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第12章

作者:画凌烟

  他的语气有些严厉起来。

  李如寄立刻说道:“没……没有,我说错话了,没有偷。”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一时愤怒,说了不该说的话。

  这种事,怎么能大声喧哗呢?

  李如寄恨不得掌自己的嘴巴,怪自己太随性。

  杨仪的脸色沉下来,严肃地说道:“我们都听到了。”

  如果说李如寄所言属实,那李衡就是小偷。

  为丞相治病,造纸,又改进曲辕犁,都是大功劳。

  可是突然又出现了偷粮的行为,这就要再评估一番了。

  不是说不认他的大功劳。

  才能和品行,是两回事。

  杨仪转身又问李衡:“你父亲所言是否属实?”

  李衡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是。”

  “你确实偷了你父亲的粮食?”

  李衡说道:“那是他留给我的。”

  李如寄连忙说道:“是是,确实是我留给他的,我怕他吃不饱,就留给他不少粮食。”

  “你哪里来的粮食?”杨仪又问了一句。

  “是我自己省下来的。”

  杨仪冷声道:“拿了自己父亲省下来的粮食,父亲不知道,这不就是偷么?”

  李衡说道:“若杨长史一定要说我偷,我也认了。”

  费祎却疑惑起来,问道:“你拿那些粮食作甚,你没饭吃?”

  一边的诸葛亮一直沉默不言,这也是他想问的。

  他其实对李衡很感兴趣。

  如果是治病,李衡在他心中只是医术高超的医者。

  但又献上了纸,李衡在他心中已经算是有特殊的才能了。

  后来又献上了一计,诸葛亮对这个年轻人是越来越好奇。

  按理说,不需要拿自己父亲的粮食。

  “诸公见谅,因为当日改造了曲辕犁,想要让其他乡亲也尽快用上,但打铁、改造都需要钱,我又没什么钱财,恰好父亲跟我提过他有不少粮食,都是留给我吃的。”

  几人微微一怔,费祎有些诧异道:“所以你用那些粮食去换了一些铁?”

  “换的不多,主要还是用粮食去兑换改造的,许多户的犁头需要改造,犁身需要重新安装,但他们比我还穷,铁匠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不能让铁匠白忙活。”

  听到这里,杨仪有些不好意思地低头瞟了几眼地面。

  费祎倒是越来越欣赏这个年轻人,如果李衡所言是真,那这小子还是个公心为民的家伙。

  杨仪咳嗽了两声,说道:“但你也不能擅自拿你父亲的粮。”

  李如寄连忙说道:“杨长史,那些粮确实是留给他的,我只是想让他多吃一些,长好身体,每次自行取一些,但没料到他全拿走了,我盛怒之下失了理智,有失言之举,还请恕罪。”

  费祎又问李衡道:“何必如此多此一举,当初直接上报,这曲辕犁如此之妙,我们难道还不会给你拨发一批钱财?”

  李衡却说道:“诸公日理万机,我不能每次都去劳烦诸公,况且拿到图纸给诸公瞧看,诸公未见过田里的实情,又如何第一时间认定它的作用呢,若是要派人去考察,又要耽误两日,回来后,交到诸冶监,还要做文牒备案,工匠安排,又需要时间。而屯田急迫,所以我干脆去铁匠铺找了田老丈,田老丈愿意便宜帮我改造。”

第16章 汉军持久战略屯田五十万亩

  第16章 汉军持久战略——屯田五十万亩

  听到这里,连杨仪都没法反驳了。

  李衡继续说道:“擅自把全部的粮食拿出来,是我的不对,我应该跟父亲说一声,如果他知道缘由,一定不会反对。”

  说到这里,诸葛亮终于说话了,他淡淡说道:“此事是你家事,我们就不多问了。”

  诸葛亮心如明镜。

  李如寄并不是有公心之人,李衡真要是跟他说这件事,他必然不会答应。

  这也是人之常情。

  粮食是非常宝贵的,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就这么全部拿出来,确实为难人。

  李衡为了做事,没跟李如寄商量,直接全拿了。

  这种行为,在诸葛亮这些年的治国中,遇到的数不胜数。

  在诸葛亮看来,程序上有问题,结果上是好的。

  诸葛亮以法度治军,做到上传下达,军令畅通,自然极其重视程序。

  但诸葛亮又知道,程序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完成结果。

  那么当完成了结果,而没有遵从程序的时候呢?

  这就对上级领导有要求了。

  李衡说道:“此事虽小,但却也能引申到诸多事务上,下级官员自作主张,虽然完成了任务,但若其他官员纷纷效仿,岂不是乱了法度?”

  本来不准备再继续过问这件小事的诸葛亮,倒是有些惊讶,没想到李衡还能延伸到吏治上。

  杨仪说道:“吏治极其复杂,并非济安你一句遵循法度,就能治理好。”

  “杨长史所言极是,整个官僚的治理,需要法度统一调令,也需要下级在统一调令中灵活处理,更需要法度以外的条文补充,例如当下级面临的实际情况和上级规定的有冲突,该如何执行,条文的补充应该鼓励下级有一定的自主权尽快办事,有了好的结果当赏,若是没有好的结果,下级承担所有责任。”

  费祎面色一动,未料到李衡这年纪轻轻,居然还知道这些?

  这话听起来简单,但其中的利害权衡却牵涉到多方。

  李衡又补充道:“但有一点例外!”

  诸葛亮问道:“什么例外?”

  “军中例外。”

  “为何军中例外?”

  李衡又道:“凡军中事务,当严谨行事,不可随意自作主张,即便军机在前,有获胜把握,亦不可能随意出动。”

  这一次换诸葛亮亲自问了:“为何?”

  李衡答道:“军中无小事,诸军不听调遣随意行动,这一次获胜,若受赏,下一次必有人效仿,下一次未必保证获胜,下下次亦未必保证获胜。”

  这句话一下子就击中了诸葛亮的内心。

  这和他的理念简直不谋而合。

  实际上历史上的名将,基本上遇到过这类问题。

  例如岳云有一次擅作主张,打赢了金军,回来却被岳飞惩罚了。

  李衡继续说著:“我汉军在人数上弱于魏国,取胜之法,绝不是一两场局部的胜利,那种小胜,对我军毫无意义……”

  “我提醒你一句,伱的职位是织染署丞。”杨仪打断了李衡的话,“你没有打过仗,也没有治理过州郡,纸上谈兵谁不会呢?”

  李衡连忙说道:“杨长史教训得是。”

  杨仪继续说道:“做好该做的事情,不要想其他的。”

  “是是。”

  一边的李如寄捏了一把冷汗,这小子这几个月怎么老是谈一些奇奇怪怪的轮调?

  连拿家里的粮食,都能延伸到国家大事上!

  诸葛亮问道:“济安,这曲辕犁现在改造了多少了?”

  “丞相,已经改造了至少三百有余。”

  诸葛亮不动声色,心中却颇有些惊讶,短短十数日,竟已经三百有余。

  三百曲辕犁,按照每户一把来算,每户平均耕种五十亩地,可以覆盖一万五千余亩地。

  根据三国北方产粮,一亩地一年的总产可直接食用粮食差不多5石(180斤)左右。

  曲辕犁有两大好处:

  一是犁地更深,增加的农作物产粮,大概能增加20%,从之前的一亩地180斤,可以增加到216斤。

  如果一个劳动者一天吃一斤,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多月的口粮。

  二是从原来的三人两牛,变成了一人一牛。

  在同样的时间内,三个人困在一亩田,变成了一个人一亩田,这无疑大大提高了犁总田的速度。

  但其中的现实情况是牛的数量可能不够。

  综合下来,从整体看,犁田的效率大概提升了两倍。

  这对于现在诸葛亮施行屯田大有好处。

  汉军抵达关中屯田,是从零开始耕种。

  季汉的屯田其本质还是军农合一,一旦开田时间缩短,意味著可军事化训练和出兵的时间增多。

  李衡说道:“丞相,请进一步说话。”

  诸葛亮点了点头,走进了造纸所,跟著李衡到了他的办公署厅。

  杨仪和费祎也跟著来了。

  倒是李如寄在外面溜达,他对这些全然不感兴趣。

  李衡说道:“丞相,若是我们都换做曲辕犁,一户人平均算三人劳作,可以耕出九亩地,但可能因为缺牛,平均一户一天耕五亩地,十天能耕完五十亩。”

  “如此大大提高了开田的进程,我们完全可以在关中稳扎稳打,和司马懿打持久战。”

  “济安,还需要我强调多少遍?”杨仪又严肃地说道,“这些问题不需要你来想……”

  诸葛亮却打断了杨仪的话,说道:“诶,威公,让他说下去。”

  李衡行了礼,说道:“下官斗胆,假设我军总兵力三万,若是要这三万人全部在关中吃饭,汉中的粮道只做预备储存,我军后勤无忧,就能和魏军在此对峙下去,以待时机。”

  “至于需要多少粮食,下官也测算了一番,若是能在关中种十万亩田,其中五万亩为军屯,每年收获八万石,可供两万大军吃一年。”

  “另外五万亩为民屯,同样收获八万石,按照规矩,其中四万石交上来,可以再供一万大军吃一年。”

  “如此测算,在关中屯田十万亩,可以解决三万大军一年的粮食。”

  杨仪说道:“济安如此测算未免有纸上谈兵的嫌疑?”

  “没错,确实是纸上谈兵。”李衡看著杨仪,当场承认,但他继续说道,“十万亩地理论上需要2000户人家来种,相当于一个县的人口,用一个县来养三万大军,理论上可行,但实际远远不够。”

  诸葛亮问道:“为什么?”

  “粮食运输虽然近,但也有消耗,而且有时候可能遇到减产,最重要的事,县里的人也要吃,按照实际情况,至少要五个这样的县才能保证三万大军在关中的粮草。”

  诸葛亮的目光一直落在李衡身上,眼睛一眨不眨。

  李衡继续说道:“可能实际情况比下官遇到的还要糟糕,一县人口可能少于1万人,但按照我的推算,至少还需要一万户来种地,至于设几县,下官愚钝。”

  杨仪看了一眼诸葛亮,见诸葛亮没有说话,但是眼中却亮起了光,随即目光落到李衡身上,语气也变得温和了,他问道:“一万户来屯田,就需要五十万亩田。”

  “是的。”

  杨仪问道:“开五十万亩你可知道需要多长时间?”

  而且汉军此次来的可不止三万。

第17章 善政以聚民,屯田以养军,修城为地

  “杨长史,在前线开五十万亩田需要多长时间,不仅仅是需要多少人来种地这么简单,我们与魏军紧密对峙,种田的同时,要随时防止魏军对我们屯田的袭扰。”

  “所以你这个策略根本不可能实现!”

  “可能!我们可以一边开田,一边建城寨,做防御,我们的田开到哪里,城寨就建到何处!”

  这下杨仪和费祎都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