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123章

作者:寡欢太叔

  谢氏的脸一下子就黑了下来,扎耳的话,进了耳朵里,总是不那么舒服。

  心里不舒坦,谢氏舔着笑脸,还是耐住性子,“妹妹欸,我的好妹妹,你说的是。可这毕竟是你亲侄儿,你好歹也是高丽侯夫人。随便去到哪个衙门,这都能说得上话不是。”

  赵氏正要再反驳时,大门忽的被撞开,冲进几个锦衣卫,分站在台阶两侧。

  身上的飞鱼服,腰间的绣春刀,站的笔直。领头的锦衣卫副指挥使宋忠,拍了拍手走进来,冷眼瞧着几人。

  “怎么,哪来的闲杂人等。”

第259章 国子监

  突如其来的锦衣卫,把几人都是吓了一条跳。谢氏更是吓得一个哆嗦,躲在赵明轩的身后。与宋忠那阎王爷一般的眼睛对上,谢氏更加害怕。

  宋忠走到最前头,又问了一遍,“哪来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人。”

  赵氏强装镇静,“这位官爷,这是我家兄长与嫂子。今日闲着无事,跑来串亲戚来了。”

  那两人,也赶紧的点头。

  只是,宋忠并不接茬,“成,既然是高丽侯夫人的亲戚,那便不往大牢里押了。来人,把这两人拖出去。寻一个宽阔的地方,扔那儿去。”

  说完,宋忠又笑了,“高丽侯夫人,吴王与宁儿姑娘到了。您快收拾收拾,到门外接人去了。”

  赵氏吃了一惊,连忙收拾好衣服,跑到门外去。

  而谢氏,则更是眼红,“他不是一个侯爵嘛,如何的与吴王扯上关系了。难不成,赵思礼做得这个高丽侯,还与吴王有关系。”

  恰逢,朱允熥与赵宁儿一块儿进来。

  正听着宋忠在开口骂人,朱允熥微微皱眉,“宋忠,你骂啥呢。在门外就听见你骂骂咧咧的,如何有个锦衣卫的样子。怪不得,百姓见着你们,如同见着恶犬。”

  宋忠苦笑,转过身道罪,心里却是想着另外一回事,“锦衣卫可不就都是这个样子。”

  “三爷,臣刚刚进来的时候,正瞧见这高丽侯家里,有不相干的闲杂人等。臣这不担心,出什么岔子,正给往外头撵呢。”

  这时,朱允熥才注意到,院子里还有两人,“这两人是谁。”

  赵氏行一个万福答道,“回殿下,这两人是臣妇的兄长与嫂子,是过来串亲戚来的。不知今日殿下要来,有些冒犯,请殿下恕罪。”

  赵宁儿也贴在朱允熥耳边低喃,“这是我舅舅与舅妈。”

  朱允熥笑道,“孤又不是不通情理的人,既然是走亲戚,那便走着就是了。”

  说完,朱允熥掏出一封信,递给赵氏,“这是高丽侯写给你的家书,他说自个儿不认得几个字,不会写的,就胡乱画了两笔,你也能认得。”

  “你见你的亲戚,孤就是出宫走一走,顺带着把这家书送给你。宁儿离家久了,也该回来看看你这个当娘的。”

  自打赵思礼去了高丽,朱允熥就对留京的赵氏与赵宁儿多有关照。

  这不仅是让赵思礼在高丽安心,更是让别的人这都能瞧见。跟着他朱允熥,便不必有那么多的弯弯绕。

  宋忠习于察言观色,他刚进来时,就嗅到了院中不一样的味道。尤其是谢氏拉着赵氏的手,而赵氏还是有些抗拒的。

  再想到赵家与朱允熥之间的不一般,宋忠便是想着出这个头,帮赵氏解难。

  想到这儿,宋忠轻轻咳嗽一声,“殿下,这高丽侯夫人的娘家人来高丽侯府。臣听说,是为了将他们的儿子,塞进国子监一事。这不,高丽侯夫人正为此犯着难呢。”

  两人说话,声音不大。只是宋忠的眼睛,不时的往那边去瞟。

  朱允熥呵了一声,“国子监,那可是个好的去处。从国子监里出来的,即便是鬼也能成人咯。果真是,坐上了高位。平日里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就都过来了。”

  在上一世时,朱允熥从未见过这两人。心中便是有了计较,这两人怕是来投奔阔亲戚的。

  朱允熥伸手一指,“既然是高丽侯夫人的娘家人,就别出去了,在这儿坐坐吧。你们唠你们的家常,孤也不去打搅你们。”

  国子监与翰林院,一向都是良莠不齐。

  尤其是中都凤阳的国子监,更是有大字不识几个的国子监监生。这些人,要么去做县令,为害一方百姓。要么进入军中,整理军籍,典署粮草。

  但无论是到什么地方,这种靠着自家关系进去的,朱允熥颇为不屑。

  他最烦的,就是仗着什么人,把手伸进不该伸的地方。

  朱允熥眯起眼睛,胸口憋着一股闷气。

  “凤阳的国子监,明年缺两个监生。先前的时候,孤也曾许以高丽侯。准他推荐几个家中男子,去到国子监读书。这么久了,高丽侯也一直没有答复。高丽侯夫人,现在可有头绪。”

  谢氏一下子坐的端正,脸色通红,心里头也是“怦怦”的乱跳,紧张兮兮的看着赵氏。

  而赵氏,有些不知该怎么说,她也从未听过赵思礼说过这件事。挠一挠头,求助似的看向赵宁儿。

  赵宁儿走到前头,低声说道,“殿下,国子监可是国家取士的地方,您不该如此儿戏...”

  朱允熥笑道,连忙的摆手,“不打紧,中都凤阳的国子监,多是与你爹一样的武官子女进去的。皇爷爷他设立这个,当初也就是为了这个。”

  再捏一捏赵宁儿冰凉的小手,“孤心里头有数,你也不必担心。”

  边上的宋忠立马会意,马上开始明着说,“殿下,刚刚臣好像听着,高丽侯夫人与娘家人,正好是说到这事儿。”

  “哦?你家里有推荐的?”朱允熥转向谢氏。

  谢氏赶紧的点头,“臣妇家里,确实还有一儿,正当此年。刚刚,臣妇还与高丽侯夫人,商量着这事呢...”

  还没说完,朱允熥直接拍板,“就他了,带着孤的信儿,去凤阳府报道去吧。”

  右手似乎是不经意间的碰到宋忠,后者立刻将身子贴紧朱允熥。声音小到只有这两人能听着,“这人若是好好的,那便罢了。只要有一丁点的不称职,出了什么事,你就给盯死了他。到时候,让赵思礼再来一个大义灭亲,功劳让与他。”

  “皇爷爷还就喜欢这种大义灭亲的,独对他的口味,记住了没。”

  宋忠挑一下眉毛,看一眼赵明轩与谢氏夫妇,“臣知道了。”

  “功劳让与他之前,派个人去问问,这个亲戚他还要不要了。顺带着,以此敲一敲他。”

第260章 戏班子

  坐着也是无事,这几个人,压根不敢说话。无奈,朱允熥冲宁儿招招手,“你在这儿,陪着你母亲说话。再晚些时候,我来接你。”

  赵宁儿点点头,“知道了。”

  说完,朱允熥起身往门口去。宋忠稍迟一步,在后头跟着。

  待朱允熥出了大门,完全没了身影。

  宋忠才放慢脚步,回过头,“高丽侯夫人,下官有一句话说给您听。您若是听的进去,那便是下官的福分。您若是听不进去,那下官也算是尽到了情分。”

  赵氏有些受了惊吓,说话都有些不利索,“宋大人,您...您说。”

  “这有些亲戚,不要也罢。高丽侯正得着宠,在高丽也是奋勇杀敌。宁儿姑娘伺候在皇后身边,得皇后喜欢。您若是因为某些不开眼的亲戚,坏了高丽侯的前程。您就是说,这值当还是不值当。”

  说完,宋忠再笑了笑,“下官也只是一句忠告,听与不听,全在您。吴王今儿赏您这个脸,给了他们一个国子监。”

  “再往后,他们若是贪心不足蛇吞象,再想要什么别的。您那时候,又拿什么给他们呢。吴王这是给高丽侯面子呢,可不是给您。”

  “这话难听了些,听到心里也疼。可再疼,也不比您到时候被砍了头疼。肺腑之言,听与不听,您自个儿做主,下官告退了。”

  几句话,让赵氏脸色惨白。手中攥紧帕子,紧紧的拉住赵宁儿的手。突然的冷眼去看赵明轩与谢氏,咬着牙,“宁儿,送客了!”

  赵宁儿却是站在赵明轩与谢氏的面前,“舅舅,您也瞧见了。不是我家不通亲情,这实在是国法大于天。”

  “万一东窗事发,朝廷怪罪下来。无论是您还是我爹,都是担待不起的。走着科举就挺好,为何要一门心思的去挤那国子监呢。吴王今儿即便是准了,您也得敢接着不是。”

  “日后,陛下查下来,朝廷里多了这么个不明不白的人。您就说吧,吴王是护着呢还是不护着呢。”

  “也不让您笑话宁儿,宁儿的爹,没什么军功。也只是凭了吴王的赏识,才能得了今日的荣光。可您也别忘了,赏识这个东西,可也是最站不住脚的。”

  “说不上话不谈,更是难得朝廷里别的大臣们的交心。今儿这事,就当没发生。再往后,可别再提了。不提,咱们就还是亲戚。提了,就怕连亲戚都做不成了。”

  送了客,赵宁儿拉着自己母亲的手,一步一步往屋里走,嘴上宽慰着。

  “娘,您也别过于担心了。这也只是那个宋大人的话,不做数的。现在爹爹在吴王眼中,可是个红人。只要咱们家安分守己,不犯浑,那咱们家就不会有事。”

  事实上,在临近家门。自家门口时,宋忠贴在朱允熥耳边说话。

  虽不知说的是些什么,可赵宁儿还是无比的紧张。不自觉间,手心渗出了细汗。心中急切,却也只能远远的看着。

  且不说富贵,自家全家的几口性命,都在朱允熥的手中握着呢。

  朱允熥心善,不能杀了自己家。可朱元璋从来也不是个善茬。连自己的义子都能国法处置,更别提他们这个外人了。

  在一进了院里,赵宁儿瞧见自己的舅舅与舅妈。一颗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儿。自己的舅舅、舅妈是个什么品性,她是知道的。

  害怕这两人,做出什么出格的事。也害怕,宋忠与朱允熥说了些不该说的。

  “话都带到了?”

  宋忠跑出来时,朱允熥正带着几个锦衣卫,在巷子口等着。

  此刻,朱允熥兴致不是很高。尤其是看着赵明轩与谢氏,心情更是低落。总觉得,一股无名的火气,在胸口翻滚。

  “该说的,臣都说了,就怕.. ”

  朱允熥厉声打断,“什么就怕!他家不准出事,高丽侯夫人,就算是什么也没听进去,你也得护着些周全。这个时候,赵思礼在高丽,必须得好好的。天塌了,也得先是你宋忠被砸死!”

  长出一口气,朱允熥憋着火气,“让你的人,撤远些,别跟在孤后头。你,陪着孤在京城里走走。”

  临近年关,京城里较之先前,热闹了许多。

  除去处处高悬的灯笼,就是到处贴着的红匾与春联。而与之不衬景的,就是偶尔的几个流民,坐在路边,与人乞讨。

  “殿下,那儿有戏班子,您瞧。”

  宋忠伸手一指,秦淮河边上,一个草台班子,搭了一个台子。台上,几个人,舞刀弄枪,唱上几句。听着韵味,似是徽州来的。

  对于这些,朱允熥一向是挺感兴趣。

  在宫里,民间常能看到的,于朱允熥而言,反倒是个稀罕玩意儿。戏班子,登不上大雅之堂,入不了宫中的红门。

  “咱们去瞧瞧。”朱允熥笑了笑,“你带银子了没,唱的好的,打赏几个。”

  宋忠拍了拍自己的腰,“殿下,刚出宫的时候,王公公就嘱咐臣,跟您一块儿出来,要带着些散碎的银子。臣就与毛大人,要了些。”

  “你咋还跟他要。”朱允熥问道。

  宋忠有些难为情,“皇爷给锦衣卫立下的规矩,出门时口袋里干净,回来时便也得干净。咱们锦衣卫到了哪儿,也都是不花钱的。”

  如此一说,朱允熥倒是想起来了。

  凡是锦衣卫从京外回宫时,总会搜一搜身子。

  “这唱的什么。”

  自幼长在京城,朱允熥总听官话。而台上几个人,唱的戏词,朱允熥也只能是听个大概。

  宋忠侧耳,细听几句,“殿下,他们唱的是杨家将。”

  朱允熥点点头,“杨家将,好啊。咱们大明,也缺这么一个将军。自从中山王(徐达)与岐阳王(李文忠),咱们大明,就没几个能独当一面的将军了。蒙贼肆虐,咱们却只能被动防守。”

  一想到漠北草原的鞑子,朱允熥就很头疼。

  他想的是,彻底消灭鞑子。而不是似如今这样,狗皮膏药一般。最好的,就是狠下心来。忍得一时的痛,整个的撕下来。

第261章 情面二字属最难

  台上唱着杨家将,朱允熥的心思,也跟着飞到了金戈铁马的漠北草原。似乎,宋朝时的金戈铁马,又在眼前浮现。

  秦汉的匈奴,隋唐的突厥,赵宋的金辽,再到大明的蒙古。

  似乎,北方游牧民族,一直都久而不衰。虽时时的替换,却都对中原,虎视眈眈。也有推翻中原正统的,就比如金人与蒙古。

  帖木儿一族,妄图复国。,这是不争的事实。

  历经洪武、建文、永乐,光是朱允熥知道的这三朝,蒙古都一直是大明的心腹大患。说是世仇,却又难忍。若是举国伐之,也许能灭亡铁木真的子孙。但其后之事,又不可说。

  想着这些,朱允熥不由得更加担忧了。

  他觉得他能做的更好,可似乎也是更加的棘手。他的压力,来自于文官们。

  与朱棣不同,那些反对他的文官,都在应天城破时,就已经从朝堂上消失了。留下来的,都是对朱棣言听计从的。总而言之就是,朱棣拥有更好的朝堂环境。

  不得不承认,自己是把之前的事情,想的过于简单了。

  从前认为,不过是打仗而已。

  而这次,自从几番对兀良哈用兵之后。京城的流民,明显的增多。都是大明的子民,朝廷又不能过于着急的驱回原籍。

  再有,户部几次的告急,国库空虚。

  “殿下...”

  听到声音,朱允熥回过神,顺着宋忠手指的方向去看,“殿下,五城兵马司的人。”

  朱允熥不由得眯眼,这些五城兵马司,手上拿着兵器,身上穿着甲衣。嘴里骂骂咧咧,脸上凶神恶煞,“他们可不像是来听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