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寡欢太叔
那人一边点头哈腰,一边往外走,“谢常二爷,谢常二爷。”
常升低声呵斥一声,“回来,站着!我有句话给你,这件事,你知我知,永昌侯知。不准再有第四个人知道,不然我有法儿让你后悔多这一嘴。”
来人出去,常升自己呆了一会儿,直到太阳抬起。金白色的光,洒在常升脸上时,他才动弹,“来人,更衣,进宫给太子请安。”
那一人,出了开国公府,手上提着刚刚拿到的赏钱。心里头,还在合计,拿着这赏钱,去哪儿寻几个姑娘,消遣消遣。
“站着,锦衣卫办案。”自打这人进城,毛镶就盯上他了。
看着他进了常府,再看着他从常府出来。这一来一回,倒是把毛镶搞得,有些等不及了。
“东西呢。”
“什么东西。”
“就是你给开国公的东西啊,少给我装傻充愣。怎么,你怕开国公,不怕锦衣卫?”毛镶伸手一摸,摸出一个信封来。
“拿了,人带走。。下回,别偷偷摸摸的进城,你真以为,蓝玉的名号那么好用。”
常升刚换好衣服,出了家门,常福就碎步过来,“二爷,锦衣卫毛镶派人来了。今早从咱们家出去那个,被毛镶给扣了。”
“他还说了,您为太子和吴王办事,他为皇爷办事。互不干涉,互惠互利。”
常升冷笑道,“啥好话,都让他说了。啥好事,也都让他做了。临了,倒是搞得咱们欠他人情似的。你看啊,伺候在皇爷身边的,全都是人精。”
常福也跟着笑,“二爷,您说的是。可这毛镶,两头吃饭,他就不怕皇爷责罚他吗。”
常升摇摇头,“为啥子怕,他是吃的两头饭。可这两头,一边是皇爷,一边是太子和三爷。即便是皇爷知道了,他乐还来不及呢,更甭说问毛镶的罪。”
“说句大不敬的话,皇爷啊,现在恨不得太子赶紧登基呢。”
听着玄乎,也不懂。
可常福还是傻呵呵的点头,“二爷,小的不懂。小的只知道,咱们家长尽心伺候好太子和大小姐。他们两人的儿子,三爷也自然是咱们家要伺候好的。”
坐在轿子里,常升还是忍不住,再去回想那封信中的内容,“这仗打的,确实漂亮。”
“皇爷、太子,不止一次夸赞燕王,朱家千里驹。群臣都不在意,三爷却记在心里。这么大的本事,由不得三爷不去多想。换作是旁人,也得忌惮几分。”
“更何况,这是亲叔叔。古往今来,有多少欺主年幼的。”
心里想着事,全然没顾到,已经到了宫门口。轿子被放下时,一番的抬起放下,撞到旁边的柱子。整个轿身也跟着晃动一下。
常升探出脑袋,破口大骂,“干什么呢,这点事都做不好!”
常福赶紧接茬,“二爷,咱们到了。不是小的们不长眼,是三爷在前头。小的们急着行礼,动作大了些。”
一听是朱允熥,常升连忙收起刚刚脸上的不痛快,跳下轿子,左右去看。
瞧见朱允熥,常升一路小跑过去,“三爷,您赶早。这天,还不咋亮呢,您就起来了。怪不得皇爷都说您,勤奋,有股子冲劲儿。”
朱允熥笑道,“一大早上,你发什么脾气呢。又是在宫门口,让有心人瞧见了,传到皇爷爷那儿。你说,孤是替你说话呢,还是不替你说话呢。”
“三爷,您要是觉着不方便,啥说话不说话的。您好了,常家不就好了。”
常升小心搀扶着朱允熥,边走边说,“对常家来说,只要您好好的,那就比啥都好。旁的啥乱七八糟的,与常家不相干。”
朱允熥扭头看一眼永安宫的方向,“喏,皇爷爷在那儿呢,你去吧。”
“三爷,臣是来找您的。”
朱允熥一下子就没了刚刚的困意,“什么事,说吧,这儿没人。”
第129章 恩威给足
常升声音很小,就连朱允熥,也得闷住气仔细去听,才能听得清楚。
“三爷,永昌侯从漠北来了信。燕王殿下,在西峰,打了一个漂亮仗。数倍之敌,完全不惧。原本已经有了败退之势,却被燕王,硬生生的给打了回来。”
“这是好事呀。怎么到了你这儿,觉得不是什么好事似的。”
朱允熥由衷的感慨一句,“四叔真威风!这次出征之前,父亲就说,有四叔在,漠北打不了败仗。现在一看,果然不假。这仗,在四叔手上,还真给盘活了。”
不由得,朱允熥迫不及待的要看具体的战报,“有战报吗,孤看看。”
常升拿出写给兵部的战报,“三爷,您看。还有一份,是永昌侯写的家书,被毛镶给截去了。不过,也没啥子。里头,就写了让三爷您也过目一下,旁的啥也没有。”
看完战报,朱允熥也不由得拍手叫绝,“打的好!就该让鞑子,也瞧瞧咱们大明儿郎的威风!”
把战报收好,朱允熥说道,“成,就这么着。毛镶那儿,孤去说。这份战报,孤也拿去送给皇爷爷。你去和父亲请安,也说说这事儿吧。记得,多夸燕王。如何打的漂亮,编也给编出来。”
“臣记得了!”
蹑手蹑脚的,朱允熥回了永安宫,透过细细的门缝,偷偷往里面去看。
大狗正从外头回来,看着朱允熥,“殿下,皇爷就在里头呢,您进去呀。皇爷说了,吴王您来了,就直接进去,不必报。”
朱允熥推开门时,朱元璋正在喝粥,就着咸菜。一筷子一筷子的,送进嘴里。
这样的早餐,自打他当了皇帝,就几乎没怎么变过。各式各样的糕点,也比不上这一碗热乎的小米粥儿就咸菜。吃的习惯了,就也吃不惯旁的东西了。
听见动静,也只是看了一眼,就又回头,吃着自个儿的早饭,“干啥呢,鬼鬼祟祟的。在门口,半天不进来。咱就等着,看你啥时候能进来和咱请安。”
朱允熥吐一吐舌头,“皇爷爷,您知道孙儿在外面?”
“哼,大明朝什么动静,咱不知道。你干啥呢,半天不进来。”朱元璋一边说话,一边把桌上的另一碗粥推过去,“吃了它,再去上课。”
朱允熥端正的坐在朱元璋对面,笑嘻嘻的。
“有啥好事,笑成这样。”
朱允熥把战报拿出来,打开后平放在朱元璋面前,“皇爷爷,大喜事。刚刚来的信儿,四叔他打了一个大胜仗。兀良哈可是精锐,却被四叔打了个大败。”
朱元璋看了一眼,嘴角轻轻的勾起,“你四叔也是精随。”
把战报推到一边,“这是哪儿来的,兵部送来的还是大都督府送来的,怎么给送到你那儿去了。”
朱允熥如实去说,“这是常升送来的,四叔打了胜仗。常升也是高兴,是要送去父亲那儿的。孙儿在园子里看见,给拦了下来。孙儿想着,这样的好事,得先让皇爷爷您知道。”
“臭小子。”朱元璋笑了,“咱再看看,怎么个意思。”
“咱大明和兀良哈,也是老冤家了。几次咱们往北打,都是因为兀良哈。当年啊,常十万也就是你外公。一路越过北平,正要一举平了女真。”
“可就是这个兀良哈,挡在前头。前有兀良哈,后有王保保。你外公他,进不得,只得退回来。要不然,当年就该平了女真。北边,也不至于,这么不太平。”
说完,朱元璋嗦一下筷子上的粥汁,再夹一块咸菜,送进嘴里,“你咋不说话了。”
朱允熥斜着脑袋,“孙儿在听您说呀,孙儿就爱听皇爷爷您说以前的事。父亲总说,皇爷爷您创业之艰难。可孙儿却从未感受过。”
“只能多听您和皇祖母说,孙儿才能知道这其中的艰难。”
朱元璋哼了一声,“哪有这些弯弯绕。你们要是真体谅咱,就把这江山坐好了。咱费劲吧啦的,把江山打下来,不是让你们再去体验一遍的。有这功夫,多学学,怎么治国,怎么让百姓不愁吃不愁穿,这比啥都强。”
“跟咱出去走走,这地方,闷得慌。”
跟在朱元璋身后,朱允熥半天不敢说话。
“咋,哑巴了。少整这些虚头巴脑的,治国治天下,要多用眼睛看,少用耳朵听。自己还没咋明白呢,光听别人的,那哪成。除了你自个儿,谁都能害你。”
“有个狗屁的忠臣,名利给足了,你看他们还忠不忠。谁都是一个理,变不了!”
说话时,语气很重,听的朱允熥也心情沉闷。朱元璋说的不错,说如同针一样,往朱允熥心里头扎。
两边的宫人们,也心中害怕,跪在地上一动不动。
“咱说话是重了些,可你也要弄清楚,谁是真的对你好,谁又是虚的。有人贴在你身边,到底是为了啥。不图名,不图利的,咱反正是不信。”
朱允熥正想着时,脑袋突然被结结实实挨了一下。
“咱说话呢,你听着没。”
朱允熥捂住脑袋,疼的龇牙咧嘴,“孙儿听见啦。”
“听见就好,那咱再问你,这回你四叔打这个漂亮仗。咱应该怎么赏他,他虽然是咱儿子,却也是咱的臣子。打了胜仗,就该赏。你说,是不。”
直到这个时候,朱允熥才算是明白,朱元璋兜兜转转了这么一大圈,是为了什么。
“皇爷爷,您的意思是,让孙儿赏四叔?”
朱元璋怒了,照着脑袋瓜又是一下,“咱说了那么多,你是一个字也没听进去。打了胜仗就该赏,但赏什么,你和你爹说了算,咱不掺和了。”
接着,又是和风细雨,“咱老了,这大明朝,迟早是你爹和你的。你俩坐的好了,咱也就能安心闭眼了。”
“你爹不怕,但你,对你那些叔叔们,必须得恩威都给给足了。”
第130章 烧鹅
把永安宫的门带上,朱允熥长出一口气。无论是朱元璋也好,常升也罢。他们都是所言不假,都有自个儿的道理。
可摆在朱允熥面前的,依旧是永远绕不过去的问题。
燕王朱棣,是自己的四叔。
如果不是再来过一次,自己一定会和这个四叔,十分的要好。每一次,朱棣从北平回来。都会给朱允熥,带上最好的北平名产。
朱标死后,朱棣更是将朱允熥视若己出。
朱允熥不得不承认的是,原本如果不是朱棣护着自己,那他早就被文官们给排挤死了。
但一切,都没有那么多的如果。攻破应天时的决绝,在皇位前的冷血。人,都是会变的。即便是当初,那个被称为朱家千里驹的四叔,也是会变的。
这就是权力,带给人最直观的一点。
“三爷,皇爷那儿说了什么。”
常升早早的就在这儿等着了,只是见着朱允熥关上门时,盯着门发呆,一时的也不敢上前。
朱允熥摇一摇头,“没什么,走吧。舅舅,你陪着孤,出宫一趟。不要有什么人跟着,就你一人就够了。至多,也就是让常福,跟在后头。”
虽然不知为何,朱允熥要突然的出宫。但常升还是连忙的答应,“好嘞,三爷您说,咱们去哪儿,要用备轿子吗。”
“轿子不用,让常福多带些钱。”朱允熥摸一摸自己的锦袋,“孤这儿没有了。”
前些日子,太子妃常氏生辰。
朱允熥拿出自己所有的钱,托人出去买了根银簪子。礼虽不重,却也是朱允熥的心意。再者说,朱允熥也没送过自己的母亲,什么像样的东西。
常升笑道,“三爷,您若是没了钱用,臣给您送些来预备着,放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
“臣家里,这些年打仗,也攒了不少的家底。太子妃嫁入宫里时,家里没出什么,反倒是皇爷给了不少。这些金银放在家里,臣是几辈子也用不完。”
至正年间到洪武年间,常遇春是逢城便抢。黄河以北,各大州、府、县,几乎都被常遇春给抢了个遍。
几乎没有富商,能逃得过常遇春。
从此,常家家业越来越大。如今家中所积,足三世所用。
“留着吧,以后有的是用处。”
常升几步跟紧,低着头,呢喃出声,“三爷,您啥时候要,你就吱声。常家的,就是您的。您一句话,常家即便万劫不复,也不会说一个不字。”
“你...”朱允熥停下来,有些气恼,也有些心暖。
“下次,别说这话。你们心意,孤领了。只是往后,祸从口出,这别忘了。”
宫门口,常福坐在地上,嘴里叼一根狗尾巴草,四处张望。他是常家的老人了,倒不是年纪,而是资历。
常家三兄弟,他看着长大的。
太子妃常氏,也是他看着进宫的。一直以来,常福对常家忠心耿耿。心里头,同样清楚,谁才是常家在朝中最大的支柱。
瞧着宫里延伸出来的小路,隐约之间,听到靴子踩在石子上的声音。
常福拍一拍屁股,从地上跳起来,顺着声音去看。直到见着朱允熥和常升两人,才笑着跑过去,“三爷,您这是要出宫?”
无人时,常福会叫常升二爷。这是因为,常升在家中男丁,排行老二。
可朱允熥在这儿时,自然是不能再称常升为二爷了,“三爷,这轿子高,小的扶您上去。”
朱允熥摇一摇头,“不坐轿子,走着出去吧。开了春,倒也没那么冷了。”
常福答应一声,跟左右吩咐,“听着没,三爷不坐轿子了。你们都退远点,别扰了三爷的雅兴。”
“带钱了嘛。”常升问道。
常福咧嘴一笑,拍一拍自己的钱袋子,“爷,鼓鼓囊囊的。咱们家,要旁的没有,要钱,那得管够。您就说吧,今儿去哪儿。说不准,还是咱们常家的去处呢。”
“嘘...”
朱允熥走在前头,也不回头,“舅舅,你家可真不赖。皇爷爷几次下旨,不准经商。怎么,听常福这意思,你家还开着什么店呢。”
常升笑着解释,“三爷,不是咱们家开的。这只是,和咱们家有些往来。咱们去呀,就不咋收钱。”
“再说了,经商开店,皇爷不准,咱们哪能干呢。李景隆家里,开了几家的青楼,这也是被准了的。换做旁人,谁敢呀。”
上一篇: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下一篇: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