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00章

作者:寂寞剑客

“朝鲜人?”徐乌牛没有轻信朴东熙,冷然道,“把斗笠盔脱了。”

朴东熙和身后的十几个朝鲜兵赶紧脱掉斗笠盔,露出一头黑发还有发髻,跟建奴的金钱鼠尾截然不同。

“还真是朝鲜人。”

徐乌牛这才松了一口气。

当下徐乌牛又带着小伙伴回到大街上,继续搜寻建奴。

这时,盛京城内的喊杀声和兵器撞击声逐渐变得稀疏,昭示着城内的建奴已经被斩杀得差不多了,徐乌牛便叹口气。

看来也就这么些斩获了。

三颗人头,一百五十元。

娶媳妇应该是绰绰有余了。

还可以置办几亩地再买头牛。

不过大弟、二弟还有三弟也快成年了,马上要娶媳妇。

想到这里,徐乌牛就叹了口气,看来还得多砍几颗建奴首级才行啊,他们家能不能过上好日子,全指着建奴人头的赏钱了。

……

盛京城外。

朱慈炯催马缓缓走到徐应伟的身边。

“徐给谏,你不去杀几颗建奴人头?一颗值五十元呢。”

“不过是区区五十元赏金,臣志不在此。”徐应伟摆手道。

“徐给谏喜欢的不是金钱,那一定是美人喽。”朱慈炯笑着说,“那你更应该进城,城里没准有美貌的建奴女子,正好抢回去做侍妾。”

“美人亦非臣所愿。”徐应伟洒然道,“臣的志向是为大明开疆。”

朱慈炯眼睛亮起来,说道:“徐给谏,父皇曾说在大洋的南边及东边还有数块面积不亚于大明的大陆,不如你我结伴去开疆拓土?”

“好啊。”徐应伟欣然点头,随即又说,“不过现在可不行。”

“现在肯定不行,建奴都还没有剿灭呢。”朱慈炯哈哈一笑又问道,“徐给谏,盛京城已然是光复了,接下来又该怎么办?”

“接下来就是守城。”徐应伟严肃的说道。

“尽可能多的准备粮草军械,应付建奴的疯狂反扑。”

朱慈炯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盛京乃是建奴的旧都,距离科尔沁蒙古也近,所以建奴多半会发起疯狂反扑,单凭你带来盛京的一个步兵旅加一个炮营,恐怕是守不住,要不要再给你两千兵?孤只带一千兵去汉城应该也够了。”

在光复盛京之后,徐应伟的一万人马就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留守盖州,盖州是明军在辽东的跳板及大本营,绝不能放弃。

所以徐应伟最多只能调五千新军守卫盛京,这点兵力确实有些单薄。

徐应伟却拒绝了朱慈炯的好意,一摆手说道:“定王的好意臣心领了,至于那三千新军还是跟着你去汉城吧。”

“盛京这边不用担心。”

“臣一点不担心建奴发兵报复。”

“臣担心的是建奴还会像上次那样按兵不动。”

说到这一顿,又说道:“这样的话就又白忙活。”

“这次不会。”朱慈炯摇摇头说道,“要是丢了盛京都没有任何表示,多尔衮在八旗贵族中间也就毫无威信可言了,今后他还能拿什么服众?”

“建奴若来,就杀他个尸横遍野。”徐应伟森然道。

朱慈炯想了一下又道:“要不这样,把朝鲜军留下?”

“朝鲜军?”徐应伟便也有些意动,朝鲜军的战斗力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在守城战中帮助明军搬运一下守城器械肯定能够胜任。

之前他还真忽略了这支军队的存在。

朱慈炯说道:“徐给谏,就这么定了。”

徐应伟便忍不住劝谏道:“定王,哪怕你已经做出了决定,至少表面上还是应该跟李氵窅说一声,李氵窅毕竟是朝鲜王国的储君。”

“噢对对对,以小事大以智,以大事小以仁。”

朱慈炯笑道:“大明虽然是宗主国,但也不该轻慢藩属国。”

“定王英明。”见朱慈炯采纳了自己的劝谏,徐应伟感到十分的欣慰,至少太子和定王都是有大胸襟的,这至少能保证大明五十年气运。

当下朱慈炯派人进入盛京城将李氵窅找了过来。

“小臣李氵窅叩见定王殿下,参见徐给谏大人。”

李氵窅依礼先向朱慈炯大礼参拜,再给徐应伟作揖。

“平身。”朱慈炯微一肃手说道,“麟坪大君,这次真是多亏你们相助,否则不可能如此轻松就夺回沈阳。”

“惭愧。”李氵窅连忙说道,“我们其实并没做什么。”

李氵窅这话当然是谦虚之辞,朝鲜军还是起了作用的。

徐应伟跟朱慈炯对个眼神,说道:“有一个事,得跟麟坪大君说一声,定王还有随行的三千精兵可能没办法护送你回汉城了。”

“啊?”李氵窅闻言脸色顿时垮下来。

没有朱慈炯和三千明军撑腰,他是半点信心都没有。

毕竟朝鲜国内有相当数量的文臣武将是满清的走狗。

此外还有更多数量的文臣武将希望拥立李倧的幼子。

因为主上年幼,权力就会落到臣子手中,这是大臣们梦寐以求的局面。

所以,如果没有明军的撑腰,李氵窅就算是回到汉城也是很难当上世子。

当下李氵窅的目光转向朱慈炯,以近乎哀求的语气说:“定王,咱们之前不是已经说好的么,等大明天兵夺回盛京城之后,便出兵护送小臣回国拨乱反正,若是没有大明天兵作为倚仗,小臣根本没有能力拨乱反正。”

朱慈炯信口胡诌道:“这不是出了变故么,原本准备调来盖州的五千新军已经被父皇调去大沽口,这样一来盖州的五千新军就没办法前来盛京,所以留守盛京的兵力就只剩下徐给谏带来的这五千多新军,这点兵力实在太单薄,所以孤的三千新军只能临时留在盛京,先协助徐给谏守住盛京再说。”

“啊?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呀?”李氵窅难掩失望之情。

“这个孤也说不好。”朱慈炯有些无奈的说,“也许三个月,也许半年,谁知道呢。”

“半年?”李氵窅脸色垮下来,真要是等半年,怕是黄花菜都已经凉掉,他二哥李淏早就已经回汉城抢走世子位,这哪行。

第五百零六章 声东击西

当下李氵窅苦着脸说道:“定王,这样不太好吧?”

“孤也知道这样不好,但这不是实在没办法么。”朱慈炯继续唱白脸。

见火候已经差不多了,徐应伟适时唱起了红脸:“麟坪大君,本官倒是有一个办法,不如让五千朝鲜军留在盛京,协助我们守城,这样定王还有他的三千精锐就可以护送你回平壤拨乱反正了。”

“可以,可以让朝鲜军留下协助守城。”

李氵窅一口就答应下来,因为在他眼里,朝鲜军的战斗力跟明军的战斗力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刚才明军轻松打垮建奴守军的一幕,李氵窅可是亲眼看到了,换成朝鲜军,是绝对没有这个能力的,所以他更希望能有明军保护。

“好吧。”朱慈炯勉为其难的答应下来。

李氵窅顿时松了一口气,这下世子位稳了。

当下李氵窅又问朱慈炯:“定王,那我们什么时候动身去汉城?”

朱慈炯道:“孤这边随时可以,但是你那边需安顿好朝鲜军,要不然的话,朝鲜军军心不稳,就会影响到盛京的防御作战。”

李氵窅忙道:“小臣这便去安排。”

……

数日之后,时间来到崇祯二十年(1647)的十月初。

京畿已经降下了今冬的第一场雪,足足有一尺多厚,京城内外的所有建筑以及田野都披上了银妆素裹。

“辽东急报!”

“辽东急报!”

“辽东急报!”

伴随着凄厉的长嗥声还有急促的马蹄声,一骑信差风驰电掣般向着朝阳门疾驰而来,把守朝阳门的八旗汉军见状,便赶紧让开去路。

信差旋风般冲过城门,冲上了朝阳门大街。

得亏是现在天寒地冻,大街上没有多少行人。

要不然的话,这么快的速度非撞到行人不可。

信差进了朝阳门之后,并没有继续往前去皇城,而是拐向南边的睿亲王府。

堪堪来到睿亲王府的大门外,信差的坐骑便长嘶一声摔倒在地,筋疲力竭的信差也从马背上重重摔下来。

“辽东急报!”

“盛京,盛京失守了。”

信差挣扎着坐起身并解下包袱。

然而一句话还没说完,便两眼一黑昏厥过去。

曹尔玉外出办事回来,见此当即吩咐王府的包衣将信差抬下并叮嘱喂姜汤,他自己则带着急递径直奔东暖阁而来。

此时在王府的东暖阁,多尔衮正召集洪承畴、范文程、宁完我等心腹议事。

“诸位。”多尔衮的目光从洪承畴的脸上掠过,沉声道,“晋商细作已经打探到了关于漕运的消息,最近这半年,明廷并未通过运河大规模的输送物资到淮安或徐州,所以向徐州增兵二十万确是虚张声势。”

洪承畴一捋颔下胡须,心说果然。

多尔衮又道:“此外还有一个消息。”

洪承畴等人的目光便齐刷刷看过来。

稍稍的一顿,多尔衮接着说道:“来大沽口的两万明军,是由崇祯亲自领军,如果中途不出现意外的话,此时崇祯差不多应该已经到大沽口外海了!”

“竟有此事?”洪承畴等人脸色大变,这可属实没有想到。

过了好一会,范文程才兴奋的说:“主子,这可是个好机会。”

“不错。”宁完我也道,“要是能阵斩崇祯,南明就再不足虑。”

洪承畴却还是有些怀疑:“主子,此消息可靠否?真是崇祯领兵?”

居于末位的侯方域却幽幽的说道:“奴才记得徐州大战紧急关头,崇祯曾经亲领士子营驰援云龙山,以此看来这个狗皇帝还是很喜欢弄险的,所以此次亲自领兵驰援大沽口,也不是没有可能。”

顿了顿,侯方域又说道:“眼下已经是十月初一,北海的海面已经开始封冻,最多再过半个月左右,海面就会冻住,崇祯如果真来了大沽口,到明年四月北海解冻之前,他就别想离开大沽口,也就是说我大清兵足足有五个月的时间!”

听到这,多尔衮便一拍龙案喝道:“朕意已决,即刻发兵大沽……”

然而最后一个“口”字还没出口,曹尔玉就急匆匆的走进了东暖阁。

“主子,祸事了。”曹尔玉来不及跪地打千就喘息着说,“盛京失守了!”

“什么?”多尔衮闻言只觉脑子里边嗡的一声,洪承畴、范文程、宁完我还有侯方域这四个铁杆汉奸也是面面相觑。

盛京失守?这怎么可能?!

东暖阁内瞬间变得寂静,落针可闻。

曹尔玉喘了口气,小心翼翼的将塘报递给多尔衮。

多尔衮快速的看完塘报,又默默的将塘报递给离他最近的洪承畴,范文程等几个铁杆汉奸便也赶紧凑过来一起阅读。

看完塘报,几个狗汉奸都下意识的倒吸一口凉气。

好家伙,敢情塘报还不是盛京将军叶克舒发出的,而是科尔沁蒙古左翼前旗扎萨克额森郡王发出的,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留守盛京的五千多大清兵还有五千朝鲜军已经遭到全歼!

这是让洪承畴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同时也觉得有一些不可思议。

根据情报,盖州卫的明军只有一万,去掉留守盖州的兵力,明军能投入盛京作战的兵力顶多也就五千,而且辽东明军携带的红衣大炮也不多,而盛京却有着坚固的城防工事,就算护城河被冻住,明军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打破盛京城吧?

真是奇了,明军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攻破盛京城的?

难道是盛京遭到了偷袭?大清兵被杀了个措手不及?

可是问题来了,明军又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杀到盛京的?

要知道盛京城处于辽河平原的中心,周围都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而且大平原上遍布着大清的夜不收,明军是如何隐匿行军的?

洪承畴他们真是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