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849章

作者:怪诞的表哥

  遂有亲兵为他分析此事。

  “雍王这怕是故意如此,想让节帅放松警惕,杀招必在今夜。”

  封常清觉得有理。

  可心底里却有另一个声音在告诉他,数日来雍王坦诚相待,自己却始终警惕,失了大将之风,恐要让人耻笑。

  难得地,封常清穿上一件旧袄,只带了数名护卫就去为薛白践行。

  他知这般是有危险,但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

  是夜饮酒,薛白饮了两杯后便有微醺之态,这对他而言算是豪放爽气了,可面对西域回来的封常清,这点酒还不够漱口的。

  面对劝酒,薛白摆手道:“不能再喝了,明日还得早起骑马赶路。”

  封常清道:“说的像是我没喝酒骑过马一样。”

  薛白脸颊微酡,借着醉意道:“酒里若有毒,我喝得少无妨,你喝得多,就要被毒倒了。”

  一句话,封常清的几个护卫都变了脸色。

  封常清却哈哈大笑,笑容里还有些自嘲的意味。

  “雍王这是在嘲笑我这几日的戚戚之态,太不坦荡了啊。”

  “人之常情。”

  薛白说着,挪了挪身子,斜倚柱边,难得显出些颓然之态,带着醉意叹息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封常清其实也能够感受到一直以来薛白为大唐社稷做事时的尽力,此番自己也误解了他心存图篡,才知世人对他的误解有多深。

  “雍王此番回长安,可担心过自己的身家性命?”

  “无妨。”薛白淡然一摆手,道:“只要天下能够安稳即可。”

  这番话说得很自然,倒是无甚表演痕迹。

  至少封常清没看出什么来,心中唏嘘,仰头饮了一碗酒。

  薛白侧过脸看向他,又道:“放心吧,我还记得答应过你的事。”

  醉饮之后,竟真的无事发生。

  天色还未亮,薛白就启程南下了。

  南下的队伍不过数十人,辞别了范阳诸多官员之后,走进了漫天风雪。

  封常清驻足远望,有些感慨。心想社稷的一大隐患终于过去了。

  雍王放了权,往后天子当励精图治,兴复大唐。

  别再重用宦官了才好啊……

  ***

  刁丙回过头,向风雪中看了一眼,道:“郎君,已望不到范阳城了。”

  “让队伍慢慢走,不要着急。”

  “是。”

  刁丙再扫视了一眼队伍,依旧有些疑惑,不由问道:“有個人,郎君应该不是忘了带吧?”

  “嗯。”

  “李泌李先生,他还留在范阳,可旁的官员却不能向他问计,郎君怎么不将他带在身边?”

  薛白道:“不妨,过些时日,我又能向他问计了。”

  他慢悠悠地纵马而行,过了一会,脱离了队伍,自往易州去微服私访。

  ***

  上元元年的正月已然过去,而往年这时候还是腊月。

  各地百姓们似乎对朝廷改岁首一事不太感兴趣,如今才开始筹备年节依旧按照旧的时历准备上元节的花灯。

  官府却不让他们这般,称他们这是无视圣人天威,毁掉了许多的花灯。

  尤其是长安城,各级衙署都收到了公文,严管此事。

  如今的万年县令是通过贿赂窦文扬而谋到的这个职位,岂敢不为这等大事尽心?展现出了铁腕手段,派出了大量的役吏,要求必须保证旧历的上元节时长安城不能看到一盏花灯。

  役吏们得了命令,遂冲到了百姓们的家中,不仅踩踏花灯,还拿走百姓们的烛台、腊肉。

  有百姓告到京兆府,之后事情传到了门下侍郎韦见素的耳中。

  韦见素遂去求见圣人禀明此事,却被窦文扬拦住了,劝他不要多管闲事。

  “改岁首是彰显陛下功绩,昭示大唐复兴的大事,韦公敢在此事上出言阻挠吗?”

  窦文扬将问题说得很严重,事实也确实如此。

  朝廷不管,役吏们也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其后,抢掳财物,甚至欺辱民女之事也时有发生,全被窦文扬一手压下来。

  长安市井的乱象传不到天子耳中,却很快传到了天下各州县,效仿者有之,唏嘘者更有之。

  谁也没有想到,罢免了雍王之后,圣人会如此倚重宦官,肆无忌惮。

  民间对改岁首的抵触情绪也就愈发大了。

  “自古唯有圣君才改正朔,可圣人有何功绩?他目前的功劳全都是雍王立下的。”

  类似这样的舆论不断发酵,宫城中的李琮却未有任何耳闻。

  他还沉浸在初掌大权的喜悦里。

  听闻薛白已经卸职入京,朝廷中许多亲近薛白的官员们也变了心思,不敢再得罪天子。

  没了薛白一系官员的掣肘,变化还是非常明显的,可谓天壤之别。

  窦文扬可以把不听话的官员调任,也就没人能阻止他为天子敛财了,李琮一家的吃穿用度立即就有了不同。

  此前因为战乱,加再上薛白提倡节俭,削减了宫中用度,李琮总觉得这也缺、那也缺,他堂堂天子,却是连赏赐妃嫔的钱都拿不出来。

  如今吩咐了内侍省采买,窦文扬办事尽心,尤其是这种事关圣人吃穿用度的大事,得了旨,立即就重视起来。

  依旧制,宫中所需之物由度支负责采购,窦文扬将它改为由宦官办理。

  他派了数百宦官去往东、西市采买,称为宫市。

  却也不给文书或凭证,毕竟宦官们只要往那一站,尖着嗓子说上两句话,还要甚凭证?

  这些宦们们只要看到所需的东西,只付很少的银钱或是直接拿走,问他们“圣人所需,你也敢不给吗?!”

  如此一来,短短数日之内,窦文扬花了很少的钱,就为宫城采买到了极多的精美之物。

  李琮很惊喜,也很疑惑,问为何度支使报的价格与宫市大不相同。

  窦文扬理所当然地应道:“度支虚报了采买的价钱,把钱都装进了自己的库房哩。那些外臣才不会为圣人精打细算,哪有我们这些贴身服侍圣人的奴婢忠心?”

  李琮不知物价,闻言大感愤怒,深恨那些臣子竟敢欺瞒于他,遂愈发倚重窦文扬。

  他偶然也会想起窦文扬把红色官袍披在七岁小儿身上的瞬间,但哪有人没有缺点的,正是有所求,才是最忠心的。

  如此一来,宫市便愈发嚣张,因常常拿东西不给钱,民间百姓将他们称为“白望”,有时他们懒了,还要货主送到宫内,可货主想要入宫不易,需打招呼,遂多向货主收一份“门户钱”。

  既然送货要收门户钱,那宦官亲自到市集采买,就得多收一份“脚价钱”。

  长安城因此民怨沸腾。

  宫城中的李琮却是浑然不知,眼看着各郡县的官员们纷纷进贡,内帑愈发充实,一派盛世兴旺之相,觉得自己功盖大唐历代帝王。

  他倒也没忘了薛白,心想着等薛白到了长安将其幽禁起来才能安心。

  窦文扬在河北安插了大量的眼线,每隔几日都会把薛白的行程送到长安。

  得知薛白果真没带士卒,每天都在不停地向南,他安心了许多,只等人到,便可高枕无忧了。

  ***

  江陵。

  大都督府,李璘再次召集幕僚们议事已是高才满座,不再是只有他与杨序。

  薛镠、李台卿、韦子春、刘巨鳞、蔡垧,皆是李璘收罗来的谋士。

  与李琮相同的是,李璘也派了很多眼线窥探薛白的行踪。

  得知薛白正在一路向南,李璘拍案而起。

  “旁人信他已解兵权,我却不信!”

  他既然与薛白早有约定,自然知道薛白绝对不可能轻易被收服。

  而一旦让薛白坐了皇位,他可没有信心能再与薛白争锋。

  “他必是借机亲率一支精锐进入关中,夺下潼关或占据长安之后,范阳必起大军!”

  韦子春当即站了出来,道:“永王是否该上奏朝廷……”

  “有何用?”

  杨序不等他说完,径直叱止,道:“圣人妄信宦官,朝堂乌烟瘴气,市井民不聊生,岂能挡得了薛逆?此番情形,恰似此前太上皇纵容安禄山。”

  “这可如何是好?”

  “难道要等到薛白起兵,再次祸乱大唐不成?”

  杨序说到这里,脸色一肃,整理了一下衣袍,郑重其事地对李璘一拜。

  “请永王举南方之兵,削薛逆、除奸宦,肃清社稷。”

  他们已经仔细分析过了,经历了安史之乱,河南、河北与关中正是凋敝之际,加之窦文扬弄权,使得民怨沸腾。

  而南方未遭破坏,最为富庶,李璘身担太上皇之期待,打出清君侧的名号,不难击败李琮可以起兵。

  最不济,也可顺长江而下,占据江东,割据一方。

  一众幕僚的富贵前程早就系于李璘一身,此时转头看了身后的刀斧手们,更是没有退路,纷纷拜倒。

  “请永王举兵,清君侧!”

  “好!”

  既然众志成城,李璘遂慷慨应答,昂然道:“我身为李氏子孙,岂忍见逆贼图谋祖宗社稷、权宦弄权残害百姓,当起兵!”

  他有这志向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就在暗中招兵买马,如今要做的就是赏赐钱财,许诺厚赏,收买将领随他举兵清君侧。

  另一方面,他派人往江淮联络李祗、李峘等宗室,争取他们的支持。

  相信,出于对薛白这种权臣逆贼的忌惮、对窦文扬这种奸宦的厌恶,以及对太上皇的忠心,这些宗室一定会支持他。

  ***

  天下各郡几乎都在关注着薛白的行程,除了李琮自信能收服薛白之外,绝大多数人都是认为薛白此番南下怕是障眼法,实则已做好了举兵造反的准备。

  山东道安抚使李祗也十分关注此事。

  他此前与薛白也有过接触,在个人角度上他虽不喜欢薛白,但平心而论,薛白对国事还算尽心,故而他一开始认为薛白应该不会起兵。

  可随着一个个消息传回来,他发现薛白的行程很慢,在每个州县都会驻留几日,甚至还复查冤案、处置官员,不像要回京,倒像是在巡视地方。

  这样的人,岂会放权?

  接着,他见到了李璘派来的使者。

  来者名为韦子春,相貌文雅,眼睛里却总是闪动着兴奋而狂热的神情,言语中不自觉地流露一副随时要成为公卿重臣的姿态。

  正当李祗好奇这人来做什么之时,韦子春竟是拿出了一封太上皇的密诏。

  太上皇在诏书中言,他幽居深宫,受到了窦文扬的欺压,想要去兴庆宫居住反而被奚落羞辱。

  堂堂天子之父却受一个奴婢的气,听起来是不可思议,但仔细一想,一个奴婢若非得了天子的授意,如何敢这般行事?

  想到这里,李祗就觉得太上皇与圣人之间恐怕有些微妙。

  再往下看,果然,太上皇在密诏中盛赞了永王李璘,称他为“诸子中最贤”,命李璘除掉窦文扬。

  “嘶。”

  看罢密诏,李祗倒吸一口凉气。

  韦子春见状,开口道:“永王早就得到了这封信,几次上书,请圣人不要再倚重奸宦。然而言路断绝,朝政皆为窦文扬把持。依太上皇之密诏,永王本该起兵清君侧,但顾念着兄弟之义、君臣之情,一直容忍。可如今社稷已有更大的危机了……”

  “李倩?”

  “不错。”韦子春点点头“他以遗落皇孙之名得封亲王,然而身份未明、心怀谋篡,称一声‘薛逆’并不为过,吴王请看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