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377章

作者:寂寞剑客

但其实多尔衮是很想笑的。

……

一夜过去,大沽口战场逐渐的恢复沉寂。

阎应元和陈明遇陪着郑芝龙来到壕沟前,只见被建奴水师遗弃在左右铳台壕沟内的一百多艘战船,大多被炸沉没,或者遭到了焚毁。

只有十几艘鸟船或者海沧船被明军缴获。

隐约可以看到浸泡在水中的绿营兵尸体。

这还只是能看得见的,水底看不见的尸体更多。

郑芝龙便笑着说:“阎给谏,看来被你们打死的绿营兵还挺不少。”

阎应元脸上却没有一丝的欣喜之色,反而痛心的说:“我们步营的伤亡也是不小,昨天晚上少说也得伤亡两三千,没准会更多。”

“说起你们步营的伤亡,昨晚上你是如何识破多尔衮的诈死计的?”

郑芝龙对此也是很好奇,昨晚当他得知炮营对多尔衮实施突袭时,简直为阎应元的这等奇思妙想拍案叫绝。

两军交战,居然还可以这样搞法?

反正易地而处,他郑芝龙是绝然想不出此等妙招的。

但是让郑芝龙更加没有想到的是,多尔衮非但没死,而且将计就计设下了诈死计。

而更加让郑芝龙没有想到的则是,阎应元居然在最后关头识破了多尔衮的诈死计,就在明军步营即将踏入死亡陷阱的时刻又硬生生的撤了回来。

这特么简直就是神仙过招,已经超出了凡人的范畴。

“公爷说笑了,下官哪有眼力识破多尔衮的诈死计。”

阎应元苦笑道:“下官纯属是谨慎,不想冒风险而已。”

“明白了。”郑芝龙却深以为然道,“诸葛一生唯谨慎。”

两人正说话间,孙繁祉还有冯厚敦已经来到了壕沟对岸。

“闽国公,阎给谏。”孙繁祉和冯厚敦隔着壕沟向两人作揖。

阎应元回了一揖,又起身问:“六福,培卿,昨日一战伤亡多少?”

“正要向阎给谏禀报。”孙繁祉沉痛的答道,“昨日一战我们左旅及右旅合计伤亡三千六百五十人有奇,其中阵亡七百二十人有奇,重伤三百有奇,余者轻伤。”

“伤亡了这么多将士?”郑芝龙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超过了六成?

这下不光是对阎应元,郑芝龙对新军将士也有了一等刮目相看的意思。

说句实话,在今天之前郑芝龙是不怎么看得起新军的,尽管郑鸿逵和郑森跟他说起过多次关于士子营在徐州战场的表现,但是有句话是怎么说的?耳闻为虚,眼见方为实,在没有亲眼看到之前,郑芝龙并不怎么相信郑鸿逵还有郑森的话。

但是这次,郑芝龙却是亲眼目睹了士子以及新军的表现。

阎应元的表现就不用多说了,简直就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在大沽口这么个绝地,五千新军能撑到他们水师的到来,就已经堪称是奇迹了,可是让郑芝龙更加没有想到的是,昨天晚上新军在伤亡数字超过六成之后居然还没有崩溃,居然还有能力向着建奴发起追击,属实让人刮目相看。

当下郑芝龙由衷的说:“阎给谏,你们步营真是好样的。”

阎应元却摇了摇头说:“公爷言重了,这次要不是你们水师及时来援,我们步营铁定就守不住大沽口,公爷回头一定要将我们步营将士的谢意转达给水师的将士。”

“阎给谏你太谦虚了。”郑芝龙连连摆手说,“其实就算没有我们水师,你们步营一样能守得住大沽口,我们水师不过就是锦上添花而已。”

两人正互相恭维之时,部将施琅急匆匆走过来。

“公爷。”施琅向郑芝龙作揖说,“马上要退潮了,而且这次是大退潮,水师必须得赶紧撤离大沽口,要不然所有战船都得搁浅在壕沟及卫河。”

“哦对,差点就把这事给忘了。”郑芝龙一拍脑门说道。

“阎给谏,那我们水师就先撤了,不过你放心,我们不会走远。”

“而且最迟明天潮水就会涨回来,到时候我们水师就又能杀回大沽口。”

“如此,就有劳公爷及水师的全体将士费心了。”阎应元带着陈明遇等长身作揖。

郑芝龙很快就带着水师撤出壕沟,还把昨晚上缴获的十几艘四百料鸟船及两百料海沧船也一并带走。

尽管建奴水师在弃船之前放了火,或者引燃了火药桶,

但仍旧有十几艘鸟船或者海沧船没有被烧掉或者炸沉。

当然了,沉入壕沟的那一百多艘鸟船、海沧船或者苍山船也容易打捞,尤其是船上的佛朗机炮还有碗口铳捞起来之后晾干也能用。

阎应元当即命人下水打捞佛朗机炮。

绿营兵的尸体也要一并打捞上来。

一颗绿营兵的首级可价值五十元。

……

绿营兵的伤亡数字也统计出来了。

“主子,各营累加总计已经阵亡了五千有奇。”

石廷柱一脸沉痛的说道:“这仅只是阵亡数字,伤兵更多,截止现在,参与大沽口之战的十营绿营基本上被打残了,半年之内恐无力再战。”

跟在石廷柱身后的姜瓖、王辅臣险些哇的哭出声。

石廷柱到底是自己人哪,愿意替我们这些降军说话。

“朕知道了。”多尔衮闻言也是叹息,来大沽口的两万绿营是真被打残。

不过相比绿营兵的损失,更让多尔衮忧心的还是另外的一个问题,大沽口之战究竟还要不要继续打下去?

如果继续打,该怎么打?

可如果不打,再接下来该怎么办?

是直接对大沽口的这几千明军放任不管呢?

还是在大沽口的外围挖一道深壕,把它团团围起来?

“几位先生,都说说吧,接下来该怎么办?”多尔衮说到这一顿,目光转向躺在软榻上的洪承畴、范文程、宁完我及侯方域。

又特意关切的问侯方域:“侯方域,无碍否?”

侯方域已经凭借自己的表现真正赢得多尔衮的尊重、器重及信任。

“回主子,奴才不妨事的。”侯方域感激得快哭出声,此诚明主也,我侯方域能遇到这等英明的主子,也不枉此生了。

“那便好。”多尔衮叹息一声再问。

“大沽口之战是否还要再继续下去?”

大帐里有着刹那的寂静,最后还是洪承畴先打破沉默。

不得不说,论战略眼光,这几个狗头军师里边还是数洪承畴最有战略眼光,也不枉当年黄台吉花那么大力气招降他。

“主子,之前奴才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崇祯发兵盖州卫还是有迹可寻的,无非就是为了阻断我大清退守辽东之退路,可是崇祯派兵夺取大沽口又是为何?”

“真就是为了在我大清的咽喉要害之处插上一把尖刀?”

“崇祯明知道大沽口乃是咽喉要害,明知道我大清会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沽口,可他还是派了一路偏师前来大沽口,究竟为何?”

“他就那么自信,只凭一路偏师就能牢牢守住大沽口?”

“是,今年有水师相助,我大清是拿大沽口的明军无可奈何,可到了十月份时,北海以及卫河就会再次封冻,到时候明军水师就必须撤离大沽口,彼时,大沽口之明军又该拿什么抵挡我大清军的进攻?”

听着洪承畴的这番分析,范文程、宁完我、侯方域甚至多尔衮也是下意识颔首,因为他们心下也有着同样的困惑,究竟为何?

多尔衮更是直接问道:“亨九,崇祯此举究竟有何意图?”

洪承畴轻叹一声答道:“主子,直到方才奴才才想明白,崇祯此举之意图,与主子您派遣满洲勇士前往徐州狩猎的意图是一模一样的。”

“是为了消耗我大清之国力?”多尔衮凛然道。

“是的。”洪承畴肃然道,“就是为了消耗我大清之国力。”

多尔衮皱眉说道:“如此说来,大沽口之战却是不能继续打下去了。”

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沽口守住了

“不,恰恰相反。”

“大沽口这颗钉子是一定要拔掉的。”

“若不然,一旦崇祯发动大军北伐,插在大沽口的这颗钉子,就会成为捅向我们大清心脏的一把尖刀,这真是一手致命的杀招。”

“所以说,大沽口这把钉子必须拔掉。”

稍稍一顿,洪承畴又说道:“只不过,现在不能再打了,眼下北海已经解冻,大明水师在涨潮之时可以长驱直入卫河甚至于明军铳台外的壕沟之内,再加上其火器之利,我大清兵如若继续强攻,只能徒劳无功,白白浪费宝贵的人力物力军力。”

“亨九先生所言极是,此时委实不宜再强攻。”侯方域附和道。

“需待十月隆冬季节,北海及卫河冰冻之时,再行强攻大沽口。”

“而且彼时强攻需用土攻,即直接从地下挖掘坑道至明军铳台下甚至大沽口,再以火药炸之,当可摧毁大沽口之明军。”

“当下呢?”多尔衮又问,“便不再理会了吗?”

洪承畴说:“不理会肯定是不行的,明军可不会老实呆在大沽口,我大军在,明军有所顾忌不敢出来,但我大军一撤,明军就必然会四处掳掠人口破坏农耕,彼时别说天津卫,甚至连北京城外的农耕也会遭到严重破坏。”

多尔衮道:“所以还是要效仿老汗及先皇做法,挖壕沟封锁大沽口?”

“是的,因为大凌河、锦州、松山及徐州等地的结果已经充分证明,挖壕沟封锁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战法,而且代价也小。”洪承畴顿了顿,又道,“不过眼下有一等难处,明军水师可以溯卫河而上直达天津三角淀,若不能封堵卫河,那么对大沽口的封锁也就无从谈起,因为明军可以借助水师轻松绕过我们辛辛苦苦挖的封锁壕沟。”

“此事却是不必担心。”侯方域摆手说,“昨日卫河河口那么大潮水,若是不出意外,今日及明日必然会有大退潮,水位将变得极低,届时明军水师别说是铳台外的壕沟,只怕是连卫河口也呆不住,而只能退回到北海中驻泊。”

“喔,对对,若非朝宗提醒,我险些忘了此事。”

洪承畴忙道:“主子,只等潮水大退之时,便赶紧命八旗汉军抢占卫河两岸要紧处,并修建炮台,只要炮台一修建成形,明军水师就进不了卫河,如此一来我大清兵也就可以对大沽口实施长期之封锁围困。”

多尔衮当即命曹尔玉去查看。

要说运气好,还是曹尔玉这狗奴才的运气最好。

当时在井阑顶上的十几个人,除了多尔衮跟福临有人保护保护没负伤之外,其他人或轻或重都是负了伤,唯独曹尔玉这个狗奴才毫发无伤。

曹尔玉当即带了几个巴牙喇前往海边察看水情。

只过了不到半个时辰,曹尔玉便兴冲冲的回来了。

“主子,已经退潮了,退得卫河的河口都露出底了。”

多尔衮闻言当即便把噶达浑、济席哈以及石廷柱等几个八旗汉军的固山额真叫进来,让他们抓紧到卫河两岸挑选紧要处修筑炮台,并架起大炮。

还特意叮嘱石廷柱提高警惕,防止明军突袭。

……

其实多尔衮真多虑了。

大沽口的明军已经根本没能力发动什么突袭。

像昨天晚上那种情况,趁着建奴阵脚大乱的时候突然来一下勉强还可以,等到建奴重新稳住了阵脚并且有了防备,再搞突袭那就是找死。

对于主动出击这一点,崇祯也是下过死命令——严禁主动出击。

徐应伟在盖州卫连一个建奴的影子都没看见,也没敢主动出击,而是只能沿着辽河东岸一点点往北修建防御铳台。

阎应元就更不可能主动出击。

尤其是昨天一整天恶战下来伤亡了三千多人。

现在整个大沽口,完好无损的也就一千多人。

接到哨兵的报告,阎应元和陈明遇第一时间登上高耸的瞭望塔。

站在瞭望塔顶上往西北看去,很快就看到了正在卫河两岸忙着修建工事的建奴,看这架势应该是在修筑炮台。

举起望远镜就看得更加清楚。

只见一队队的建奴袒胸露背,通过粗麻绳将夯具高高甩起空中,又用力拉下来,两人合抱粗的夯具便重重的砸落在地面,直到过了许久,才听膨的一声响。

如果崇祯在这里,很快就能通过声音的滞后时间大概计算出距离。

阎应元并不清楚什么是音速,但是仍旧目测出了炮台的大概距离。

“相隔了大约两千步。”陈明遇也估计算出来,“超出4寸炮射程了。”

“建奴显然是精心挑选过的。”阎应元点头说,“他们修筑这两座炮台,估计是为了阻止我军水师溯卫河而上直达天津卫甚至于通州、北京。”

顿了顿,又说道:“再接下来,估计就要挖壕沟长期封锁围困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