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227章

作者:画凌烟

但皇帝要说这种话,作为臣子的你,可千万别当真啊,不然族里的人连席都不敢吃了。

“民间再如何传南北之别,诸位心中不可有。”

“若朝廷宰执心中有南北之别,其行必有南北之别,南北区别对待,必生大乱。”

众人说道:“陛下圣明,臣等受教了。”

宗望那事,众人也不再多提,后面的风雨后面再说。

赵宁说道:“宗帅,关于接下来河北、河东布防,你有何话要说?”

宗泽站起来,他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说道:“陛下若要北伐金国,必取燕云,若取燕云,则必收回三镇,若收回三镇,则必稳河北、河东。”

“当此时,河北、河东军政与民生同为重要,偏军政而轻民生,后继无力,偏民生而轻军政,则匪患不除,待金军缓过神,我军必受重创。”

赵宁连连点头。

将才考虑的是如何使大军冲锋陷阵,帅才考虑的才是运筹帷幄,众观大局。

宗泽无疑是帅才。

“朝廷向河北、河东发出多道政令,若全部实施,轻赋税而薄徭役,民生必可慢慢恢复,如今阻碍最大的是匪患。”

“是以,臣认为,当先除匪患,以定人心,再做锁城布防。”

“如何锁城?”

“于太原、真定、中山、河间各府之间,夺城而锁。”

他这么说,大家其实都清楚,因为金军当时攻打太原城就是用的“锁城战术”,后来攻打东京,也用了“锁城战术”。

宗泽的意思是,先不攻打他们的主城,而是占领周围的县城,对主城从资源上进行封锁。

“若是如此,则与金军正面冲突了。”

宗泽说道:“以军士充当地百姓,做义军举事。”

“好!”赵宁不由得赞叹。

这不就是发展敌后武装吗?

宋金双方停战,金国暗地扶持刘豫,大宋也可以在这些地方发展人手,以百姓的身份起义,从而对金军和伪军造成打击。

在历史上,这是岳飞北伐战略中的一环。

岳飞早年是跟随宗泽的,宗泽是聚集河北义军起家的,岳飞懂得发展敌后武装,多多少少也受宗泽影响吧?

“李相公以为如何?”

李纲说道:“宗帅所言,臣也赞成。”

“大相公呢?”

“臣无异议,可行。”

既然赵鼎说了,那就表示政事堂在后勤上会全面配合了。

赵宁说道:“宗帅所言极是,朕也有两点要说。”

“一、以往我大宋和金军对战,皆以守为主,即便打赢了,也无法乘胜追击,为什么?”

“因为没有战马!”

“朕向诸位保证,一定会给你们提供大量战马!”

“二、纵观目前局势,太原、真定、中山、河间,皆在敌手,那如果让那里的百姓心甘情愿为朝廷所用?”

众人不说话,都等待着赵官家说。

“兴河北、河东之民生,心怀百姓,太原、真定、中山、河间之民才愿意心向大宋,若朝廷视民为草芥,则民视朝廷为贼寇,他们必然会加入金军,亡我大宋。”

阶级矛盾,永远比民族矛盾更可怕。

“陛下圣明,臣等受教了。”

“河北、河东锁城之策,交由宗泽去办。”

赵宁知道,这事让宗泽去做,相当一部分执行工作肯定是岳飞了。

而岳飞正是做这事的最佳人选。

赵宁的目光落到了赵鼎身上:“西夏呢?”

赵鼎说道:“回禀陛下,东京城已经出现了西夏的青白盐,据会州禁榷司初步推断,这两年我们流入西夏的钱数进百万贯。”

他此话一出,众人忍不住立刻议论起来,都被这个数据所震惊到。

一百万贯流入到西夏,这简直是在疯狂资敌!

每一枚铜钱都可能会沾满大宋将士的鲜血!

“陛下,要不要先暂停与西夏的互市?”许翰说道。

“不能暂停,一旦暂停,西夏就会立刻倒戈到金国那边,西夏一旦出兵陕西,我西线受到牵制,在河北、河东驻扎的金军必然连夜撕毁停战契约而南下!”

完颜吴乞买做梦都想着宋夏决裂。

一旦宋夏决裂,三方达成的平衡将立刻倾斜。

“陛下,要不缩紧互市?”

“这个时间点,不要轻易去动宋夏关系。”赵宁冷静地说道,“西夏青白盐之所以在我朝如此受欢迎,一是因为口味好,二是价格便宜,只要我们把盐价打下来,西夏就赚不到钱了!”

许翰则坚持道:“陛下,盐的收入乃国库重中之重。”

是啊,宣和年间,每年在盐上的收入就高达1500万贯。

大宋朝官吏的年俸禄是1600万贯多一点,仅仅是盐的收入,就快支付起全国官吏的俸禄了。

这两年盐的年收入折了快一半了。

若是价格再下调,盐的收入将惨不忍睹,大宋朝的年收入将直接断崖式下滑。

这对于本身就财政紧迫,而到处需要用钱的大宋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朕已经命人去炼制海盐,如果没有问题,现在应该已经有了很不错的产出。”

说到这里,赵宁便想起那个漂亮的钱小娘子来,那个站在雪地里,撑着一把油纸伞的妹子。

“海盐可行吗?”

“可行!”赵宁斩钉截铁,“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切断西夏的商贸,而是准备和西夏的战争。”

众人大吃了一惊:“战争?”

张浚说道:“西夏人在横山大量征调民力,屯兵,开采铁矿。”

他此言一出,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李纲语气凝重地说道:“莫非党项要对我朝用兵?”

若是西夏现在用兵,那金军一样会趁机南下。

“不会,现在西夏还没有达到利益最大化。”赵宁神色平静,“青白盐在西北一带还有很大的空白,他们的收入还在快速增长,应该还会再等一年多,一旦那个时候他们发现账面的增长放缓,就会想着打仗了。”

西夏就是个盐贩子,盐贩子天天不就想着卖东西赚钱么?

“所以,对陕西增兵势在必行。”

说着,赵宁从桌上拿起一份札子,递给了张浚,他说道:“杨沂中奏疏请斩席贡和刘光世。”

第318章 西军之争(第一更)

赵官家此话一出,现场的气氛凝重起来。

赵宁环视一周,张叔夜出列说道:“陛下,臣倒是觉得,此事争议颇大,还需权宜处理。”

许翰也出列说道:“陛下,臣赞同张相公所言,席贡一事,牵涉过大,其中有诸多争议之处,不便一刀切。”

席贡和刘光世的问题,是大问题。

他们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问题,其背后更牵扯到非常深的政治问题。

就说席贡,原泾原路经略使席贡在靖康二年十二月十六日那一场惊天动地的长安会战中,临阵脱逃!

导致左路大军一泻千里般的崩溃。

这是不是死罪?

这种罪名就该千刀万剐!

可是,军事问题,往往都是政治问题。

第三次宋金之战的西线,到底战死了多少人,现在都还是秘密。

可即便是秘密,也在朝中争论不休。

例如蔡懋就曾说过:张浚不知兵,匆忙之间应战,不仅造成了延安十万将士惨死,更是长安大败的罪魁祸首。

连许翰这种的中间派也说过:张浚一心求成,若非东线救场,陕西必尽数沦陷。

甚至连张叔夜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若陕西能稳沉持重,不必死伤至此!

这说明,关于第三次宋金之战中,陕西的局面,是有极大的争议的。

这个争议不仅仅在基层、中层,甚至在高层也有极大争议。

毕竟第三次宋金之战,西北禁军没有击败金军。

回到问题的争议点上来,陕西大败,到底是张浚的决策出了问题,还是席贡的责任?

要知道,当时陕西各路经略使都是反对张浚匆忙应战的决策的。

在席贡溃逃之前,宋军已经快要支撑不住。

并且,在席贡溃逃之后,其余各路都速速溃逃。

若要处理席贡,岂不是其他各路也要处理?

其牵涉层面之广,几乎涵盖了一大部分西军顶级统帅。

西北禁军本身就是大宋派系最复杂的,之前宋金局面又极度紧张,宋夏关系才刚刚稳定。

所以,一个国家,要处理军政方面的问题,任何时候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现在想保住席贡的人,也分两派:

一派是真的认为第三次宋金之战,陕西大败是张浚的主责,席贡也有责任,但最不该死。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以张叔夜等人为主。

至于张叔夜有没有故意保席贡以笼络西北那些经略使人心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了。

还有一派是认为,第三次宋金之战,陕西大败全部是因为张浚,全部责任都在他身上。

这一派的人就很多了。

例如永兴军路经略使范致虚、鄜延路经略使张深,环庆路经略使王似,秦凤路经略使赵点。

陕西六路,有四路经略使不服张浚。

经略使到底是一个什么级别?

从权限来看,经略使是一路最高军政长官。

明朝也有经略,例如熊廷弼就曾经经略辽东。

在明朝,经略比总督的职位还要高。

再看看没有总督的宋朝,经略是地方军区最高司令。

四大经略全部不服张浚,认为都是他的责任,他们下面的人作何想?

现在赵官家提出军督府奏疏问斩席贡和刘光世,现场的气氛自然变了。

“宗帅,你认为呢?”

宗泽说道:“老臣倒是觉得,此事实在不宜有过多争议,以免节外生枝,既然天子已经颁布《靖康新军法》,全以新军法处置。”

“大相公呢?”

赵鼎说道:“臣赞同宗帅所言。”

赵宁说道:“那便依军法处置。”

说完,赵官家说道:“不早了,诸位卿且退下吧。”

众人起身道:“臣等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