞起来。

“小蝉,可愿意于某为妾。”吕布直截了当的问道。

貂蝉的脸愈发红了,吞吞吐吐说:“只怕将军夫人…”

“嗨,夫人已经给某说了不下百次纳妾之事,她自是会同意。以后你入我家门后,汝等便是姐妹。”

貂蝉突然又想到什么,脸色变的极为难看道:“奴婢已被太师占有过,已是残花败柳之身,将军…”

吕布已经将她两只手都拽到自己大掌之中,说道:“这些我都知道,但我不会在意这些。”

貂蝉摇摇头接着说:“奴婢不是这个意思,奴婢是担心太师不会放过奴婢,不会答应此事,而且反而连累将军。”

吕布冷笑一声道:“小蝉只管放心,太师定会答应我此事。明日便能有结果。”

貂蝉惊喜道:“真的!”

吕布重重的点了点头,心里却想【死人是任何事情都会答应的!】。

长安城度过了平安的一夜,太阳照常在城头升起。但这一夜有许多人失眠了,今日注定是这个世界历史上不寻常的一日。

第112章 一人,一马,一戟

到了朝贺的吉时,诸臣都已齐聚末央宫大殿门口处。但却不见当朝太师董卓的身影。尚未成年的天子刘协只好让太监宣谕,推迟朝贺礼仪的时辰。

公卿众臣只得静立在大殿外的两侧,耐心等待这董卓前来。王允等人心中却是万分焦急。

细心的王允还发现,除了董卓没来,还少一个人—尚书蔡邕也没见人影。不过,焦虑让他很快就将蔡邕抛到脑后。

少顷,锣鼓开道之声就隐约传来。王允眼睛一亮,心中明白这是太师董卓来了。

宫殿中都能听到这锣鼓开道之声,那现场大街上是何等阵势,可想而知。

只见通往皇宫北门的御道上,数以千计的人马,左步右骑,列队而行。刀枪林立,旌帜烛天,一眼望不见尽头。军阵中间簇拥着几乘华丽的车舆。也不知哪一乘坐着董卓。

兵士们齐步行进在御道青石板上,发出摄人心魄的步伐共震之声。这声音突然嘎然而止,原来是车舆已行进到宫门前停下。

董卓踩着苍头老奴跪伏的身体,下了马车。蹒跚着向宫殿的北掖门行去,明媚的阳光下,他肥胖的身躯在地面上投射出个巨大的阴影。

掖门的甬道内,几名持戟侍卫的手心都渗出了细汗,他们都是执行刺董任务的死士。为保万全,骑都尉李肃亲自操刀,扮作侍卫混在其中。

董卓除了眼皮跳了几下,丝毫没有查觉到什么危险。能有什么危险呢?门外就是数以千计的亲兵,宫殿上值守的武士也全部由自己亲信将领统领。

此时,他突然听到四个字“诛杀奸贼!”,四五支铁戟已向他围刺而来,他甚至发现其中一人面孔甚是熟悉,绝非普通宫廷侍卫。

董卓尽管早已因沉迷酒色,疏于锻炼而丧失了往日勇武,但他毕竟是行伍出身。反应还是优于常人,见势不妙,早已转身向外跑去,同时开始张嘴呼救。

“叮…当…叮”随着一阵金属的击打声,几支长戟扎在董卓身上,但是全不得入。董卓在袍服之下藏了两层精甲,他又是奔跑状态,戟刃刺不入也不奇怪。

李肃见一击不中,瞬间就刺出第二戟,这一次是向董卓大腿扎去,“噗”的一声,就在董卓腿上扎了个洞。在强烈的求生欲驱使下,董卓忍着剧痛,奋力奔出掖门,后方李肃等人穷追不舍。

“救,救…刺客…奉先何在!”董卓语无伦次喊叫着,并且一瘸一拐的努力移动着。

这一切突发在电光石火间,掖门外的兵士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时反应不过来。一骑如同红色闪电般的飞驰到董卓面前,董卓眼中升起了希望。

但很快,这希望就变成了绝望。吕布那锋利的戟刃挟带着赤兔马的奔势,瞬间就洞穿董卓的双层精甲,刺入他的胸膛。董卓口吐鲜血,手指着吕布仰天倒下。

数以千计的亲兵这才反应过来,不用将官的号令,他们自觉的将刀枪挺起,已是森然一片,对着吕布。

吕布毫无畏惧,迎着晨风,策马上前几步,来到军阵前。他面对刀山枪林高呼道:“天子有诏!诛杀董卓一人!余者不究!”

现场顿时一片沉寂,一人一马一戟立于青石大街上,与庞大军阵相对峙。董卓的尸体则如同一座小山般堆积在旁边,鲜血已流淌了一地。

尽管吕布为董卓掌管宿卫,但眼前这些兵马,可都是跟随董卓多年的亲兵卫队。此时但凡有名将官振臂一呼,就可能将局势反转,但这样的人并没有出现。他们慑于吕布的威势,更慑于吕布口中的诏令。

董卓若是活着,他们可以不理会诏令所代表的朝廷,但现在董卓死了。

突然,两条人影向董卓尸体扑去,一个是董卓的贴身苍头老奴,还有一人是董卓的太师府主簿田景,两人皆为董卓心腹。

他们扑到董卓尸体上正要哭骂,一道白光闪过,老奴的皓首白头已然滴溜溜滚落在地。

“吕布,你这…”,田景的话还未说完,就被吕布的大戟挑飞到空中,飞出两仗后,仰面倒在街面上,已然开膛剖腹,肠子内脏抛洒了一路。在这局势微妙时刻,吕布不可能让他们发出更多的声音。

吕布重新勒住马缰,面不改色,继续冷声说道:“顽抗者,下场如此二人,另需夷灭三族!现在,汝等收起武器,退回军营,听候朝廷调遣!”

终于,一名品级较高的校尉出列道:“我等谨遵天子诏令与将军号令,这就退回军营。”他的话说完,兵士们就陆陆续续的收起刀枪。调转军阵方向,向城外行去…

大殿外,一名黄门小太监飞也似的跑来,在司徒王允身旁附耳几句。

王允的面目表情突然激动起来,噗通一声跪倒在殿外甬道上,老泪纵横,仰天高呼:“董贼已诛!天不亡我大汉…”。那些诛董核心成员立刻明白行动取得成功,也都欢欣鼓舞的跟着一起激动起来。

紧接着,所有官员都知道了此事。有忧有喜,但表面上,每个人都是欢天喜地的样子。他们跟随着王允涌入大殿之中,向天子恭贺“汉室归位”之喜。

年幼的刘协先是手足无措,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后来知道董卓死了,也高兴起来。虽然他这个年龄,还不知道除掉董卓对自己的真正意义,但一个让他感受到恐惧的人死了,总归是件让人高兴的事。

很快,董卓被诛杀的消息传遍了长安城。城中响起了火烤竹筒的爆竹之声。冷清的街道开始张灯结彩,陆续出现了庆贺的人流…

长安城外,各路部队按照预先计划,迅速向长安集结,这些部队有吕布的并州军旧部,也有其余诛董重臣掌控的少量部队。

城中某个角落的庭院中,一只灰色的鸽子腾空而起,在空中盘旋几圈后,向东南方飞去。数个时辰之后,远在筑阳的冯宇也会知道了董卓已死的消息。

此时的冯宇正参观着新建起的丹口城,其实这是一座完全做为特殊用途的城池,并没有从事各行各业的平民。与其说是城,不如说是大型坞堡。

城外的沔水峡谷之中,一道高程水坝已犹然而起,拦腰截断了沔水。沔水和丹水上游间的广大流域出现了一个面积巨大的湖泊。

第113章 神逻辑

长安,末央宫。

大殿之上,王允意气风发,手持笏板向天子刘协奏报着自己的各项决策,向群臣发号施令。如今他已是独掌朝纲。

自诛杀董卓这段时日来,事态发展出乎王允意料的顺利。董卓分布在京兆尹周边的各部,绝大多数都没有异动,“温顺”的接受了董卓时代已成为过去的现实。

仅有几个蠢蠢欲动的刺头,也被吕布带领大军扑杀在萌芽状态。有的甚至自行内讧瓦解。如董卓的女婿牛辅,被其部将胡赤儿谋害,斩下头颅送往长安。董卓的宗族也在郿坞被尽灭。

王允自认为朝堂以及京兆尹三辅地区,自己已经坐稳了。远在弘农与河东征战的董卓旧部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发来归顺朝廷,请求赦免的书信。但王允并没有同意。

他的逻辑很是神奇--【这些董卓部下本就是依军法听命于董卓,因此实际是无罪的,既然无罪何须赦免?所以若赦免了他们,反而让他们认定自己有罪,让他们忧虑。如此,不如不赦免他们吧!】。

又有人提醒他安排征西将军皇甫嵩为西凉旧部新的统帅,以此来安抚和统一管束已归附的西凉军诸部。

这个建议,又被王允式的神逻辑拒绝了—【皇甫嵩是关东反董义军的将领,是我们大汉王朝的忠心臣子。让他率部去安抚,控制西凉军。岂不是将他放入险地之中?这样岂不冷了关东义军的忠义之心?】

这些情况,都被陈调放飞的鸽子即时报告给冯宇。冯宇叹气着暗道:【看来,原世界《后汉书王允传》上记载的都是真的。】

前世,冯宇怀疑过这段历史记载的真实性,因为他不相信一个朝廷重臣,士族子弟,读书读了几十年的人,能够除掉董卓的人,逻辑会如此混乱。

不过,他已经在这个世界呆了二十来年,已想清楚了这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年代的儒家文人普遍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王允就是个典型的代表人物。

只有少数儒生会通过儒家之外的杂学或自身天赋悟性,具备一定程度的思辨能力。他们往往会被人尊奉为心思缜密之人,有了充当谋士的基本能力。

若这逻辑思维能力再高一些,并有严密情报谍网的加持,就很可能会被世人神话为算无遗策的超级谋士。

毫无意外的。王允的神逻辑最终酿成了无可挽回的大祸。李傕,郭汜在贾诩的劝说下,带兵反了。河东的樊稠与张济迅速响应。两军随即合兵一处,向长安进发。

贾诩劝说的理由,逻辑清晰明了—【放弃部队,逃亡回乡那就是个逃犯。那样不如带兵反了,成功了自然是独掌朝纲,坐拥天下。败了也不过是再重新做回逃犯,也没有更多损失。这种机会为什么要放弃呢?】

这个逻辑推演虽然简单,但也能由此看出,贾诩的思辨能力比王允不知高出了多少。

那些本已表示归顺朝廷的董卓旧部,眼见迟迟无人来担任自己新的统帅,也不见人来安抚,就这样被晾在驻军之地,顿时人心惶惶。“朝廷要诛尽西凉兵”的谣言开始四处传播。

这种情况下,他们看到有人挑头反了,自然会踊跃加入。李傕,郭汜一路上纠集起四万余人的部队,大部分是董卓旧部。不出几日,叛军兵锋便临近长安城。

……

长安城,尚书台府衙。王允一扫往日的神采,变的忧心忡忡起来。他也不再独断专行了,将朝中重臣,还有平日他不待见的武夫武将都召集而来,商议对策。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刚刚被封爵为温侯的吕布。

众人也想不出什么好的退敌之策。都大眼瞪小眼的互相望着。只到吕布开口说话才打破平静。

“如今,我军长安城中兵力仅有五千余人,而贼军却有四万余人。若我们没有援军,这长安城被攻破是迟早的事情。所以如今,必须速速请求筑阳候冯宇发兵援救。这也是我等诛董计划时规划好的。”

王允捋着胡子,似乎还没有下定决心请冯宇入京。吕布拱手说道:

“太师,对方一但发动全面强攻,我军只能守住这长安城数天时间。而如今,长安周遭只有冯宇和马腾两路诸侯。马腾前些时日才受挫,元气大伤,必是不愿前来。我们只能请冯宇速速发兵来援。”

旁边也有人劝谏道:“太师,只能如温侯所言了。再不速速决断,只怕来不及了。”

王允又闭目思虑了半刻,方才开口说道:“好吧,就依汝等所言,即刻想法通知冯宇,让他带兵进京协助平叛。”

……

叛军大营,中军大帐之中。几人正在商讨战局。

郭汜首先开口说道:“我军明日便猛攻长安城,那吕布并州军虽然勇悍顽强,但兵力仅为我军一成多点。只要我军四面轮番猛攻,破城之日也就是这天之内。”

贾诩望着桌面上的地图,说道:“不能所有兵力都用于攻城。要分出万余兵士,去攻占上洛县,还有堵塞子午谷和斜谷。”

李傕惊诧道:“为何?”

贾诩笑道:“我们得防着周遭诸侯对长安的援军。实际上就是防着筑阳候冯宇。现在有能力救援长安的人,只有他一个。”

李傕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而后又问道:“老贾,这万把人守三处够吗?那冯宇实力可不小,真要来救长安,只怕会出动不小的兵力。”

贾诩冷笑道:“这三处都是险峻所在,尤其是斜谷和子午谷。而且后勤方面,山路难行,上洛虽然通水路,但那是逆水行舟,亦是困难重重。万余人能守的住。”

“那你看,他若来,最可能走那条路线?”

贾诩自信的答道:“上洛,他最可能走这条最短的路线。”

李傕点点头,他对贾诩明显是言听计从,立刻吩咐道:“樊稠兄弟,就麻烦你走一趟了。带你的本部兵马走蓝田,攻下上洛县,而后守住,谨防冯宇那厮来攻。”

“末将遵命!”

而后,李傕又命张济分兵两路分守斜谷和子午谷谷道。

第二日清晨,天空飘起蒙蒙细雨。三万西凉叛军开始四面围攻长安城,吕布军各部严防死守,从清晨间续战至傍晚。

上一篇:大秦工程兵

下一篇:大唐最强驸马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