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飞星骑士
参加聚歼南京军一八零旅的苏军后来在战场上发现很多“奇怪的中国人尸体”,左手小拇指被割掉了,“人数足有好几百”,甚至还有“满嘴鲜血,嘴里只有半截舌头的中国人的尸体”,苏军后来才知道,那是南京军官兵为了驱逐睡意,硬生生地咬掉了嘴里半截舌头,或者效仿他们的旅长黄启东,用刺刀割掉自己左手小拇指,从而驱逐睡意,有精神参加战斗。
咬舌自尽是中国武侠小说里的常见死法,但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出现,因为咬舌不会导致死亡,并且一个人把自己舌头咬下来也是极难做到的,原因很简单,舌头被咬断会产生撕心裂肺的剧痛。
舌头除了肌肉,内部还有非常丰富的神经和血管组织,被咬断时剧痛至极。
根据苏军的统计,南京军一八零旅“起码有五十名官兵把自己舌头咬断或咬出很大的豁口”。
发现这个情况后的苏军官兵无不感到一种刻骨铭心的悚然。
苏军在第二天白天里的强攻仍然像上个白天一样,遭到了南京军顽强至极的反抗以及惨重的伤亡。
南京军伤兵拎着手榴弹冲向苏军引爆或躲在死人堆里等苏军过来时引爆的自杀攻击手段已经成了战场上的常事,受伤的南京军官兵除非陷入昏迷,几乎没人愿意去后方的野战医院,因为他们心知肚明,苏军早晚会覆压过来,到野战医院里早晚还是要跟苏军作战,即便接受医治,也没有时间康复,甚至还要做苏军的俘虏,与其那样,还不如拉上几个苏军同归于尽,更何况死了后就能好好地睡觉了。
正因这样,战斗激烈程度更是变本加厉,导致越来越多的苏军在战场上畏缩不前。
“弟兄们!老子先走一步啦!”
“黄泉路上等着你们!”
“咱们下辈子还做兄弟!”
拎着手榴弹的南京军伤兵前赴后继地犹如豹子般跃出战壕,又旋风般冲进苏军人群里,最后在一团霹雳火球中与多个苏军一起粉身碎骨。
血雨腥风间,荡气回肠的汉语吼叫声响彻云霄。
南京军的飞机竭力地助战,不断地出击继而攻击苏军的炮兵阵地、人群密集处等地方,虽然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轰炸,但可以做到重点对地打击,迫使苏军无法用炮群轰击一八零旅。
急红眼的瓦图京只能使用人海战术进行冲锋,之所以会急红眼,因为在克里姆林宫的斯大林已经打来电话询问战果,得知苏军不但还没有对南京军被围的第88师、第99师展开聚歼战,甚至打了三天三夜都还没有消灭南京军的那个旅,斯大林顿时怒了,他在电话里严厉地呵斥瓦图京:“你到底是怎么搞的?兵力、火力都超过敌人,居然进展还如此缓慢?中国人是人,你们也是人,难道中国人是用钢铁做的?给我在天黑前消灭他们!”
最高领袖的雷霆大怒让瓦图京不寒而栗。
血战了一个白天,苏军的人海战术以及一八零旅的浴血奋战让苏军又承受了一万五千余人的伤亡,但一八零旅也几乎拼得油尽灯枯了,全旅包括伤员在内仅有三千人不到,并且疲乏至极,同时,弹药也开始不足了。
在瓦图京的请求下,科涅夫不得不动用了他的预备队,又有三个步兵师的苏军被投入了对一八零旅的围歼作战。
瓦图京已经判断出被围南京军开始弹药不足,所以连夜继续发动进攻。
当“乌拉”俄语喊声在夜幕中再度响起时,金崇印、石作衡、陈绍堂、黄启东等高级军官巡视了一下部队。
“弟兄们!”金崇印忍不住落下热泪,“你们打得好!大家都辛苦了!”
官兵们也都流泪。
“我能有你们这样的部下,是我三生有幸,我能和你们一起参加这场光荣的对外战争,更是死而无憾!”金崇印一边落泪一边微笑,“我说过,我们会在这里为国成仁,并且包括我本人在内。
既然大家肯定都活不到天亮了,那么,先走一步晚走一步也没区别!”他说着,突然间掏出手枪,对准太阳穴扣动扳机。
“师座!”旁边的石作衡、陈绍堂、黄启东等人和现场的官兵们都大惊失色,石作衡眼疾手快地推了金崇印一把,但金崇印还是在鲜血飞溅中倒地,子弹虽然没射穿他的太阳穴,出了一点偏差,但还是打碎了金崇印前额处的头骨。
头部血肉模糊的金崇印一下子扑倒在地。
“师座!”官兵们一起放声痛哭。
“你们都看到了!”石作衡情难自已地流泪吼道,“师座已经先走一步,我们也快了!但我们要死得更有价值!要杀更多的俄国人!弟兄们,杀!”
金崇印的自杀是为了履行诺言,也是最后一次鼓舞士气,用自己生命进行鼓舞。
亲眼目睹这一幕的一八零旅剩下的官兵们无不热泪纵横、烈火焚身。
交战区域外的瓦图京举起了望远镜,他是怀着一种胆寒的心态举起望远镜的,他看到,那支即将要全军覆没的中国军队不但没有露出任何的崩溃迹象,反而还陷入一种癫狂的精神状态中,就像一群受伤的野兽,令人感到恐惧。
瓦图京在被调到东方军区后曾经临时研究了一阵子的中国现况、中国军队、中国国情,也稍微研究了一下中国文化,眼前这支中国军队让他忍不住想起中国神话里的一位战神:在战斗中被敌人砍掉脑袋,但失去脑袋的那位战神以两个乳头为眼睛,以肚脐为嘴巴,继续着不死不休的战斗。
“真是一支死硬到可怕地步的军队...”瓦图京身上再度渗出了冷汗。
一八零旅迎来了最后的战斗时刻。
全旅还剩下的不到三千的官兵近乎疯狂地继续战斗,泼风滚雨般的弹火射杀得从四面八方一起用来的苏军犹如被狂风吹过的庄稼般滚滚地倒下,摄人心魄的俄语惨叫声和神惊鬼颤的汉语怒吼声响彻四野、震破长空,弹药耗尽时,南京军官兵们或者抱着最后的手榴弹、炸药包冲进苏军人群里引爆,或者用刺刀继续战斗,在刺刀崩断后,用钢盔、石头、拳头、牙齿、工兵镐继续战斗,被刺刀捅得透心凉的苏军、被石头砸烂脑袋的苏军、被工兵镐敲碎天灵盖的苏军、被牙齿撕咬掉耳朵的苏军...接连不断地倒下、惨叫、打滚甚至调头逃跑。
枪声、炮声、爆炸声、吼叫声一直持续到天亮才逐渐地消逝,最后,一场大爆炸猛地爆发在南京军阵地上,那是最后的一批南京军引爆了阵地上的炸药,炸飞一大片苏军。
至此,遭到苏军围困的南京军第180师第180旅官兵全体阵亡,无一人主动投降,被俘者都是身受重伤后不能动弹或昏迷后才被苏军抓获的,并且总数不到两百人。
这场战斗足足持续了四天四夜,为了消灭掉南京军这个旅,苏军先后累计投入十一个师作战,累计伤亡四万八千余人,付出了四倍多于南京军的代价。
第180师师长金崇印、副师长石作衡、参谋长陈绍堂、第180旅旅长黄启东都在战斗中阵亡。
第487节 运筹帷幄(7)
确定一八零旅全军覆没时,蒋纬国感到前所未有的沉痛和沉重,他沉痛,自然是为了一八零旅那些为国捐躯的忠勇军人们,他沉重,则是源于一种无奈而苦涩的悲凉。
这场战争,苏联约四分之三甚至约五分之四的国力军力由德国承担,只有约四分之一甚至约五分之一的国力军力由中国承担,显然,中国肩膀上的担子要大大地轻于德国,但仍然被压得不堪重负。
用英国人的话说,“中国人参加苏联战争,无疑是想要结结实实地分一杯羹,但可惜,他们跟当年试图染指非洲的意大利人一样虽然有着极好的胃口,但却满嘴蛀牙”(历史上意大利先后两次侵略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意大利当时已是列强,但却被埃塞俄比亚打得狼狈不堪,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讽刺意大利人“他们是带着一副极好的胃口和满嘴的蛀牙去了非洲”),英国人无疑是在讽刺中国“贪心不足蛇吞象”和“不自量力”。
虽然英国人的讽刺是暗含着某种不希望中国崛起的主观私心,但说得也不是不对。
中国确实太落后,国力实在太有限了。
如果南京军有两百万德械部队,仗还会打得这么苦吗?当然不会,大军直接犁庭扫穴、摧朽拉枯。
但蒋纬国有两百万德械部队吗?当然没有。
两百万军人,蒋纬国有,中国的人口资源世界第一,一千万军人都有,但两百万套德械装备以及充足保障的后勤,蒋纬国则没有,这是中国国力决定的。
中日战争,中国弱,苏联战争,中国还是弱,最重要的是,中国军队在中日战争期间是防御一方,但是,中国军队在眼下苏联战争期间则是进攻一方,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没有足够的实力却还要主动进攻,使得原本就重如泰山的压力更是翻倍地剧增了。
本钱有限,军械有限,必须集中到数量不多的部队的身上,这就导致人口明明是苏联两倍多的中国却无法派出比苏军更多的中国军人,逻辑是现成的:蒋纬国共有一亿发子弹,供应给一百万军人,每人一百发子弹,但供应给五百万军人,每人就只有二十发子弹了,没有充足的子弹,军队如何打仗呢?打光手里寥寥可数的那点子弹后,难道用刺刀作战?别说进攻了,防御和撤退都无法展开,白白送给敌军无数俘虏。
物资是固定的,军人数量越多,消耗速度越大,持续作战时间就越短,所以南京军只能派出一百万精兵作战,而不能派出几百万大军。
哪怕没本钱搞火海战术,蒋纬国也不想用人海战术,因为他不想用无数同胞的尸骨堆成国家最后的胜利,那种胜利根本就是不值得。
中日战争期间,日军为什么没有一口气派出两百万军人打中国呢?日本当然能出动两百万军人,但日本没有武装两百万军人和维持两百万军人作战的国力;苏军为什么在苏德战争中死伤数量如此巨大?因为“质量不够,就用数量来填”,导致苏军最终死亡、失踪、被俘、伤、病总计三千万之巨。
蒋纬国没有斯大林那种铁石心肠。
此时的湖西战场,南京军的战策是薛岳提出的“后退决战”,杨杰、李玉堂、宋希濂、郭寄峤等人都是支持的,因为他们都非常清楚,这是南京军唯一获胜的办法。
首先,南京军时间有限,不能拖,一旦拖下去,拖到苏联的雨季和冬季的到来,整场战争的局势都会不利,南京军必须要在北亚跟在中亚一样取得重大突破,所以南京军很“急”;其次,南京军必须重创苏军,这是最起码的,不能只是打退或打败苏军,因为苏军主力不被毁灭,南京军无法在北亚取得重大突破;第三,南京军实力其实不如苏军,兵力、火力,都落下风,不止如此,苏军总指挥科涅夫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对手,他敏锐而透彻地看到了这一点,拖下去,耗下去,有利于苏军,不利于南京军,并且苏军实力超过南京军,再加上科涅夫本身的谨慎沉稳性格,所以苏军稳扎稳打,不太主动出击,而南京军重火力又不强,在进攻战中难以占优势,无法进行多场城市战、攻坚战,毕竟苏军还占据着地利优势。
说白了,南京军需要在较短时间内重创实力超过自己的苏军,很显然,这个作战任务的难度是很高的。
南京军唯一的办法就是引诱苏军脱离其经营已久的控制区,大规模地追击南京军,南京军然后在防御战中转攻为守,通过野战、包围战、聚歼战以达到大量消灭苏军的目的。
南京军完好无损地后退,苏军基本上不会全面追击,因为科涅夫知道南京军实力还在,所以,南京军必须要在打了败仗后狼狈不堪地败逃,才能引诱苏军展开全面追击,这是唯一途径,最终实现南京军的“后退决战”。
眼下在湖西战场上的南京军主要是第88、第99、第150、第180师,总兵力约15万人,南京军当然不只这点部队,除了在中亚战场上的第31军、第37军以及已经脱离湖西战场的第77军,南京军在华北、东北、蒙古等大后方还有二十二个师(包括生化兵部队第100师)、超过五十万兵力,但这些部队一直按兵不动,原因有三,一是要巩固大后方,二是进一步地麻痹苏军,至于第三个原因,很简单,这些部队的武器装备、弹药补给、物资储备等都不如已经参加苏联战争的那十五个师,真的参战了也撑不了多久,因为这些部队没有足够的子弹。
“我提议!”前线总指挥部内,蒋纬国声音沙哑而干涩地道,“我们一起为一八零旅全体为国成仁的袍泽手足默哀三分钟!”
将领们都默然赞同,现场笼罩在悲伤而沉痛的气氛里。
“一八零旅的花名册和军旗都在战前被送出来了,另外还有很多伤员也在战前被带出,所以,一八零旅不算被全歼,是可以重建的!”默哀后,萧爻安慰蒋纬国,“并且一八零旅杀伤数倍于己方的敌军,虽败犹荣,以后重建的一八零旅是一支令人尊敬的光荣部队,绝非带有耻辱烙印的败兵,更何况,他们是为了大局而牺牲的,牺牲得极有价值!”
蒋纬国默默地点点头。
南京军因为一八零旅的壮烈牺牲而悲痛,苏军虽然消灭了一八零旅,但也没有太大的喜悦。
瓦图京在结束战斗后仍然心有余悸,科涅夫则愈发焦躁,因为苏军的这个胜利实际上弊大于利,一来,为了全歼南京军一八零旅,苏军伤亡将近五万,被牵制的部队超过十五万,使得苏军原本在兵力数量上占有的优势遭到较大削弱,二来,苏军足足有四天四夜时间忙着歼灭南京军一八零旅,腾不出手应付还在与苏军展开交战的南京军第88、第99、第150师,以及缺了一八零旅的第180师,南京军获得四天四夜的宝贵时间,及时地进行了重新部署和物资补充,导致苏军的主动权大不如前。
“虽然这个胜利在政治上、宣传上很有价值,但在军事上则是得不偿失的!”科涅夫感到隐隐的忧虑。
不出科涅夫所料,麻烦很快就来了,一个来自克里姆林宫的电话打给了他。
“祝贺你,科涅夫同志!”斯大林这次的语气没有以前那么亲切和蔼了,反而略显得有几分冷淡,“你的部队取得了一场胜利,开创了成建制地歼灭侵略者的先例,我向你祝贺!”
“斯大林同志,这是我们的责任!”科涅夫惴惴不安地道。
斯大林继续说道:“根据情报,蒋纬国军队的一个旅其实就是一个师,是吧?”
“是的,斯大林同志,蒋纬国军队的实际编制要比常规部队严重超标,他的一个旅的实际兵力甚至比红军一个师还要多,一个师更是差不多等于红军一个军!”
“但我们不能对外宣称是消灭了中国人一个师,我们只是消灭了中国人一个旅,虽然那个旅在实际上就是一个师。
这场歼灭战,科涅夫同志,你们打得不错,但缺点也暴露很多,最大的令人不愉快的地方就是耗费时间太长了,并且红军的损失也太大了。
只是一个旅而已,哪怕实际上是一个师,红军全歼敌军一个师却要付出损失一个军的代价,真是令人很不舒服。
另外,消灭中国人一个旅对于红军而言,在政治上和宣传上都略显不足,最起码要是一个师!”
科涅夫心头一个咯噔:“斯大林同志,您的意思是...”
“中国人不是还有两个师在我们的包围圈里吗?消灭他们!”斯大林语气严峻起来。
科涅夫叫苦不迭:“斯大林同志,请恕我直言,这一点...做不到!”
“做不到?”斯大林的语气从严峻变成了严厉,“科涅夫同志,你的部队是中国人的三倍,居然都不能打胜仗?”
“斯大林同志,打胜仗分为很多种的,击退敌人是一种,全歼敌人是一种,不能相提并论的,我非常担心过于沉重的作战任务会让我们从主动陷入被动中...”
“科涅夫同志!”斯大林再度发火了,“你太消极!太悲观了!我对你也算是了解了,科涅夫同志,你很优秀,但你更擅长打防御战,不擅长打进攻战,你缺乏魄力、决心、信心。
我想,也许我派你去东方军区担任司令员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他最后这句话意味深长。
科涅夫心头一惊,他意识到斯大林此话的另一层含义,但他还要努力一下:“斯大林同志,我只想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战果!”
斯大林停顿了一下,最后语气有点威逼地问道:“我已经与库兹涅佐夫同志通过电话,他认为,只要全力以赴,就可以实现目标。
科涅夫同志,你打得很稳,但还不够,我很希望你可以大胆一点、果断一点,多多听从库兹涅佐夫同志的意见。
你已经取得一场不小的胜利,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呢?”
科涅夫哑然无言,不知道该怎么回复。
上一篇:大秦:五岁皇孙,把亲爹压入大牢
下一篇:我,女帝相父,开局指鹿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