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飞星骑士
十万大军,十万精兵,十万死卒。
除了10万军队,南京城还有10万平民协助作战,大部分人都是意志坚定、体质过硬的青壮年男子。
这些平民里,很多人是技术性人员,比如医生、工程师、兵工厂工人、电工、钳工、车工、木工、炼钢工人、冶金工人、铁路工人、油漆工、司机、泥瓦匠、伐木工人等等,毕竟,展开一场守城作战,不仅需要军人,还需要技术性人员的帮助,同时,平民同时也是军队的预备役兵员。
用萧爻的话说:“如果这场战役打好几个月,那些平民自然就会被战火熏染成合格的军人!”
至于物资储备方面,南京城内储备了足够二十万人吃半年的粮食(如果战事持续很久,还可以一边打仗一边种田),武器弹药方面也十分充足,光是子弹,储备数字高达一亿发(不只是步枪子弹,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机枪子弹),并且已转入地下的金陵兵工厂会在战事期间正常维持生产活动,兵工厂工人们几乎无一人离开南京,报名兵工厂的工人比原先工人还多。
十万守军清一色德械武器,装备精良,另外还储存了大批在上海缴获到的日军武器作为备用。
除了陆军,空军和海军都保证会竭尽全力地参加接下来的南京会战。
城防工事方面,南京的准备也是异常的充分。
全城累计建有110多公里的堑壕、230多公里的战壕、160多公里的地道、26个大型防空洞(工厂设施都实现了地下化)、71个大型地下室、30个大型火力据点、19处连环碉堡群、4座堡垒、2座要塞、超过800个的中小型火力点(三分之一以上在城内用于巷战,并且城内的火力点在此时和在战事爆发后还会继续修建);不止如此,南京周围有5座山已经被修建成立体大堡垒,分别是幕府山(该山位于南京城正北处,屹立在长江边上,主峰劳山海拔190米)、北崮山(该山位于南京城正北处,与幕府山相隔约一公里,海拔204米)、红山(该山位于南京城东北处,与北崮山相隔约有二公里,主峰大红山海拔82米)、雨花台(该山岗位于南京城正南处,海拔100米),以及重中之重的紫金山(该山位于南京城正东处,海拔449米),这五座山在北、东、南三面上环绕着南京城(西面是长江),特别是紫金山,俯视整个南京城,是南京地区的最高制高点。
这五座山几乎都被掏空了,山脚下和半山腰上都是错综复杂且延绵不断的堑壕,每条堑壕里都设立了星罗棋布的机枪碉堡、迫击炮阵地、环形工事、掩蔽部、火力支撑点、连环地堡群、散兵坑,山体内被挖掘出了大量的坑道、地道、地下室,用于充当官兵宿舍、休息室、食堂、医院、存放粮食的粮库、存放武器的军械库、存放弹药的弹药库,并且半山腰和山顶上设有炮兵阵地,海拔越高的炮兵阵地上的火炮就越大,半山腰是迫击炮、山炮、野炮、步兵炮等,山顶上则完全是大口径重炮,所有火炮都隐藏在山体内的地下室内,通过轨道被牵引到射口。
被安装在南京五座山上的大口径重炮共有38门(原计划是50多门,在上海前线损失了部分,同时也缴获十多门日军重炮),包括2门德国330毫米舰炮、4门苏联203毫米重型榴弹炮、6门苏联152毫米重型榴弹炮,剩下的都是德国的150毫米榴弹炮、苏联的122毫米榴弹炮、日本的150毫米或120毫米榴弹炮。
这三十八门大口径重炮,足有二十门被安装在紫金山上。
在蒋纬国的苦心经营下,1937年底的南京城不只是让日军垂涎欲滴的目标,更是一座近乎坚不可摧的超级要塞般的军城。
蒋纬国为此累计扔进去足足一个亿的美元,但物有所值。
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太阳旗浪潮,南京岿然如山、严阵以待。
第242节 备战南京(2)
“娘希匹!这算什么朋友?”盛怒之下的蒋介石忍不住脱口爆出了他那句专用“台词”,因为刚从布鲁塞尔送来的报告让他实在是气愤愠恼至极。
国联大会让蒋介石大失所望,因此蒋介石又把最后希望都放在了九国公约组织会议上,但在11月3日开幕的九国公约组织会议上,一开场就否决了苏联政府提出的集体制裁日本、援助中国的方案,接下来十多天内,参会的中日代表唇枪舌剑、拍案互詈,但参会的美、英、法、意、荷、比、葡七国代表则尽说一些毫无营养、毫无意义的官样文章式废话,这场会议最后于11月15日闭幕,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结论,只发表了一份不痛不痒的宣言:“与会各国代表现仍相信,中日两国允予停止敌对行动,俾给予试行斡旋之机会,则成功未始无望!”
“这不是屁话么?”蒋纬国知道这份宣言后直接想笑,“好啊、好啊,美国佬、英国佬、法国佬、荷兰佬,你们这些鼠目寸光的白痴,居然连‘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道理都不懂,现在你们纵容日本人侵略中国,一个个像鸵鸟一样掩耳盗铃甚至还跟日本人蛇鼠一窝,活该你们以后被日本人打得满地找牙!”
美英法等西方列强确实是不折不扣的鼠目寸光,不愿意为中国得罪日本,看不到日本不只是中国的敌人,也是它们自身的巨大隐患,一个个只想着置身事外,在日本人面前谨小慎微甚至是低三下四。
由于日军潜艇已经开始攻击德国来华船只,所以国民政府试图跟英国购买中国军队最急缺的战斗机,结果,英国政府担心会激怒日本人,只愿意卖给中国“拆掉所有武器的战斗机或运输机”,并且还要伪装成救护机,蒋纬国获悉后破口大骂道:“该死的英国佬!老子要没有武器的战斗机干什么?飞上天吓日本人吗?还是给日军飞机当空中活靶子?”美国政府愿意卖武器给中国,包括一批p-36战斗机,但要价是正常售价的五倍多(美国人比苏联人还黑,苏联人卖武器给中国时,要价是正常售价的三倍多,并且不要法币钞票,只要黄金),但美国政府不敢公开卖武器给中国,所以打算通过澳大利亚转运到中国,然而,澳大利亚政府根据英国政府的指示,不允许美国武器通过澳大利亚转运到中国,防止会激怒日本人从而引火烧身,甚至,英国政府为讨好日本政府,主动把这件事通风报信给日本政府,获悉后的美国政府急忙向日本政府连连保证“绝不会再出售武器给中国了”。
西方列强不卖武器和战争物资给中国的同时,却又大肆地把武器和战争物资卖给日本。
一艘艘美国船、英国船、荷兰船川流不息、络绎不绝地来往于日本和美国本土、英属马来亚殖民地、荷属印尼殖民地之间,把美国的武器和工业原料、马来亚的橡胶、印尼的石油源源不断地运到日本,卖给日本,给日本的战争机器加油输血。
淞沪会战期间中日军队大打出手,飞机、大炮、坦克、军舰、鱼雷、水雷、炸弹、炮弹…各种武器轮番上阵,导致上海地区的美英法等国受到很大波及,炸弹炮弹落进外国租界,鱼雷水雷炸坏外国船只,中日军队都是无意的,面对日军的误炸,美英法口头抗议、委曲求全、息事宁人,但面对中国军队的误炸,美英法则是“义正词严、声色俱厉”,国民政府不得不低声下气地进行道歉甚至是高额赔偿。
“妈的!这帮西方王八蛋!”蒋纬国怒不可遏,他发现,自己现在对美英法的憎恨乃至仇恨程度都不逊于对日本了。
日本是真小人,美英法则是伪君子,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加可恨。
“咦…好像多了一只眼睛!”杨梅给蒋纬国拆下他脑袋上的绷带后,忍不住讶然道。
“是吗?”蒋纬国急忙道,“快给我镜子!你老公我英俊的脸有没有毁容?”
杨梅在一种憋闷而无奈的心情中递给蒋纬国一面镜子。
蒋纬国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的脸,忍不住脱口而出:“我操!还真像是多了一只眼睛啊!”蒋纬国脑袋差点儿被日军炮弹碎片劈成两瓣,虽然有钢盔阻挡而没死,但额头眉心处被劈开一道由上至下、深彻入骨的厚重疤痕,足有一根大拇指那么大,不偏不倚地“安在”正额处。
“唉!”蒋纬国丢掉镜子,长长地叹息道,“老子的帅脸被搞成这样,以后还怎么把妹?我还准备把你从‘我老婆’升官成‘我的大老婆’呢!我打算以后让你执掌后宫、号令群雄…啊,不对,是号令群‘雌’!”
杨梅脸上是一种很想揍蒋纬国但又懒得跟他较真、忍无可忍但又不得不忍的表情。
蒋纬国只是开开玩笑而已,他现在整天忙得四脚朝天,哪还有心情想那方面的事。
蒋介石对九国公约组织彻底失望,蒋纬国则没什么心理波动,因为他压根就没指望过那些唯利是图、两面三刀的西方列强们。
那些西方列强一个个看上去冠冕堂皇、人模狗样的,但若是翻翻它们的发家史,哪一个不是双手沾满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的鲜血?又哪一个不是杀人如麻、坏事做尽?不杀人,它们哪来那么多的殖民地?不抢掠,它们哪来那么多的财富?它们的日不落帝国,哪一座不是建立在死人堆上?它们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指望一群穿上西服的强盗主持正义,岂不可笑?蒋纬国对这一点已经完全看透了。
蒋介石和蒋纬国父子俩对这场战争的态度有着根本性不同,蒋介石喜欢幻想,不断地热衷于“政治解决”,蒋纬国非常务实,坚定地主张“军事解决”,蒋介石等布鲁塞尔会议结果时,蒋纬国则全心全意地展开着继续加强、巩固南京城防工作的事务,他跟萧爻、易水寒、刘峰岭等参谋军官们几乎跑遍了南京城的每个角落以及南京城周边方圆三十公里内的每个地方,做出两套共四个每个都有近半个篮球场大的、巨细无遗的军事沙盘,两个是南京城本身,两个是以南京城为核心、囊括周边方圆三十公里内的江苏省西南部地区。
两套军事沙盘,一套放在南京卫戍司令部里,一套放在第77师的师部里,都做得纤毫毕现。
方寸之间,山河尽显。
沙盘做好后,萧爻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盯着沙盘进行聚精会神的思考,并且持续几个小时一言不发。
蒋纬国十分感慨地对萧爻说道:“军师啊,你还记得我们刚认识时的场景吗?你当时就开始着手制定南京城防工程的设计图,一转眼,现在都化为现实了!”
萧爻点点头:“是啊,时间很快的!”
蒋纬国问萧爻:“军师,南京的防御体系有没有漏洞、缺陷甚至是破绽?”
“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萧爻认真地道,“我一会儿以我方指挥官的身份思考着如何巩固南京的防御体系,竭尽全力地填补漏洞、改正缺陷、消除破绽,我一会儿以日军指挥官的身份思考着如何瓦解南京的防御体系,绞尽脑汁地抓住漏洞、利用缺陷、把握破绽。
战争毕竟是相对的。
对了,日军没有空降兵部队吧?”
“应该没有,不,肯定没有!”蒋纬国语气很坚定,他记得很清楚,原先历史上的日军空降兵部队是在德国人的帮助和指导下才建立的,并且正式建立时间是在1940年,直到1941年夏秋时期才步入正轨,并且作战能力十分糟糕,几乎就从来没取得什么像样的战果,此时百分之百没有,就是有,也是非常差的部队,因为德国现在“亲华疏日”,不可能帮日本人建立正规的空降兵部队。
“那就好!”萧爻点点头,“不过,我们要组建空降兵部队的!”
“啥?现在?这么仓促?”蒋纬国十分吃惊。
萧爻指点着南京城沙盘:“你看,日军可以在南京的江北江南实现对南京城的陆地包围,长江几乎就是南京的唯一运输线、生命线,日军舰队目前虽被阻挡在江阴下游,但随着时间推移,日军舰队早晚会突破江阴,到时候,长江运输线也会不保,完全沦为孤城的南京只能依靠空中援助了。
我们有战斗机,没轰炸机,还有很多运输机,可以往南京空投兵员和物资!”
“空降兵部队的训练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啊?”蒋纬国有点迟疑。
萧爻摇头:“我们需要的不是正规的空降兵,而是‘从天而降的步兵’。
只要选拔一批精锐步兵,学会跳伞,然后被运输机群空投到南京城,就够了。
真正的空降兵是要被空投到敌军占领区的,我们的空降兵在跳伞后的着落点是被己方军队控制的南京城,他们的充其量只是被空投到南京城进行增援的步兵,本质不变,就是一群坐飞机抵达战场的步兵!”
“你说得对!”蒋纬国一拍脑袋,“好主意!我马上去跟我父亲打个报告,建立我们的空降兵部队!”他此时非常庆幸自己在战前跟德国购买了一大批的运输机。
萧爻这种人思考接下来的南京战事是依靠自身能力进行规划、预测,蒋纬国则“方便得多”,他直接进行对比,以原先历史上的“事实”作为参照物,找到原先历史上那场南京保卫战的诸多不足之处甚至是致命漏洞,然后对症下药地逐一进行完善。
蒋纬国认真思考着:
原先历史上的南京保卫战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最终为什么会失败?
首先,双方在兵力上的差距就很大。
日军累计参战部队8个师团,加上大批附属部队,兵力达到20多万(有资料说是24万),需要注意,日军这8个师团虽然有好几个也在上海战场上损失很重,但日军拥有完善的预备役补充制度,打光多少兵力立刻就能补充多少兵力,并且在兵员质量上得到充分保证,所以这8个师团在进攻南京时基本上是齐装满员的,日军用8个师团、20多万大军包围南京,直接用于攻城的部队则有6个师团以及大批附属部队,超过15万兵力(有资料说是超过18万);至于守城国军,在名义上共有14个师(中央教导总队算一个师),但基本上都是在上海打残了的部队,14个师满员可达到15万至20万兵力,但实际兵力只有8万左右(并非后世宣传资料里声称的15万精锐),并且其中有3万是新兵,老兵也都精疲力竭、强弩之末,因为淞沪会战结束后紧接着就爆发南京保卫战,使得从上海撤到南京的国军官兵都没能好好地喘口气,体力上和心理上都不堪重负,战斗力大减;相反,日军刚刚拿下上海,并且付出代价并不是特别的重大,所以士气旺盛,充满狂热的求战心理。
其次,国军在指挥上存在诸多不足。
南京国军总指挥唐生智是地方军出身,并且常年在国军内坐冷板凳,所以他对参战的中央军部队没什么威望和实际指挥力,并且他本人能力也不算很强,犯下很多失误、错误,而他部下的中央军部队又不怎么很服从他的命令,使得他的指挥失误、指挥错误被进一步地放大。
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对南京市民疏散不力,导致几十万平民没能及时撤离并落入日军手中,同时又对南京防守部署不力,造成军事撤退混乱。
国民政府对南京沦陷后如何安置市民、保护市民并没有详细计划,而市民们也十分缺乏自我保护和救助意识,这一点跟国民政府的宣传误导有很大关系,蒋介石口口声声说要死守南京,国民政府宣传部对此也进行大力宣传,但实际上,蒋介石知道南京是守不住的,他说要死守南京只是说给外国人和后方民众听的,但极大地误导了南京市民,让南京市民不清楚战事的真正情况,以为国军真的会死守乃至守住南京,所以没有太着急地离开南京。
在战役爆发前,国民政府主要忙着政府机关的转移,对南京的善后工作以及民众的安全并不很关心、很用心,使得民众没有足够的面对南京沦陷后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
唐生智在战败后如何指挥部队撤退这件事上严重地考虑不周,必须要负起不可推卸的责任(公正地说,上级蒋介石和下级中央军部队都对他造成很大干扰,他也没想到南京只守13天就沦陷了,所以也很措手不及,没时间制定出撤退计划。
南京保卫战前,蒋介石估计南京能守两个月,唐生智也是差不多的想法,这就好像先前的塞克特防线,原以为可以守两个月,结果被松井石根用两天就突破了,自然使得国军无法应对如此大出意料的突发状况)。
唐生智收缴全部的渡江船只等交通工具,但没有制定出严密而完善的撤退计划(有可能是来不及制定),使得国军在南京沦陷后不能形成有效抵抗和有序撤退,直接造成全军崩溃,撤退变成了兵败如山倒的败逃,并且,最为可恨的是,很多国军的师旅级军官在危难时刻抛弃部队独自逃跑,更使得混乱一发不可收拾。
另外,蒋介石也有责任,他给唐生智多次发去含义模糊甚至是前后矛盾的指示,使得唐生智无所适从,最后在仓促匆忙中宣布撤退,并且他只是下达一个撤退命令,没有拿出撤退计划。
至于日军,自然是无需多言的,国军仓促上阵,日军则是准备充分(虽然日军打南京是一种下克上的擅自行动,但日军军事机构完善,迅速就拿出整套作战计划),还有,国军在南京保卫战上并未打算把守城部队跟南京共存亡,而是想撤退的,所以是拼死战斗而非决死战斗。
第三,武器装备上的因素。
保卫南京的国军在轻武器和弹药上还是比较充足的,因为南京有不少军械库、弹药库,南京的金陵兵工厂在战事爆发后还在努力开工,但在重武器上,国军跟日军的差距是非常悬殊的,飞机就直接不用说了,蒋介石虽然口口声声说要死守南京,但他已经做好放弃南京的准备,所以他把中国空军剩余的飞机都撤出了南京战场,用于保卫武汉、重庆等地(虽然也发生了南京空战,但规模不大,空军对地面国军的支援力度比较低),使得日军基本掌握了南京的制空权;最关键的武器差别就是火炮,特别是重炮。
攻打南京的日军总共拥有700多门大口径和较大口径的火炮,另外还有超过2000门的步兵炮、速射炮、迫击炮、掷弹筒,同时还有3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国军只有区区几十门火炮,所以日军的重火力是国军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
日军几百门大炮的火力优势是具有压倒性的,并且日军还在此战中大量使用毒气弹。
日军重炮群在日军攻城中发挥出重大作用,国军的碉堡、要塞、据点、火力点大部分都没有得到射杀日军步兵的机会,一开战就被日军用重炮群彻底摧毁了。
第四,城防工事的不足。
国军在南京确实有着不少城防工事,但大部分都是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的劣质产品,或是临阵磨枪、匆匆忙忙地临时修建的,并且大部分设计得很不合理,不注意隐藏掩蔽,不太注意斜射、侧射、纵深,大多数都修建在很醒目的山顶和山坡棱角处,射击口普遍做得很大,容易被摧毁,并且抗打击能力只能承受机枪、迫击炮、掷弹筒(注意,国军是以对付红军的经验来修建对付日军的工事的,红军缺乏重武器,所以用砖头水泥做的国军工事让红军没什么办法,但日军拥有重炮,混凝土工事都能炸成灰烬),导致南京城防工事基本上只能依靠现成的明城墙和城外的紫金山、雨花台这两个制高点,防御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南京在天然地形上本就易攻难守,这是公论(这个结论相对而言是在冷兵器时期,若在热兵器时期,对南京城进行针对性的巩固和加强,南京城还是可以具有极大防御力的)。
最后,战斗结果。
南京保卫战其实打得很激烈,并非后世国人印象中的一触即溃以及全面败逃,参战国军将士虽然有着太多的不利因素,但基本上还是尽力了,在十余天内累计毙伤日军1.2万余人,自身伤亡4万余人(不包括投降或被俘后遭到屠杀的数字),8位将军、41名上校中校为国捐躯,因此,原先历史上的南京保卫战其实是一场可歌可泣的悲壮战事。
蒋纬国已经基本上全面而彻底地改变了这一切。
首先,兵力上的对比。
日军参战部队肯定还会很多,毕竟此时只是抗战初期,日军的实力还是十分雄厚的,调动五十万大军攻打南京都是做得到的,都在日本国力的承受范围内,至于具体调多少,这要看日本高层以及裕仁天皇的意思,蒋纬国不好说,国军方面,整整的十万军队,这个数字既不多也不少,正好,因为南京部队太多,反而会显得臃肿,国军此时不能把太多部队投入南京,否则会被日军趁机一举歼灭,除了南京和沦陷区,中国还有太多太多地方需要国军去保卫,十万军队正好,人太多了的话,在弹药、粮食、药品等方面上的消耗也会翻倍;士气方面,淞沪会战虽然还是以日军获胜而结束,但日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导致日军士气受到很大打击,日军高层的信心、决心、意志也都受到影响,变得摇摆不定了,在原先历史上,日军打完上海后嗷嗷嚎叫着打南京,但在眼下,日军打完上海后忙着舔伤口,对南京产生了一些畏惧心态;反观国军,因为“蒋介石”和蒋纬国的亲自坐镇南京以及那套独具匠心的“自愿决定去留”策略,导致留在南京的国军官兵几乎都是下定决心要死在南京的死士,最高领袖的以身作则以及国军在上海取得的丰硕战果,都让南京国军士气旺盛高昂,不但不输给日军,甚至还超过日军,不只是士气,还有精神,这就是国军的一大优势,另外,日军打完上海后迟迟没有打南京(高层犹豫不决),使得南京的国军获得了较长的战备时间、休整时间,体力和心理都得到很大的恢复。
其次,指挥上的改进。
国军在这一点上几乎没有什么缺陷,因为亲自指挥南京战役的就是最高领袖蒋介石本人,所以守军不存在什么派系之争、抗命不遵、消极避战、保存实力等弊端,虽然在南京的蒋介石只是替身,但还有蒋纬国发挥的积极作用,而守城部队又经过全面的整顿重编,进一步地加强了司令部对参战各部队的驾驭和指挥能力,完全是如臂使指。
至于平民,更加是被撤得干干净净,不会被屠杀了。
第三,武器装备上的改进。
国军在这一点上同样有颠覆性的变化,轻武器和弹药方面,国军完全不愁;飞机方面,空军的战斗机群可以保证国军在南京战场上、在一定时期内拥有制空权,虽然无法对日军狂轰滥炸,但可以阻止日军飞机对国军狂轰滥炸;火炮方面,国军重炮数量自然大不如日军,但全部被搬到了山上,居高临下、势不可挡,用地形优势弥补了数量上的劣势。
第四,城防工事上的改进。
上一篇:大秦:五岁皇孙,把亲爹压入大牢
下一篇:我,女帝相父,开局指鹿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