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93章

作者:寡欢太叔

  这时候,吕氏才稍稍的安心,“既如此,毛大人此来何为。若是讨什么金银,我这儿可没有。毛大人,就别有这个心思了,不如找别人去吧...”

  “太子病了!”

  话没说完,吕氏直接被打断。她不可思议的抬头看向毛镶,“太子怎么了!”

  眼中,疑惑、急切。

  毛镶死死的盯着吕氏的眼睛,突然间,竟然有些失望。他眉宇舒展,再次开口,“太子病了,皇爷有旨,吴王代行太子政事。”

  吕氏眼眸深处,闪过一丝嫉妒,再是苦笑着摇头,“那孩子,打小就聪明。”

  “与二殿下比呢。”毛镶嘴角勾起一抹的弧度。

  吕氏看着毛镶,扭过头去,不做回答。仍然低下头,去绣手上的衣服。嘴里还是问着,“太子的病,可有大碍。”

  “臣不知。”毛镶冷冰冰的回答。

  一时间,毛镶开始后悔,到了这儿来。没得到自己想得到的,还被人看了笑话。想到这儿,毛镶起身离开,“既如此,太子嫔早些歇息,臣告退了。”

  临近开门时,毛镶看到朱允炆,趴在内殿的门上,看着他。

第191章 吕家事

  趁着夜幕,常升步子很快。本来还有些犹豫,已过子时,要不要再去永安宫时。却有朱允熥身边的太监过来,“开国公,吴王殿下等您过去呢。”

  常升一愣,赶紧答应,“公公,您前头带路。”

  一进永安宫,就能看到朱允熥,站在窗边。听到动静,朱允熥回过头来,笑着走过去。

  “臣,参见三爷...”

  一只腿刚要拜下,朱允熥就把常升给扶住,“别,你我舅甥,本就是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那便没那么多的礼。到了孤这儿,只要没旁人,你随意些。”

  常升笑道,“那臣就得罪了。”

  随侍太监倒来刚刚沏好的茶,放在几子上,“开国公,您用茶。”

  茶香很淡,杯中茶叶,也只有一十八桥。茶叶虽不多,但遇水而发,叶大而涨。其香,也是恰到好处。再配上精美的杯子,更是相得益彰。

  朱允熥将茶杯,往常升面前推一推,“二舅,您尝尝今夏刚刚送来的新茶。”

  正当常升嘴唇碰到杯口时,朱允熥继续说道,“二舅,今日您在朝会之上,说的那些话。怕过不了几日,弹劾您的折子,就要堆在皇爷爷的御案上了。”

  “那些文官,嘴巴厉害的很。死的,都能给他说活了。”

  常升连忙放下杯子,不以为意,“怕啥,他们弹劾他们的。皇爷下旨时,他们都不说话。臣一瞧着,这就是心存质疑呢。无论是皇爷还是您,这个时候,都得有人出来表个态。”

  “臣深受大明厚恩,这个时候,常家不上谁上。”

  声音放低,常升继续说道,“常家不怕死,说句不该说的,只要您好好的,那常家就出不了事。于公,您是皇爷嫡孙、太子嫡子。于私,臣拖个大,您是臣的外甥。娘亲舅大,臣不护着您,还能再指望哪个呢。”

  “您只要开口,常家就必定是您的马前卒。赴汤蹈火,常家上上下下,在所不辞!”

  朱允熥笑道,“言重了,太平盛世的,哪有那么多的事。”

  太监上来糕点,朱允熥冲太监摆摆手,“你去吧,到门口守着。没孤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进来。”

  “奴婢知道了。”

  待太监走远,朱允熥拣起一块糕点,边吃边说,“二舅,父亲病了,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太医瞧了,也说没什么大碍。虽说,人有旦夕祸福。这天底下,哪有人不得病的。”

  “但不单单是皇爷爷,还有我。可都是觉得,父亲这病,来的蹊跷。”

  “皇爷爷已经下旨,让毛镶严查宫中秘典。就在您来的路上,毛镶去了毓庆宫。二舅,我与您说个实话,我和毛镶想一块儿去了。”

  常升听出其中的意思,伸长脖子,“三爷,您是觉得,是吕氏...”

  朱允熥点头,嘴里却声音放大,“我可没说,二舅你也别瞎说。因为这个,吃了罪,不值当。”

  几句话,常升马上明白了朱允熥的话外之音,“三爷,不论是不是那个妇人。常家都有法子,给吕氏栽个赃。若是事发,只说是常家一人所为。”

  这时,常升眼中,露出恶狠狠的凶光,“只消您一句话...”

  朱允熥深深皱眉,嘴巴轻动,“二舅,大可不必。日后,我还有太多要用到您的地方。为这事,可不值当。”

  “二舅,您与我说说,太子嫔。”

  常氏答应一声,再放下刚刚拿起的杯子,“三爷,这吕氏本是吕本的女儿。太子妃与太子,成婚不久,就再与吕氏联姻。当初,吕本势大,在文官之中,又极具威望。”

  “两家联姻,本就是皇爷想借着这个,为太子拉拢文官。不得不说,在此之后,文武两家,都站在了太子这边。”

  “吕本死后,吕氏借着其父在朝中余威,多有不轨。几次,太子批阅折子时,吕氏都借故为太子捏背。她心里头到底咋想的,反正没装着啥好事。”

  “虞怀王去的那年,吕氏找到臣兄。她说:虞怀王已去,皇储空缺。陛下立储,向以贤者而立。您当谨遵皇命,不应徇私。”

  朱允熥冷笑道,“她胆子可真大。”

  吕氏如此,更多的是因为朱元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嫡子继承的原则。元时,储君的混乱。宋时,多以贤而立。

  自古,嫡子即位,本就不多。

  在朱允熥的印象里,《皇明祖训》对嫡子继位,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此时,《皇明祖训》,还未成真。且不说成章跃纸,就连口头都未曾说过。

  直到今年,朱元璋才定下了“凡皇帝位,须立嫡母所生者”的规矩。

  “就是,咱们常家如何,何时轮到她一个太子嫔,来说三道四了。”常升也是咬牙,继续说着,“自从上回皇爷说的那个规矩之后,那些读书的,也是安分了不少。”

  朱允熥点着头,“皇爷爷觉得,父亲生病,太过蹊跷。毛镶从毓庆宫出来,似乎又没查出什么东西来。”

  常升眼睛转了转,“三爷,要不臣去查一查宫中秘典。”

  “胡说,这是杀头的大罪。毛镶已经派人去查了,你别乱来。被人知道了,谁也保不了你。”

  朱允熥想了想,“罢了,先这么着吧。毛镶都查不出来,咱们去那也白费事。你刚刚,不准胡来。中书科,有没有话说。明儿一早,皇爷爷那儿就有信了。”

  “这几日,你就住在孤这儿吧。再把詹徽,也一并叫进来。第一次代行政事,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孤呢。”

第192章 中书科秘卷

  一进中书科房,扑面而来书尘的味道。若不是久待在这里,寻常人是十分不习惯的。

  毛镶也轻轻的咳嗽两声,一只手左右慢慢的扇动,“从元年起,一年不漏,给老子查个清楚。任何人,就算是已经死了,这都得把人给老子扒出来!”

  偌大一个中书科房,只有一个顶窗,透着光亮。

  站在顶窗底下,毛镶莫名的紧张。

  “爷,咱们是不是小题大做了。”

  毛镶斜眼看过去,抬起右手,在说话的那人脸颊上轻轻拍了两下,声音嘶哑且低沉,“单单凭你这句话,就能让你一家子,都给死绝了。记得,只要皇爷开口,把大明朝整个儿翻过来,咱们也不准有一句废话。”

  “若是多嘴,就去干言官,别在锦衣卫待着。老子再跟你说这一次,锦衣卫是天子亲兵。天子让咱们干啥,咱们就得干啥!”

  说完,毛镶垂下眼帘,静静的站在顶窗之下。让仅有不多的光亮,照在他的身上。

  毛镶比任何人都要知道,这究竟是不是小题大做。即便没有丝毫的证据,但毛镶也清楚,他只能去照办。

  深宫之中,那位老皇帝,虽然年近花甲,却依然有着异于常人的敏锐。

  十七年了,那位老皇帝的直觉,从来都没有错过。毛镶深吸一口凉气,他心中的恐惧,到了极点。

  如果,真的是小题大做了。

  那锦衣卫,也要推出几个替死鬼。但怕就怕在,老皇帝的这一次直觉,又准了。那这样的后果就是,大明朝再会出一次胡惟庸案、空印案之后的大案。

  飞鱼服们,动作都很快。

  在中书科房,查阅宫中秘典,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几乎每年,他们都要来这个地方,查阅一番。

  “爷,有东西。”副指挥使宋忠抱着一摞秘卷过来。

  毛镶猛的睁开眼睛,双目之中,布满血丝。那一瞬间的惊恐,充斥着毛镶的眼睛。

  “念!”

  “十一年十二月冬,太子嫔御女,诣太医院取药。所煎之药,皆入至太子妃寝。药碗熨手,太子妃无取,坠于地。”

  毛镶静静的听完,眉毛拧作一团,“这种小事,怎么也记在这里头。”

  宋忠跟着点头,“下官也觉得蹊跷,倒不是太子妃打翻药碗。而是这事儿,咱们却不知道。要么是有旨意,不准外传,要么是有人刻意隐瞒。”

  看着秘卷上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毛镶冷笑道,“隐瞒?他瞒得住嘛。这秘卷,怕是被改了。”

  话说出了口,可毛镶的注意力,完全在“太子嫔御女,诣太医院取药”这句话上。

  “爷。”

  “念!”

  “十四年三月丁亥,太子建廷议,以为体不平。帝命谨身太监黄狗儿,至太医院取药。太子嫔亲尝,御女再送至奉天殿,与太子服。”

  这是建国时,就有的规矩。

  皇帝、太子用药,需熬制两份。一份由嫔妃试服,另一份由熬药太监或宫女试服。

  嫔妃试服的那一碗,待药温可入口时,再送去给皇帝或者太子用服。

  “十五年二月十四,太子咳不止。太子嫔使近者,取药于太医院。依制试服,次子炆亲送景仁宫,奉太子左右。”

  毛镶慢慢的放下手中的秘卷,忽的开口问道,“太子嫔身边那个宫女,叫什么名字。”

  “回大人,叫静儿。她原是太子嫔身边侍女,随嫁入宫中。皇后几次夸赞静儿聪明伶俐,眼中有事。二殿下出生时,司礼监选派的奶妈,不合太子嫔意。从那时起,便有这个静儿,做了二殿下奶妈.. ”

  毛镶抬起手,怒道,“她也没来的身孕,哪有的奶水?如何做的奶妈!”

  宋忠解释道,“大人,您忘了,咱们与您说过。只是,在报与皇爷事,恰好皇后在身边。皇后说了,女子的事,不准咱们过问。”

  话刚入耳,毛镶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

  一时之间,他似乎明白了什么,“我想起来了,你不必说了。我再问你,这个静儿,现在在哪。”

  “大人,太子嫔被贬去毓庆宫,静儿被分到了太子妃身边。”

  话音刚落,毛镶瞬间起身,“这几年,太子体弱,多有不适。太医院的药,都是这个静儿拿给太子妃。然后,太子妃试了之后,再送去太子那儿的吧。”

  宋忠点头,“不错,太子妃有了身子之后,就没再有人试药了。”

  听到这里,毛镶抬脚就走。

  邦硬的官靴,在空寂无声的中书科房,踩出规律的脚步声。越靠近门口,脚步就越是急促。

  在中书科院门时,毛镶停住脚步,转头吩咐宋忠,“你去把咱们想的,报去给吴王。我先去拿了静儿,如何发落,凭皇爷旨意。”

  “大人,为何报给吴王。”

  毛镶有些不耐烦,凑在宋忠耳边,“皇爷旨意,吴王代行太子事。之前,咱们查出东西来,都是皇爷、太子两头报。如今,吴王代行太子事,就不把吴王,放在眼里了?”

  眼看着宋忠走远,毛镶冷冷的下令,“几个人,去太医院,拿了李恪。其余人,跟我去坤宁宫。”

  坤宁宫为后宫之首,自从太子妃常氏有了身子,就一直住在这里。平日里,常氏与马皇后说说话,日子过得倒也快得很。

  毛镶站在坤宁宫门口,微微欠着身子,“玉儿大姑姑,烦请您通报一下,下官公务在身。”

  玉儿问道,“毛大人什么公务,要到坤宁宫拿人。”

  毛镶笑了笑,拿出朱元璋的旨意,“下官不敢惊扰娘娘,只是旨意在身,下官不敢不遵。”

  有了旨意,玉儿也不再拦着,让出一条道来,“进去轻着些,惊扰了贵人,你吃罪不起。”

  毛镶脚步很轻,动作却很快。

  几步进了坤宁宫,“臣毛镶,参见皇后娘娘,参见太子妃。”

  行了礼,毛镶起身,看到站在常氏身边的玉儿,“皇爷有旨,锦衣卫彻查太子身子有恙一事。”

  在马皇后面前,毛镶不敢动粗。

  静儿动了动嘴巴,神情坦然,跟在毛镶身后,出了坤宁宫。

  从头至尾,马皇后就好似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听到。直到毛镶走出去,马皇后才慢慢开口,“到这个地方拿人,俺们心里头都不舒服。”

  “再怎么说,这也是俺们女眷的寝宫。但我教你,不管你有多大的怨气,都不准说一句话。让他把人抓走,是非怎样,私底下去和皇帝说。在大臣们面前,你必须无条件站在皇帝这一边。”

  常氏点点头,“媳妇记住了。”

  马皇后笑了笑,转头去问,“玉儿,咋回事。抓人,怎么抓到我坤宁宫了。”

  玉儿行一个万福,“回娘娘,这些日子,太子身子不适。陛下觉得,这与宫里人有关。于是,陛下给锦衣卫旨意,让他们彻查宫闱。”

  “来之前,毛镶刚从中书科出来,许是查出什么东西来了。不然,毛镶怎么也不敢到这儿拿人。”

  马皇后的神情,肉眼可见的变的阴冷,“若真的牵扯到太子,那她就真的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