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758章

作者:画凌烟

杨严当初在大殿内亲口说是康王指使,哪有不透风的墙。

密信已经到了东京。

而且已经摆在了秦桧的桌前。

至于赵官家在长安开杀戒这件事,也已经快速送到了东京,这无疑再次在东京掀起了大的波澜。

因为要安排新的官员,导致政事堂的几位宰相大过年的都还在争论不休。

宰相们在争论人事问题,而以王宗濋为首的银行官员们则已经开始加班加点讨论民间私人借贷的问题了。

风向很明显:不惜在长安杀他个人头滚滚,也决不允许民间私营借贷。

大宋总银行的高级官员们在靖康十二年正月初六这一天,开了一整天会。

开完会之后,银行得出了一个天下皆知的结论:民间可能存在大量的私人借贷。

赶紧查!

第二天,王宗濋拖着疲惫的身躯,又开始召集大宋商司议事。

又争论了一整天,又得出了一个天下皆知的结论:民间可能存在大量登记过却私下违规放贷的商社,或者没有登记,直接聚众放贷的传统会社。

赶紧查!

查?

怎么查?

第三天,王宗濋就跑去敲钱喻清的大门。

“如果民间存在大量我们看不见的私人借贷和集资,将会导致大量的货币进入少部分人手中,这些钱专门给富人催生巨额的利润,富人只需要坐在家里数钱,而穷人可能血本无归,我说明白了吗?”

王宗濋双眼布满血丝,盯着前面刚刚睡醒的钱喻清。

“你说明白了。”

“那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还没有。”

“你没有?”王宗濋立刻跳了起来,“你不就是做生意的吗?”

“你也是做生意的啊,当年香皂卖到一百贯一块!”

“我对查案和民间借贷一无所知,完全……”王宗濋摊了摊双手,“完全不知从何下手,陛下又不在京师。”

“陛下即便在京师,这件事也得宰相们来解决。”

“那你有什么解决办法?”

“我没有,但是大相公已经有了。”

“有了?”王宗濋大喜道,“什么办法?”

“暂时不能说。”

“那刑部查不查?”

“刑部要查,这件事吕相公已经亲自立案,着令刑部立刻通令全国各路,核查本地案情。”

“肃省院呢?”

“肃省院也要查,因为可能牵涉到许多官员,所以得肃省院派人到各路查。”

“那银行……”

“银行不用动,银行只需要保证各地银行自己不出乱子,不过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最好是每一路派一人去核实地方银行利息是否严格按照朝廷的规定。”

钱喻清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四京的新城新政是你推行的,你对负债最了解,我们最多是读了官家的《货币通论》,了解到了国债和折中法,但你是实际参与到新城新政里的,你应该最清楚,如果民间一旦多出巨量负债,而收入却断绝,后果是什么?”

后果历史上已经重演了许多次。

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汉末农民失去土地,一身负债,只能流浪,这叫流民。

动不动就数百万流民。

隋末天下动荡,也有许多流民。

唐末也是如此。

那些农民失去他们的资产,欠下地主钱,只能卖妻儿抵债。

抵债完之后呢?

所以,这是一个民生之根本的问题。

当新政游戏中的面纱褪去,一切捞快钱的手段都明确了。

如果不治理,那就等着爆炸。

第1128章 利好兀术?(第一更)

赵宁坐在后院,独赏寒江上的皑皑白雪。

他若有所思。

历史的轨迹总是不遂人意。

或者用哲学的方式来解释: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若是再通俗一点来说: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

交钞的出现,确实缔造银行,搭建最原始的金融框架,并利好商业。

一句话:合理地利用资本,是可以发展民生,甚至推进生产力发展的。

但这个世界上,最难的就是合理地利用。

它虽然只是简单地一句话,背后却是人类社会庞大、复杂的体系,是文化、经济、生产力、制度、司法等等多重因素,在不同的时间段,综合之后,展现出来的不同形式。

过去的合理,不代表现在合理,现在的合理,也不代表将来合理。

经济学中的模糊面纱理论告诉我们,新的规则出现的时候,人们通常会热情高涨地去参与,去创造,去追求公平和正义。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时候,每一个人都还不知道自己在新的规则下,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你不确定你接下来可能被贬为农民,还是借着新政财富滚滚,一切都是不可知。

说得更通俗一点,叫做“无知之幕”。

这里的无知,不是愚蠢的无知,是不可知。

所以,每一个处于这种大环境下的人,都渴望公平和正义。

而一旦模糊面纱消失,许多游戏规则浮出水面,一批新的利益集团诞生。

穷人已经变成了官僚富豪,他们就开始寻找新的说辞,去保证自己的利益。

这个说辞一定不会是公平和正义,因为资源是有限的。

这个说辞一定是公平和正义,因为它需要大众去相信。

这个起伏的规律,在历史上经历了许多次。

具体体现在土地兼并上。

每一个王朝开国之初,土地都会重新分配,农民分到田。

没有人会在开国之初去大肆兼并土地,因为各方都不敢肯定一旦兼并开始,自己是兼并其他人的那一方,还是被兼并的那一方。

直到进入中期,大山头成形,成形的大山头可以肯定的是,自己成了土地兼并的一方。

赵宁沉默良久,不知何时,赵构在前面静候。

赵宁走过去,赵构说道:“官家,已经正月初八。”

“走吧,启程回京。”

正月初十,易州金军大营。

哪怕是过年,易州的局势也并不太平。

宋金双方在一个月之内,已经小规模、多点交战二十几次。

可怕的是,宋军获胜次数高达二十次。

为此,岳飞军中有不少人建议岳飞趁机集结河北两路主力大军,一举北上,直捣幽州!

不过这提议被岳飞否了。

岳飞是这么说的:从大局来看,大宋目前不具备收复燕云的条件。

原因有二:

一、且不说前线,现在后勤的官员和军民已经普遍疲劳。

二、金国在燕云的势力极深,那里的汉人普遍支持金人,有他们的支持,金国在燕云的动员能力极强,可以打持久战。

其实还有一些历史事件可以借鉴。

现在的这一幕,与宋初的时候,宋对辽颇为相似。

当年在赵光义北伐之前,河北宋军与辽军在边境经常互砍。

双方小规模交战数十次,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宋军赢,局面是一边倒,压着辽军打。

但后来北伐的局面,众所周知。

内部军政矛盾又被朝堂提上日程,身为枢密副使的岳飞,在这个时候更不可能贸然北上了。

倒是金兀术,现在整天坐在营帐内喝闷酒。

金军的士气比较低迷,因为军官们都感觉到了金国内部正在玩权力斗争。

这种不安分的内斗,无形中已经影响了大多数人。

他们不知道未来的走向是什么样的,甚至有人对魏王是悲观的。

人们的情绪总是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殿下,上京来人了。”

“是谁来了?”

“是韩丞相。”

“韩企先?”兀术没想到上京会派韩企先来,这可是利好他兀术啊。

“快请进来!”

韩企先走进来后,兀术立刻上去迎接:“韩丞相一路舟车劳顿,辛苦,辛苦啊!”

看到韩企先,兀术笑得合不拢嘴。

因为韩企先是自己人。

韩企先是兀术的支持者,是鼎力支持兀术在金国最新政改制的。

“殿下,大事不妙了!”韩企先神色凝重,却当头给了兀术一棒,“西夏横山被宋军拿下了!”

兀术怔了怔,惊讶得呆立在原地,脑瓜子差点原地爆炸,他震惊地说道:“这怎么可能!”

“我们在上京的时候接到的消息是宋军攻破了横山防线,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

兀术呆立良久,才意识到,为什么上京要派韩企先过来了。

“之后的消息呢?”

“没有消息,这个消息还是半个多月前,西夏使者赶到上京告知我们的,如果兴庆府也被宋军攻下了,那消息可能发不出来,发出了,也可能还在路上。”

兀术深吸了一口气,问道:“宋军发兵攻打西夏,是什么时候的事?”

“按照西夏使者所言,是去年九月。”

“九月?”兀术更惊讶。

九月发兵,又是冬天,西夏横山防线以精锐云集著称。

算是西夏使者送信的时间,真正打下横山,才一个月?

“是的,就是九月,宋军陕西精锐尽出,对横山发动了突袭!”

兀术立刻联想到八月韩常被迫从阴山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