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寡欢太叔
朱允熥小心翼翼的展开,映入眼帘的,是最为熟悉的朱标的字。
“这是父亲亲自写的。”
心里想着,朱允熥不敢怠慢,赶紧往下看。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落在了朱允熥的眼睛里。
直到看完,朱允熥才默默的合上,再还给朱元璋。
“看完了?”朱元璋问道。
朱允熥点点头,“孙儿看完了。”
朱元璋神情黯淡,似也有些自责,“你爹,这个监国可不舒坦。这个圣旨,还得他自个儿来写。”
上一次看到朱元璋这样的表情时,就是著名的空印案。
那一次,朱元璋同样十分自责。
觉得自己有失职,自己做的不好。而空印案,死了太多的人。就连位高权重的李善长,都差点折在里头。
“看完了,就发出去吧。让蓝玉速战速决,咱没那么多的功夫,和蒙古人耗着。他们想拖,熬过了这个冬天,受罪的就又是咱们大明的百姓。”
打蒙古鞑子时,最忌讳的,就是在他们兵强马壮的时候。
而春天,蒙古鞑子无论是人还是马,经过了一整个冬天的休整。他们已经是磨好了短刀,就等着开了春,南下打一波草谷。
...............................................................
与往常不同,此时的李成桂,激动不已。他甚至想着,现在就能到开京城下,架起攻城梯,打下整座开京城。
蓝玉把耳朵,紧紧的贴在冰冷的地面上。碎冰碴轻微的晃动,一点一点的往西。如此肉眼可见,蓝玉迅速的跳起来,面露兴奋之色。
蓝玉呼吸加重,脸色潮红,“他娘的,老子寻你们几年,寻不得。到了这个时候,反倒是自己送上门来了。”
“马军居左,弓兵居右,火铳于中。传令下去,任何人不得轻敌。这个鞑子,可是整个蒙古,最能打的鞑子。他们的马,不怕火炮。”
明军马兵,马儿蹄下失利,将马背上的马兵摔下,重重的摔进土里。蒙古骑兵立马跟上,一把短刀,插进明军马兵的肚子里。
但他用脚勾住马蹬子,血红的眼睛,就好像随时要喷出血一样。肌肉的绷紧,让他背上的伤口撕裂开来。鲜血从常森的背上,喷出、溢出。
双目模糊之时,常森瞧见眼面前,举着布日古德的蒙古骑兵。常森用尽力气,跳向布日古德,和那个举旗的蒙古人,一起滚在地上。
朱允熥抬起脑袋,闻声去看匆忙脚步过来的方向。尤其是木门“咯吱”作响时,朱允熥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儿。
若是别的什么事,朱元璋也懒得去管。除军国大事外,朝廷上吏、礼、工、刑、户,几乎是都放在了朱标的手里。
若只是与原因那样,大明与高丽(朝鲜)只是上邦国与附属国的关系。那如此劳民伤财,只会让朱允熥,成为历史的罪人。
说完了朱元璋随手把蓝玉送来的那一道,丢在朱允熥面前,“看完了,顺带给批了。”
朱允熥也是懊恼,他几次三番的和蓝玉说过,李成桂不可信。进了高丽(朝鲜),应该是由高丽人打高丽人。
正是因为如此,朱元璋很多次,都不给蓝玉自己挂帅的机会。最多的,是傅友德为帅,蓝玉为副。可当蓝玉独当一面时,似乎没那么好控制。
高丽(朝鲜)长弓军,素以侵扰见长。诱敌深入、迂回包抄,都是看家本事。
直到两人越走越近,常福吃了一惊,敲了敲自家的门之后,赶紧小跑过去,“小的见过三爷。”
常福小声回答着,“爷,吴王到了,人在会客厅呢。吴王说,有要事与您商量,您还请快过去。”
常升笑道,“三爷,您这么晚了还来,臣不得给安排好了。若是用不上,那倒罢了。若是用上了,到时再......”
水渐平静之后,朱允熥端起茶杯,轻轻的一嗅,“这是哪儿的茶,从前怎么没喝过。在宫里,也喝不到这么剔净明亮的茶。”
随着杯中茶渐满,螺旋而升的青绿色茶叶,在杯中旋转。
第311章 表忠心
“那这道旨意...”
朱元璋有些累了,他一整夜都没睡。靠在椅背上,看着渐亮的天。还有就是,忽明忽暗的蜡烛。
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朱元璋头一遭的感受到,身心疲惫。
许是老了,又许是别的什么。
孙子说话了,朱元璋才睁开半闭的眼睛,抿住嘴唇。
目光变得浑浊,再不似当年那般有神。苍劲的大手,紧握成拳,也不似当年那般有力。整个人,耷拉着脑袋,分明就是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
朱元璋动了动嘴唇,似有些下定决心,“你看着改吧,若是觉得没问题,就把发出去。咱累了,不想过问了。”
刚到嘴边的话,朱允熥又不得已的闭上嘴,“孙儿知道了,您早些歇息。”
把门带上,朱允熥又不放心的看一眼里头。就在临走时,他已经能听到了微微的鼾声。接着,朱允熥给朱元璋盖上毛毯。
门口还是那几个人,他们也是彻夜未离。
朱允熥管不了别人,冲远处摆摆手。
大狗瞧见,踩着碎步过来,“三爷,吩咐,臣听着呢。”
朱允熥回头看一眼行宫,叹气道,“昨儿,皇爷爷几乎是彻夜未眠。你受累些,在这儿守着。皇爷爷睡醒之前,任何人都不得跑路扰了皇爷爷。”
“臣知道了。”大狗点头。
他也是知道,朱元璋一夜没睡觉。可他不敢多嘴,说到底他也是个外侍。干涉皇帝起居,本就是重罪。
拿着旨意,朱允熥快步离开。
二十年了,已经是洪武二十年了。
他们与蒙古之间,是时候来个决断了。否则,时不时的来一下,谁也受不了。
再想想自己的记忆中,朱棣为了平灭蒙古,几次的御驾亲征。
换来的,也只是相对的和平。
“李景隆。”
门外,李景隆一早的,就在这儿候着了。
他听说,老皇帝一夜没睡,小殿下也是半睡半醒。这一老一少,可是大明朝的心头肉。因此,李景隆索性也不睡了,早早的站在行宫外头。
李景隆自然是有着自己的小心思的,这种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的时候,早些表忠心,总是没错的。
这不,听到朱允熥叫他了。
李景隆心中一喜,表面上不动声色,“三爷,您叫臣。”
“啥时候到的?”
“三爷,臣来的时候,没注意时辰。估摸着,也刚刚辰时吧。臣起的早,翻来覆去的,咋也睡不着...”
朱允熥挑一下眉毛,似笑非笑,“怎么,您也睡不着。”
李景隆笑道,“嗐,臣这是老毛病了...”
又明知故问起来,“三爷,听您这意思,您昨儿晚上,也是没咋睡好?”
“不光是孤,皇爷爷也没咋睡好。皇爷爷心里头装着事,孤心里头也咋都不是滋味。心里有事,自然就是睡不着的。”
李景隆忽然跪在地上,抹着眼泪,“三爷,您和皇爷,可得保重自个儿的身子。臣无能,不能替皇爷与太子分忧,臣罪该万死。”
这种表忠心的话,朱允熥听的多了,却也听不烦。
“行了,起来吧。有道旨意,得你去送。旁人,孤不放心。告诉给北边,鞑子想吃春天的草,咱们说啥也不能让他吃着。”
...............................................................
常升笑道,“三爷,您这是说的什么话。整个开国公府,无论是谁,什么东西。只要是您想要的,您都能拿走。常家,是太子妃的娘家。您回自个儿家拿东西,无可厚非。”
朱允熥拍了一下桌子,脸色通红,“孤的话,你们压根是一点也没听进去。孤知道,孤今年七岁,你们觉得孤还年幼,自然是没把孤放在眼里...”
朱允熥神色坚定,“自己写折子,自己去和皇爷爷请罪。兵部、礼部的事,都让他替皇爷爷做主了。真当自己,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
这句话,常升自言自语,重复了一晚上。在他认为,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可到了朱允熥那儿,却成了绝对的禁区。
“三爷的话,兴许是说的重了些。可您这么想,换做别人,哪能和咱们多费口舌。三爷心里头,记挂着咱们,才和咱们说这么重的话呢...”
徐允恭不动声色,忙活着手里头的事情,“还那样,皇爷几次派了太医来,也无济于事。本来都快有痊愈的苗头了,我家老三那一鼓捣,把老爷子气的够呛。”
徐允恭拍去手上的东西,把手一伸,“拿来,我瞧瞧,你这是又要写什么东西了。永昌侯也是,自己的事儿,自己写个折子认罪就是了。”
“送进去吧,让马兴守抄好了,再给送出来。走,开国公,咱们去那儿喝喝茶。几杯茶喝下去,也就能差不多写好了。”
徐允恭再摇摇头,“那也无妨,谁的笔迹,谁的语气,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这本折子。皇爷要看的是,咱们听不听吴王的话。”
每一行,每一字,常升都看的清楚。直到看到最后,常升才算是松了一口气,“成,就这么着吧。皇爷那儿过不去,就让永昌侯,自己上这道折子。”
蓝玉人已经入了高丽(朝鲜),他送来的折子,无论为何,都算是军国大事。大狗也不敢有丝毫的耽搁,赶紧给送了进去。
粗略的看几眼,朱元璋轻轻的皱眉,“写的啥,文绉绉的,这哪是蓝玉能写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上心。”
现在的蓝玉,在朝廷里,越来越不自知。做起事来,也不过自己的脑子。虽然,这就是蓝玉的性格。但这也是朱允熥,最为担心的一点。
三个圆碟子,一个长碟子。四个碟子,交叉在一起。菜色不多,却很实在。每一盘子,都给盛的满满的。
久而久之的,朱元璋就已经能认得大半的字,还能给自己的儿孙们,取上名字。
第312章 打,打他娘的!
枝丫上挂着雪,稍稍的有风吹过去,就会砸落在地上。顺带着的,还有几片梅花的花瓣。
捡起一瓣,朱棣看的入神。
他的心思,全部在这几片零落的花瓣上。
梅花,正是寒冬时才会傲寒独放。
可在北国,梅花开了花,便也预示着天气的转暖。眼见着,草原上的牧草都开始疯长起来,而朝廷那边,却始终没什么音信。
打蒙古鞑子,秋末冬初,是最好的时节。
叹一口气,朱棣将手中的梅花花捻碎,撒在地上。用脚深踩一下,“走吧,回营了。和高丽侯商量商量,该是撤军回朝鲜的时候了。总这么等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张玉答应一声,略有些迟疑,试着问了一句,“殿下,朝廷是不是不想打了。”
朱棣愣住,半抬起的脚,又轻轻的放下。朝廷这是不准备打了吗,朱棣自己也说不准。
若是打,这么久了也没个消息。
可若是不打,这么久了,也没个消息。
这么等着,朱棣也猜不出朱元璋的用意了。他知道,朱元璋现在人在河南。许多的事情,都是由朱标做主的。
一想到朱标,朱棣就难免的皱眉。
自己的这个大哥,什么都好,就是容易被别人左右了想法。
“殿下...”张玉又想问。
朱棣直接打断,“行了,打与不打,咱们说了不算。朝廷也有朝廷的难处,若是咱们贸然自己决定,万一旨意来了,咱们担待不起。”
“回营吧,不准说了。咱们这些做臣子的,尤其是在外头的,别妄议朝廷的是非。”
张玉闭住嘴,到嘴边的话,硬生生的给咽了下去。
跟在朱棣身边这么久,张玉对朱棣的秉性十分的了解。朱棣认定的事,基本上没有再变的可能。而且,无论是出于敬还是畏,朱棣对朱元璋和朱标,都是言听计从。
到了大营门口,朱棣在营外踩雪,还一边吩咐着,“待会儿,请高丽侯到我的帐子里来议事。”
走近几步,朱棣觉察到异样,“怎么了。”
大营门口,那两根实心木被拔起装车。营中,一众将士,也都换上了银黑色的铠甲,收拾起自己的东西来。
张玉是跟着朱棣一块儿回来的,他也不知道,这是发生了什么。
随便拽住一人,“你,站着。”
那人诚惶诚恐的站住脚,“小的见过燕王,见过指挥使大人。”
朱棣点点头,手指着里头,“你们干啥呢,是谁让你们开始收拾东西的。还有,高丽侯人呢,他在哪儿。”
“回燕王,先前有朝廷的天使到了。”
朱棣心头一惊,继而转喜,“他娘的,可算是到了。再不到,老子他娘的都快闲出毛病来了。”
几步并做一步,朱棣跑进主帐,左右寻找,“人呢?”
赵思礼正和几个副将说话,见着朱棣这副模样,不禁笑道,“燕王,您可算是回来了。先前有旨意到了,匆匆给了又跑去永昌侯那儿去了。”
朱棣连忙打开放在桌子上的旨意,仔细的看完,不禁喜上眉梢。
“打,打他娘的!”
上一篇: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下一篇: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