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第434章

作者:飞星骑士

会议现场陷入凝固般的沉寂,面对南京军如此杀人不见血、杀人不用刀的“恶毒招数”,苏军将领们确实有些难以接受,需要时间才能慢慢地思考对策。

科涅夫稍微沉默了一下,缓缓地说道:“同志们,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一件让我们陷入两难境地中的艰难选择。

你们都知道的,北亚位于亚洲北部,纬度很高,绝大部分地区都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特别是我们眼下的北亚四城地区,农田非常少,并且寒冬已经到来了,我们不可能依靠自力更生而获得足够的粮食。

北亚四城以及北亚境内大部分城市,都是依靠交通(西伯利亚铁路干线)和当地的矿产而发展起来的,基本上都是工业城市,不具备农业基础。

北亚境内的城市都是采矿、冶金、加工,把工业产品通过铁路运去东欧和中亚,继而再通过铁路运来粮食,从而维持城市的整场运转。

北亚四城也是一样,工厂众多、工业发达,但缺乏农田,特别是北亚四城现在一头一尾都被中国军队攻占,铁路完全断绝,得不到来自东欧或中亚的粮食了。

可以说,我们手里的粮食是固定的,吃掉多少就会少多少。

中国军队把我们封锁在北亚四城后曾进行一段时间的空袭轰炸,我注意到了,他们出动的飞机并不多,也没有往城市里扔炸弹,而是把炸弹扔到了郊区外的田野上,扔下的都是燃烧弹,把农作物统统付之一炬。

我现在才醒悟了,这都是中国军队策划好的,他们烧光了我们控制区内本来就很少的农田,进一步地打击我们的农业基础。

而现在,冬季已经完全到来,我们也不可能种田了!”(南京军出动轰炸机轰炸北亚四城,几乎都是用燃烧弹轰炸农田,没有轰炸城市本身,一是为了烧光苏军控制区内的农田,二是为了节约飞机和弹药,用于其它战场,三是刻意地保护北亚四城,因为中国需要北亚四城的工厂、工业设备、基础设施等。

参会众人的心头都变得愈发沉甸甸。

科涅夫继续说道:“中国军队确实包围了我们,但没有完全包围,我们的东、西、南三面都有中国军队,北面则没有。

不过,中国军队并不是对我们网开一面,他们之所以没有在北亚四城北面部署重兵,共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控制区是比较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公里,即便他们只是把部队部署在铁路、公路、隧道、山隘等交通节点,他们想实现全面包围我们,也需要调动极多的部队,这会导致他们在兵力上陷入浪费、不足,也会让他们的包围圈陷入兵力密度稀疏,导致我们可能集中力量于一点进行突围或反击;二是没有太大的必要,北亚四城北部地区是非常荒凉的西伯利亚原野,上百万乃至几百万地区都是无人区。

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有一条十分微弱的对外联系通道。

北亚四城里,位置最东是新西伯利亚,最西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最南是新库兹涅茨克,最北是托木斯克。

从最北的托木斯克出发,会有一条陈旧而简陋的公路延伸向西北方向,迂回四百多公里后转向东南,延伸三百多公里抵达秋明。

这条全长七百多公里的公路,是我们最后的生命线、输血管,很可惜,它很脆弱,因为条件原始、环境恶劣、设备不足等原因,这条公路的运输力是很低的!”

苏赛科夫问道:“怎么会有这么一条公路呢?是事先修建的战备公路吗?”

科涅夫看了看苏赛科夫:“是用于把犯人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公路!”他继续说道,“这条公路的运输力非常低,我们可以通过这条公路获得从乌拉尔工业区、农业区运送来的物资,虽然每天只有几百吨,但会积少成多的!”

瓦图京有些不太明白:“科涅夫同志,你说的‘艰难选择’到底是什么?”

科涅夫沉默了一下:“那条公路每天只有几百吨的运输量,如果用来运输粮食,勉强可以缓解我们的粮食危机,如果用来运输武器装备、军械弹药,可以慢慢恢复我们的战斗力!”

将领们都明白了。

崔可夫声音微微发抖地说道:“肯定要把大部分的运输量用于运输粮食的!”

科涅夫唏嘘道:“即便把全部的运输量用于运输粮食,还是会饿死人的,只是饿死的稍微少点罢了。

那条公路用来运输粮食,让我们糊口都不足!”

瓦图京低声道:“如果我们想要恢复越强越好的战斗力,就要用那条公路大量地运输武器弹药,但作为代价,粮食供应会严重不足,北亚四城境内会饿死很多很多的人。

别忘了,中国军队还在每天每夜不断地增加我们控制区内的人口数量!”

“是!”科涅夫低声道,“这就是我们的艰难选择。

也许,我们可以弄来更多的汽车,加大运输力,同时兼顾粮食和弹药,慢慢地积少成多,但是,中国人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的。

根据我的推测,德军在东欧战场上陷入不利,中国军队要前去增援,如果德中联军取得胜利,或者逆转了局势,中国军队肯定会调过头对我们发动攻击,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

拖延下去,陷入不利的是我们。

根据情报,中日正在进行军械方面的谈判,中国会把东西伯利亚割让给日本,从而换来日军向中国军队提供大批的飞机火炮,同志们,中国军队的重火力不是一直原地踏步的,是在不断提升的!”

会议现场陷入寒冰般的沉默中。

半晌后,苏赛科夫缓缓地说道:“眼下,我们并没有别的选择,祖国第一,胜利第一,前线第一,为了胜利,我们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他的言下之意是很清楚的,那条公路运来运输军械,早日让北亚四城苏军恢复强大的战斗力,至于粮食不足,最终饿死无数人,只是苏联为了战争胜利而付出的代价。

崔可夫激动起来:“苏赛科夫同志,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是,胜利是第一的,但苏联人民也是第一的!斯大林同志曾在公开讲话中说过,虽然眼下还没有哪个列强大国援助我们,但我们无需担心,因为我们的背后站着一个巨人,那就是苏联人民!有一亿九千万苏联人民支持苏联红军,苏联红军就一定可以打败敌人、获得胜利!苏赛科夫同志,苏联人民的支持,是我们获得战争胜利的最大因素!我们不可以不顾苏联人民的死活!”

苏赛科夫绷着脸:“所以呢?所以我们用那条公路运输粮食?让北亚四城的几百万人吃得饱饱的,最后当中国人的俘虏?崔可夫同志,没有胜利,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失败了,苏联人民哪怕安然无事,也会再度沦为资本家的奴隶!我们已经解放了苏联人民,就不可以再让他们落入资本主义的魔掌中!为此哪怕需要巨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牺牲少部分人,这是原则!”

崔可夫顿时张口结舌,他艰难地回复道:“一定还会有别的办法的!”他急切地望向科涅夫。

科涅夫也于心不忍,但他知道心慈手软会是什么后果,可他又下不了决心,所以陷入前所未有的艰难处境中。

“唉!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科涅夫疲惫地自言自语。

南京军对北亚四城的围困封锁作战原先由傅作义负责,傅作义最擅长守城和打防御战,因此肩负这个责任是人尽其才,不过,随着罗卓英的到来,蒋纬国命令把对北亚四城的围困封锁作战交给罗卓英,傅作义前往更需要打防御战的鄂木斯克,原先包围北亚四城的南京军也都由罗卓英带来的那四个集团军接替。

蒋纬国知道,罗卓英带来的部队是南方中央军骨干,但战斗力肯定很大地不如南京军,既然如此,不能让他们打进攻战,打这种围困战、封锁战、防御战是没有问题的,南京军也能因此而抽调出大批宝贵兵力用于主战场和下一阶段作战。

“尤青(罗卓英表字),北亚四城就交给你了!”交接仪式上,傅作义和罗卓英紧紧握手,“不需要打进去,只需要让里面的老毛子没办法跑出来就可以了!”

“宜生(傅作义表字),你就放一百个心吧!”罗卓英微笑道,“我保证,别说人了,就连一只老鼠都跑不出来!”

两人相视而笑。

罗卓英又道:“宜生,听说你要去鄂木斯克了?”

傅作义点点头:“是啊!”

罗卓英虽然不是南京军高层,但也已经很清楚此时的战争局势,因此愈发用力地握住傅作义的手:“鄂木斯克完全就是一座孤城,宜生,多多保重啊!”

傅作义释然一笑:“此战乃是关系到我中华兴衰大业的国运之战,怎么能不全力以赴?就算死在这场大战中,也是值得的!军人本就该马革裹尸还嘛,死在内战里毫无意义,死在外战里才是最好的结局!”

“别说这么不吉利的话!”罗卓英肃然起敬,“凯旋之日,我们一起举杯痛饮!”

双方在互相祝福中告别。

协助罗卓英继续展开对北亚四城进行围困战的是蒋伏生,蒋伏生属于南京军高层人物,他资历很老,是黄埔第一期毕业生,加上姓得又好(蒋伏生和蒋介石没有亲戚关系,蒋伏生是湖南人),所以混得风生水起,看到宁系迅猛崛起后,蒋伏生立刻跳槽,跑来投效蒋纬国。

不少南京军高层不太欢迎蒋伏生,因为蒋伏生“恶名昭彰”,他素来以残忍而著称。

蒋纬国则不以为然:“听说此人心狠手辣?很好,我正需要这种人对外‘以毒攻毒’!”他接受了蒋伏生,但也警告他必须改正以前的一些坏毛病,把他的狠辣都用在敌国人、异族人的身上。

正式接管作战任务后,罗卓英刚看完蒋伏生提供的战局报告,他忍不住脱口而出:“这也太残忍了吧?”

“残忍?”蒋伏生冷笑一声,“打仗什么时候是不残忍的事了?”

罗卓英哑口无言,他知道蒋伏生虽然是自己的副手,但对方是南京军嫡系人物,自己必须让着他,不过,他确实对蒋伏生的一些举措感到排斥。

“报告!”一名旅长急匆匆地奔来,“在新西伯利亚东南的一处山隘里,发现了大批俄罗斯人正试图离开北亚四城地区,人数上万!”

罗卓英问道:“是军人吗?”

“不是!是平民!”

“那还等什么?”蒋伏生喝道,“按照老规矩办!”

“老规矩?”旅长一头雾水。

蒋伏生意识到这个旅长以及他的部队是刚来的南方中央军,不知道“老规矩”是什么意思,因此不耐烦地解释道:“派骑兵去杀!尽量用马刀砍!这样能节省子弹!杀光后,再把人头全部割下来,插在木棍上或吊在树上,告诉里面那些老毛子,再跑出来就是这个结局!”

旅长嗫嚅了一下嘴唇:“都是平民...不是伪装成平民的苏军,很多老人和小孩...”

“无论是快老死的还是刚出生的,给我一个不留!”蒋伏生喝道,“这是命令!妈的!对于那些丧尽天良的老毛子,我们需要手软吗?不想干就回南方去!”

旅长胆怯地看了一下罗卓英,罗卓英微微叹口气,点点头。

驱民入城,这是萧爻想出来的,但也并非他原创,而是当初南京会战期间日军对南京使用过的办法,此时被南京军学来用在苏军身上。

几十万中国军队把苏军控制着的北亚四城在“网开一面”的情况下包围得犹如铁桶,里面的苏联军民出不来,外面的苏联平民则昼夜不息地被赶进去,使得北亚四城人口每天每夜都在不断增长。

对于这件事,蒋纬国大力支持,因为他本来就发愁南京军控制区内那么多俄罗斯人怎么处理(南京军此举针对俄罗斯族人,不针对苏联境内其他民族的民众,非俄罗斯族的苏联人是南京军进行争取的对象),用怀柔手段将其变成“中国俄罗斯族人”,一方面是蒋纬国不太愿意的,一方面容易埋下隐患祸根,全部都杀光的话,肯定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驱民入城”可谓一石三鸟地解决了蒋纬国的这个问题,既把占领区内清理干净了,从而腾出土地空间给中国本土移民立足扎根,又把本国的负担变成苏联的负担,逻辑更是现成的:你们是苏联人嘛,送你们去苏军控制区,不正是你们望眼欲穿的事情吗?我们也乐意帮忙。

南京军当然不是送,而是赶,来自中亚、北亚等地的数百万俄罗斯人以百川入海之势被源源不断地赶到北亚四城附近,然后被赶进去。

到处都是这样的画面:长龙般的俄罗斯人拖儿带女、扶老携幼、呼天抢地、哭声震天,被南京军官兵用刺刀、皮鞭、木棍驱赶着前进,不配合的轻者被痛打,重者直接被打死,反抗者更是格杀勿论。

人群长龙所到之处凄惨无比,一路走一路不停地死人,队伍里不断有人倒下去,有的是病倒的,有的是饿倒的,有的是冻倒的,有的是累倒的,队伍前进到哪里,一路留下无数死人。

南京军不太在乎这件事,反正现在是冬天,天寒地冻,死人不会腐烂,并且也不集中,不会产生瘟疫,苦寒之地里多了这些尸体,无需南京军处理,大自然会帮忙处理得干干净净。

平民们被驱赶到北亚四城附近后,会被“分别处理”。

没有什么利用价值的老人小孩先被驱赶进去用于耗费苏军的储粮,青壮年男女被南京军强迫干活,修建南京军包围和封锁北亚四城的防线。

南京军足足修建了三道、累计长达五百多公里的堑壕防线包围着北亚四城,基本上都是俄罗斯平民干的。

完成后,南京军再把那些利用完的青壮年男女俄罗斯人赶进去,并且会切掉他们的左右手食指,让他们无法开枪,防止他们成为苏军的预备兵员,甚至还在身上不致命的地方捅上一刺刀,令其受伤流血或成为残疾人,不但不能成为苏军的预备兵员,还不能给苏军干活,甚至还要耗费苏军的医药。

不仅如此,所有被赶进北亚四城的俄罗斯人还会被提前饿两天,并且放行时被扒光身上衣物,让他们饥寒交迫、瑟瑟发抖地进去,从而进一步地耗费苏军的粮食、被服、医药等物资。

蒋伏生的残忍性格在这件事里彰显无遗,他干得凶残无比,不愿意进去的苏联人一律刺刀伺候,要逃出来的苏联人也是刺刀伺候,所有交通道路上“尸骸如麻”,都是不愿进去或要逃出来的苏联平民,有的尸体被吊在树上,有的尸体被斩首插标,血腥异常、触目惊心,同时标着一个个凶神恶煞的俄语标语:

“不进去者,死路一条!”

“逃出来者,死路一条!”

实际上,进去并留在北亚四城里的苏联人还是死路一条,活生生地饿死。

因为粮食迅速陷入短缺,北亚四城地区内迅速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人吃人事件,饿殍遍野,死人无数,很多在寒冬里冻得像石头一样并且没有腐烂的尸体都出现了切割残缺,饿极了、饿疯了、饿红眼的饥民不得不吃人肉。

第508节 跨湖奇袭(1)

虽然希特勒不愿意接受让他大为光火的现实,但他也不方便对中国高层撒谎,总不能前线德军明明是裹足不前、举步维艰,他却还打肿脸充胖子对中国声称“德军正在势如破竹、高歌猛进”吧?因此,虽然德军高层发给南京军高层的东欧战事报告确实进行了一定的粉饰,但通过其中的“暂时不利”“有些困难”“需要时间”“马上解决”之类的扭扭捏捏的词语,再加上商震、程天放等中国驻德军政人员的密切汇报,南京军高层已经完全确认了一个事实:希特勒的三路大军一路都未得手。

“基辅会战后,德军的优势是明显的,就是士气大振,充满必胜信心,欧洲众多国家纷纷倒向德国,但弊端和隐患也是非常多的!”南京军的高层会议上,杨杰总结道,“第一,兵力已经不足,德军损失了四十多万久经训练的精兵,这对部队战斗力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第二,辎重物资消耗沉重,特别是弹药和燃油;第三,后勤补给愈发吃力,德军拿下基辅后,继续长驱直入,使其后勤运输线已经长达上千公里,不可不谓之艰难,并且德军虽然基本上歼灭了东欧苏军主力,却又因为要急切地不停前进,未有足够时间扫荡占领区,也因为兵力不足而在一时间难以剿灭那些多如牛毛的抵抗组织和游击队,攻击区域内的铁路公路也遭到苏军的破坏;第四,参战德军未能得到足够时间进行休整,马不停蹄、疲于奔命地继续作战,普遍感到精疲力竭、身心交瘁;第五,此战是德军时隔二十二年后再次参加的战争并且规模极大,虽然德军非常优秀,但时过境迁,此次世界大战和上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模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德军在步坦协同、步炮协同、空地协同等诸多方面因为严重缺乏实战经验而显得不够纯熟,需要磨合,但德军显然没有那个时间;第六,德军兵分三路,改变了战前的战略计划大纲,犯下了分散兵力的重大错误!”杨杰叹口气,“总体而言,德军三路大军都陷入苦战,完全是是希特勒和部分德国高层因骄傲轻敌、急功近利而导致的苦果!”

“我觉得还需要补充三个原因!”郭寄峤说道,“第一,气象的原因,俄罗斯地区的雨季和冬季的先后到来,让德军处境雪上加霜;第二,苏军的防备原因,苏联战争在爆发后,莫斯科高层已经考虑到对后方重要城市进行全面的战备,根据可靠情报,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这三个重要城市都在德军兵临城下之前就被当地苏联军民构建起了比较完善和比较精心的防御工事,德军的王牌战术就是闪击战,但莫斯科三城都已经属于苏联的大后方城市,三城严阵以待,使得德军的坦克集群无法对三城再进行出其不意的闪击,并且坦克群也不适合打城市攻击战;第三,苏联的国力。

我们不能轻视苏联,确实,苏联在德国和我们两面夹击下屡战屡败,看似崩溃指日可待,但不要忘记,苏联是一个综合国力能跟德国平起平坐的强大国家,苏联的经济、工业都不逊于德国,是世界第三(第一是美国,第二是德国),我们不能小看苏联啊!”他显得很动感情地说道,“当初日本人大举侵华,日本人放出狂言,声称三个月灭亡中国,美英法等列强也都不看好我们,结果呢?我们还不是坚持过来了吗?”

将领们都感同身受地点头。

一起参会的法肯豪森也连连表示赞同,他叹息道:“元首确实太顽固了!”

杨杰说道:“三路大军一起陷入失利中,让希特勒非常愤怒,所幸也犹如当头棒喝般让他理智了不少,并且不少德国高层也都醒悟并改变了立场,因此,希特勒此时也已经犹豫。

商震将军正在德国那边跟希特勒力争,请求他改变‘三路齐攻’的策略,回到‘斯大林格勒第一,列宁格勒第二,莫斯科第三’的原先策略上。

诸位,我们是知道的,德国和我们原本制定的计划是‘对斯大林格勒展开强攻,对列宁格勒围而不攻,对莫斯科展开佯攻’,可是,德国现在对这三座城市都是强攻,白白地耗费了大量的军力。

根据商震将军的报告,希特勒确实有些懊恼和后悔,他虽然还没有明确下令改变策略,但已经流露出这方面的迹象。

如果希特勒亡羊补牢,局势还是可以挽救的。

德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现在都十一月份中下旬了,这个冬天前还拿不下斯大林格勒、拿不下高加索、拿不下巴库油田,这场战争就真的要夜长梦多了。

商震将军强烈地向希特勒提议,从列宁格勒和莫斯科战场上抽调不少于四十万部队增援斯大林格勒,如果这个方案能在十二月份之前被付诸行动,斯大林格勒被拿下还是很有希望的!”

黄维说道:“我提议,二公子亲自去德国一趟!”他看着蒋纬国,“发电报不如见面说嘛!很多事情用电报电话进行交流远不如当面说更有说服力,二公子,你如果站在希特勒面前,他回心转意的可能性肯定大大地高于看到你的电报!”

蒋纬国点点头:“其实,我也是怎么想的!”他觉得,自己确实有必要去一趟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