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982章

作者:怪诞的表哥

  薛白没有退缩,道:“丈人说的太荒谬了,你说只有开国之君才有资格变法。可天下积弊正是在王朝中后期,那些昏庸软弱的皇帝尚且敢求变,我们有甚不能的?”

  “再昏庸软弱,那至少是正统的皇帝啊。”颜真卿有感而发。

  薛白遂明白了,道:“丈人还在耿耿于怀我的身世不成?”

  关于这件事,薛白知道是颜真卿安排了李瑛的侍卫郭锁在蓝田驿证明他的身份,却没说过;颜真卿也是始终没有戳穿过薛白。

  但两人或多或少都猜到了对方早已知晓,只是默契地避而不谈。

  因为一旦说出来了,颜真卿也许就不会再留在朝中辅佐薛白。

  “不错。”

  这次,颜真卿没有再否认。

  对于真相,他很痛苦,可惜已经没有办法再回避了。

  “你终究不是皇嗣,天下人本可不追究此事,然变法既触动各方利益,他们必然要揭破此事,掀起大乱。”

  “所以呢?”薛白问道:“丈人因此,决定杀了我?”

  颜真卿沉默了许久,道:“我猜到了他们会刺杀你,可我没有阻止。”

  这个回答,让薛白有些许失望。

  他却是摆了摆手,道:“没关系。”

  之后,他的语气坚定了起来。

  “丈人啊,经历了这些,我意识到我确实错了。攀附、妥协、利益交换,这种种手段能助我成为皇帝,但只能是一个平庸的皇帝,我想走得更高,得打破过去的软弱。”

  “我想成为一个不被束缚、不畏困难的雄才大略之君,便不能再任由他们拿捏着一个弱点威胁,这次我屈服了,我的一生都不会有所作为。”

  “因此,我要继续斗争,与这固有的阶级、固有的偏见为敌,与这虚假的至高无上与安逸为敌。”

  “若他们认为我的身世是罪证,认为我这一路从卑贱的泥泞中不择手段地挣扎出来是罪证,我将承认我的罪证。”

  “我冒充李倩,是因为我在意这大唐社稷,我想亲手带它走得更远。可若李倩只能低头、只能妥协、只能一团和气,若这件事李倩注定做不到,那我便不当李倩。大不了换个国号换个国姓而已,因为我真实在意的是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的人们。”

  “他们威胁得了李倩,但威胁不了我。”

  “因为我是薛白。”

  “薛白不是皇嗣,不是王孙公子,没有家世门户,没什么了不起的身份……薛白是我。”

  不论是出于对“唐”这个字的热爱,还是因为偷懒、软弱,薛白选择了以卑劣的手段篡夺权力。他中间一度意识到这种捷径是走不远的,后来也妥协、软弱过。

  直到他往捷径终点又迈了一步,他发现自己被限制住了。

  李倩不是能腾飞的龙,李倩是被雕在屋脊上的螭吻。薛白只是一条鱼,却有可能化龙。

  不化龙也不关系,他宁愿选择奋身一跃龙门。

  颜真卿的脸色变得苍白了一些,叹道:“何必呢?你可有想过后果?”

  “我见过很多人,一辈子追逐权力,最后迷失在了权力里,成了权力的奴隶。”薛白道,“我很早就警告自己,不能那样。如果我因为惧怕失去权力,而接受任何的威胁、诱惑,害怕挑战,那便是权力掌控我,而不是我掌控权力了。”

  颜真卿也许能理解薛白的话,但不认同。

  他更在乎的是大唐的长治久安,而不是薛白一人的心境成长。

  于是,他摇了摇头,道:“别那么做。”

  薛白知道这对于颜真卿而言是个难以接受的结果,放缓了语气,道:“我会把新法推行下去,不受任何威胁。如果没有人以我的身份为把柄反对我,我可以不在乎个人的姓名。”

  这是政客的嘴脸,他可以轻易地发出感慨之后,转头就与颜真卿作出妥协与交换。

  浸淫权场多年,薛白是不折不扣的小人。

  “丈人,坚定起来,继续助我推行新法。相信我,这是对家国长久有利之事……”

  不等他说完,颜真卿已然摇了头,道:“我很后悔,没有在你回京途中动手杀了你。”

  薛白闻言轻叹,知道自己不可能说服颜真卿。

  “你若要改国号,便杀了我祭旗吧。”颜真卿道,“这是成全我,杀我而保全颜家之清誉,也不枉你我师徒一场、翁婿一场。”

  “何必如此?”

  颜真卿不自觉地挺直了因为疲惫而稍有些弯曲的背,恢复了往日雄伟、骄傲的气场。

  “不论世人如何谤我,但我心里知道,我辅佐你并非为了私利,乃一心为大唐考虑。若失了这份本心,我也就不再是我了。”

  薛白无话可说。

  他想做自己,却不能为此而逼得颜真卿面目全非。

  “那就罢官吧。”

  薛白考虑了良久,开口道:“我会下一道旨意,罢免丈人的一切官职。”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他要想继续新法,必须要让天下人看到他的决心。

  可若只是杀旁人,却放过反对了他的老师、丈人,必然不能服众。

  在世人看来,颜真卿已参与了谋逆之事,至少也是个失察,那便得要有所惩治。

  同时,这也是成全颜真卿的心意。

  “好自为之吧。”

  颜真卿略感欣慰,更多的却是担忧,他嚅着双唇,原本还想说些什么,末了,只吐出寥寥几个字,转身便离开了大殿。

  薛白独自站在那,看着他的背影越来越远,感到了深邃的孤独。

  其实他近来常常觉得自己失败了,所以越来越不被理解,越来越孤家寡人。

  在权力场中混得越久,见识的手段越多,也越来越难判断自己每个选择是对是错。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大雾中越走越怕,想要回头,发现来时的路已经崩塌成了万丈深渊,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

  颜真卿走出宫城,回头看了一眼,明堂依旧高耸。

  有那么很短的时间,他也有种“无官一身轻”的释然。

  可当他看到远处那飘扬的大唐旗帜,目光又渐渐深沉了起来。

  次日,他一觉睡醒,习惯性地便伸手去拿榻边的文书,才恍然想起自己已经不是大唐的宰相了。

  心里难免有些空落落的,遂坐在那发了会呆。

  过了很久,敲门声响起,报是颜泉明来了。

  “叔公,圣人下旨了,罢免了你的官爵。”

  “也好。”颜真卿道,“今日方才问心无愧了。”

  他终于向天下人证明了他辅佐薛白不是出于权欲与私心,可再想到当日高力士的嘱托,他便问自己,是否真的无愧于社稷。

  “侄儿也辞官了。”颜泉明道,“侄儿虽舍不得,但不想让人觉得颜家只是做做样子。”

  “何必在乎旁人如何想。”颜真卿叹道。

  道理他也知道,可自己有时也未必能做到知行合一。

  思来想去,颜真卿忽然问道:“说服李泌了吗?”

  早在薛白提出要变法之初,颜真卿便提起过,想要再请李泌出山,且表态他会负责此事。

  只是没想到,他费心找到了李泌,接连写了好几封信,却一直没能说服对方出山。

  这次也是,颜泉明摇了摇头,道:“他并未给叔父回信。”

  “备马吧,我亲自去一趟九宫山。”

  “叔父,路途遥远,而且眼下……”

  “眼下卸了官职,难得能亲自去请他。”颜真卿抬手止住了颜泉明的相劝,“尽快起行吧。”

  对于他而言,现今心里最牵挂的就是还在返程途中的李祚。

  他当然很想留下来亲眼看看,李祚的储君之位还能否稳固,但他左右思量,还是得有一个比他更有能耐之人在朝中。

  没两日,颜真卿便悄然出发了。

  时间已经将近年节,洛阳还在下雪,天亮得很迟。他出发时天色还朦胧,在颜宅门外求见的官吏竟还等候着。

  那些人来求见,还是希望颜真卿能劝天子收回成命,不再变法。

  出了城,一路向南,在路上过了年节。

  等到上元节时,颜真卿已到长江边,在江城稍歇了一夜。

  经过数年的治理,江城民间倒是一副安定的情形,逢年过节十分热闹。

  他打听了一下,负责这山南东道的变法事宜的乃是刘晏,如今颇有成果,将地方治理得很有国泰民安之象。

  然而,若在茶楼酒肆中打听,也能听到许多北方来的消息,据说因反对朝廷的新法,各地变乱不断。

  而朝中关于天子身世的非议再起,已有弹压不住的架势。

  舆论鼎沸,恐在酝酿一场大乱。

  过了节,颜真卿继续南下,过了长江,直奔九宫山。

  他亲自登山,花了三天时间才穿过深山老林,好不容易找到了山顶的瑞庆宫。

  这已是正兴六年,乙巳蛇年。

  长江以南并没有下雪,但春寒料峭,感觉上倒比江北还冷一些,李泌如往常一样,坐在山顶的巨岩上沐浴朝阳。

  若来的是旁人,李泌是不见的,可颜真卿却另当别论。

  “颜公竟来了,看来,薛白是摁捺不住了。”

  “长源是消息灵通,还是猜到了。”

  李泌指了指山下的老林,道:“此间可像是消息灵通的样子。”

  那他就是猜到了。

  颜真卿不由感慨道:“还是你了解他啊。”

  “当年忠王一死,我便知他不是甘愿受制之人,早晚会颠覆李氏社稷,因此毅然辞官归隐。”

  “长源当时便知他身世?”

  “不知。”李泌道,“重要的是他的心在何处,他心中认同自己是薛白,那他便是薛白,反之亦然。”

  颜真卿深以为然,把近年来发生之事说了,道:“我此来,便是想请你出山,维持李唐社稷。”

  李泌眼神中浮出悲伤之色,道:“连颜公都不能阻止,我如何能做到?”

  “你比我强。”

  “我早已是世外之人。何况,他也不会信任我。”

  颜真卿道:“我来劝你出山,并非是让你去说服薛白。”

  “哦?”

  “我是想让你去安抚那些反对他的高门世族与百官啊。”

  李泌讶然。

  他能猜到局势的发展,可谓神机妙算,可他没能猜到颜真卿竟是这样的想法。

  “颜公难道觉得,世族公卿比薛白还更好说服?”

  颜真卿点点头,道:“他很坚决。”

  李泌道:“再坚决,岂可能以一人之力对抗衣冠世胄、名门公卿?实话与颜公说吧,我坐视不理,便是等着看薛白自取灭亡。”

  颜真卿沉默了好一会,说了一番他不曾在薛白面前说的话。

  “因他的身世,我对他不够有信心。可在颁行新法前,我与他日夜交谈,深有所感。他并非以一己之力抗衡世族公卿,新法是站在寒门庶族、百姓奴婢的立场上。”

  李泌摇头道:“新法注定不成,均田制与租庸调是相辅相成,正因田地有多寡,才要改革田税。可新法一方面以田亩多少收税,一方面检括天下田亩丁户,试图均田以缓解土地兼并,岂非自相矛盾?”

  颜真卿点点头。

  李泌道:“之所以矛盾,因为从一开始便不坚决。明知只改税法解决不了兼并,又知均田不可能成功,故而,他的检括,只求稍稍缓解兼并。世族公卿之所以不满,并非因薛白的身世,而是看穿了他的软弱。”

  这是一语中的之言,颜真卿没有反驳,而是从身后的包裹里拿出厚厚一份卷宗,递给了李泌。

  “软弱的是我们这些朝臣,是我们一直苦劝着他,让他不可大刀阔斧,而这,才是他真正想要施行的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