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67章

作者:寡欢太叔

  “走吧,咱们先进去,别让母后等急了。听说,母后特意为了你,备上了杭州的桂花糕。”

  两人互相笑一笑,相互挽着进坤宁宫。

  “孙儿参见皇祖母。”

  朱高炽端端正正的站在一边,给马皇后请安。

  而朱允熥,就随意了许多,“孙儿给皇祖母请安啦。”

  马皇后笑着把两个孙子揽进怀里,“都免礼,都免礼。到了祖母这儿,就随意一些。祖母这儿啊,没你皇爷爷那边那么多的规矩。”

  “你俩也坐吧,一起搭把手。”

第133章 小胖子的手段

  圆木桌上,摆着几个玩件。

  玩件边上,是一个漂亮的锦盒。盒子是打开的,里面放有刚刚从尚食提过来的桂花糕。

  这是杭州知府李铭山上给朝廷的贡品,供皇室所用。

  入口绵软,清香扑鼻。历年,都是杭州府上贡的佳品。马皇后不爱去吃甜食,因此多为朱元璋去吃。

  “几时回北平去。”

  “回母后,待兄长到了京城,媳妇就回北平去了。父皇的旨意,媳妇也不敢过多的停留。燕王那儿,也不在北平。如今北平事多,媳妇得加快了。”

  坐在马皇后身边,徐氏反而没了那么多的拘谨,低声的回答。

  她与马皇后,更多的像是一对母女一样。平日里时,也是无话不说。自幼没了母亲,徐氏在马皇后这儿,总能寻到一种别样的感觉。

  “也好,嫁人了,就得多在夫君那儿。你爹病了,还有你几个兄长呢。回北平,放心的去就是了。”

  马皇后宽慰着徐氏,拉住徐氏的手,把锦盒放在徐氏身边,“你打小爱吃桂花糕,这个是杭州府送去给你父皇吃的。你给带去吧,路上也能解解闷。”

  徐氏赶紧摇头,“父皇的东西,媳妇怎么敢要呢。媳妇听说,父皇也爱吃些甜的...”

  “妹妹,你就拿去吧。京城这儿,要什么没有,反倒是你去了北平,想吃有的东西还吃不到呢。”太子妃常氏也劝着。

  徐氏这才有些为难的收下锦盒,“那媳妇就收下了。”

  边上,两个一边大的孩子,也互相说着话。无论是这一世,还是上一世。朱允熥都与朱高炽,没有太多的交集。

  只不过,朱允熥经常能从旁人的嘴里,听到有关于朱高炽的事情。

  “在京城,住的可还习惯?”

  朱高炽起身回答,“回吴王的话,住的还算习惯。只是在应天府时,身上的冬衣,要去的早些,这与在北平不同。其余的,倒都还是差不太多。”

  朱允熥接着问,“北平可有什么好玩的,待四叔得胜回北平,孤要去北平来看一看。”

  “北平,地远天寒,自比不得京城。只是,我在那儿,住的习惯了。可殿下您去,怕是住的不习惯。至于可玩的地方,那更是没有。”

  朱允熥笑吟吟的看着朱高炽,“你这是不想让孤去?”

  朱高炽连忙跪下,“不敢,殿下您是大明吴王。只要旨意准了,您自然是想去哪,就能去哪。我也只是实话实说,吴王殿下您见谅。”

  突然的这么一跪,不止朱允熥愣住了。周围几个人,都觉得莫名。

  朱允熥气的咬牙:这个小胖子,看着憨厚,却是一肚子的坏水。这么一跪,让朱允熥顿时变得被动许多。

  只见着两人在旁边说着话,而小胖子突然的一跪,倒显得朱允熥是恶人了。

  “你起来,跪着做什么。”

  朱高炽低着头,“孙儿顶撞了吴王,说了不该说的话。圣人有训,孙儿不敢有忘。吴王嫡孙,尊卑有别...”

  “好了好了,你别说了,孤不去就是了。”

  朱允熥赶紧打断,再说下去,万一传出去,他又要被那些老夫子们念叨了。

  虽然知道,这些老夫子,也是出于好意。但他们说出来的话,听在耳朵里,就显得特别的刺耳。所谓忠言逆耳,在这些老夫子这儿,似乎并不顶用。

  几句话说完,常氏狠狠地瞪了朱允熥一眼。

  朱允熥虽然无奈委屈,却也无可奈何。再怎么看,也像是他在欺负这个小胖子。

  “你知错了没!”

  “孩儿知错了。”朱允熥低下头,只得认错。

  常氏语气愈加严厉,“你才多大,就学会欺负兄弟了。跟炽哥儿,明明是头一回见,你就让人家跪下。君臣之间,才行跪拜大礼。你与他,不是君臣,而是兄弟,你知还是不知。”

  “孩儿知道。”

  “你父亲,如何团结兄弟。你那几个叔叔,哪个对你父亲不是心服口服。反倒你呢,作威趁势,不懂得团结兄弟,还去欺负。今晚回去,跪在你父亲那儿认罪!”

  马皇后一句话也没多说,儿媳管孙子,天经地义。

  再说了,她不知道发生了啥,却看到朱高炽跪在了地上。虽然有心偏袒朱允熥,但马皇后也绝非是非不明的人。

  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就该罚。

  “好了好了,熥哥儿也不是有意的。孩子之间,多有淘气的,这不打紧。”徐氏也说起了话。

  可这么一说,却把朱允熥的错,给坐实了。

  朱允熥倒吸一口凉气,白了一眼朱高炽。而那个小胖子,却有些洋洋得意。表面上,一动不动。实际上,却心思重的很。

  “皇祖母,孙儿知错了。”

  朱允熥终于是领教到了小胖子的手段,怪不得在永乐年时,他能有这么强的手段,让那些大臣们,对他服服帖帖的。

  太子监国,就已经让大臣们,对朱高炽心服口服了。

  而这一跪,加上常氏这几句话的训斥,似乎一下子就将朱允熥和朱标之间的差距,高下立判。

  对北平的动作,朱元璋是默认的。

  众人都觉得,是因为那个姚广孝。但鲜有人知的是,朱元璋为什么会有这些动作。

  明面上是为了朱标,而实际上呢。

  “起来吧,下回可不准这样。”马皇后淡淡的开口,又看向玉儿,“今儿,坤宁宫的事,不准别的任何人知道。要是传到了前朝,传到了陛下那儿。平日里,倒也罢了,可老婆子我,最见不得自个儿的孙子受苦。”

  玉儿行一个万福,“奴婢知道了,你们都听到了吗。”

  周围宫人纷纷跪下,“奴婢听到了。”

  朱允熥起身,嘴里哼着,“好手段,燕王世子,可真了不得。”

  朱高炽脸上的肉,也堆在了一起,“吴王过奖了,太子殿下友爱团结兄弟,您是太子嫡子,自然也不会差。我几句失言,还请吴王您恕罪。”

第134章 疑心事

  “北平的人,个个都厉害着呢。奴婢听说,好几次,燕王世子,都在北平,将在北平的燕王属官们,驳斥的哑口无言。”

  朱允熥不禁苦笑,活了两世的他,却被一个小胖子,摆了一道。

  不过,这个朱高炽,也不敢替朱棣买黑。不然,今天这些话,到了朱标那儿,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朝太子,对几个兄弟们,甚至于是已经到了有些放纵的地步。

  “这些话,你是从哪儿听来的。”

  只是,朱允熥也是好奇,北平的燕王怎样,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太监,是如何得知的。这种并不是十分“光彩”的事情,朱棣可不希望传到京城来。

  老爷子兴许会拍手叫好,可到了耍嘴皮的文官那里,就不高兴了。

  这些人的厉害,朱棣可是很早就领教过了。所以,自始至终,朱棣都不愿意去招惹朝廷里耍嘴皮子的这些人。

  “奴婢也是听原先景仁宫的人说的。”

  朱允熥瞬间冷下脸,他突然感受到了,一种预谋已久的阴谋。

  这话,明显是有着挑拨抹黑燕王朱棣的意思。

  而从景仁宫传出来的,不能是朱标。那就只能是宫里别的人,一是太子妃常氏,二就是沉寂很久的吕氏。

  从景仁宫中,传出于藩王不利的话。

  这种挑拨皇室父子、兄弟之间关系的事,一向是谁获利谁会做。而从现在来看,景仁宫里,能获利的,似乎只能是太子妃常氏了。

  “拖出去,打!”

  朱允熥咬一咬牙,直接吩咐外头的殿前军,把给他梳头的太监,拖出去杖刑。

  “殿下饶命,殿下饶命...”

  朱允熥冷冷的看着趴在地上不断连声求饶的太监,心里有些软。可再想到自己的母亲。狠一狠心,“拖出去,打!”

  耳边是太监的哀嚎声音,朱允熥深深的皱眉,燕王还是吕氏。

  只不过,这两人这么做,完全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一切,都挺顺其自然。尤其是昨日,小胖子那么一说,好像就更像那么一回事了。

  朱元璋正从外头回来,看到太监被扒了裤子,露出雪白的屁股,

  虽然奇怪,却也不去过问。他的孙子,处置一个太监的权利,还是有的。

  径直走进来时,朱元璋笑着问道,“外头咋回事,这大清早的,就有不开眼的,惹了咱大孙不高兴了。”

  再指着门口的太监,愠怒道,“该打,使劲打,打死了才好!”

  朱允熥起身接着朱元璋,笑道,“这个太监,早上给孙儿梳头发时,力道大了些,扯到了孙儿的头发。孙儿气不过,罚了他几下。”

  迎着朱元璋进来,朱允熥嘴角抽一抽,“皇爷爷,孙儿有话和您说。”

  朱元璋的声音,从身侧传来,“啥事儿,是不是就你四叔那事儿。若是,你便不必说了。让炽哥儿冲你跪着,你谱还挺大。”

  朱允熥连忙解释,左右摆手,“孙儿是与他打趣儿呢。孙儿本与他同岁,怎么能让他跪着呢。”

  对于朱元璋知道这件事,朱允熥并不觉得奇怪。看似是不让朱元璋知道,但实际上,是在告诉燕王妃徐氏还有朱高炽,让他俩别告诉给朱棣。

  家和万事兴,兄弟之间的和睦,比什么都重要。

  可现在的是,似乎还有着什么人,想要给这一层和睦,蒙上一层阴影。

  照着例,朱允熥趴在朱元璋面前,为朱元璋捏腰捶腿。天热了些,朱元璋也把裤脚和袖子撸起来。

  无论是双腿,还是胳膊,都不如原来壮硕。尤其是,手上的皮肉,一抓一大把。两条小腿上的肉,也是无力的耷拉着。

  “咱老了,大明朝还得看你们了。”

  见朱允熥看着自己的两腿入神,朱元璋自嘲一句,“咱费劲功夫,把你爹给带出来了。咱敢说,你爹就是古往今来,最够格的储君。啥李老二,赵老三,那都得站一边去。”

  朱元璋笑呵呵的拍起大腿,“就是一点,咱到现在也不甚满意。若是改了这一点,咱现在就把位置让给他。”

  朱允熥轻轻的摇头,“皇爷爷,您不老。孙儿还想着,有朝一日,能和您一块儿在草原上打猎呢。”

  这句话,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儿里。

  他深深的叹气,目光变得深沉,“在草原上打猎,咱可从来没想过。你别看咱大明朝,现在幅员辽阔,沃土千里。实际上,想要越过长城那道线,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咱想越过长城,打到鞑子的老家去。让他们也尝一尝,百姓被欺负,土地被霸占的滋味。”

  “会有那天的。”

  不知为何,朱允熥反倒是充满了信心。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打到草原腹地,让蒙古鞑子俯首称臣。

  创造一个比永乐,更辉煌的盛世。

  这是赌气,也是责任。

  “啥时候?”朱元璋突然的伸长脑袋,凑到了朱允熥面前。脸上的皱纹,堆到了一起,“咱还能不能等得到那天。”

  朱允熥笑着安慰道,“皇爷爷,您长命百岁着呢。您现在可还不到花甲,还有几十年呢。”

  虽说,上了年纪,朱元璋开始有些忌讳有人提及岁数。但自己的孙子说出长命百岁,朱元璋乐在心里。

  所谓修仙、炼丹,朱元璋最为不屑。

  “那咱问你,打到草原去,你说谁能打过去。是让你那几个叔叔去,还是让蓝玉去。他们都是正值壮年,打鞑子,可都是一把好手。”

  朱允熥听了,和朱元璋相视一笑,“皇爷爷,咋就不能他们一块儿去呢。”

  朱元璋一愣,拍着朱允熥的后背哈哈大笑,“好好好,就让他们一块儿去,就像这次北伐。下次再打仗,让你二叔也一块儿跟过去。”

  这几句话,似乎是说到了朱元璋的心里。

  他看自己的这个孙子,是越看越顺眼。就如同扁担那样,两头都用,挑扁担的人,自然是最轻松的。可如果一头轻,一头重。那挑扁担的人,就只能是寸步难行。

  “来,给咱再捏一捏腿。”

  朱元璋把腿伸长,脸上乐呵呵的,“瞧瞧,到底是咱亲孙子。使唤起来,也不费劲。有的时候啊,咱就在想着,孙子就是比儿子管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