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770章

作者:秋来2

下令革去熊文灿所有官职,要他立功自赎。

张献忠部义军到达房县,罗汝才、白贵、黑云祥等三部立即响应,联合围攻房县县城。

大明知县郝景春等负隅顽抗,五日后,城上已经没有招架之力了。

大明郧阳卫指挥张三锡打开北门投降,起义军遂占领房县,郝景春被处死。

谷城、房县起义之后,在均州一带“受抚”的王光恩、王国宁,惠登相、常国安、杨友贤五营首领聚集在一起商议何去何从。

王光恩对着众人道:“大丈夫各立门户,今献忠反,吾辈亦反,是出其裤下,吾不为也。”

他当场咬破手指,歃血定盟,并上书熊文灿表明他的立场,请求大明官府“分顺逆”。

王光恩大言不惭地说什么“大丈夫各立门户”,拒绝同张献忠、罗汝才等一道重举义旗。

实际上他并没有立什么门户,不过是钻在豪门当中,充当一只看门狗,有奶便是娘。

其余几个人真被他给唬住了。

尽管熊文灿上书说张献忠要反,还真的反了后,他依旧玩忽职守。

他听说左良玉要发兵追击,故意给张献忠透露消息。

且强留左良玉饯饮,拖延时间,使得张献忠从容地把武器粮食运人房县山中。

待到熊文灿接到皇帝要他立功自赎的圣旨后,自知身在祸门,根本没心思审度形势,强令左良玉冒险出兵。

左良玉气得大发雷霆:“督台纵虎负隅,使我擒拿,若不去,必加我逗留之罪。”

熊文灿是懂让手下人背锅的。

左良玉这么个主,从来都是坑别人,鲜有被人坑,自然一眼看出来了。

在这个世界上,能成功坑过左良玉,且让他自愧不如的,只有王朴一人,其余皆不足论。

现在名单上又填了熊文灿的名字。

“这一带尽是大山,路途险阻,运粮不易,难以追赶。”左良玉咬着牙说出直接的理由。

熊文灿却不管那个,我还有尚方宝剑,你真敢不听令?

陛下虽然剥夺了我的官职,叫我戴罪立功,可我要是没有功可立,临死我也要拉上你。

对于这种狠人,在大明体系下的左良玉,饶是桀骜不驯也是没辙。

令旗一到,左良玉只得冒着暑气讨伐。

左良玉同河南副将罗岱率领部众冒着炎暑进兵。

他让罗岱打前锋,自己跟在后面。

从襄阳起程,官军只走了两天粮食就接济不上。

士兵饥肠辘辘,沿途采摘山中野桃、枣子为食。

有的把军马杀了吃,有的甚至吃树叶,直至十天后才赶到房县。

张献忠则以逸待劳,在房县西八十里的罗喉山布下埋伏。

且故意“佯败二阵”,诱敌深入。

官军进入埋伏圈后,义军一声令下,把官军全部包围。

官军情知中计,乱成一团,副将罗岱被杀,左良玉拼命突围,大败而回。

连总兵官的关防也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士卒死者一万多人,丧失军资器械不计其数。

左良玉逃回房县清点人数,剩下的还不到一千人。

一向骄悍的左良玉当然不愿代熊文灿受过,写了一道奏疏给崇祯。

他把熊文灿在张献忠反迹已躇时阻挠他出击,纵虎归山后又强令他冒险,以及其他种种劣迹和盘托出。

崇祯大为恼火,下旨逮捕熊文灿,进京师的诏狱好好审问,该杀杀。

令左良玉连降三级,戴罪自己反思。

该听话的时候桀骜不驯,不该听话的时候真他妈的听话。

朕都不知道你脑瓜子,是怎么被熊文灿给吓唬住的。

当初熊文灿当总理初期,你那狂妄的劲头怎么没了?

张献忠谷城起兵,大败左良玉后,原先接受招抚的造反武装纷纷响应,根本不鸟王光恩的血盟,大明招抚的形势急转直下。

自从清军北撤后,言官弹劾杨嗣昌的奏章不断送进宫中,使杨嗣昌坐立不安,屡次上疏引罪。

崇祯令其落职冠带视事,不久又以叙功名义恢复他的原官,对他眷顾不衰。

杨嗣昌又推荐了陈新甲担任兵部尚书。

当杨嗣昌庆幸自己可以解脱军务时,传米了张献忠反于谷城的消息,使他无法睡一个好觉。

因为杨鹤的书信,就让他睡不好,现在夜里更难睡着了。

谷城事件的贵任者熊文灿是他推荐的,熊文灿被逮,“讨贼”重任何人堪当?

崇祯也在考虑这些,杨嗣昌机敏掩盖下的粗疏,且言过其实,已被阻挠群议用其为阁臣。

在朝廷继续待着也没什么用,熊文灿那个职位还空着。

不如令其外出督师,万一成功,可以谢天下,也可以显示自己眷顾杨嗣昌的初衷。

杨嗣昌察知皇上的意向,立即自告奋勇请命督师,因为没有留别的路给他走。

既然父亲说锤匪很强,那我就先拿张献忠练练手!

祟祯作出决定,派杨嗣昌代熊文灿督师。

他在杨嗣昌的请罪疏上提笔写下了这样的谕旨:

“辅臣屡疏请罪,诚恳愈加,尤见守法之意。

可今叛寇猖獗,总理革任,以辅臣才识过人办此差事,可星驰往代,速荡妖氛,救民水火。

凯旋之日,优叙隆酬。仍赐尚方剑,督师各省兵马,自督抚镇以下俱听节制,副参以下即以赐剑从事。

第0974章 战乱再起

三天以前,朱由检还手诏杨嗣昌尽管放心回阁,就算是群臣反对,朕也用你。

但杨嗣昌再次上罪梳,转眼之间却派他出马督师。

而且连权限范围以至颁给剑敕等具体事务都作了明确规定,使杨嗣昌毫无推托的余地。

这正是朱由检的特殊御下之道。

杨嗣昌接旨后,就出任督师将要面临的难题请示崇祯。

一张献忠等窜伏房县、竹山巳久,为防其挺进中原。

责汝州、蔡州、安庆、庐州、蕲州、黄州等处严守要害,收割秋粮。

二已调辽东军队二千,准时催发,随我出征。

三张献忠等在房山、竹山一帶,是四川、湖广、河南、陕西交界处。

周遭有锤匪的实力,官军人少且山密,围剿不易,勿要限定期限。

四请户部转行督饷侍郎,淮、陕二督所辖抚镇兵力不多,可酌量减饷,而湖广、河南之饷必须加倍发给。

五吏部精选州县官,抚道必须懂军事,如用非其人,臣有权更换。

此外,他还提及量请功赏,选带将才,量给马匹等事。

可以说有了他爹杨鹤给他写信阐述事实,让杨嗣昌想的更多,准备的更加充分。

当然这里面有没有贺今朝想要借刀杀人,让官军全力去围剿张献忠的谋划,杨嗣昌也没法揣测。

但不得不说,张献忠的突然反叛,对大明朝廷是个沉重的打击。

而对其他各支农民军则是个有力的鼓舞,吸引和拖住了明政府的大批官军,这就为其他起义军(李自成)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杨嗣昌已经是箭在弦上,没有更多的选择。

崇祯收到奏疏后,表示嘉奖外,特别关照杨嗣昌。

不必如先前一样,预先立下军令状一定出“平寇限期”,为杨嗣昌留下回旋的余地。

并且对他专门叮嘱:“卿沉谋胜算,严督文武官协谋夹歼,解散安插,速奏荡平,付联委任至意。

凡人才、兵饷等事,更户兵等部有呼必应!”

崇祯又给杨嗣昌发去一封手谕,以亲笔书信形式重申前意:

“间者边陲不靖,卿虽尽瘁,不免为法受罚。

朕比因优叙,还卿前所夺官,卿引愆自贬坚请再三,所执甚正,难相听许。

朕闻《春秋》之义以功覆过,方当降徒纪,西征失律,以卿才识勘定不难,可驰传往代。

出郊之事不复内御,特赐尚方剑以使宜诛赏。

卿其芟剪蟊贼,早奏肤功。

崇祯又在平台召开御前会议。

这次会议是按照杨嗣昌的请求而举行的。

参加有内阁的杨嗣昌薛国观等,六部的吏部尚书谢升、户部尚书李待问、兵部尚书陈新甲等。

崇祯首先问坐着的户部尚书李待问:

“楚军及豫皖二扰连告缺饷,卿部日前已发过么?

现督师将要专征,有何法可以足饷?”

“回陛下,督饷侍郎张伯鲸专负军饷之责,微臣不过掌文书而已。

今辅臣系皇上特遣,宜就臣部题留款项设处,开支多寡伏候进止。”

崇祯颔首,对于李待问颇为敬重,几次三番为大军谋划军粮,左右奔走,以至于累出病来,不能行走,如今只能坐着对问。

李待问已经请求辞职二十多次,把手中的权力都放出去了,但依旧没有被皇帝准许告老还乡。

崇祯又侧头问兵部尚书陈新甲:“张献忠舍河南而人在湖广、陕西交界,这三路现有兵力多少?”

“回陛下,臣在兵部阅读文书核实之后,其数近十万人。”

崇祯问谢升:“嗣昌此行应挂何衔?”

“臣以为此行宜用督师辅臣。”

崇祯召杨嗣昌上前,对他安抚道:

“朕以寇乱,烦卿远行,朕不忍卿去左右。”

“微臣实不称职,致方内多做,宵旰忧勤,咎皆在臣。

蒙陛下又费其罪而用之,臣敢不竭其驽骀之力,唯死而止。”

崇祯听到杨嗣昌决心以身许国的表态很感动:“卿行军以何者为先?”

“兵难遥度,容臣驰至襄阳再条陈方略。

兵事烦,倚监军以办寇,今其人多不可用。”

“卿自择可者。”

杨嗣昌立即顺杆往上爬:“如张克俭、宋一鹤皆可人选。”

杨嗣昌又提出一些要求,如督饷侍郎张伯鲸应该移往楚豫用兵之地,江南用一户部司官催运即可。

左良玉大有将才,兵也可用,应当晋升为平贼将军。

崇祯一一允行。

御前会议结束后,众大臣退去,崇祯独留杨嗣昌密谈,特别叮嘱他。

“张献忠曾惊祖陵,决不可赦,其余剿抚互用。”

杨嗣昌重重点头,表示知道了,陛下请放心,我定斩了他的狗头。

闻听此言,崇祯大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