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炎
太平道更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和士人争夺权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刘宏还反过来劝说刘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和士人争夺权力方面,不要去想那些有的没的。
这点子政治觉悟居然和宦官相差无几。
刘备还真的以为刘宏的政治水平有所提升,结果等级还是那个等级。
刘备无奈,只能再次找到张让,说自己目前没什么合适人手,想要和张让借调一些人手前往调查一下太平道的情况,给太平道摸个底。
对于刘备莫名其妙对太平道产生兴趣的情况,张让莫名的产生了提点一下刘备的想法。
于是他真的稍微提点了一下刘备。
“你怀疑这个怀疑那个,但是我觉得,如果真让你怀疑中了,你反而是最不幸的那个,到时候你的下场不会比晁错更好。”
刘备一愣。
“此话怎讲?”
“你知道雒阳城里信奉太平道的人有多少?都是些什么身份?别的不说,宫里的宦官就有好几个有头有脸的都和太平道关系匪浅,我还私下里听说有人直接信奉了太平道。
宫里的宦官尚且如此,更何况朝廷里外那些名士豪强?做官的不做官的,多少人都和太平道有牵连,这要是太平道真的打算造反,你知道有多少人要遭殃?”
“那我又如何会不幸?我……”
刘备张了张嘴,忽然意识到了什么。
张让看着刘备的表情,心中暗爽。
“想到了?还不算太笨,就算太平道造反了,那些人被牵连了,可总有一些位高权重关系深厚的人不会被牵连到,只是危险还是实实在在的,他们当然会生气,那个时候,捅破此事的你,会是什么下场?”
刘备抿着嘴唇,低头不语。
张让第一次见刘备露出这种表情,更开心了。
“且不说太平道引人向善,传习黄老之术,有利于国,就算它真的造反了,与你又有什么关系?你不去捅破,他好端端的,你一去捅,好了,他真的造反了,到时候,你觉得你是功臣还是罪人?
士人,讲究的就是一张嘴,和我们宦官一样,在朝廷里,修习的都是颠倒黑白致人于死地的权术,你现在是古文学派未来的希望,可真要到了那个时候,你觉得古文学派会保你?
那些本身就靠着太平道获利的人,那些对太平道有好感的人,那些从不相信太平道会造反的人,你觉得他们会因为你是卢植的弟子而对你手下留情?
你要是杨赐也就算了,三世三公,天下名门,虽然略不如袁氏,那也是门生故吏遍天下,出了事情惹了众怒,自有门生故吏为他奔走,你呢?你涿郡涿县刘氏可还没起势呢!”
第一百一十八章 走不通的路
张让突如其来的正儿八经的提点让刘备无言以对。
因为他发现张让所说的都是对的,都是有道理的。
若太平道起事自行爆发还好,可要是被人为提前指认、戳破,那些为此而利益受损的人,难道真的就会感激刘备?
未必。
张让贴近刘备,颇有些语重心长的意思。
“你现在如此年轻,已经是地位极高的阀阅士人,正是应该收敛锋芒以养望的时候,你靠着锋芒毕露赢得万人敬仰,却也得罪了不少人,使得不少人深感嫉妒。
现在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激战正酣,你们自己人尚且会保你,可你要是继续那么锋芒毕露下去,你们内部会不会有人对你不满,那就不好说了,我很是为你感到担忧啊。”
刘备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觉得不对劲,抬起头来怪异的看着张让。
“你这是在提点我?”
“是啊,不行吗?我学问不如你,见的人和经过的事情却不比你少,你懂学问,我懂人。”
张让颇为自得:“刘玄德,你是个天下奇才,但是你显然还有很多地方思虑不周全,我好心提点你,你可别自寻死路啊,你太年轻,又没有什么深厚根基,就算有陛下暗中扶持,怕也不得护你周全。”
刘备认真的思考着张让话里的意思,没急着表态。
张让也不着急。
很奇怪的,张让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刘备的容忍度越来越高了。
而且最近一段时间,他莫名觉得刘备看上去顺眼了不少。
尽管刘备依然在日常接触的时候不断的怼他,但他并没有因此感到生气。
当初刘备提臀拱着他的时候,他发誓,他真的想把刘备大卸八块,可现如今,这样的想法就算是出现了,也更像是句玩笑话。
这很奇怪。
明明没必要提点他,明明没必要捞他一把,眼睁睁看着他自寻死路,其实也挺爽的。
不过事到临头,张让还是没忍住,提点了一下刘备,给他点明利害。
这是他会去做的事情吗?
张让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点奇怪了。
刘备不知道张让的心理活动,但是他却意识到了一个重要的点。
东汉政府上层的领导者们之所以如此忽视太平道的发展壮大,可能也是打心底里不觉得这是坏事。
太平道众明面上讲究的不是儒术,而是黄老之学,偏偏这又是刘宏的前任皇帝刘志所推崇的,皇权对于民间兴起如此学问似乎是赞同的,甚至可以说是乐见其成的。
反正只要让儒家士人难受,皇帝就高兴。
皇帝喜欢,宫内的宦官们当然要投其所好,于是有条件学习的大宦官们几乎都对此有所了解,都会稍微学一下黄老之学,进而造成了太平道兴起之后上层路线的畅通。
而且宦官,无非是求财,抛开太平道教义不说,只要给钱,宦官们也不介意和你来往。
来往的多了,总有几个宦官会成为信徒,再来一两个有点地位的宦官成为信徒,那些小宦官自然会为了讨好大宦官而主动接触太平道。
就和滚雪球一样,宫廷内部信奉太平道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而宫廷宦官群体对太平道和黄老之学普遍的好感似乎也是刘宏持此种态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至少在这个时候,刘宏和说得上话的大宦官们不是太平道众,就根本不会相信太平道人会造反。
他们觉得太平道人根本没有必要造反。
这是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所决定的,不会轻易被三言两语改变。
看来想走上层路线直接对太平道领导层发起打击已经很难了。
这种感觉让刘备觉得很不爽。
明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明知道那个时候的局势主导者们都是傻缺,想要改变最终的结局似乎不难。
但是当他设身处地地进入到这个情境之后,却发现那些做出决策的傻子们好像也不是真的傻子。
他们每一个人的行为背后都自成逻辑,形成了属于他们的闭环,而这套逻辑似乎也非常符合当下的局势,并且似乎是当下局势之中的最优解。
而开了上帝视角所得出的真正的最优解,反而面临着重重困难,有些甚至根本无法在现有体制内操作,无从下手。
刘备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从古至今都有那么多党同伐异却还认为自己一定是正确的事情的存在。
因为有些事情真的是无法说通的,人类是无法互相理解的,面对危局,每一个身居高位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而对于和自己持不同意见的人,他们的看法也是高度一致——
【让这样的家伙继续存在,国家迟早完蛋,再不把他们干掉,国家就完蛋了!】
他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只有自己能拯救国家,且彼此互相认定对方就是虫豸,要想方设法的把对方干掉,然后再由自己来挽救国家。
嗯,想得很好,下次别想了。
眼看着刘备陷入了沉思之中,还没来得及完成思考的张让也没有多余的心思继续思考自己为什么好像越来越不讨厌刘备了。
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比如操纵东园对士人开火。
以调查皇帝遇刺案件作为借口,东园密探拿人毫无顾忌,雒阳城内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的门人都有被带走协助调查的,而一旦被带走,少有能全身而退的。
为此,雒阳城内的一众大佬们都在紧张。
他们莫名的感觉到一股小型党锢之祸的浪潮正扑面而来,不是党锢之祸,胜似党锢之祸,这群阉竖到底是在调查案件,还是在公报私仇?
一定是后者,对吧?
若是放在原本,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说不定还能以士人的共同身份迎击宦官,出动御史中丞、廷尉和司隶校尉三方面的势力共同对抗一下。
但是现在,他们办不到。
因为司法系统已经分别被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拿来打对攻了。
在皇帝遇刺案件以前,杨赐和郑玄等今古文双方大佬身上就起码背着七八个或者荒唐或者凶险的罪名指控需要调查和核实了。
双方你来一下我来一下,各种造谣不打草稿,恨不能把对方已经入土的亲人都造谣成揭棺而起与他人苟且,就更别提活着的人了。
那有一个算一个都是需要人道毁灭来净化空气的污浊存在,每一个人身上都背着人伦大罪,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而在这其中,刘备是出了大力气的。
为了促成双方的死斗,刘备各种上窜下跳指导崇拜自己的年轻士人们给今文学派的老家伙们罗织罪名,就差鼓捣出一本东汉版本的《罗织经》来给对方开开眼了。
结果就是被士人官员掌控的司法系统陷入了无意义的内耗之中,面对宦官集团控制下的东园势力的强势崛起,士人掌控的司法系统却无法给予相对应的反击,无法维护自身的权力。
加上东园是在调查皇帝遇刺案件,有最高的优先权和大义名分,士人面对这座高峰,那是有心无力,根本无法招架。
张让那个痛快哟,成天待在东园的私设监狱里指导私狱里的行刑番子对士人们施展各种大记忆恢复术,确实变态。
刘备无暇在意这些。
这期间,他利用曹操家的家族关系,向曹操打听宦官群体内部太平道信徒的情况,同时也派人在雒阳市井了解太平道在民间的一些状况,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收集情报和数据。
九月份的时候,刘备根据一系列数据得出了结论,而这些结论并不能让他感到乐观。
第一百一十九章 刺杀张角三兄弟
根据情报,仅仅是皇宫内部,宦官群体中太平道信众已经有一百多人,其他的还多是对太平道有好感的存在。
而在大众视野里,太平道的名声其实非常不错。
在庶民眼中,张角这个大贤良师颇有一种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的感觉,声名显著。
太平道信徒会帮助一些生活困苦陷入绝境的庶民,施舍一些米粮,或者用奇怪的符水为没钱治病的人们治病,为此获得了不少民望。
而在官员豪强眼中,似乎是把张角和太平道看作一种时尚风范。
他们都很愿意和太平道人交好,甚至是加入太平道,以太平道信徒的身份为一种特殊的社交身份,而这种社交身份在社交场合上颇为吃香。
根据曹操的说法,近年来,太平道的发展颇有一种欣欣向荣的趋势,信徒数量不断增多,尤其是在帝国核心地区。
而且,曹操还有一点奇怪的感觉。
“如果说太平道只是在平民中发展,倒也无伤大雅,可问题在于很多官员、豪强都信奉太平道。”
曹操皱着眉头说道:“我的老家谯县就有信奉太平道的豪强,而有些人为了讨好这些豪强,则会刻意的接近乃至于信奉太平道,以此获得这些豪强的好感,从而获取一些益处。
他们本身未必信奉太平道,对于他们的道义也不是很看重,但是只要有这层身份,就能方便他们为自身为家族谋取更多的好处。”
刘备沉默了一会,缓缓开口。
“这样的情况如果只是停留在民间层面,倒也不算什么,可一旦涉及到权力,问题就大了,以大汉的政治生态,要是一郡郡守信奉了太平道,你说那一个郡的郡吏又有几人会不信奉太平道?或者如你所说,虽然不信,但是明面上也绝对不会反对。”
曹操想了想,忧心忡忡的点了点头。
“玄德所言很有道理,不说一个郡,只要一个县令或者一个县里的官员信奉了太平道,都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他们极有可能通过太平道勾结起来,共同进退。”
“是啊,时间短一些还好,时间若长,一个郡县内部怕都是太平道的人了。”
刘备摇头道:“到那时,他们是听从张角的命令,还是大汉朝廷的命令?张角和大汉皇帝一起下令,他们选择谁?而我估计,太平道之所以能在河北、中原乃至于雒阳城内大规模发展,这样的情况一定不是少数。”
曹操闻言点点头,认同刘备的看法,而后,他忽然看向了刘备。
“玄德,你怎么突然对太平道的事情感兴趣了?眼下宦官猖狂,东园凶猛,好些士人都被拿到东园里面遭到拷问,我听说很多人都忧心忡忡,你怎么好像完全不在乎?”
“我很在乎,但是正面与宦官交锋并不明智。”
刘备开口道:“宦官以追查天子遇刺案件为理由办事,任何人阻挠就会被扣上刺客、叛逆的帽子,不占大义名分,这对我们来说非常不利,所以我想着,正面对抗不是对手,就该另辟蹊径。”
“哦?”
曹操一脸笑意地看着刘备:“玄德找到的这个办法和太平道有关?那……”
曹操脸上的笑容凝固了。
他好像意识到了什么。
“孟德猜到了什么?”
刘备笑呵呵的看着曹操。
曹操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
“内宫宦官多有信奉太平道者,若以太平道为切入点,倒是能对宦官造成打击,但是,须有一个前提……”
上一篇: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下一篇:这个书生会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