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8:我阅读能赚钱 第424章

作者:520农民

但想研制出世界顶尖的卫星,那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沐阳开挂亲自设计,这也是没法的事。

但只要他们吃透星斗一号的技术,他们个人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星海集团并不是只靠沐阳一个人搞研发,在去年,公司一共申请了五千多件PTC国际专利,而沐阳本人仅有二三十件而已。

如果仅靠沐阳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完成那么多大项目。

半个小时后,沐阳讲解完毕,参会人员可以向他提问,也必须搞清楚这个研发项目的内容,否则研发方向就搞错了。

一名组长恭敬问道:“董事长,我请教一下,专业卫星是不是比综合卫星更好一些?这样的卫星会轻量化?”

沐阳回道:“嗯,你提出的这个问题主要考虑到火箭的载荷问题。

火箭项目组那边暂时没有向你们透露出星空一号的技术参数,现在也是时候了。

LEO的载荷可以达到200吨,我们可能凑不齐发射一次的载荷。

所以,不用担忧载荷问题。

我们要打破常规设计,他们为什么不这样设计,主要是综合类卫星也不容易做好,其次受火箭载荷能力的影响。

我们公司是走在世界最前沿,没有谁为我们探路,路只能自己走出来。”

众人点头,同时也感到很震撼。

LEO的载荷竟然达到200吨,那是什么概念?!

太夸张了吧!

虽然他们都属于太空探索技术项目组的科研人员,但各分支项目组的科研成果是不能随意向其它项目组公开的,除非有必要需要知道,所以他们暂时不清楚星空一号的情况。

当星空一号研制成功了,一些技术参数当然会向总项目组的一些人员公开。

“董事长,是200吨还是20吨?这么夸张!”

大家还是有些不相信,另一名组长以为自己听错了。

“是200吨,如果只是20吨载荷,那真得好好考虑卫星的重量了。轻型化设计也意味着采用昂贵的轻型材料,我们的发射成本很低,可能不到10万元一吨载荷,所以,星斗一号的一些零部件材料,如果没必要,可以用比较廉价的材料代替,这样一来,卫星的制造成本会降低许多。”沐阳说道,原本计划的278公斤,一些零部件的材料会进行替换,最终星斗一号的重量可能超过三百公斤。

“董事长,如果LEO的载荷能力达到200吨,那真是太棒了,少了许多顾虑。”

得到董事长的确认,众人感觉星海集团会给世界带来又一个震惊。

接下来,沐阳讲解完星斗一号的设计思路后,和下属一起梳理一下星斗一号的零部件什么需要采购和自主研发,一直忙到中午下班时候。

到了下午,沐阳和卫星项目组的人员继续梳理工作思路,等到各组长没有疑问后,这个会议才算完成。

会议结束之前,沐阳提醒一下众人:

“我在年初的时候,跟大家提醒过丑国的SpaceX公司太空探索公司,这是一家强劲的竞争对手。

哪怕我们走在世界最前列,但永远不要小觑我们的竞争对手。”

沐阳也想过让国产电动车打入丑国,但想一想,太难了,丑国也会想方设法限制国产电动车在丑国发展,依然会大力支持特丝拉发展。

实际上,特丝拉能发展起来还是在申城建造工厂之后,生产成本大降,同时MODEL3产能也提升上来,刚好碰上桦国新能源政策和各城市绿牌照政策,才能大卖。

只是说,这一世多了沐阳这个搅局者,特丝拉的历史已经改变了。

申城特丝拉工厂也没建成,特丝拉发展缓慢。

两天后,沐阳要到宁城的火箭发射基地视察星火一号火箭发动机点火试验。

他也没指望试验一次就能成功,但还是希望别爆炸了。

第510章 好事多磨

星火一号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时间并不长,不到一年时间,沐阳期待了许久。

10月27日,

沐阳乘坐汐凡号超级游艇到火箭发射基地。

冷涵和金伟知道老师正在进行的项目,也想看火箭发动机试验,冷涵就向他提了下,沐阳没多想就答应了,就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去看看,就当是学习了,顺便让他们旅游一下。

星海集团总部基地到火箭发射基地挺远的,如果是坐车也得三个多小时,然后再坐半个小时快艇才到。

如果是开游艇的话,那时间更长,速度快的话也得六个小时。

不过,坐车累呀。

乘坐游艇的话,可以躺在床上休息。

游艇上有不少客房,沐阳和学生在晚上七八点出发,第二天早上就能到了。

当这八个学生知道能和老师一起去火箭发射基地,甚至能坐老师的游艇时,那兴奋劲,都快嗨上天了。

一个晚上,他们几个就坐在游艇顶层看夜景,一起聊天。

“师姐真厉害,竟然敢和老师提出来玩。”

“什么玩不玩嘛,我就是想去看下火箭发射基地,看看发动机如何进行试验,真是的,你们师姐很好学的,懂不懂。”冷涵眨眨眼,“要不是我提出来,你们有个屁机会跟我一起出来观察。”

谢尉争不想戳穿师姐的话了,歪着嘴说道:“师姐的确厉害,我还坐过游艇呢,特别是这样的超级游艇,太享受了。”

“我也没坐过,要不是老师的学生,这辈子都不会有机会的。这可比坐未来01舒服多了,就是这个天气吹海风,还有冷。”金伟也说道。

“老师还有私人飞机呢,不过我觉得坐游艇更加舒服,比坐未来也舒服,要不然的话,老师直接坐车过去了。”

这几个学生聊到晚上十二点钟才回客户休息,游艇开的速度并不快,在凌晨的时候,游艇才开到宁城海边。

凌晨的时候,汐凡号游艇才开往火箭基地。

早上八点钟的时候,游艇停靠在码头边。

火箭发射基地的码头已经建设好,可以停泊万吨以下船只,一共拥有一个专用停泊位和两个常规停泊位。

星海集团委托建造有专业的火箭运输船,可以直接与码头对接,在运输船上的火箭运输车可以行驶到码头上,然后开到火箭发射基地。

游艇靠拢码头后,火箭基地安排车辆接送沐阳等人。

沐阳上了码头,让司机停车一会,他在周围走一圈观察码头建设。

为了方便运输船与码头稳定连接,防止运输车过船头造成重心不稳,常年水位不稳问题,把码头建设成封闭式,船只进入专用船坞后,封闭船坞,可以升降船坞内水位,让码头平面与船只平面水平,然后连接锁紧,固定船只,运输车才驶上码头。

如果换作其它非专用运输船,那就没法实现与码头连接锁紧。

码头东面,那是通向火箭基地的方向。

沐阳重新坐上车里,让司机开向火箭基地。

码头通向火箭基地的硬化路路宽达三十米,长达一两公里,路两侧种植了绿化。

行驶了约两公里,到达基地入口。

入口处,有数名安保坚守岗位,防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基地。

安保人员看到是沐阳到来,敬礼了下,然后让车子通过。

基地建造有发射控制中心,也就是所谓的办公场所,有一个发射场(发射火箭的平台),两个试验场地,三个发射检验车间,两个火箭回收场、地面观测站以及员工的生活场所。

试验场地和火箭发射场地毗邻,远离其它建筑。

火箭在检验车间检验完毕后,搭载轨道平台车沿着建设好的轨道拖到发射场,两地距离约五百米。

沐阳到了基地控制中心后,与项目经理叶凡沟通了一下。

“叶经理,准备得怎么样了?”

“董事长,一切准备就绪,等待点火试验。”叶凡恭敬地回道。

他的语气中三分激动,七分紧张,压力非常大,一年多的努力就看今天了。

沐阳点头,和他一起来到控制中心指挥部。

而他的八个学生,像小尼虫一样跟在他后面,好奇地张望周围的一切。

通过控制中心的数十个屏幕,可以看到试验场地的所有状况。

此时,星火一号已经被固定架在试验台上了。

由于星火一号的推力非常大,理论最大推力可以达到一千吨,如果试验台强度不够,发动机满推力时,都要把试验台提起飞。

火箭发动机满功率燃烧时非常耗费燃料,像土星五号用的F1发动机每秒钟消耗煤油两三吨。

就算星火一号再省燃料,满推力时,依然消耗恐怖。

不过,点火试验时间很短,仅仅200秒而已。

而这两百秒,如果是真正发射的话,已经足够把卫星运载到几百公里高的太空了。

火箭发动机试验台离发射中心距离比较远,就算火箭发生意外,也能保障发射中心的安全。

“老哥,那发动机下面的水池是干什么用的?”冷涵问下现场一位科研人员,指着一个屏幕上的画面说。

“哦,你说的那个放水的池子呀,那叫导游槽。

它的作用是将火箭发射是产生的能量分流出去,以免对发射造成影响,发射是产生的热量迅速将导流槽中的水蒸发,产生白色的气体,导流槽保护了火箭。

除了降温作用之外,它还有降噪作用。

我们所看到的白烟,主要还是环境中的水蒸气被排放出的液氧汽化后的氧气冷凝、以及推进剂反应产生的白色颗粒。”

“原来这样呀,怪不得。”冷涵恍悟,总算明白了。

其他学生可没冷涵胆子大,就静静地看着。

冷涵有不懂的地方,看到哪个科研人员比较闲,她就直接问。

这个时候,老师会比较忙,她可不敢去打扰老师。

火箭发动机点火试验要验证的事项很多,主要检验其可靠性、安全性和性能。

除了以上之外,还要开展一些试验以验证火箭发动机承受极端工况的能力,如环境温度的高低、燃料成分的变化、各种振动环境,或处于潮湿、雨淋、真空环境下变化情况。

为了验证安全性,有时会对推进系统制造人为故障、伪信号或引入加工缺陷,以检验控制系统或安全装置处理和预防可能发生的故障的能力。

大概九点钟的时候,沐阳了解现场准备情况差不多后,下达命令:

“叶经理,开始点火测试吧。”

项目负责人叶凡听到董事长吩咐,神色凝重,向试验人员喊道:

“检查发射现场!”

这是正常流程,哪怕检查过无数次了,还是得按照流程走。

测试员按下流程后,试验现场会响起广播“准备试验,请无关人员离开现场”的叫喊声,重复了三次后,确认现场无人员,才进行下一道流程。

“报告,检查完毕,一切安全。”

“检查燃料储备情况、气压情况……”

……

一道道命令下去,叶凡看到一系列的仪表和显示灯显示正常后,汇报一切正常,可以进行下一步,凝重喊道:“点火启动!1%推力试运行。”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全注视到屏幕上的发动机下方。

冷涵等八名学生,看到老师和叶经理脸色凝重,其他科研人员也是如此,感觉整个控制中心气氛非常竖线,他们也不敢发出一丝声音,真怕打扰了他们工作。

突然间,发动机下部火光亮起,随却喷出几道淡蓝色的火焰。

星火一号发动机一共有一个中心大喷管,周围9个小喷管。

看到九个喷管喷出蓝色火焰,大家压力松了一些。

“每隔三秒钟增大1%,逐渐加大推力!检验推力反应速度。”

叶凡又下命令,一道道操作运行起来。

现在还没有试验十个喷管的微调节,只是试验一下能不能正常点火。

从现场摄像头拍摄到的影像,火焰长度越来越长。

大概60秒后,推力已经增加到理论的21%。

由于推力增加很快,没有汇报数据,也来不及汇报。

但是,中心屏幕上就显示着发动机的推力大小。

101KN,

200.1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