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226章

作者:臊眉耷目

  “李爱卿,刘君郎前番从绵竹派使者来雒阳,想要让其三个儿子前往益州,与其共享天伦,尽父子人伦之情,此事朕已经书信与相国询问,只是相国一直没有回奏,却当如何处置此事?”

  李儒匆忙向天子施礼:“相国出征在外,与将士们同居军营,不方便奏疏于陛下,相国前日派人将其想法转达于臣,让臣转奏于陛下!相国认为,刘君郎出任南益州牧使数载,虽断了与雒阳的往来,可也是因为有袁遗在北挡路,一时间难以将益州的消息与进贡之物送达,其罪可恕,”

  “那刘君郎年纪已高,将他的儿子送回去,全其父子之情,也是人之常情,他与陛下同为宗亲,更是陛下长辈,陛下不好不恩准的。”

  刘辩言道:“那就……让刘君郎的三个儿子去益州?”

  李儒笑道:“臣只是代转相国之言,具体如何下旨,还请陛下和殿下,自行商议解决。”

  随后,李儒便拜辞离去。

  李儒走后,刘辩郁闷的看向他的母亲。

  一件是刘焉求放三个儿子入蜀,其二乃是关于劝刘俭和董卓议和。

  说实话,这两件事都挺难办,而且都事关天下走向,刘辩年纪轻轻的,拿不准主意。

  而他母亲何太后,也是半个废物。

  让这娘俩拿出个章程,太难。

  母子俩默默相对了好一会之后,突然,却见何太后似乎想起了什么。

  她急忙求助似的看向了刘辩身后的另外一人。

  那个人,就是适才一直矗立在刘辩身后,从始至终,都未曾吭上一声的吕强。

  眼看着何太后望向自己,吕强当即出言:

  “老奴愿往陈国为使。”

第三百一十一章 袁术开始操刀子了

  皇帝和何太后本来就是没有什么主见的人,这一次董卓和李儒甩手直接将两件大事交给了他们母子处理,竟让刘辩和何太后无所适从了。

  别看何太后平日里吵吵的欢,日思夜想都想要回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力,可真等董卓把权力交还到他们手上时,他就傻了。

  没有人指导他们,也没有人提点他们,母子两人很不适应。

  至于朝中那些士族公卿,刘辩现在是不能去找他们商议的。

  毕竟在外面与董卓交手的人是汝南袁氏,而这些公卿朝臣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心向袁氏的。

  举目四顾,刘辩与何太后茫然无措。

  此时,吕强走进了两人的视线中。

  不知从何时起,何太后开始深刻的明白,为什么先帝以及先代君王会如此看重宦官引为臂膀。

  站在这个位置上,他们母子才知道,除了宦官,皇帝真的是没什么能够信赖的人啊。

  “前线凶险,大父只身前去陈国,万一有什么闪失……朕又该如何是好?”

  和孝陵皇帝刘宏当年以张让为父一样,现在的刘辩,因为长时间的依赖吕强,也将吕强当成了自己重要的亲人。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宦官和皇帝的关系,似乎永远都在走这么一个轮回之道。

  吕强和蔼言道:“陛下,老奴不去不行啊,适才李儒那话,与其是说给陛下和殿下听的,倒不如说是说给老奴听的。”

  “以董相国的能耐,又岂能不知道老夫与刘俭有些来往?如今这事,也只有老奴前往,才能让刘俭卖三分薄面。”

  刘辩伸手拉住吕强的袖子,不舍的道:“朕舍不得让大父犯险。”

  一旁的何太后开口劝道:“好了,皇帝不要再任性了……吕阿公这是为了咱们母子,一片忠心实在是天地可鉴,皇帝还要以大局为重,莫要让阿公的一片忠心白费。”

  听了何太后的说教,刘辩这才依依不舍的松开了吕常的袖子。

  吕强转过头,对何太后道:“殿下,至于益州那边,殿下还是按照李儒所言,放其三个儿子回去吧。”

  “前一段时间,长史贾穆走了老奴的门路,想要求一份差事离开京城,回祖籍之地为其父立一个衣冠冢,老奴觉得可顺水推舟,让此人前往合适……当然这也是因为老奴收了他的财货,替人办事,还请殿下通融。”

  古往今来,当着帝王的面,直言自己受贿的宦官,吕强估计也算是头一个了。

  让何人前往益州护送刘焉三子,这对何太后来说不是什么大事,关键是就这么让刘焉的三个儿子去与他团圆,何太后咽不下这口气。

  何太后说道:“阿公,不是我不想放刘焉三子入蜀,只是那刘焉身为先帝的股肱之臣,还是当今天子的祖辈!但做事实在是太不要面皮,先帝信任他,让他和刘德然一样当了牧守,下放往益州为汉家戍边,那刘德然去了冀州之后,好歹也是恪尽职守,对朝廷恭顺,每年的纳贡也是毫不缺失,极敬天子,而那刘焉到了益州,便割地自守,反相毕露!此等贼子,我恨不能杀之而后快!今反是要将他的儿子送返蜀中,若朝廷没有了人质,刘焉岂不更加猖獗?”

  何太后的反应倒是在吕强的意料之内。

  去见吕强恭敬的对何太后说道:“殿下所言,老奴心知,只是眼下大汉朝的时局错综复杂,实乃几百年都未曾出现过的混乱局面……殿下想过没有?袁绍与董卓一战之后,不论他们谁胜谁败,朝廷对于关东的诸郡的掌控力,恐怕都将大不如先。”

  何太后毕竟是一介女流,雒阳这一亩三分地儿的事儿,她尚且管不明白,又岂能有什么远见思考天下格局。

  “阿公,这话我不是很明白,董卓与袁绍争锋,他们自去争他们的便是了,朝廷为什么会对关东诸郡的掌控力减弱?”

  吕强耐心的给何太后解释:“殿下,其实自从先帝归天之后,朝局混乱,又有各地黄巾蜂拥而起,诸多高门望族为了在地方增加权柄,以讨贼之名扩充武装,将私农转化为兵,已有尾大不掉之势!”

  “袁绍兴兵讨伐董卓,名义上是护君,实则是为了袁家夺取天下权柄,但更深层次的,是各地望族的野心欲求不满,他们支持袁绍,以战争为借口,更多的垄断地方资源。”

  “董卓与袁绍一战,若是朝廷能够将袁绍覆灭,地方各望族见汉室势力犹在,不敢轻举妄动,若是董卓灭不了袁绍,那则证明朝廷已经没有能力平定地方之乱,诸族就等于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们会看透了朝廷目前的实力,会肆无忌惮的在地方继续扩充武装,最终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割据势力,”

  “届时,就会形成春秋诸王尊周室而各自争雄的局面。”

  吕强现在所说的话在大汉王朝中,凡是有些远见的人,基本都能够预测的到。

  但这些人中并不包括刘辩和何太后。

  虽然目前朝廷的权柄被董卓把持着,但是何太后还是单纯的以为,只要等刘辩长大能够亲政之后,依旧可以完全的掌控这个国家!

  至少在权柄方面不会弱于先帝。

  可吕强的这番话,却打破了何太后最后的幻想。

  “阿公,怎么会这样?那事到如今,我们母子又该如何?”

  吕强道:“董卓虽然是个凶狠的人,但目前他所为之事,还真就是站在了汉室的角度,为了汉室与关东诸族拼杀。”

  “虽然其行有不当之处,但太后和陛下也需忍耐,不要给董卓在内庭生出掣肘之变,要让董卓与关东诸族彼此消耗,方才可寻机翻身。”

  “如今袁绍和袁术等人霸占南方,其实已经等于建立了国中国,与朝廷分抗,长江以南,不复为国家所有,刘焉虽然有野心,但相比袁氏的狼心虎志,还是远远不及的,袁遗目前在益州之北,想来他们也断然不会允许刘焉长久存在于益州南部,刘焉如目前的处境,其实并不是很好,不管他有无野心,朝廷现在对他示之以诚意,至少可以利用他在益州牵制袁氏的扩张。”

  何太后一个劲的点头:“那就有劳阿公安排此事了,让刘焉那三个儿子回去,至于护送之人,阿公自行斟酌便是了。”

  “老奴尽力而为。”

  ……

  ……

  与此同时,在寿春的袁术,也终于开始有所动作。

  那封袁基写给袁遗的亲书,袁术奉若至宝,每日捧在手心里,时不时的就翻看一番。

  袁绍如今在西面与董卓争斗的如火如荼,旗鼓相当,袁术如今却一直隐而不发,只想在关键时刻,给袁绍雷霆一击。

  但袁术毕竟也不是愚蠢之人,他自然知道,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还不方便对袁绍出手。

  毕竟董卓的实力尚强,一旦让袁绍腹背受敌,让董卓的势力乘虚跨入荆,豫之境,往南方渗透,那对袁术来说也是灭顶之灾。

  所以,袁术现在一直也在等一个机会。

  等时局相对安全了,他在好好的跟袁绍“探讨”这事。

  而终于,时机让他等来了。

  董卓在南阳与袁绍交锋,虽然他一开始攻势极猛,但西凉军最终还是被袁绍硬生生的拦下。

  袁绍的南阳之兵,在作战经验上相差董卓军太多。

  然其却能在短短的时间历练成型,团结一致,与董卓形成相庭抗礼之势,这份能耐袁术也是佩服。

  刘俭在陈国,连败牛辅,华雄等众,令董卓首尾不能相顾,董卓在先前确实占有优势,但是现在已成了进退两难之局。

  他现在能够守住雒阳的基业就算不错了,恐怕绝对没有力量向南方渗透。

  于是乎,袁术觉得开始在背后捅袁绍刀子的时机也差不多到了。

  不过毕竟是一父而出的兄弟,袁术多少还有点儿下不了手,感觉受到了良心的谴责。

  但是,当他听说孙坚率兵前往南阳,受了袁绍的任命与董卓交手的时候,袁术彻底爆发了。

  这不是赤裸裸的挖自己墙角吗?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袁术找来了他的两位亲信,阎象与杨弘,商议在袁绍背后怎么捅刀子,能让他死的比较快。

第三百一十二章 豪门水深

  “我欲向袁氏门人公布袁绍罪状,声讨其行,不知二位以为如何?”

  听了袁术的话之后,阎象与杨弘先是惊呀,随后皆沉默了。

  说实话,他们并不赞成袁术在这个时候对袁绍进行声讨。

  或者说,他们永远都不希望袁术会对袁绍进行声讨。

  杨弘与阎象之所以投靠在袁术麾下,并不是因为袁术有多么强大的个人魅力,实在是因为他们的家族与汝南袁氏颇有交情,其中不乏很多利益输送。

  而在杨,阎两家与汝南袁氏多年来的交易中,这两个人与袁术接触的是最多的。

  故在袁术被下放为北扬州牧使之后,投靠在袁术麾下,最符合他们的家族利益。

  现在的汝南袁氏体量庞大,其家族代表的是天下望族的利益。

  只要袁氏强盛,能够压过皇权,那跟随汝南袁氏在地方兴风作浪的望族豪右,便可以从中摄取到更多的营养,从而逐渐发展壮大。

  可汝南袁氏一旦出现内部分裂,亦或是有了衰败的苗头,那对于这些衣冠巨室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他们的利益也将随着袁氏的内耗受损而受损。

  二袁相争,不管最后谁输谁赢,必都会牵连到他们这些追随袁氏的家族。

  这是他们不想看到的。

  听了袁术的话之后,杨弘先行问袁术:“不知袁公要以何罪名声讨袁绍?”

  袁术这段时间以来,也没有将袁基写给袁遗的书信拿出来,故二人都不知道袁术的底牌。

  杨弘询问之后,袁术这才将他珍藏多时的杀手锏摆在了二人的面前。

  二人向袁术行礼,随后,杨弘就先伸手拿了起来。

  他翻来覆去的看了一遍之后,脸色顿变。

  最后,杨弘又将书信交给了旁边的阎象。

  阎象看过之后,垂头不语。

  “袁本初心怀诡诈,借伐董之名,暗中谋害吾叔吾兄,此等血海深仇,我袁家儿郎定与其不同日月!”

  “袁某一直隐忍,今日见时机已至,当将此书派人交付于汝南的族中长辈,伙同天下诸豪门声讨袁绍!两位,还请助我成事。”

  袁术想请二人帮忙,但是,这两个人却并不想作死啊。

  杨弘劝袁术:“使君与袁绍乃是一父同胞,彼此间有手足之情,如今天下纷乱,朝纲不振,豪杰四起,英明有识之士皆望袁氏能够站出来主持天下大局,还天下清平,此天赐袁氏之机。”

  “当此时节,不论本初曾经做过什么,使君若是对他声讨,都无异于会让董卓之流看了笑话,捡了便宜,空使袁家受累,这不是天下英杰想看到的,还请使君三思。”

  袁术的表情一下子就僵住了。

  很显然,他对于杨弘的这个回答很不满意,非常非常不满意。

  “袁本初,谋害宗族长辈,为了家公之位,甚至不惜设谋害死叔叔和长兄,此凶顽之人畜生都不如啊,你却让我放过他?怎么想的!”

  袁术这话说的义正言辞,让人无法反驳。

  而且他的双眸中已经爆出凶光。

  很显然,他已经动了杀心了。

  杨弘和阎象也都知道袁术平日里是个什么德行,眼见袁术已经露出了这样的表情,他们知道没有办法再劝袁术回头了。

  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就是辅佐袁术办成这件事情。

  仔细想来,这封信在袁术的手中已经握了很长时间了,但袁术一直没有拿出来,最近听闻孙坚抵达南阳,毫无疑问这是已经投袁绍而背弃袁术。

  看来,袁术是因为这件事恼羞成怒,所以终于决定跟袁绍决裂。

  一直没有说话的阎象终于开口道:“袁公若要对付袁绍,仅是靠着一封信还不够,毕竟这封信上的内容,虽然隐隐指向本初,但并未确实言之。”

上一篇:箱子里的大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