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74章

作者:寡欢太叔

  这句话,常升自言自语,重复了一晚上。在他认为,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可到了朱允熥那儿,却成了绝对的禁区。

  那一边,常福守在门口,也是一整夜没合眼。

  他伺候常家,伺候了一辈子了。

  他从心底,把常家三个兄弟,当作是自己的孩子。常升如此不眠,常福也睡不着。虽然,他心里清楚,这是他们的三爷朱允熥,带来的情绪。

  “二爷,您该用早膳了。”

  常升胡乱抓了抓自己的头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显得十分不耐烦,“不吃,不吃。传下去,不准任何人进来。”

  窗下,常福没走,他几乎是带着哭腔,“爷,您一夜没睡,到了早上,又不吃东西。这往后了,可还了得啊。您不是也和小的们说,养足了身子。免得将来三爷要用咱们时,咱们不顶用。”

  “三爷的话,兴许是说的重了些。可您这么想,换做别人,哪能和咱们多费口舌。三爷心里头,记挂着咱们,才和咱们说这么重的话呢...”

  只几句,常升就猛的把门打开,一双眼睛,上下打量着常福,“是不是三爷,和你说什么了。”

  常福从衣服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爷,这是三爷留下的。说让您找马兴守,代抄一份,再给送进宫里。”

  马兴守,是个人物。

  他极擅模仿,尤其是王公贵族们的笔迹,他都能写的惟妙惟肖。这人,被养在徐达家里。平日里,帮着徐达写一写折子。

  常升抢过来,粗略的看了一眼,抬脚就往门外走,“走,去魏国公府上。”

  两家离得不远,平日里也多有走动。只是,徐增寿出事后。魏国公一家,就低调许多。除了上朝,他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即使是白天,也是大门紧闭。

  把常升迎进来,徐允恭诧异的紧,无事不登三宝殿,他可不觉得,常升这时候过来,只是为了探望。

  “老国公身子骨如何?”

  徐允恭不动声色,忙活着手里头的事情,“还那样,皇爷几次派了太医来,也无济于事。本来都快有痊愈的苗头了,我家老三那一鼓捣,把老爷子气的够呛。”

  常升听着,连连的点头,“确实,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尤其是咱们,伺候在皇爷身边的,那就更得小心谨慎着。”

  “咱们这些武人,耍起心眼来,哪是那些文人的对手。这不,自家出了事,还得找读过书的人,给咱们合计合计。不然,咱们都摸不着啥头绪。”

  把手里头的东西拿出来,常升接着说道,“马兴守在不,请他出来,办点事。”

  徐允恭拍去手上的东西,把手一伸,“拿来,我瞧瞧,你这是又要写什么东西了。永昌侯也是,自己的事儿,自己写个折子认罪就是了。”

  “他现在,是太子和吴王两人面前的红人,就连皇爷,都舍不得杀他。写个折子认个罪,哪要别人代写。”

  把东西接过来,只看了一眼,徐允恭就迅速收起来,“这是吴王的笔迹。”

  “不错,这确实是三爷写好,再让我们手抄一份。待马兴守写好了,我就差人,给送到宫里去。再得宠,也不能恃宠而骄不是。该认的罪,是得认,就怕过了时候,皇爷不给认了。”

  仔细看着上面的一笔一划,徐允恭不禁有些恍惚。

  前些日子,也是这样。

  他家与朱棣的事,就差摆在台面上去说了。朱元璋知道这事儿,是板上钉钉的。但对此,朱元璋却是全权给朱允熥去处理。

  越来越多的,朱允熥开始接触朝廷上的事了。

  “送进去吧,让马兴守抄好了,再给送出来。走,开国公,咱们去那儿喝喝茶。几杯茶喝下去,也就能差不多写好了。”

  茶是冲开了,但常升的心思,完全不在喝茶上。

  他几次起身,往外头去看,嘴里还不停的去问徐允恭,“欸,老徐,你说,原封不动的搬过去,皇爷他能不能看出来啊。毕竟,永昌侯的折子,也是昨天才到,今儿就给了请罪折子。”

  徐允恭笑道,“你能想到的,吴王他想不到?”

  “皇爷八成,也是知道这事儿,就是给你们一个台阶下。若是不识好歹,那皇爷也就只能依国法办事了。”

  “可这折子,明显是三爷的语气啊。”

  徐允恭再摇摇头,“那也无妨,谁的笔迹,谁的语气,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这本折子。皇爷要看的是,咱们听不听吴王的话。”

  一语惊醒梦中人,常升一下子明白过来。

  这个人犯错,只要没伤及国本,只要朱元璋愿意,都可以一带而过。甚至是,闭口不再提。

  但一旦触及到朱元璋的逆鳞,那几乎没人可以改变朱元璋的想法。

  权力、百姓,都是朱元璋的逆鳞。

  “就这么着吧,写好差人送进兵部去。一道请罪的折子,兵部那些人,总不能还要再看一遍吧。”

  徐允恭笑着摇头,“军国大事的折子,他们有几颗脑袋,敢先于皇爷去看。临了,他们也得掂量掂量自个儿,有没有资格去看这道折子。”

  两人说完,马兴守带着写完的东西,从内室走出来。

  “二爷,开国公。您要的东西,小的写好了,还请您过目。有需要改的,您说出来,小的再改。”

  常升接过,从上到下,扫视一遍。

  每一行,每一字,常升都看的清楚。直到看到最后,常升才算是松了一口气,“成,就这么着吧。皇爷那儿过不去,就让永昌侯,自己上这道折子。”

  “怪不得三爷生气呢,凡事都是咱们去擦屁股。换作是我,我也生气啊。”

  嘴里抱怨完了,常升也出了气,随手一伸,“常福,找个机灵点的,送到兵部去。到了兵部时,记得上上下下,都打点一下。永昌侯回来之前,咱们指望兵部这帮杂碎,给咱们做事呢。”

第149章 胳膊肘往外拐

  从奉天门到永安宫,一路四个太监,都是两手举着刚刚从宫外递进来的折子,一路小跑着进来。

  永安宫门口,大狗接着,看一眼折子,开口问道,“什么地方的?”

  “回爷的话,兵部转永昌侯的折子。”

  蓝玉人已经入了高丽(朝鲜),他送来的折子,无论为何,都算是军国大事。大狗也不敢有丝毫的耽搁,赶紧给送了进去。

  “皇爷,兵部转永昌侯的折子。”

  朱元璋点一点头,右手随便一指,“知道了,就放那儿吧,咱待会儿看。大狗啊,去吩咐尚食,今儿多预备些菜。中午吴王下学后,在永安宫用膳。”

  大狗退后一步,“臣知道了。”

  再抬头,朱元璋依旧没看那本从高丽(朝鲜)送回来的折子。片刻之后,大狗有些没忍住,手指了一下,刚刚到嘴边的话,又硬生生给咽了回去。

  “皇爷,臣去了。”

  大狗出去,殿中又只剩下朱元璋一人。久久的低着头,许是脖子酸疼。朱元璋有些艰难的抬起头,目光看到那本大狗刚刚送来的折子,不禁笑道,“让咱看看,咱大孙,都写了些啥。”

  粗略的看几眼,朱元璋轻轻的皱眉,“写的啥,文绉绉的,这哪是蓝玉能写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上心。”

  正到天中时,朱允熥敲开永安宫的门,探进自己的小脑袋,“皇爷爷,孙儿来了。”

  朱元璋也把手上的东西放下,而把那份请罪的折子,放在蜡烛上。一边烧,一边说,“这事儿,在咱这儿就算是过去了。至于以后,你爹要是再提起,就和咱没关系了。”

  朱允熥抱住朱元璋的胳膊,眼睛盯着跳动的火焰,“皇爷爷,您说,父亲以后会再追究吗。”

  提到朱标,朱元璋不自然的抬起眉毛,作思考状。

  想了想,朱元璋摇摇头,“咱不知道,可咱要是他,就一定会追究。不然呐,蓝玉能爬到他头上。”

  “你别看蓝小二现在安分着呢,实际上,他心里头比谁都能蹦跶。要是没人能管住他,他就要把这天给捅翻了。”

  朱允熥看着蜡烛上的火焰入神,正如朱元璋说的那样。

  现在的蓝玉,在朝廷里,越来越不自知。做起事来,也不过自己的脑子。虽然,这就是蓝玉的性格。但这也是朱允熥,最为担心的一点。

  余光偷偷的去看朱元璋,朱允熥显得有些心虚。

  如果与原本那样,朱元璋再来一个蓝玉案。蓝玉一死,那自己若是有用兵的时候,手底下还有没有能够统兵的将军呢。

  “想啥呢,吃饭了。”朱元璋拍了一下朱允熥的肩膀,起身往外头走。

  “别想那么多,你还小呢,有些事,不是你该想的。你总想护着蓝玉,却也该想一想,他值不值得你去护着。这一点,你就不随你爹。”

  “你爹他,也会护着别人。但从来不似你这样,什么事都护着。倘若日后出了事,咱看你怎么收场。”

  不多时的功夫,桌子上摆满了菜。

  三个圆碟子,一个长碟子。四个碟子,交叉在一起。菜色不多,却很实在。每一盘子,都给盛的满满的。

  朱元璋嗦了一口筷子,夹一块肉送进嘴里。嘴里咀嚼着,说话也含糊不清,“今儿师傅,又教啥了。咱听说,你上课时,总会心不在焉的。这可不成,上学时,就好好的上。”

  “你别看那些老掉牙的东西,可古往今来,还真离不开那玩意儿。你看那些个皇帝,哪个是不识字的。别跟咱学,咱自打当了兵,也能识几个字了。”

  初到红巾军时,朱元璋大字不识几个。自己的名字,还是曹国公长公主(二姐)教给他的。

  跟了郭子兴之后,随着自己的军功,地位也越来越高。

  朱元璋便也开始了读书认字,学着费劲。但每天,也能认得几个。成亲之后,教他读书认字的差事,就落在了马皇后身上。

  久而久之的,朱元璋就已经能认得大半的字,还能给自己的儿孙们,取上名字。

  “孙儿上课认真着呢,只是孙儿觉得,朱家儿郎,不能只待在宫里,更要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诗里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朱允熥越说声音越小,最终变成了哀求,“皇爷爷,孙儿想一块跟着去打仗...”

  话音刚落几分,脑袋上就结结实实的挨了一下,“你才多大,就想着出去打仗了。这吴伦生,每天教你的都是些啥。咋到了你这儿,脑袋里就光剩打仗了。”

  朱允熥捂着头,声音更小,“皇爷爷,孙儿求您件事儿。”

  “啥事,说吧。要出去打仗的话,那就甭说了。换谁来说,咱都不准。这事儿,没得商量。”

  一听完这个,朱允熥喜笑颜开,连忙站起来,给朱元璋倒满酒,“皇爷爷,孙儿想请您,给魏国公和开国公两家,各下一道口谕,就说:无事了,一切如常。”

  朱元璋听完一愣,细细的一想,顿时大怒,“好小子,编排人,编排到咱这儿来了。咱养着你,你胳膊肘往外拐。咱说呢,平时看着挺机灵,今儿咋变笨哩。敢情,是在这儿等着咱呢。”

  嘴里虽然发着火,但腰身被朱允熥抱着,使不上力气。

  这又是自己的亲孙子,要是真打下去,自个儿还得心疼。朱元璋叹一口气,把手放在朱允熥的后背,语气略微有些严厉,“你咋想的,他们要是联在一块儿了,有你好果子吃。”

  朱允熥笑着解释,“皇爷爷,他们联不到一块儿。而且呀,您下这一道口谕。既让他们,认了自己的罪,又能对您感恩戴德的。”

  朱允熥挠了挠头,“倒不是孙儿想,只是不这样,他们就越油头。他们这怕也怕了,担心受怕好些天了。您突然的不追究,他们还不想着如何谢恩呢。”

  “抬起的棍子要快,落下的棍子要轻,不然根基不稳,得不着人心。这,还是皇爷爷您教孙儿的呢。”

第150章 秦王

  从子时起,从德胜门到紫禁城一段,全天开了禁严。应天府、五城兵马司,派出重兵,守在沿途两侧。

  一早,应天府就放出消息,今儿秦王回京,闲杂人等,不得惊扰。

  素闻秦王,乃是大明藩王之中,最为英勇的一位。因此,天刚蒙蒙亮时,京城百姓就聚在玄武大道上,一睹秦王的风采。

  接了旨意,朱樉就一刻也没耽误,马不停蹄的从西安回来。

  北边的战事,东北有蓝玉、朱棣,西北有晋王朱棡。每日在西安城闲暇无事,朱樉也是有些厌倦了。再往京城跑,朱樉自己也巴不得呢。

  “殿下,要不要让五城兵马司和应天府,把周围的百姓,都给赶走。”

  朱樉掀起轿帘,露出一角,看到外面成群的百姓。朱樉不由得笑了,微微的挑起眉毛,摆一摆手,“别,把百姓们赶走了,孤又要听老爷子啰嗦了。你是不知道,听着他啰嗦,头疼。”

  外面人声鼎沸,里头就安静许多了。

  应天府尹冯轩,站在远处的高楼上,看着如同长龙一样的秦王队伍,不由得冷笑,“咱们这位秦王,好大的排场。怪不得,朝廷里有人要削藩呢。”

  同在轿中的管家,是朱樉小时奶妈的丈夫王成。

  奶妈死了之后,朱樉就让奶妈的丈夫到自己的秦王府上,做自己的管家。平日里,帮着自己,料理料理府中的事。

  王成低声说道,“殿下,小的听说,燕王那儿,北平大营的牌子,是给了蓝玉的。皇爷还下旨,北平大营,暂由蓝玉统领...”

  “啥暂由蓝玉统领。”

  朱樉直接打断,脸上露出不屑,“这不就是把老四手底下的兵权给拿了。整个天下都是老爷子的,何必搞这么些的弯弯绕。”

  北平大营的事儿,朱樉是有所耳闻的。

  他也曾想过有这么一天,朱元璋死后,后面的皇帝,还能容得下他们这些有兵有权的藩王吗。

  朱樉不傻,他自然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的。

  只是,朱樉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小的还听说,提这个主意的,是吴王。”

  一提到吴王,朱樉的表情,变得十分古怪,“我这个外甥,可比他爹还要厉害。你看太子这么多年,可也从来没打过几个兄弟的主意。”

  说话间,已经是到了奉天门。朱樉再看一眼熟悉的宫城,嘴巴动了几下,“走吧。老爷子把我叫来,恐怕也是和老四差不多的事儿。”

  “秦王殿下...”大狗在门口接着,刚刚说了一句话,朱樉就把衣服脱下来,扔给他。

  大狗默默的退到一边,“秦王殿下,皇爷有旨:正是廷议的时候,老二若是到了,就让他在门口候着。若是敢擅闯进来,咱就家法伺候。”

  朱樉咧嘴一笑,“成,我等着。”

  说完,朱樉就坐在台阶下,冲大狗招招手,“大狗,我问你,老爷子把我叫来,到底是为了个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