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672章

作者:烽火重燃

“良心不能当饭吃,搞不好的话,只会惹得一身麻烦事。”

就这样,这几天每当有人来了解情况的时候,女孩妈妈都会在身边帮衬着。

女孩面对各种问题,爸妈教过的,她就自己答,爸妈没教过的,她就说不知道,然后女孩妈妈就会帮他说。

为了防止家属来闹事,女孩在接受完调查之后,就住到了在同一个城市的姑姑家里,姑姑也建议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你看那些有良心的,多少人过得束手束脚,一无所有?”

“这件事也怪不得你,主要责任是人家肇事司机,你不要把罪责往自己身上揽。”

“姑姑我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当时我也想,啊,别人帮了我,我肯定得多出点力吧,结果怎么样?”

女孩姑姑拍着她的大腿说道:“结果就是姑姑几十万不够用,还得找你爸妈借钱来填这个窟窿!”

“唉,你现在还是太年轻了,以后来调查的人,让我和你妈妈去挡住,就说你受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反正你最近几个月就待在姑姑这哪也不要去!”

……

女孩坐在姑姑家,心情依然十分沉重。

今天是没人来找她了,她原本想,既然自己这边已经安定了,又有爸妈帮自己解决问题,那干脆自己就不要露面好了。

没错,爸爸妈妈肯定能解决好的,这种事自己出面实在是说不清的。

可是,当看到典藏华夏的时候,她心底已经是微弱燃着的那一团叫做“良心”的火苗,终究,还是烧得更旺了一些。

可是,她还是没办法提起勇气去看望伤者,听爸妈说,救她的人没有生命危险,但是可能要住院个大半年,这大半年不知道得花多少钱。

唉……

她现在一毛钱都没赚到,真要去淌这趟浑水,到头来还得麻烦自己爸妈……

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她只能继续看向电视,看向那个古代人的世界,她现在觉得那个世界简直是太过伟大了,简直难以想象。

为什么先祖们就能做到舍身忘死,就为了报恩,就为了成全一个“义”字吗?

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时空之镜,画面之中!

北郭骚的好友见齐景公神色流露出悔意,心知,自己的目的达成大半了。

但齐景公似乎并没有完全信任自己的话,如此一来,自己很可能白砍了兄弟的头。

一念及此,他郑重地看向齐景公道:

“北郭骚为晏子而死,此为还恩。”

“北郭骚曾经有恩于我,可我却砍下他的头颅,现在,我要为北郭骚而死,这是为了义,还请君上相信晏子和北郭骚!”

话罢,好友果断朝殿上木柱撞去!

“咚!!!”

殿上霎时间,鲜血横流……

这两人,在华夏千年历史上,并没有响当当的名号,却用自己的命,在春秋史上留下了一笔,也给后世留下了一段凄惨的佳话。

观众们看得一时哑然,他们没想到,古人竟然能如此高义!

舍身成仁,这是真正的舍身成仁!

有些不理解又自私的观众笑道:“呵呵,傻不傻啊这些人!”

“就是,要我说他根本不用死,答应了北郭骚的事情已经做到了,这会自杀,不就相当于白送嘛!”

“所以我一直觉得古人脑子不好使是有原因的,换我压根都不会帮北郭骚这个忙,万一齐景公发火不是很糟糕?”

“没错,北郭骚也完全没必要啊,大不了进宫解释一下就好了呗,齐景公要是不信的话,那就不是他的事了,反正他该做的都做了!”

“没错,报恩不能无脑报啊,干嘛非得用死来报恩,真特么愚蠢!”

一些敬佩北郭骚的观众顿时火大,从这些弹幕他们就能看出,为什么典藏华夏要来这么一段,人心不古这话果然不是说说而已!

“你们真以为齐景公能放晏子离开?我觉得晏子当时肯定有杀身之祸,不然北郭骚也不会舍命!”

反对者:“那北郭骚就更傻了,晏子不过是举手之劳救了他一命,犯得着为人家的举手之劳拼命吗?”

外域观众看着华夏内部的争议,忍不住笑开了花,尤其是看到反对者的思想之后,心中更是畅快。

这些人,可真是越来越被他们影响到了。

道格坐在糙米台会议室里,摇了摇工学椅,不可一世地始皇帝和汉武帝等先祖,冷笑道:

“看到了么?这就是你们现在的后世。”

“当他们放弃原则、骨气、智慧、担当、仁义礼智信等华夏自古以来的优秀传承时,他们就会失去华夏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根基,成为受我们的思想和文化掌控的傀儡。”

“毕竟玩自私,我们可是你们的祖宗,我们懂得如何靠着自私让整个国家强大,但你们,又怎么学得会?”

“台长说的是,捡芝麻丢西瓜,说的就是他们——”

一个糙米女台长笑着说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要我们杀死江逸,灭掉典藏华夏这燎原之火,就能继续实施我们的策略。”

就在这时,典藏华夏之中,江逸开口了……

第1050章 后世废了?

“这就是北郭骚舍身报恩的故事,他的好友也以命报之,但在如今,仍有后世认为他们的做法很愚蠢。”

江逸察觉到弹幕上的争议,如实地和先祖说道。

朱老祖一听很不高兴道:“愚蠢?咱看他们才愚蠢!”

“此乃我们华夏民族的大义,就因为自己做不到,就在那说别人愚蠢,后世什么时候养成了这等习惯?”

“看来后世需要改变的,可不止是崇洋媚外那么简单。”汉武帝神色肃然,杀机侧漏,“若是在汉朝,朕非得杀一儆百。”

“一个不够,那就杀一百个,一百个不够,那就杀一千个,杀到世人知道何为对为止!”

“但是先祖,那些,仍然只是小部分!”江逸立即补充道,心想怎么每次那些糟糕的后世说话,都让他来承担怒火呀?

“呵呵,自己骗自己!”道格双手环在胸前,看江逸怎么收场!

江逸只手一挥,时空之镜上出现了观众们的实时弹幕,他心念一动,让每个祖宗眼中看到的,都是自己可以认识的字体。

他让时空之镜把支持者的弹幕颜色标为“红色”,反对者的弹幕颜色标记为“蓝色”。

弹幕之中,那些心怀正义的后世,正在和那些已经摒弃良知的后世展开对决,他们唇枪舌剑,各不相让,就好像是水和火在交战。

“无论如何,知恩图报都是必要的,要是忘掉这些,别说老祖宗了,怕是狗都会瞧不起我们!”

“知恩图报有什么用?自己过得好才有用!”

“昧着良心的好不要也罢,反正我不管你们这些极度自私的人到底过得怎么样,我只相信天地良心,做不违背良心的事情就肯定不会错!”

“那你们信好了,反正我看西面人那种自私自利的生活挺好的,我就喜欢怎么了,凭什么别人救了我,我就得报恩啊,我感谢上帝不行吗?”

“就是,别人救我那是他们自愿的,为什么要道德绑架?”

争议此起彼伏,两极分化,如同象棋中的黑白棋子,一旦开始,就注定不死不休。

看到那些反对者的言论,先祖们的神色始终凝重无比,但见还有无数的支持者,他们心情又好了些。

“有不少后世,废了。”朱老祖摇了摇头,满脸失望。

汉武帝和太宗皇帝等先祖纷纷点头,懒得多说。

心中,唯剩失望。

他们本以为千百年之后,后世各方面应该有整体提高才对,但现在看来,国家是崛起了,但还有不少后世的心还跪着,甚至摒弃了不少华夏民族该有的原则和脊梁。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后世,你们现代,可有哪些好的报恩事迹?”

朱老祖对江逸问道。

此话一出,不仅仅是江逸,连许多观众都哑然了!

江逸左思右想,还真没想到最近有啥出名的报恩故事。

似乎古代的报恩故事很多,可现代的,能拿出来说的好像还真不多?

许多支持的观众们也都跟着思考起来,但脑子里就是想不出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好像不存在一样?

见到连江逸都这么犹豫,先祖们都默默叹了口气,他们都相信江逸是知恩图报的,但光一个人,怎么能让他们满意?

江逸见状,只得心念一动,让时空之镜随机播放一些知恩图报的事件了。

看来,自己的实事储备还是有些不够……

江逸默默地总结教训,他之前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可现在想想,这不是很说明问题吗?

见义勇为的事情很多,乐于助人的事情也很多,默默捐款的事情也很多,可为什么,知恩图报的报道却好像很少?

所幸,这样的事情,虽然不出名,但不代表没有。

时空之镜中,有受资助后走出大山的人,回归于大山。

他们不知道资助人的真实姓名,于是用回到家乡支教的方式,来回馈资助人对他们的好,将这份爱传递下去,这,何尝不是一种感恩?

有被救的人认了救人者为干爸干妈,有被救孩子的家长朝着救人者磕头致谢。

有城市里,有人捡了手机,去拿的人提着香烟或发红包致谢感恩。

虽然,偶尔也有捡了手机坐地起价,偶尔也有些真正帮忙的人,被丢手机的人误解,丢手机的人甚至还会说,你为什么不把手机给我送过来之类的傻缺话,但好歹,那只是一小小部分。

大部分人还是很正常的,知道什么是人的本分,知道什么是情分。

就拿捡手机来说,不捡,是本分。

捡了还你、愿意等你,这就是情分。

时空之镜中,显现的事情虽然不算大,但好歹,也算是能让先祖们稍微满意一些。

江逸想,下次最好不要再有这类送命题了,这个题目他真有点答不上来啊。

要说真有哪个报恩的为了恩人豁出性命,或者是舍弃身家,他还没真没见过几个,自然也就无法举出强有力的例子。

不过,有一些,江逸认为是可以说的。

再怎么样,也得把这个话题给接住!

他在脑海中快速组织语言,冲诸位先祖们说道:“后世报恩者亦有很多。”

“如在大地震中,有被军人拯救的孩子,在十几年后,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人,加入到了护国安民的队伍之中。”

“晚辈相信,对于那些军人来说,孩子们的成长,孩子们得以立人成才,就是对他们最大的一种感恩。”

江逸心念一动,时空之镜在他身后快速变化。

先祖们抬头看去,画面之中,一个小男孩从废墟中被解救了出来。

他紧紧抓着救人战士的衣服,灰头土脸的眼神满是惶恐,目不斜视地盯着着自己的恩人。

画面一转,十几年后,被救的小男孩穿上了军装,长成了青年。

在他对面的,就是十几年前,救下了他的那位战士。

他们面对着面,彼此敬礼,双方都止不住热泪盈眶。

一个青年,一个中年,就像是跨了一个时代的接力。

“后世还有许多被支教老师的精神感染,在走出大山之后,又回归大山的支教老师,他们同样在以自己的方式,感恩着自己的老师。”

画面变化,一个破旧的乡村小学里,迎来了一位年轻的女老师。

她站在讲台上,看着坐在教室里,零零星星只有七八人的小孩,想起了十几年前,也有一个老师,站在这里看着曾经的她。

现在,那个老师已经年纪大了,再也教不动书了。

但这,不要紧。

她,就是曾经的她。

女老师挺直腰杆,模仿着老师当年的样子,用极尽轻和的语气,对着台下,曾经如她一般的孩子们,微笑道: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新来的老师”

上一篇:诸神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