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769章

作者:秋来2

陈士奇被围重庆,数月以来不仅没有等到朝廷的援军,反倒还要分兵去支援别处。

总理熊文灿麾下左良玉、张继学、陈洪范、龙在田等总兵分路向谷城合围,定要把张献忠给困死。

可等命令传过去,就晚了。

熊文灿过于依赖招抚,对张献忠过分迁就,从未采取断然措施,以致养虎为患。

早就有言官上疏弹劾总理熊文灿一意主抚贻误大局。

“陛下发禁旅、调边兵,捐饷至二百万,将以为剿。

总理熊文灿身负讨伐之任,一意主抚。

今军威未振,煦煦招降,虽张献忠幸而就抚,恐鹰眼未化为忧。”

崇祯不以为然,听任熊文灿便宜行事。

湖广巡抚余应桂一直都在湖广,看得一清二楚,极力反对熊文灿一意主抚。

熊文灿不满,借口后期误军,上疏弹劾余应桂。

余应桂出于大局考虑,写信给熊文灿消除误会。

不料他的信使被张献忠的巡逻士兵俘虏,信落到张献忠手中。

信中有“献忠必反,可先未发图之”这类话语。

张献忠据此向郧阳抚治戴东旻告发:“抚军欲杀我”。

戴东旻把此事报告熊文灿,熊文灿以为抓住了把柄,再次上疏弹劾余应桂破坏抚局。

杨嗣昌本来就对余应桂曾弹劾其父杨鹤心怀不满,怂恿皇上逮捕余应桂。

余应桂被逮,激起廷臣不满。

言官们再次上疏抨击熊文灿,指出熊文灿所谓张献忠已给饷银专听指挥。

以及熊文灿所说张献忠得到余应桂信后才咆哮思逞,都是自欺欺人的无稽之谈。

在熊文灿对张献忠调之不能、散之无计,放手让他控制荆襄上游。

这无异于像坐视锤匪占据三省,而朝廷无法反制一样。

谁能不忧心?

第0973章 张献忠起事

熊文灿的用意在于,张献忠听调,则我居功。

不听调,则余应桂任罪。

这便是他对内面对皇帝的时候,功劳都是我的,那黑锅都是手底下人背的。

对外则是虽然我给张献忠发了军饷,可实际上张献忠他是懂得官场规矩的。

我给的军饷不仅有对我的“返点”,还会有额外的润笔费呢!

大明的哪个官员,能够经受得住这样的考验呐?

就算有人说熊文灿不知逮捕张献忠,只顾自身利害,而留他关系数省之安危,恐将重蹈陈奇瑜的覆辙。

朝堂内如此有见识的话,可没有人听啊。

还被嘲笑杞人忧天,大明正在逐步转好,你这样说,是不是见不得大明的好?

朝堂之上已经很难在留有真话。

什么忠言逆耳,通通不再适用。

余应桂自己也在诏狱里上疏申辩。

全面追述近年来的抚剿始末,揭发熊文灿畏首畏尾,迁就退让,收受巨额贿赂,以致造成张献忠强占谷城要挟招抚的局面。

张献忠在谷城招纳亡命,买兵置器,人人知其叵测。

熊文灿却把他当作捍卫荆襄的前茅;派官调遣,张献忠不但不应。

反而扣留解饷官,谋求湖广总兵之职,而今更造浮桥横跨汉水。

凡此种种,熊文灿先足夸张冒功,后是掩匿不报,难道不是欺君么?

讲得有根有据。

遗憾的是,崇祯一概不予理睬,就把余应桂遣戍边地,调拨给吴国俊了。

事实证明,余应桂致熊文灿信中所说‘献忠必反”是有先见之明的。

就连一向桀骜不驯的左良玉也看出张献忠“反迹大露”,极力催促熊文灿发兵袭击。

熊文灿看在银子的份上,敷衍搪塞。

张献忠他虽怀贰心,但未开衅。

你左良玉虽敢斗,但部众末集。

贸然出击,其他受抚各部必然行动。

如不能胜,所失实多,不如慢慢来。

左良玉对熊文灿的脑回路极为震惊,反驳:

“不然,逆贼利于野战,而不利于守城,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彼士卒有骇心,粮饷无后继。

诸部观望必不齐心,贼寡我众,贼散我合,贼怠我奋,攻之必拔,袭之必擒,一失此机,后悔无及。”

这一番话说得熊文灿无言以对,只好苦苦相劝,禁勿用兵。

这么多年起义军在官军眼里的形象终于改变了。

他们从最开始起义时的不利于野战,被几百官军追着几千几万人砍。

终于变成了起义军利于野战,数百人就敢追着上千上万的官军砍。

待到熊文灿意识到形势不妙,向朝廷惊呼张献忠复叛。

朝廷紧急调集川陕军队进抵郧襄围剿时,张献忠已抢先一步在谷城起兵,打得熊文灿揩手不及,自食其果。

张献忠不仅各种物资准备,还征召了从河南来的一万多的灾民。

尤其是在他给熊文灿送贿赂之后,对着自己部下说钱都要送光了。

希望他们也能拿出一点来先垫上,此举搞得诸多将领都想要重新起事。

咱们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才搞来的一点银子,他熊文灿连动嘴都不用,咱们就得把积攒的身家乖乖给他送上去。

凭什么?

张献忠麾下的士卒们,也都毫不掩饰他们要起事的话。

因为咱八大王是一心一意想要归降朝廷,带着兄弟们过上安稳日子。

可是朝廷不信任咱,总想灭了八大王与咱们兄弟拿着脑袋去请赏。

张献忠团伙,从上到下都只剩下一个心愿:

造反!

起事!

在左良玉动手之前,张献忠便率先动手了。

他摧毁谷城城墙,抢掠仓库,释放囚犯,重新举起反对大明的义旗。

谷城知县阮之钿自知在劫难逃,服毒自杀。

相比于前段时间都被摆烂日子,他也算是临死报君王了。

奉张献忠之命前往县衙的马元利来迟一步,一举焚毁县衙门,顺便将还未断气的阮之钿扔进火海。

杀官的步骤很重要。

就算他想要自杀,也得是咱起义军先把他救下来。

然把绳子重新他套好了,凳子由咱们踹,亲眼看着他死。

我等起义军决不允许大明的狗官自杀!

要死也得死在我们的手上,否则怎么能叫做杀官造反呢?

张献忠在过去一年中委曲求全,备受大明各级官僚敲诈勒索,时人称“熊文灿责赂金珠瑰货累万万”。

起兵后,他狠狠的出了这口恶气。

张献忠在通衢大道上张贴告示,向当地百姓宣布:

“我张献忠再次叛乱,全都是总理熊文灿他妈逼得”!

张献忠指责熊文灿欲壑难填,其他官员也贪得无厌。

他张榜公布索取贿赂的官员姓名、索贿数量与日期。

老子送礼归送礼,不要以为额老张没文化,就不懂得记黑账本。

这份明细清单把那些借招抚发财的贪官污吏一一曝光。

张献忠还如实地指出:不受献忠金者,唯襄阳道王瑞旃一人。

湖广等地整个官场都被他给腐蚀了一遭。

或者说是大明官员是主动被腐蚀的。

谁都晓得张献忠当了这么多年的贼头,指定搜刮了数不清的财富。

既然他都改正了,那这等不义之财,就不该他一人独占,我等大明官员需要齐心协力为他消灾祈福。

所以便是恭喜发财,银子拿来。

就这还没等杨嗣昌提议收取赋税事实下来呢,否则湖广的官员会做的更加过分。

张献忠的这种宣传攻势非常有效。

令熊文灿及大大小小的文官武将们,羞愧得无地自容。

主要是丢脸呐。

这种事是能拿到台面上说的吗?

狗反贼,果然不懂官场的规矩。

当初他们都只顾着掂量银子的分量,认为张献忠的忠心是大大的有。

可现在一瞧,全都是捅向他们的刀子。

此举也令世人尽知,熊文灿之流所谓招抚的真相。

与其说他们是在招抚流寇,还不如说是在招抚金钱更加正确的概括。

这哪是帮朝廷办事啊?

他们分明是为了把更多银子揣进自家地窖里,希望朝廷这么办事。

张献忠谷城起兵后,熊文灿自知纵虎归山罪不容诛,立即写了密疏,报朝延,千方百计为自己推卸责任。

哪个高官犯了错,不想把自己的责任摘得干干净净呢?

毕竟他敲了张献忠那么多银子,就是想要回老家享受去。

一旦皇帝怪罪,他必须得提前找替死鬼。

兵科都给事中张缙彦一向对失职官员不放过。

上一次清军入塞给官员们定罪,他都想要把满朝文武都给送进诏狱去。

这次也不例外,他措辞严厉地驳斥熊文灿,向崇祯上报:

“张献忠包藏祸心,无论愚者智者,人尽皆知,熊文灿受他愚弄。

不断为他请官开赏,巧辞匠饰掩盖杀人越货的痕迹,有发觉其阴谋者,立即封堵其口。

熊文灿不断向朝廷谎报军情,把攻州夺郡之雄,说成漏刃破胆之人。

把奔山腾谷之势,说成鼠窜路穷,把拥强兵负异志说成反形未露。

凡此种种,恢饰不伦,欺蒙已甚,还望陛下重重惩罚!”

崇祯至此才恍然大悟,悔不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