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寡欢太叔
李景隆边穿衣服边回答,“常二爷,出什么事了。从得月楼出来之后,三爷就和永昌侯在一块儿呢。”
原本觉得,吕氏进了浣衣局,她和朱允炆就能安分一些。但这突如其来的身孕,让朱允熥有些猝不及防。
但这突如其来的变数,反而让朱允熥有些不安。有两个孩子之后的吕氏,会不会更加的疯狂。
第411章 再办家宴
朱允熥答应一声,清了清嗓子,上前几步,朗声道。
“皇爷爷有旨,凡是随军者,皆赏银五十两,布两匹,白面十斤。有立功者,再行封赏。军中百户升千户,千户升万户。晋王府所有兵士,编入京师大营,以供朝廷调遣。”
三军高呼万岁时,朱允熥跳下台子,蹲在朱元璋身边,“皇爷爷,今儿三叔也总算是回来了。咱们这一家子,也算是团聚了。”
“孙儿提议,来一次家宴。把姑姑、叔叔们,都一并叫到宫里来。咱们这一大家子,好好的热闹热闹。”
人上了年纪,就愈发的喜欢热闹。
他们嘴上不说,可又有哪个老人,不希望儿孙们,多多的陪伴在他们的身边呢。
别看朱元璋内心坚强,也从不在脸上表现出什么。
但朱元璋,是最重视亲情的。
一大家子,其乐融融,这怕是朱元璋,最喜欢看到的一件事了。
“不必了,费那个劲干啥。”
朱元璋犹豫了片刻,还是摇头拒绝了,“去年百姓收成不好,朝廷的税没收多少,还支出去打仗用了不少。这才哪到哪,不过年不过节的,别浪费这个功夫了。”
嘴上拒绝了,可朱元璋的内心深处,还是十分渴望一大家子在一块儿吃吃饭、说说话。
朱允熥拽了拽朱棡的衣袖,“皇爷爷,这钱啊,就从孙儿那吴王府里的俸禄里扣。今年的这个日子,可不常有。恰好趁着叔叔、姑姑们都在,这家宴可一定得有。”
朱棡也接着说道,“父皇,这钱也可从儿臣晋王府的所用里去扣。”
“儿臣这回打仗,抢了不少,足够用的。熥儿说的不错,这家宴,确实得办。”
一儿一孙这么劝着,朱元璋有些犹豫了,手指在桌面上点着。终于,朱元璋叹一口气,“老三,你也是这么想的?”
朱棡笑道,“爹,上回二哥和老四回来,您就给他们开了次家宴。这回儿子回来了,您可不能厚此薄彼啊。再说了,咱们兄弟几个,可好久都没和您一块儿喝酒了。”
提到喝酒,朱元璋一拍大腿,“成,那就这么着吧。你俩都说行,那咱也不说这个不字了。”
站起身,双手扣着,背在身后,“老三啊,这事儿,就由你去操办了,咱也不想掺和。就一条,别用太多钱了。都是自家人,又不待客的,不必吃那么好。”
“要咱看,一人两块烧饼,也足够吃了。”
朱棡苦笑着答应一声, 与朱允熥一块儿跟在后头,“旨意,我收到了。你小子,到底还是对咱们这些叔叔们动了手。打你小时候,我就看得出,你是个不安分的主。”
听着这句似夸非夸的话,朱允熥也学着朱元璋,双手扣住,背在身后。
“三叔,这种事,让皇爷爷来做,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好,只要皇爷爷把这事儿给完全的定下来了。那后头,再想改,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轻重了。”
“因此啊,侄儿倒是觉得,这对叔叔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
李景隆挠挠头,“三爷,臣倒是觉得,吕氏有喜,于三爷来说,倒不是什么坏事。孩子多了,吕氏自然分心。”
桌子上的蜡烛,一天之中,也换了近十根。烛光映在墙上,朱元璋的半张脸,都处在阴暗之中。
至于今天蓝玉的寿辰,本该由朱标去贺寿。但这一次,朱元璋把这个机会,让给了朱允熥。
朱允熥摇摇头,“孙儿给皇爷爷道喜,只是日后,皇爷爷又要少一份心思在孙儿身上了。”
朱元璋放下最后一本折子,起身有些费力。坐了一整天,几乎没有怎么动弹。双腿,已经有些脱力麻木。
朱元璋直接打断,“哪来的太子嫔,咱儿子只有一个太子妃,就是常家那丫头。”
兄弟几个之间,总开着玩笑。那些规矩, 是留在外人面前的。而现在,周围都是自家人,朱棡也没什么忌讳。
长灯之下,一根蜡烛上的烛焰在风中跃动。忽而熄灭,又突然的亮起。这样的忽明忽暗,搅的朱元璋心烦意乱。
朱标推开奉天殿的门,步子走的很轻。即便如此,在空寂的奉天殿内,还是有沉重的脚步声。
到底是自己的儿子,朱标虽然心疼,却也做不得旁的。把手伸进了前朝,即便是朱标,也饶恕不得。
想到这儿,朱元璋不禁握紧茶杯。手掌心的温度,越来越高。厚重的老茧,在杯壁摩擦。
“全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盯着咱这两个孙子。他们中,没几个是真心实意的,全都是为了自己的前程!”
虽然也是气话,但朱元璋说的却很认真,也想的很清楚。虽然不能都杀了,但为了大明朝,杀一半,也不是不可以。
景仁宫东雅阁,王八荣没了后,梳头发的事情,就交给了另一个小太监。只是这个小太监,总是不称朱允熥的意。
走出东雅阁,礼部侍郎董伦手捧几本书,站在院内。花白的头发,再加上短而密的胡子,戴着一顶素帽。
“爹,明儿三爷受封,您准备了什么贺礼给送过去。我可是听说,颖国公家的那两小子,是准备了一对玉麒麟送过去。”
“不近外臣,不亲内侍。牢记圣学,方得始终。不急,不骄,不躁。如此,殿下当为天下之典范。”
可这次却是不同寻常的,把消息给放了出来。李文忠就知道,朱元璋这是想要钓鱼呢。
李文忠看向大门的方向,微微迟疑之后,“不见,就说老爷我卧病在床,就只剩一口气了,谁也见不了。”
常升连忙打住,“三爷和咱们说过,越是拿不定主意,就越不能去找舅舅。听三爷的,没错。”
和尚也不急,“小僧是奉曹国公世子之命,特意来为曹国公治病的。”
第412章 中山王故事
“爷...”
“莫吵吵,扰了小爷的清梦。有事儿,待会一并说了。小爷现在,要打会儿盹。”
李景隆不耐烦的翻了个身,面朝里头。腋下夹着一个麻布枕头,将整张脸,埋进枕头里。
从北边回来之后,李景隆可谓是夜夜笙歌。
至于朝廷里发生了什么,李景隆一概不去关心。虽有传闻是,朝中公爵、侯爵,不得再世袭。
可李景隆却觉得,与自己无关。
毕竟,咱老李与皇爷,可是实在亲戚。
“爷...”管家又叫了一声,还略显为难的朝外头看了一眼。一只脚,踢着床边。
李景隆跳起来,“干啥!小爷说了,莫要扰了小爷的清梦。有啥子事,待小爷醒了,再一并去说...”
说着说着,李景隆便说不下去了。
眼尖,一眼看到在廊外捂嘴偷笑的赵宁儿。
“乖乖,她咋来了。”
李景隆背后,惊出一身冷汗来。连忙的穿好鞋子跑出去,“宁儿姑娘,您咋来了。是不是皇后娘娘,有啥吩咐,给到臣的。”
赵宁儿眼睛弯成了月牙儿,露出白白的牙齿。
“曹国公,皇后娘娘有话给您。晋王回京了,陛下想着再来一次家宴。这次家宴呢,是要宴请群臣的。也准许群臣们,带着自己的家眷。”
“皇后娘娘说了,请曹国公夫人,帮着联络联络各大臣的家中女眷们。闲暇时候,也可到宫里,与皇后娘娘说说话,解解闷。”
李景隆连声答应着,“这本就是臣分内的事情,宁儿姑娘,您回报皇后娘娘,就说臣一定给办好了。”
见赵宁儿并没有离开的意思,李景隆顺着目光看过去,两腿一软,“殿下...”
朱允熥笑呵呵的看着这里,靠在栏柱上,“怎么着,李景隆。孤与宁儿,到你这曹国公府上,是搅了你的清梦了。”
“你说第一句的时候,孤便想着,要不皇祖母这道懿旨,等你曹国公睡醒了,再让宁儿过来,知会你一声。别的人,都没你曹国公会摆谱啊。差点的,把孤都给拒之门外了。”
李景隆不禁苦笑着,却不敢接茬。
这事儿,本身就是他理亏在先。这位吴王,年纪不大,可论起嘴皮子功夫,还真没几个能说的过他的。
“殿下,臣知罪了...”
“诶...”朱允熥抬手打断,“别啥啥都扯罪上,有啥罪。吃喝拉撒睡,人离了这五样哪个能行。”
“孤也不怪你...”说着,朱允熥勾了勾手,“你过来,孤有话问你。”
李景隆屁颠屁颠跑过去,特地半蹲着,耳朵贴在朱允熥的嘴边,紧紧皱着眉。
听完朱允熥问的,李景隆连忙摇头,“殿下,这臣实在是不知。洪武三年时,受封的几位国公中,可就唯独中山王家里是个例外。当时,皇爷就许了中山王一家,可袭三代。”
“前些日子,中山王去了,徐允恭袭魏国公爵时,皇爷又给加了三代。皇爷与中山王情深,这您也是知道的。”
...............................................................
李文忠有些不悦,他不想和外人有太多纠葛时,却还是有这么多人来找他。
而且,朱元璋对于和尚、道士,是有些反感的。如果只是与平常一样,那倒也罢了。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朱允熥对这个和尚,这么的上心。但作为朱允熥身边的侍卫,李景隆只能唯朱允熥是瞻。
“你进宫,把道衍和尚的事儿,告诉给三爷。”李景隆拽住李大,小声吩咐着。
“小公爷,您今日进宫?”奉天门的侍卫,都是殿前军的将士。而殿前军指挥使,又是曹国公李文忠。
这是自奉天门到景仁宫的必经之路,因为是临近后宫。路上巡视的殿前军,也换成了宫中女官,偶尔再有几个太监经过。
从钱袋子里,随意的掏出些碎银子,一股脑的塞给太监,“老子公事在身,耽误了事情,曹国公砍你的脑袋!”
“往东去了,那儿好像是三殿下的院子。他一个曹国公府的看门的,怎么和三殿下又扯上了关系。”
“这个李大,说是有公事在身。他的公事,不就是曹国公府的事情。”想到这儿,太监不禁财迷心窍起来。
吕氏欠起身子,不禁有些气恼,“让他滚出去!本宫即便是落了魄,却也轮不到一个太监,在本宫头上乱来!”
吕氏来了精神,从榻子上坐起来,目光有些警惕,“让他进来吧,除了你,这个屋子里,不准留任何人。”
太监微微一笑,“敢问太子嫔,既然是亲戚之间的往来,又为何让一个家奴去,而不是曹国公亲自来呢。”
吕氏的头,微微向上仰,脸色也渐渐的变红,“这几日,曹国公家里,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
太监大喜,连磕三个头,“奴婢谢太子嫔。太子嫔您吩咐,奴婢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待太监离去,宫女有些担心,“太子嫔,恐怕他去了,会把您给供出来。到那时,万一陛下怪罪下来...”
一个太监,即便是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去说皇孙的不是。更何况,这是朱元璋最喜欢的朱允熥。
隔间的朱允炆,探出一个脑袋,几近哀求,“母亲,咱们不争了好不好。这事儿若是再让皇爷爷知道,又要怪罪您了。”
身边的小太监伸长脖子,“殿下,那是坤华宫的太监。就是刚刚,曹国公派来的那人,说是在坤华宫遇见了同乡。”
朱元璋透过缝隙,能看到一点点的身影。那个人,趴在地上,好像一条死狗,“这哪是过来告状的。”
大狗斜目看一眼太监,“禀皇爷,这个太监说,三爷近僧侣。还把僧人,私藏在曹国公府中。”
几乎是瞬间,朱元璋深邃的眼底,射出一道凛冽的寒光,“咱问你,是谁让你过来说的!”
第412章 三代
印象深刻的,徐达病死的那一天,消息传到宫里。
朱元璋把自己关在了永安宫,连着好些天都没出来。除了马皇后,每到了用膳时,端着一碗小米粥进去。
国事尽皆交给了朱标,朱元璋却是安心的为徐达办理丧事。
皇帝亲自为大臣办理丧事,这本身就是亘古未有。而后,祖孙三代齐上阵。徐达的丧治规格,达到了最顶格。
“也就是说,皇爷爷他许了徐家可袭魏国公爵六代。”
朱允熥不由得摸了摸下巴,开国公常家,也只是三代。而除去曹国公、开国公、魏国公三家外,其余受封国公,就只是一代。
李景隆接着往下说,“不光如此,光是铁券,魏国公一家都得了不少。不瞒您说,臣当时看着,都觉得眼红。”
“不得不说,皇爷他真是宠中山王一家啊。除去中山王的子孙,整个大明朝,估摸着不能再有人,能得此隆恩了。”考虑到朱允熥,李景隆压根没提常家的事。
提到这个,朱允熥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倒不是说棘手,而是这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一赏就是六代,若是徐家不管,恐怕又得引起其他大臣们的非议。
李景隆小心翼翼,试着问道,“殿下,您是不是想着,也得让魏国公一家,只传这一代。臣想着,若是其他公侯,都是只传一代。那魏国公,就也得一代。”
对于朱允熥为何这么做,李景隆心知肚明。
朝中如今已经受封的公、侯们,他们大多是受了朱元璋与朱标的恩惠。
对于朱允熥,他们只是顺带着。
与朱允熥有实在关系的,无非就是蓝玉还有常家兄弟。其余的朝臣们,朱允熥着实是沾了朱元璋与朱标的光。
上一篇: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下一篇: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