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诡大明,我是人类之主帝皇 第238章

作者:两只猫爬架

  伴随着这位受朝廷诏命,抚慰女真诸部的明廷武官的目光。

  樊河感觉自己身体内那些吞噬了妖狐心脏之后产生的妖血仿佛看见了天敌一般,在本能的恐惧之中几乎停滞。

  樊河低下了头,他竭力克制住身体内部四处涌动的恐慌。

  他并不清楚这位女真抚慰将军是否感受到了刚刚的异动。

  随着那视线收起,樊河下意识的在心中松了口气。

  他翻开了手中的书本,开始细细阅读起来面前这本朝鲜版的弥勒经。

  最开始部分和汉地的佛经并无什么两样。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尔时阿难。偏露……”

  眼前的这本弥勒经传大概是脱胎于弥勒六部经中的《弥勒下生经》,被白莲教删改之后作为传教之用。

  就是不知道这本经文中到底掺杂了多少私活。

  经文很短,主要内容还是宣扬弥勒降世的预言。

  白莲教的教众们宣称未来将有弥勒降生尘世,带领信徒们建立地上佛国。

  樊河一句句的翻译着,而经文的最后,在描述弥勒的种种神异的时候,郭勋几人对视一眼,确实发现了其中与汉地宣传的经传的相异之处。

  “北有鲛人,泪能成珠……服之可治百病,谓之为佛宝……”

  这本弥勒经确实和一般的弥勒经并不一样。

  至少郭勋几人可从没有在汉地听说过白莲教和鲛人有什么恩怨,竟然要将鲛人的眼泪视为佛宝……

  而且——

  郭勋想之前在东海大战之时见到的那些鱼头人身颤动可怕怪物。

  郭勋觉得要是那些东西的眼泪真的有用,那些在战争中靠着挖鲛人的脑髓发了大财的北防兵和边军们不可能不知道。

  要么这所谓的鲛人眼泪指的是其他的东西。

  要么是这里的鲛人并非是郭勋所认为的那些骚扰大明沿海,鱼头人身的怪物。

  而最后,当樊河讲述完弥勒的诸多救世妙法,翻到了佛经最后一页时。

  白莲教便再不隐藏自己的观点。

  他们称朝鲜是弥勒选中之地,朝鲜的权贵皇族皆是妖魔化身,呼吁朝鲜平民拿起武器,加入红巾军,共同推翻朝鲜王室的妖魔暴政。

  而佛经最后的这篇文章是单独成页。

  在作者一栏。

  郭勋等人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

  “关先生——”

  随着樊河将这个名字说出来,在场的几人的脸色各不相同。

  冯保依然在小口的喝茶。

  直到他看见了面前两名武将有些异样的神色之后,不由得放下了茶盏,开口说道。

  “怎么?这个人有什么问题吗?”

  高林和郭勋对视一眼,还是高林拱了拱手,为冯保解释道。

  “冯公公并非武人,可能对此人并不了解,其乃是红巾军中一等一的智将,在红巾军三路北伐失利之后……迂回关外,奇袭元上都,进攻朝鲜等一系列天才般的军略都是由此人一手策划,乃是元末红巾军中第一等的军事奇才——”

  高林说道,而听到这话,冯保的脸上露出了了然的神色。

  作为内廷宦官,冯保绝非是世人眼中不通文墨,只会逢迎上意,弄权奸宦。

  事实上,从明宪宗开始,为了增强内廷的权柄,制衡内阁。

  在宪宗的命令下,内廷的太监都由翰林院的学士统一进行扫盲和文化教育。

  如此才能应付司礼监中来自帝国各处繁多的公文。

第353章 根深蒂固

  “这么说,这本在朝鲜流传的弥勒往生之说的佛经,就是这位关先生亲自编写,用以怂恿朝鲜民众反对王庭的尝试的咯。”

  冯保说道,而高林则趁机拍起了这位京城权宦的马屁。

  “公公果然明断,如今看来这弥勒经文便正是这关先生所编写的伪书,用以霍乱朝鲜,实现其不可告人目的的工具了……”

  高林说完,从樊河的手中又拿过那本佛经,将其塞入自己的怀中。

  “而白莲妖众第一次攻占朝鲜不利之后,又是如何蛊惑当地居民,怂恿其一同反对朝鲜王室,再次入侵高丽……这就是我即将要讲的接下来的故事了。”

  高林说道。

  ……

  面对着红巾军撤退之后留下的仅剩一片残垣断壁的西京。

  昔日繁华尽数化为焦土,柳翟悲愤莫名。

  但面对因为兵灾和暴雪而产生的大量的流民,还有国内各地在短短数月之间凭借驱逐红巾之功,而隐隐有崛起之势的藩将们。

  柳翟却只能含恨的看着红巾军撤离的背影,率领着王室仅存的精锐部队,监督着各地藩将带兵各自撤回驻地,并尝试收拾如今国内的乱局。

  在红巾军的进攻之下,高丽人曾经修建的用以防备北方蒙古人马队的小型要塞被证明了,随着元末农民战争中双方日新月异的战术和军事装备,之前高丽人修建的那些古老的建筑和总结的经验变得毫无用处。

  这个忠诚的武人对于帝国北方那些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到来的威胁满怀忧虑。

  于是他毅然上书,请求高丽王下旨,征召咸宁道及北方的民众,去修筑一道更加坚固的防线,用以抵挡那些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的红巾军的入侵,以此来保卫国家的京师不会再次如此轻易的落入敌手。

  高丽王同意了。

  于是伴随着命令,数十万刚刚在战乱中失去了大部分的财富和家人的民夫被征发到北部边境,配合着朝鲜王室的部队,重新构筑并加固着高丽北方的军事要塞。

  毕竟在那些刚刚连夜逃离首都,财产和房屋被红巾军一把火尽数烧成灰烬,险些丧命的高丽权贵而言,没有什么是能比将红巾军的威胁抵挡在北方更加重要的事情了。

  至于那些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是否会因为修筑西部长城和永无止境的徭役而随之产生的愈发残酷压榨,而彻底陷入最深的绝望之中。

  那并不是高丽王室和朝鲜的文武精英们需要考虑事情。

  在他们看来,朝鲜的人民一向温顺服从,尤其是朝鲜语雏形的出现,更是进一步隔绝了底层民众和中原文化接触。

  让其永远的保持温顺愚昧的姿态。

  虽然中原王朝在漫长的历史中同样身处于专制王权的压制之下,但至少相比于朝鲜,他们的政治和文化却依然称得上尚算开明。

  能够为人民的反抗提供诸多反抗的依据。

  然而他们却并没有预料到,虽然红巾军已经撤离了这片土地,但是他们却将他们的经书永远留在了朝鲜。

  饱受欺凌和绝望的朝鲜民众如获至宝。

  他们念诵着弥勒降世的箴言佛法。

  在繁重的劳作中静静的观察着那些奴役他们的妖魔权贵。

  并静静的等待着红巾军重新回到这片弥勒指定的佛国的净土之中。

  而两年后,随着红巾军再一次南下,本以为这次能够成功将红巾军阻挡在城墙之外的高丽人绝望的发现。

  再坚固的堡垒也无法抵挡内部的敌人。

  短短数月,进入高丽的十万红巾军的规模便膨胀到了三十万人,大量的高丽农民和劳工加入到了红巾军中,红巾军兵势大盛,势如破竹,在抚州、博州、泰州、价州和延州等地接连击败高丽军,夺取了高丽的大量土地和人口。

  “尽管红巾军接连招降高丽的降将为己所用,希望能借此吸引更多的高丽将领不战而降,但奈何,此时已经基本上肃清北方的元廷已然注意到了这支深入朝鲜半岛,插入自己后方的红巾叛军……”

  “于是元顺帝亲自下诏,命元廷筹备军械粮草由海上支援高丽朝廷,避免其在短时间内被红巾军彻底击破,让半岛局势陷入不可收拾的困境,另一方面则命大批元军进入辽东,截断红巾军的补给和退路……就在双方的联合绞杀下,红巾军决心回师辽东同元军决战,但辽阳之战红巾军惨败主将潘成被俘虏,超过十万人被元军所杀,红巾军最后一支可战之兵被彻底消灭在了辽东战场。”

  “但此战之后,弥勒信仰却在朝鲜流传开来……并成为诸多密教结社之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一支。”

  高林缓缓说道,为这场元末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刀兵战乱画上了一个句号。

  “诸位可切勿小瞧白莲教在朝鲜国内的影响力……”

  说到这里,高林看着眼前诸人,语气突然变得诡谲了起来。

  “据说当年李成桂之所以能借着击退红巾,收复京城之功,撺掇高丽王位,建立李氏朝鲜,背后可不乏有他昔日的老对手,红巾军在朝鲜残部的影子在其中……而且白莲教在朝鲜有些地方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朝鲜官府,诸位行动之时还需慎重行事。”

  听到这话,不光是郭勋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棘手,就连冯保此时也有些理解为什么单单是为了抓捕几个白莲教的小毛贼,朝廷却不惜兴师动众,在明朝边境上布置重兵以备不测了。

  “这件事情谢迁谢大人知道吗?”

  冯保问道。

  他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要是早知道白莲教在当地的势力如此之大。

  甚至和朝鲜王室都隐隐有些关系。

  他是断不会如此轻易的就孤身前来传达朝廷诏令。

  最起码也要让干爹给自己多安排些厂卫高手随行才是。

  不过考虑到干爹对于朝鲜国内的情况也不了解。

  冯保也没有任何怨恨的情绪。

  即使吕芳知道,冯保也不敢表现出任何怨言。

  毕竟内廷不像外朝,纵然得罪了皇帝也要三法司共审之后才能定罪,皇帝如果不想自己名声太臭的话,也不能随便给朝臣罗织罪名——

  当然,像太宗皇帝朱棣那样直接不走程序派锦衣卫直接暗杀内阁高官这种盘外招就另说了。

  内廷,但凡犯了错误,只要大太监有心处理掉你,是真的有各种方式在无声无息间让你人间蒸发掉的。

  听到朝鲜国内白莲教的力量如此之大。

  领了这次差事的冯保顿觉有些骑虎难下。

  而且更让他担心的是朝廷派到朝鲜国内的礼部官员谢迁的安全。

  万一这老家伙因为自己这边的行动,让白莲教狗急跳墙,小出了什么事情。

  以谢迁三朝老臣的身份,面对悠悠众口,自己一个办事不力的罪名是绝对跑不了的。

第354章 动身前的准备

  想到这里,冯保不由得愈发忧虑了起来。

  不过一旁高林看冯保的样子及时安慰道。

  “谢迁谢大人德传四海,乃一代儒学宗师,纵然在朝鲜本地也颇有盛名,白莲教妖人不到最后关头大概是不会选择袭击谢大人,和朝鲜的儒教团体撕破脸的。”

  “就算如此,我也依旧担心……”

  冯保叹息着,想到义父临行前的叮嘱,眉头不由得紧皱了起来。

  “不如这样,公公可修书一封,我可持之调三百女真猛士入朝鲜以核定海西和朝鲜两国边界的名义保护谢迁谢大人,公公你看这样可好!”

  听到高林的话,冯保闻言大喜。

  他看着高林,脸上是难掩的喜色。

  作为京城司礼监秉笔太监之一,并身兼监军辽东军务之职,理论上他确实有调动辽东军队之权。

  但实际上,虽然他们大概不敢拒绝冯保的命令,但辽东这些边将大爷们接到诏令会不会尽心尽力给自己办事就不好说了。

  有了高林的承诺,无疑能极大程度上确保这些辽东的军头们将自己的命令往下执行下去。

  “那么事不宜迟,这是朝廷赐予我监督辽东印信,你速速去办……若是此次任务成功,引得龙颜大悦,我必然要在圣上面前为你请功……”

  冯保从怀中掏出了一支由内廷和兵部及五军都督府共同认证的印玺。

  虽然朝廷为了推动藩王戍边的政策,已经开始逐渐将边军的调度权利移交给了五军都督府。

  但是边军的人事任免升迁贬谪依然是由兵部负责。

  这也是文官和武将们为了争夺帝国军队,多次争斗之后相互妥协的结果。

  而对于帝国的暴力机器,内廷十二监同样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文官有驻军御史驻扎军中参赞军务以制衡武将总兵以掌控各地卫所。

  内廷也同样可以派出太监监军以制衡武将和文臣。

  而冯保手中的这支官印和一般的监军印还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