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200章

作者:寡欢太叔

  若是他真的有本事,好事也轮不到他。不然,自己也只能是如那几位一样,被牢牢的锁在京城。

  ...............................................................

  坐在车里的常氏,显得十分疲惫。先是没了长子,又接连几日的祭祖。还没能休息,又出来皇后病重的消息。

  朱允熥点点头,“孩儿在宫里,思念母亲。因而每日吃得许多,只盼能骑上战马,亲至祖陵迎母亲回宫。”

  朱标微笑着,“得了,都起来吧。咱们一家人,没那么多的规矩。来,都上车吧,一块儿回宫。”

  朱标刚刚过了拱门,看到母亲扶着廊柱,连忙走过去,“母后,您凤体有恙,在床上歇着就是了。”

  马皇后一只手轻轻拍着朱允熥的后背,另一只手扇动手中的蒲扇,“好些了,哪有那么金贵。”

  父子俩一前一后,出了坤宁宫,来到院子里。两人到处,宫女、太监们四下退去,黄狗儿也站到了十步开外。

  朱元璋出生草莽,却是最为重视亲情的皇帝。在他看来,一家人好好的,比什么都强。

  这个人,刚正不阿,读书人的腰杆子很硬,不屈于权贵。但就一点,他是旧元故臣。

  骑在马上的是徐允恭,他到的这片地方,是开国公常家的私田。每年有大量的进项,从这里进开国公常家。

  而徐允恭曾在大都督府做过都护府断事官,因此和这些人也是十分的熟稔。

  头子牵起马绳,目光瞥向旁边的王八荣。太监打扮,却能跟着徐允恭出宫,看出来头不小。

  董伦正在院子里打理菜地,看到有人来了,也只是抬头看一眼,就又低头做自己的事情。

  可是,这个马皇后,董伦可做不到。古往今来,董伦都找不到比当今皇后还要贤明的女子。

  董伦慢慢转过身来,声泪俱下,“老臣何德何能,得娘娘如此。今日娘娘屈尊相邀,臣定以死为报!”

  但那个时候的董伦,却不再力主削藩,反而开始劝朱允炆宜缓不宜急。虽然被驳斥回去,但事实证明,董伦是对的。

  董伦大才,这是父亲都夸赞过的。但是,自己也确实不喜欢董伦迂腐执拗的性格。

  看看外头,天还没亮,估摸着还是寅正时候。虽然心中不解,为何太子妃这么早,要到三殿下的寝宫里来。

  看到朱允熥的身影时,董伦才动一动酸痛的身体。喉咙蠕动几下,站在远处,微微的行礼。

  果然,刚跨过豫园的那道门槛,董伦站住脚,语气不容置疑,“殿下,您迟到了。二殿下同臣,在此间等候殿下多时。”

  董伦满意的点点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殿下能听进他人劝谏,臣今日这戒尺,就没白打。”

  朱允熥坐在座上,手心的火辣,让他有些静不下心来。想到自己上辈子,在刘三吾堂上,十分顽皮。

  。。。

第428章 都是听说

  “这回去哪。”

  “北平。”

  赵氏摸了摸胸口,“北平还成,除了远些、冷些,倒也没别的不好的了。你一个高丽侯,咋跑去北平了。”

  自己为啥去了北平,赵思礼心知肚明。

  无非就是让他与朱棣,互相钳制。

  这就是朱允熥处理边疆事务的方法,藩王、边将,犬牙交替,互相钳制。以此,来达到巩固皇权的根本目的。

  若是只有藩王,或是只有边将,那可能引发的问题,可想而知。

  这一次,他去北平,燕王朱棣去朝鲜。而晋王朱棡在太原,西安的驻防则是换成了颖国公傅友德。

  日后,待赵思礼身死时,北平边将就会被换下,换上那时皇帝更加信任的人。

  可以是赵思礼的儿子,也可以是别的人。

  这一人选,完全看皇帝的心情。

  “当家的?”见赵思礼迟迟不说话,赵氏推了推赵思礼,“你说话呀,你一个高丽侯,咋就让你去北平了。”

  赵思礼摇摇头,“你一个妇人,就别问那么多了。今儿我多说一句,就有锦衣卫在皇爷那儿说我一句。泄露了军国大事,你我九族的性命,都不够皇爷杀的。”

  赵氏被吓着了,脸色苍白,不敢再多说什么。

  默默的起身,去帮着赵思礼收拾起行装来,“当家的,你说这回,能不能让我与宁儿,一块儿跟你去呢。”

  赵思礼呵斥道,“胡说!皇爷点了宁儿为吴王妃,她这辈子都不可能离吴王身边半步,更别提跟着一块儿去北平了。”

  再看一眼赵氏的肚子,赵思礼目光柔和起来,“曹国公他们,总开玩笑,要我生个儿子,继承爵位,实际上,有个屁的爵位。只能是有了儿子,让他在京城,朝廷里就会更放心。”

  走到院门口,赵思礼略微有些惆怅。

  原本以为,当了高丽侯,子孙后代就能衣食无忧了。

  可突然之间,他的高丽侯也只能是传上一代。这一点,让赵思礼郁闷不已。

  “等儿子生了,得让他跟在开国公府后头打仗。光吃他老子的,就算是座金山,也迟早有吃空的那一天。”

  府中管家匆匆跑来,“老爷,吴王带着曹国公出城门去了。”

  赵思礼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他原本是派人进宫,询问朱允熥还有什么吩咐。既然朱允熥不在,赵思礼便也不急着这一会儿半会儿。

  “不在就不在吧,你先回来。”

  管家侧身进门,关上插销,“老爷,景仁宫的人说,吴王出宫是去见燕王了。燕王今日启程,就要往朝鲜去了。他们还说,让老爷您也待好了,说不准吴王回宫后,就得召见您。”

  赵思礼吃了一惊,“燕王去这么早。”

  在他的设想中,他应当是与朱棣一块儿启程。

  毕竟,他接手北平大营时,还得朱棣在边上。不然,北平大营那帮人,可说不准能干出什么来。

  “老爷,小的从开国公那儿听说,让燕王此刻动身去朝鲜,还是为了吴王遇刺那事儿。朝廷里,似乎也有意试探着,燕王与兀良哈,是不是还有来往。”

  ...............................................................

  每到这个时候,两边的宫女太监们,就会很识趣的退到很远的地方。离朱元璋最近的黄狗儿,也在十步开外。

  朱元璋在想事情的时候,很烦躁别人说话,打乱他的思绪。当黄狗儿说话时,朱元璋一下子来了脾气,“干啥!”

  朱元璋愣了一下,笑骂道,“嘿,你还真不跟咱客气。合着,咱这吹,是替你吹的。”

  朱元璋收下,随口问道,“又还给咱干啥,你留着呗。咱问你,今早用到了没。”

  “洪武元年,诚意伯举荐臣入国子监。臣本欲进京,却又得知,韩国公有意整顿元臣。臣因此,空仕至今。”

  “你是该有愧!”朱元璋突然的提高音量,“咱这大明朝,你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啊。”

  但是,普通皇子、皇孙和储君,又会有很大不同。一个教的是忠义孝悌,一个教的是王道霸业。

  朱允熥站在豫园门口,对他礼遇有加。而今早,虽然迟到,又礼数不周。却能听进去话,知错能改。

  他和朱允炆不同,朱允炆即便是下学之后,也要找上几本书来看,亦或者是去奉天殿给朱元璋捏腰捶腿。

  大营门口,一个糙汉子坐在干草堆上。脖子上挂着一个酒葫芦,面前的木板摆着切好的驴肉。

  “当然记得,不止是父亲,皇爷爷也记得,孤也记得。你背上的伤口,都是你的功勋。”

  “今儿是老傅当差,他许是在中帐里偷摸着喝酒呢。三爷您待会瞧见了,可得在皇爷面前,告他一状。”

  蓝玉目光变得聚神,他也紧紧的盯着北平这个地方,“到那时,三位塞王挡得住鞑子。若是塞王生变,谁能挡得住呢。”

  蓝玉取来一支箭,帮朱允熥架住。弦稳箭齐时,蓝玉蹲下来,握住朱允熥的手,对着对面箭靶的靶心。

  中帐的对面,是一排箭靶。闲来无事时,军中的将士们,都会射箭为乐。亦或是蓝玉这些将军们,切磋切磋拳脚。

  朱允熥回头去看,蓝玉如同无事发生,慢慢站起来,看着远处的箭靶,“该是您的就是您的,除非蓝玉身死。”

  烛灯亮起,朱元璋收起手上最后一份奏折,随手丢在旁边,“连夜送出去,不准耽搁。误了咱的事,斩。”

  朱允炆摇摇头,“孙儿吃什么都行,拣皇爷爷爱吃的,让尚食上膳。动作快些,皇爷爷许是饿了。”

  朱元璋挪到桌子上,半弯着腰,鼻子动一动,“嘿,还真香。自打你皇祖母病了,咱就没咋吃过这些荤腥了。”

  朱允熥吃的油光满面,含糊不清的回答,“孙儿跟着舅姥爷去了玄武街,再是京师大营。见了将士们操练,耍把式。”

第429章 赵思礼进宫

  “你干啥去!”

  见赵思礼嘴里嘀咕了几句,就起身往外头走。

  赵氏心慌,连忙追问一句。

  突然间,赵氏心里头,没了底。就好似是掉进了没底的深渊,整个人都心慌不已。

  赵思礼回头,看见自己的夫人这个样子,也不由得心疼起来,“我进宫去瞧瞧。快走了,进宫瞧瞧闺女去。再到吴王那边,看看吴王他还有啥吩咐的。”

  自古都是如此,为将者,不可拘泥。

  对于赵思礼来说,家人与高丽侯,他只可在二者中选其一。

  原本,赵思礼还有的选。

  可到了现在这个时候,赵思礼就只能是选择这个高丽侯。

  “我也去。”

  赵氏从进了屋内,扯下一块布来,装上自己先前做好的烧饼。再提上一个瓦罐,这是今早刚刚煮得的鸭血汤。

  赵思礼愣了愣,也没不准。

  放慢脚步,整个人靠在院墙上,脸上带着笑,“得了得了,宁儿在宫里啥吃不到,要你带这些进去?嗐,你留着些,让我带去北平。”

  赵氏笑道,“有你吃的,哪有你这当爹的,还跟自个儿闺女抢。”

  用布盖好,装进篮子里。

  一只胳膊挎住篮子,另一只胳膊挎住赵思礼的胳膊,“走吧,进宫去。”

  两边侍女、小厮们,捂着嘴偷笑。

  临出家门时,赵氏又把手松开,忧心忡忡,“当家的,你说你不做这个高丽侯了,我也不做高丽侯夫人了,咱们还过以前的日子咋样...”

  赵思礼笑了笑,没有回答。

  这些事情,完全就是身不由己。就连当年的刘伯温,即使功成身退,最终也落得一个那样的下场。

  宫里来来往往的并不多,穿着这一身官服,赵思礼全身的不自在。

  “待会见了吴王,管住你那张嘴,别啥事都往外头蹦。吴王还不打紧,就怕被门外的锦衣卫给听去了,添油加醋传到皇爷那儿。”

  赵氏有些不满,嘟囔着几句,“我晓得,我又不嫌自己命长...”

  刚转了个弯,赵思礼眼尖,连忙行礼,“臣,参见皇爷。”

  这边有动静,朱元璋是先一步察觉到了。他特地放慢步子,就是想看看究竟怎么一回事。

  见是赵思礼,朱元璋缓缓的点头,“起来吧,咱穿的常服,可免礼。”

  赵思礼可不敢真的免礼,拉着赵氏又解释道,“臣不日就要离家往北平去了。这临行前,臣实在是不放心自己的闺女。因此与吴王请了个恩典,进宫来与闺女说上几句话。”

  后头,赵氏哆哆嗦嗦的附和着。

  朱元璋却是笑了,“有啥不放心的,咱还能把她给养瘦了不成。你放心,咱亏待不了她。咱还指望,她多吃些,再长胖些,到时候给咱生个重孙。”

  突然间,把赵思礼的手腕抓住,“你闺女若是肚子争气,生个带把儿的。往后啊,你赵思礼可就是咱们大明朝的国丈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朱元璋就开始关心起赵宁儿的肚子来。

  “得了,不留你们了,你闺女在景仁宫呢,快过去吧。去晚了,她就得回皇后那儿了。”

  ...............................................................

  朱元璋点着头,他猜出朱允熥想要说些什么,“说吧,今日你说啥,咱都不怪你。出了这门,都不准提。”

  明洪武十五年九月初三,兵部接宣化总兵急报:北虏残元元帅脱尔帖花率兵五万三千人,先兵已至开平。

  “殿下,您该起了。”王八荣轻轻的摇醒朱允熥,“殿下,尚衣局的人,刚刚给您送来了衣服。”

  朱允熥乖乖的站着,任王八荣去摆弄。嗅着衣服上的香气,觉得熟悉,“这是什么味道。”

  头上戴着墨黑色的乌纱翼扇冠,胸前和两肩,都绣着金织蟠龙。再是冕九旒,旒九玉,金簪导,红组缨,两玉瑱。

  走上几步,朱允熥张开双臂,“怎么样,看着如何。这衣服,还合身不。”

  朱允熥上前迎着,“这太监,把孙儿最爱喝的茶水给弄洒了。孙儿心中郁闷,就让他自己打自己几巴掌。”

  这辈子,毛镶杀人无数,其中更是有太多的达官显贵。整个大明朝,除了姓朱的,就没他不敢动的。

  校场不远,朱元璋素来没有坐轿子的习惯。无论到哪儿,他还是更愿意自己走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