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997章

作者:画凌烟

于是,朱熹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再一次被提升。

有人甚至歌颂朱熹已经超越了历代大儒,距离亚圣孟子不远了。

但不知为何,朱熹却不见了踪影。

还有人说朱熹已经败了,他的道全面瓦解,是彻彻底底的伪学,他本人已经逃离汴京。

为此,学术界的互骂又开始了。

时间转眼到了靖康二十一年的秋天,汴京城街边的梧桐树叶变得金灿灿的,风一吹,便漫天飞舞起来。

此时距离那场影响深远的辩论,已经过去整整一年。

这一年的时间,汴京发生了许多事。

首先是《自然法》这本书的出版,据说是五皇子赵淳写的。

它的开篇引用了荀子《天论》的一句话: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随后,它就点明了主题:人间有法,如东升西落,似春去秋来,不为人易,不为君去。

自然法,三个字,顾名思义:法就像自然规律一样,它不会因为人的主观看法而改变。

这本书极其晦涩难懂。

一般人拿到看之后,会觉得很奇怪,法是人制定的,怎么可能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不可变呢?

但它却像一团温和的火焰,在汴京的学术界传开。

有人不眠不休地看完了这本书后,仰天长啸:旷古奇才!

有人看了第一页就睡不着了。

还有的人一边看,一边拿笔写,几乎对书里的每一句都喷上几句。

有意思的是,两个月之后,这本书就被放到了议法院里,作为议法院必读的书籍之一。

从学术影响上来说,赵淳小小年纪,就已经超出几乎绝大多数同龄人。

前有传闻朱熹是神童,现在汴京学术界却都在传五皇子赵淳天纵之资。

当然,儒生们是不愿意相信的。

他们拿着那本《自然法》大骂这些都是狗屁不通的妄言,法律都是人定的,怎么可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呢!

这种如此简单的错误,居然被那些新学派奉为圭臬,这不是脑残行为是什么?

但无论怎么争论,《自然法》却在以更快的速度出版。

它对人的影响,不像儒家那样是经验层面的,而是思考方式的一种重新塑造,对世界的重新理解。

就像虞允文看完这本书之后,给出的评价:它是继《辨证论》之后,又一部分可以开创新时代的巨著。

事实也是如此,靖康二十一年的许多学生读完之后,感觉视野一下子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不知为何,许多学文的学生,突然涌向了理科。

例如数学、物理、自然。

年末的时候,东京大学一个叫杨万里的学生,发表了《几何论》。

杨万里十五岁就进入了东京大学读儒学,十八岁转到军事学院。

今年二十一岁,以他的履历,应该早就可以离开学校,被分配到一个很好的地方任职初级军官,然后节节高升。

但这一年,他转到了数学学院。

据说自从秋天看完《自然法》后,他立刻申请了转院,到了数学学院后,他几乎与世隔绝,将自己一个人缩在屋子里,没有人知道他在做什么。

数个月之后,这篇《几何论》就发表了。

一经发表,京师震惊。

杨万里自己是这样说的:它是宇宙的语言,是道在人间声音。

当这本书传到工学院的时候,整个工学院都疯了。

工学院的学生,在寒冬中狂奔,有人疯狂地大喊:新的时代开始了!

还有人仰天长啸:我能再现明堂的辉煌!

更有甚者是这样说的:《几何论》重新赋予了工学生命,城市、街道、房屋、园林,一切我们可以建造的,都会变得不一样。

时间转眼来到靖康二十二年,年初的时候,陈规的《实验论》发表了。

《实验论》阐述了一个核心观点:通过实验的记录,推导因果关联,得出道的具象规律!

人们还在《几何论》的山洪海啸中,突然横空出世的《实验论》,再一次将人们带入了另一个新的领域。

紧接着,陈规发表了第二本书《归纳法》。

这本书是对《实验论》的补充,《实验论》里列举了大量实际案例,向人们表述了实验的过程。

而《归纳法》则更多以思维的方式,阐述了实验的原理。

又是一年的冬去春来,赵宁躺在后苑的竹椅上打盹。

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老了,汴京发生了叛乱,是汴京的普通百姓和商人一起,拿着武器,在皇宫门口,与禁卫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地面堆积满了尸体,鲜血染红了水泥地。

但人群却已久不畏生死地往前冲。

最后禁卫军的防御被冲破,人群冲进了皇宫内,要求他退位。

其中有一个人说道:天下不再需要皇帝了。

另一个人说道:大道永恒,不随任何一个人改变,天子和我们普通人已经没有区别!

年老的他,就坐在龙椅上发呆,呆呆地看着午后的阳光,仿佛在回忆靖康元年年底的那场大雪。

“爹爹。”四皇子赵瑜将赵宁从梦中唤醒。

第1528章 艰难的抉择

赵宁从梦中醒来,迷迷糊糊看见赵瑜站在旁边。

“何事?”

赵瑜说道:“西域送来捷报了。”

“西域?”赵宁微微一怔,随即想起自己派陆游和岳云去安西都护府去了。

赵瑜是安西都护府大都护,遥领安西,按照程序,捷报第一时间自然送到他手里。

赵宁接过捷报,缓了缓,开始阅读。

岳云和辽军在这两年多,打了数次。

前期宋军是不占优势的,甚至好几次战败。

随着宋军后勤的填补,以及岳云部对西域的适应,局面开始反转。

从去年开始,辽军节节败退。

宋军在虎思斡耳朵城附近一连取得了七次胜利,五次小胜,两次大胜。

尤其是今年三月的战争,一举歼灭了西辽三万精锐,可以说是重创西辽。

当然,宋军也已经很疲惫。

五月,辽国提出停战,萧塔不烟退位,年幼的耶律夷列继位。

六月,萧塔不烟提出向大宋称臣。

看完之后,赵宁将捷报放在一边,他心中波澜不惊。

灭掉西夏和金国之后,他对对外战争已经没有太大兴趣。

西辽灭和不灭,他并不看重。

无论朝堂上那些好战分子怎么嚷嚷,或者保守派们一天喷多少斤口水,他都不会参与进去。

作为一个穿越者,一个接受过大量唯物主义教育、高等教育的21世纪的人,他非常清楚,以目前的生产力,无限对外扩张,速度越快,内部崩的也越快。

并不是武力越强,就越能放肆地对外开战的。

大唐是前车之鉴。

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保守派,并不代表他不想对外施以王化。

作为国家最高的元首,他更要遵守客观规律。

以目前大宋的体制、意识形态、经济结构来说,无论是大海还是陆地,都已经到了极限。

如果还想更远,就必须制定出相对完善的律法,多元化稳健的权力结构。

至少一味地集权,是没办法快速扩张。

但若权力分散,就可能导致前唐安史之乱的局面。

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生产力和更加牢固的意识形态。

恰恰生产力的提升和牢固的意识形态,都没办法一步完成。

尤其是生产力,它需要系统性的科学理论做支撑,而不是短暂的科技。

但科学和商业的发展,又需要健全的律法作为保障。

所以,现在的赵宁,几乎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科学理论体系的搭建和律法体系的搭建。

他觉得,这两样做好了,华夏的未来,才不会进入儒家的死胡同里。

有朝一日,科学积累足够,律法对各方势力的制衡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在商业利润的驱动下,根本不需要刻意地去扩张。

向全世界每一个能赚钱的地方施以王化,将成为无数人的目标。

“契丹人既然已经称臣,那就派人去驻守吧,从军事学院挑选一批优秀的学生过去。”赵宁站起来,咳嗽了两声,拿起茶杯喝起来。

晚春后苑,已是绿树成荫,花香遍地。

赵瑜说道:“是,孩儿会去安排的,军事学院有不少学生都很期待前往西域。”

赵宁问道:“还有呢?”

“从汴京再调一些官员前往,关于治理的问题。”

“嗯,很好,这件事你去向虞允文请教,要向他申报,他是宰相,行政事务都是他做主。”

“是,孩儿会向他请教的。”赵瑜说道。

“还有事吗?”

“岳云和陆游的军功……”

“呈报军政院,按照军制来赏即可,你记住,治理一个大国,制度永远比人更可靠,首先要想着用制度,若是制度已经不合时宜,则要召集相关的关键人物商议,达成意见统一。”

“孩儿知道了。”赵瑜说道。

这一年的赵瑜,已经更加成熟,他不再是那个盲目崇拜赵谌的小屁孩。

这几年,他在吏部、户部都有待过,见到了许多人事奖惩的事情,了解到了地方官员的治理详情,也翻阅过各处的账目,更加系统化地了解了国家财政情况。

对事情的考虑,也比过去更加全面且深入。

“爹爹,孩儿心中还有一个疑问。”

“什么疑问呢?”

“淳哥儿的《自然法》我看了,陈元则的《归纳法》我也看了,杨廷秀的《几何论》我也看了。”

“这是好事。”

赵瑜说道:“这些陆陆续续在民间普及,难道不会让民间力量快速壮大,对朝廷形成威胁吗?”

赵宁站在那里,久久沉默。

这其实是一个比较难以抉择的问题。

到底是弱民,以古代儒法结合治国,还是放开,发展科学,普及客观规律,他曾经是有思考过的。

弱民之术,可保赵宋江山再行三百年。

但是不出百年,就会有利益集团膨胀,进入兼并期。

并且是在中土搞内卷式的兼并。

如果是开启民智,普及科学,利益集团也会出现,但生产力大大提升,华夏会向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