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381章

作者:寂寞剑客

顿了顿,崇祯又问道:“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回圣上,小人张韬。”京营队长一脸崇敬的答道。

“张韬?朕记住你了。”崇祯点了点头,抬腿往里走。

然而才刚刚走近中门,便听得内院陡然传来轰的一声。

下一刻,原本紧闭着的中门便被一股气浪猛的被冲开,门板飞出的同时还把守在门外的几个新军也吹得东倒西歪。

兀把炭、猛可兔等夷将便呼喇喇冲上前挡在崇祯跟前。

崇祯只感到一股劲风从脸上刮过,隐隐还有些烫,一颗心便不由得沉下去,看这样子是发生事故了?

刚才这一声巨响,把他耳膜都险些震破,难道是爆缸了?

想到这,崇祯抬腿又要往内院走,却被兀把炭和猛可兔两人死死挡在身后。

“圣上,里边情形不明,有危险,你不能进去。”兀把炭两人死活不肯让路。

“唉呀,赶紧进去救人,里边定是发生事故了。”崇祯猛一跺脚,随即又回头吩咐朱慈炯道,“炯儿,你快去医学院叫傅山来!”

不管里边有没有出事故,先把傅山叫过来再说。

说话间,巴克勇已经到里边察看过,确定没有危险才让崇祯入内。

一进门,崇祯就看到了横卧在院子里的一台巨大的机器,蒸汽机。

穿越来到大明三年多了,终于看到了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械设备,虽然看上去仍旧很原始也很简陋,但是至少看着像一台机器。

不过遗憾的是,这是一台“损毁”的机器设备。

左边的那个差不多有两丈高直径一丈的大锅炉,已经从中间裂开。

在爆裂的缺口,仍还有一股股的热汽从中呲出,隔着这么远距离,都能感受到灼人的热意,好家伙,敢情不是爆缸,而是锅炉发生了爆炸。

再定睛看蒸汽机的周围,但只见横七竖八躺了一地的人。

最近的那个更直接从腰部断为两截,内脏血水流了一地,再顺着尸体往前看去,便看见一块巨大的碎铁片,很显然,是这块碎铁片将这人切成两截。

“救人,还愣着干什么?”崇祯黑着脸低吼道,“赶紧救人。”

崇祯第一时间来到那具尸体的跟前,是个老人,应该是参与蒸汽机制作的工匠,崇祯心痛之余又松了口气。

老工匠的牺牲,固然让人痛心疾首,

但是至少不会影响到蒸汽机的研制。

这时候,被爆炸冲击波震晕的科研人员纷纷苏醒了过来。

方以智被搀扶过来时脑袋还是晕的,而且脸上也起了泡,估计是被蒸汽给熏的,但应该只是熏到到了一点,否则就不只是起泡。

帕斯卡也同样被两个夷丁搀扶过来。

方以智他们俩都没有发现崇祯的到来。

看到锅炉被炸成这卵样,方以智痛心疾首。

帕斯卡则是摊了一下手,用法语说道:“噢,上帝,我早就说过不要着急试车,在温度计还没有装上之前不能试车,你们非不听,这下完蛋了。”

听完通译转译,崇祯皱眉问道:“方以智,这是怎么回事?”

“圣上?”方以智这时候才发现崇祯,赶紧长揖倒地见礼。

帕斯卡也是右手抚胸向崇祯致以问候:“尊敬的皇帝陛下,能再次见到您真是荣幸,不过在这样的场合与您相见,真是令人遗憾。”

崇祯懒得废话,又道:“到底什么情况?”

“圣上,都怪臣大意。”方以智苦笑道,“帕斯卡其实劝阻过臣,说如果没有温度计,有可能会导致锅炉气压过高发生爆炸,但是臣没有采纳,故而有此祸。”

顿了顿,方以智又难过的说道:“请圣上治臣之罪,革去格物科都给事中之职。”

“胡说什么呢。”崇祯黑着脸道,“科学探索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流血牺牲虽然令人痛心,却是难免的,朕若是因为这点事故就罢免你这个格物科都给事中,岂非因噎废食?”

“圣上,臣……”方以智既感动又惭愧,已经哽咽不能成声,这次事故本可以避免的。

崇祯又说道:“发生事故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一次事故就丧失信心,方以智,你现在就告诉朕,你会不会因为一次事故丧失信心?”

“此断然不会。”方以智肃然道,“此次失误只会更加坚定臣献身格物科之决心。”

“好,只要你没有丧失信心就好。”崇祯欣然点头,又道,“那就抓紧时间查清楚确切的爆炸原因,是因为管道堵塞还是因为汽缸活塞不匹配,又或者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再尽快解决问题,消除隐患,争取在最短时间内造出蒸汽机。”

“是。”方以智肃手道,“臣一定尽快查清楚原因。”

崇祯又叮嘱方以智道:“牺牲的那位工匠着重抚恤,家里如果有子侄,可以荫一子侄进格物科工场接替他的差遣。”

“还有今后一定要谨慎小心。”

“尽量避免发生类似的事故。”

“试车的时候你们别离得太近。”

“是,臣记下了。”方以智一脸的严肃。

崇祯又劝慰了宋应星、玻义耳等人一番,便离开了工场。

这回可真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原本想着终于能看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动力,却没想到目睹了一场事故。

但好在事故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人员伤亡。

第四百七十八章 致大清于死地

与此同时,睿亲王府的东暖阁。

多尔衮正召集洪承畴、范文程、宁完我以及侯方域议事。

入关三年,建奴的朝会形式也在逐渐的被中原习俗同化,太和殿的朔望大朝会日渐沦为形式和走过场,军机房才是真正处理朝政的机构。

但是真正行使决策权力的场所,却是睿亲王府的东暖阁。

而且多尔衮在每次做决策之前,都必然会征询洪承畴等幕僚的意见,侯方域也凭着自己的表现跻身四大幕僚之末,这让曹尔玉妒嫉不已。

“主子,正如您所说,接下来将是火器之争。”洪承畴道。

“因为训练一个八旗马甲非得十年苦功不可,而训练一个火枪手最多只需三个月,然而到了战场上,八旗马甲已经未必是火枪手的对手。”

“亨九,你不必顾忌朕而给八旗马甲留面子。”多尔衮道。

“什么未必,八旗马甲纵然披三重甲,也照样挡不住火枪手的一枪。”

“现在已经不是几十年看谁骑射犀利、甲胄坚固,谁就能够赢得战争的时代了。”

说到这一顿,多尔衮又接着说:“现在比的是谁家的火器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还有谁的火枪手更多,朕必须承认属于马刀骑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主子明鉴。”洪承畴拱了拱手,又道,“八旗马甲相比汉军火枪手不仅训练不易,所需之甲胄以及兵器也极难打造,大稍弓、重箭、棉甲、布面甲、锁子甲以及各种铁札甲,造价属实太昂贵,而一把燧发枪所费不过一两银。”

顿了顿,洪承畴又说道:“花同样的银钱,一个八旗马甲可换来五个汉军火枪手。”

“所以,臣建议对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以及绿营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编,全面换装燧发枪、骆驼回旋炮及红衣大炮等火器。”

“除此之外,还要制造其他火器。”侯方域紧接着说道。

“似明军使用的那种手榴弹,在战场上往往能收到奇效。”

“对,还有手榴弹以及地雷。”范文程道,“也要大量督造。”

多尔衮以手指无意识的敲击着美人靠扶手,片刻之后说道:“几位先生想过没有,在全面换装火器之后,每个士兵的钱粮耗费其实少了,这也就意味着伪顺和南明将会拥有更大规模的军队,大清是不是也要编练更多的八旗汉军?”

“主子明鉴,这正是奴才等今天想要与你说的。”

洪承畴跟范文程等三人对视一眼,又接着说道:“奴才等建议将京畿、河北、山西及山东两府的汉民百姓全部划入八旗汉军。”

“将汉民全划入八旗?”多尔衮一下蹙紧眉头。

“对,汉民全部抬旗。”洪承畴道,“享有旗人同等之权力,给他们划分土地,且不需要缴纳粮税,但是当朝廷有征战的需要时,所有旗丁都必须自带钱粮及武器,无条件的替朝廷征战沙场,当然,打了胜仗也能有赏赐。”

“这样能行?”多尔衮脸上没有流露任何表情。

将治下汉民全部纳入八旗汉军的好处肯定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第一个,治安形势将会瞬间逆转,汉民百姓有了田地又不用缴税,肯定就不会再像现在般离心离德,转而开始称颂大清的好。

第二个好处也是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大清瞬间就能拥有上百万的兵源!

据户部估算,眼下大清治下的京畿、河北、山西、山东以及辽东等地,不算蒙古,也不算女真人,汉民的人口数大约在五百万。

这个数字相比明朝万历年间已经少了许多。

根据万历六年的鱼鳞图册,北直、山西加山东只是成丁就有一千多万,总人口数量至少也在三千万以上,这也就是说,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乱,这几个省的人口数量已经锐减为只剩原来的六分之一。

但是这对于大清来说仍旧是个巨大的数字。

五百万人口,成丁少说也有将近两百万丁!

如果将这两百万丁都编为八旗汉军,也就意味着,极限状态下大清将可以征发两百万八旗汉军用于征战,这个简直就太美妙了。

当然,这个只是理想状态,毕竟就算能征召两百万个汉军,清廷也拿不出两百万支燧发枪装备这些汉军。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将汉民划入八旗汉军之后,大清就再不会有兵源不足之虞。

毕竟,根据晋商从南边获得的情报,南明光是常备军的数量就已经超过八十万,其中徐州镇兵十五万,归德镇兵二十万,湖广镇兵十五万,云南镇兵十五万,此外还有二十七万新军外加骑兵营、水师以及京营兵。

有鉴于此,大清也的确有必要扩充军队的数量。

但是将汉民全部划入八旗汉军也有不好的方面,首先是八旗满洲和八旗蒙古肯定会心生不满,甚至原来的八旗汉军也会有怨气,原先被他们踩在脚下任由他们欺凌欺辱的贱民忽然跟他们平起平坐,但凡是个人都会生气。

再一个就是清廷的粮税瞬间就被清零。

然而现在的清廷早已经不再是最初的后金。

最初的后金官员数量很少,所以俸禄支出不多。

可是自从进关之后,清廷接纳了大量汉族降官,又敕封了大量的勋贵,所以每个月的俸禄支出都不是个小数字。

如果将治下的汉民全部划入八旗汉军,那么粮税瞬间归零。

没有了粮税,清廷拿什么来养活这么多的官员,还有勋贵?

“主子,可以效仿当年老汗的做法,向外索取。”宁完我道,“眼下朝廷储备的银子还足以支撑五年的俸禄支出,至于五年之后,八旗汉军已经编练成军,我大清便可拥有上百万的精锐火枪队,便又可以向南明及伪顺发起灭国之战,进而从伪顺及南明攫取大量财物,然后通过掳掠维持朝廷开支。”

当年的老奴就是这么干的。

不管是贵族官员还是旗丁,都是没有俸禄可领。

要想得好处,只能跟着老汗去打仗,打了胜仗就能分战利品,在战场上立了大功,老汗还会有额外赏赐。

洪承畴说道:“主子,正所谓狄夷入华夏则华夏之,华夏入狄夷则狄夷之,我大清自入关那一日起,便已是华夏正统,还望主子勿以狄夷自居,也不要再有华夷之别,奴才恭等请主子将所有汉军划入八旗汉军!”

“奴才等恭请主子将所有汉民划入八旗汉军。”

范文程、宁完我相继跪地,只有侯方域没吱声。

多尔衮也是没有急着应下,而是久久默不做声。

洪承畴他们确实是为了大清着想,这点多尔衮是知道的。

但是多尔衮更清楚,满人才是大清的根基,这一点永远都不会变。

为了讨好汉人而得罪满人,这是自掘坟墓,多尔衮不会犯如此愚蠢的错误。

当然,洪承畴他们也不是有心要骗他犯错,而是他们的想法有些过于天真,又或者说骨子里奉行的仍旧是儒家那一套。

也不是说儒家的那一套就不好。

但是他多尔衮只会有选择的采用。

当下多尔衮颔首说:“三位先生的意思朕已然尽知,天色不早,先请回吧。”

等洪承畴他们走后,多尔衮才问侯方域道:“朝宗,你刚才为什么不说话?是不赞成洪承畴他们三个的意见吗?”

“是的,奴才不赞成。”侯方域道,“亨九先生他们分明有私心。”

“是吗?”侯方域这话让多尔衮有些意外,皱眉问,“有何私心?”

侯方域轻哼了一声说:“亨九先生他们提议,将大清治下所有汉民都抬旗,全部划入八旗汉军,表面上看保留了大清的八旗制,但实际上却是砍断了八旗制度的根基,一旦此策全面推行,八旗制度从此也就名存实亡了。”

“所以,洪承畴他们三个是要致大清于死地?”

多尔衮的眼神冷下来,只要侯方域说一声是,就准备严惩。

然而侯方域却摇头说:“非也,洪承畴他们三个并非是想要致大清于死地,而是想要将大清改造成为他们想要的那个样子。”

“他们想要的样子?”多尔衮问,“什么样子?”

侯方域沉声道:“就是国家大事由他们这些大臣说了算,皇帝就是个傀儡,他们之前在大明为官时就是这么干的,现在又想把这一套搬到我大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