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红 第793章

作者:圣诞稻草人

  极少有人在得知了敌兵的数量以后,疯狂加码的。

  历史上也就白起、王翦、王莽等人喜欢干这种事。

  哦,还有校长,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

  这么加码听着固然提起,可前提是出征以后必须的赢,如果输了,那就万事皆休了。

  像是白起、王翦,带着远超于敌兵数量的兵马出征,几乎没怎么输过。

  所以他们建立了巍峨的大秦。

  像是王莽、校长,派人统领着远超于敌兵数量的兵马出征,输过几阵。

  所以导致了全线溃败,最后丢掉了整个江山。

  所以,加码这种事,有好处也有坏处,而站在一个统治者的角度看,坏处远远大于好处。

  毕竟,几万人的战事输了那就输了,还能从头再来,但是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战事要是输了,那就没有机会再从头再来了。

  还有可能会陷入一蹶不振,亦或者全线溃败的境地,最后丢掉整座江山。

  校长咱们暂且不说他,就拿王莽来说。

  王莽就是聚集了新朝数十万的精兵,在昆阳之战中败给了刘秀,然后从那以后整个新朝的局势就发生了惊天的逆转。

  原本被王莽各种讨伐的一个个起义军,都纷纷坐大,成为了能跟朝廷分庭抗争,甚至压着朝廷打的实力。

  刘玄和刘秀也因为昆阳之战,吃的是脑满肠肥,一下子从新末乱世中三四流的势力,进阶为了一流的势力,彻底坐大。

  所以加码这种事情,对统治者而言,不是好事。

  对将帅而言,也不是什么好事。

  不然的话,苏定方也不会想着逐个击破。

  只不过,此次跟突厥一战,大唐已经投入了很多兵力,不敢说超过突厥,也不敢说跟突厥平齐,但至少达到了跟突厥势均力敌的水平线上。

  甚至在兵力比突厥少的情况下,战斗力还比突厥高一线。

  所以没必要加码。

  苏定方手里所拥有的兵马,只要能帮李靖完成侧翼的战事,达成李靖所需要的战略目标就足够了,没必要想着去击溃这个,击败那个的。

  所以苏定方的担心有点多余。

  “你想接替李靖,主导征讨突厥的战事?”

  这话是李世民听到了苏定方的话以后说的。

  脸上的神情似笑非笑的,似乎在嘲笑苏定方不自量力,敢跟李靖争,也似乎在调侃苏定方分不清楚自己的位置,想反客为主。

第九百一十四章 李世民未尽全功的真相

  苏定方没有搭理他,而是拱着手道:“臣没有其他意思,臣就是想着,我大唐必须做两手准备,如此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毕竟,李将军也不能保证此战就一定会胜。”

  李元吉点了一下头,看向李世民道:“二哥以为呢?”

  李世民撇撇嘴,被怼的有些没话讲。

  毕竟,他也是在战场上厮混了多年的宿将,更是大唐有名的无敌战神,他如何能不知道战无必胜的道理。

  所以苏定方拿这话反击他,他也不好舔着脸说人家说的不对。

  那样的话,就不仅仅是在侮辱人家了,也是在侮辱他自己。

  不过,在他看来,大唐这一战输的可能性不大。

  毕竟,突厥都一分为二了,实力已经被大幅度削弱了,大唐还趁机持续削弱了突厥实力近两年,突厥已经没有抗衡大唐的资本了。

  除非突厥出一个像是西楚霸王一样无敌的统帅。

  那样的话,突厥倒是有翻身的可能。

  问题是,突厥即便是出了一个像是西楚霸王一样无敌的统帅,以颉利的秉性,也不可能会用。

  在接连被自己的两个侄子所背叛以后,颉利要是愿意把自己手里的兵权交出去,那就有鬼了。

  所以突厥看似有翻盘的可能,实际上跟没有没差别。

  所以他才敢断定,大唐这一战输的可能性不大。

  但不大并不代表着没有。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并不是单纯的只有一个人为因素,还有天时、地利等种种因素。

  如果颉利那个老家伙恰好跟刘秀一样,是上苍的宠儿,大唐在聚集起所有兵马去围剿颉利的时候,也遇上一场陨石雨,或者地震什么的,那大唐即便是一直处在优势上,也有可能会输。

  所以他才没有将他心中的看法说出来,去回怼苏定方。

  因为他不想被打脸。

  “二哥既然觉得没什么不对的,那就继续说战事……”

  帮苏定方撑完了腰,李元吉侧头看向苏定方继续道:“做不做两手准备先不说,你先依照我的意思,吓一吓苏尼失、梁师都和梁洛仁再说。”

  如今大唐还没有跟突厥开战了,战事还没明朗呢,现在就做两手准备有点为时过早。

  李靖知道了以后,会误以为朝廷信不过他。

  所以这个两手准备,可以私底下说说,但不能摆在明面上,更不能去做。

  苏定方也明白这个道理,当即点头道:“臣明白,那臣派人去传令了?”

  李元吉点了一下头,示意苏定方可以下去了。

  之所以让突地稽部和踏实力部去突袭大贺氏,逼迫大贺氏退回营州以北,而不是让程咬金或者尉迟恭领兵出征,从正面给苏尼失、梁师都、梁洛仁压力,也是为了留足缓和的余地。

  毕竟,依照历史上的记载,这三个人当中,两个都降了大唐,苏尼失在降了大唐以后,还帮大唐出过不少力,只有梁师都一个人是坚决跟大唐对着干的死硬份子。

  所以在没闹到鱼死网破的地步的情况下,还是不要正面起冲突为好。

  不然的话,也许人家都决定要降了,要跟着大唐混了,你冷不丁的给人家一下狠的,人家还不得立马放弃投降大唐的想法,选择跟大唐死磕到底?

  所以从侧面给他们压力,是最好的办法。

  “你啊,对你手底下的人未免也太好了,小心他们得寸进尺,骑在你头上。”

  李世民在‘教训’苏定方的时候,没从苏定方身上占到便宜,还吃了个哑巴亏,等苏定方走了以后,就教训起了人。

  李元吉瞥了他一眼,懒得搭理他。

  在这种事情上,李世民可没资格教训他。

  论纵容属下,谁比得过李世民?

  历史上,纵容属下将族弟,还是有功的族弟的眼睛打瞎的就只有他。

  秦始皇被说的那么残暴,也没见他纵容王翦、王贲、李信等人骑在赢姓头上。

  汉武帝把霍去病都宠的没边了,也没见霍去病对刘氏宗亲拳脚相加,最多也就弄死了个李敢。

  剩下的宋太祖、明太祖、明成祖、清太祖等等,也没见这么纵容属下的。

  所以李世民在这件事情上没资格装大尾巴狼。

  ……

  时间一晃到了三月初三。

  苏定方麾下的传令兵赶到了突地稽部和踏实力部盘踞的地方,传达了军令。

  突地稽和踏实力部的叶护得到了军令以后,几乎想都没想,就对大贺氏的祖地悍然的发起了进攻。

  他们借着突厥内乱,吞并了不少突厥小部族以后,实力已经暴涨到了他们现有的地盘已经无法容纳他们所有族人的地步。

  所以他们迫切的希望能够扩充地盘。

  只不过他们的南方是大唐,是他们的君主国,也是他们的宗主国,他们不可能对君主国发起进攻,也没那个胆子对君主国发起进攻,所以他们把目光放在了东、北、西三个方向。

  这三个方向上,一个被大贺氏所占据,两个被苏尼失部所占据。

  他们的实力虽然暴涨了许多倍,但苏尼失部对他们而言依旧是个庞然大物,他们不可能是苏尼失部的对手,也不敢去挑衅现在的苏尼失部,所以他们能惦记的只有大贺氏的地盘。

  而大贺氏如今的实力,跟他们两部加起来差不多,他们一起进攻大贺氏的话,应该能从大贺氏身上咬下一块肉。

  只不过大贺氏如今和苏尼失部、梁师都部是联盟。

  动了大贺氏,就等于是动了苏尼失部和梁师都部,所以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如今得到了大唐的授意,有了大唐在背后撑腰,他们终于可以放心的对他们觊觎已久的大贺氏祖地发起进攻了。

  战争一开始,突地稽和踏实力部叶护就带领着族人,悍然的杀进了大贺氏的祖地。

  两日之内,攻破了大贺氏六处草场,屠灭了大贺氏十一个小部族。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果还在持续的壮大。

  突地稽和踏实力部叶护大有一副共分大贺氏疆域的架势。

  “你这是在养虎为患!”

  三月十五,突地稽部和踏实力部的最新战报传到代州的以候,李世民仅看了一眼,就皱着眉头,发表出了如此感慨。

  李元吉一边翻阅着李靖从灵州送来的文书,一边瞥着李世民道:“我知道……”

  李世民摇头道:“你不知道!”

  声音显得格外的沉重。

  “突地稽和这个踏实力部的叶护对土地的贪欲这么强,这说明他们的野心远不止营州这片地方。一旦放任他们持续壮大,数十年后,他们很有可能会成为另一个突厥。

  而我们此番征讨突厥很有可能是在为他们做嫁衣。”

  李世民目光深沉的说着。

  李元吉放下了手里的文书,意外的看了李世民一眼,没想到李世民居然有这么长远的眼光,一眼居然看到了几百年后。

  历史上,踏实力部并没有在武德年间就倒向大唐,而是随着突厥的起起伏伏,最后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里。

  突地稽部虽说在大唐建立的那一刻就倒向了大唐,但中间也曾出现过反复,最后也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里。

  所以这两个部族在历史上并没有坐大,他们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也不好讲。

  但是正在被他们攻击的大贺氏,却是凭借着大唐征讨突厥的战事,一步一步的在东北站稳了脚跟。

  在大唐步入暮年的时候,他们更是成为了东北一霸。

  等到赵匡胤重新顶鼎中原的时候,他们已经成了一个庞大的王国。

  史称辽国。

  而辽国在全盛时期的时候,在世界上的地位,不输给巅峰时期的大唐。

  周遭的四邻全部沉浮在他们的铁蹄下,纵然没有被他们纳入统治,也得岁岁进贡,俯首称臣。

  所以,李世民的眼光看的很长远。

  虽然不准确,但这并不是他眼光上有问题,也不是他判断有误,而是他知道的信息有限,能做出这种判断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二哥看得倒是长远,那二哥以为,该如何处置他们呢?”

  李元吉饶有兴致的盯着李世民发问。

  李世民想都没想就回答道:“那就得看你征不征高句丽了?”

  李元吉若有所思的道:“二哥是想让我征讨高句丽,然后在征讨高句丽的过程中,让他们去做先锋,然后将他们全部葬送在高句丽?”

  李世民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如果他们不犯错的话,直接派兵去征讨他们,会失去大义。但要是在征讨高句丽的途中,让他们做先锋,并且将他们全部葬送在高句丽,那就没什么损失了。

  至少,我大唐的百姓不会说你不仁义,其他的蕃薯纵然有些微词,也不好光明正大的说出来。”

  李元吉愣愣的看着李世民。

  有那么一瞬间,他突然觉得,历史上李世民征讨高句丽的时候,之所以未尽全功,可能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拼尽全力,而是在借着高句丽战事完成什么政治目的。

  比如……削弱河北道的世家豪门。

  河北道的世家豪门因为底蕴深厚的原因,飘的有点过头,不仅看不上李氏,还不给李氏面子,所以历史上李世民也好,李治也罢,对河北道实施的都是高压政策。

  不仅对河北道施以重税,每次征讨高句丽的时候,还让河北道筹措军粮。

  李世民一次没能拿下高句丽,就会发动第二次,两次也没拿下,就会发动第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