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909章

作者:秋来2

但是皇太极屡次强调,这件事就是明狗的计策,用于扰乱军心的。

尽管清军战将们屡次强调,可这种不安的种子,依旧再他们心中埋下了。

皇太极为此只能大肆回应南京等地被锤匪贺今朝所占据,大明与锤匪之间根本就不可能结成联盟。

听到南京等地被锤匪攻破的消息,大明现在就剩下北直隶等地,你们要想活命,还得投降大清。

明军士卒着实动荡起来了。

跟着唐通的那些从陕西来的老部下也显得十分亢奋,至于白广恩的那些陕西老贼,也皆是十分诧异。

毕竟曾经的陕西八十万起义军总教头,不仅当了西北锤王,还要当天下人的皇帝。

那咱们还帮大明打个屁的仗啊!

至于王朴则是想着一定要保存实力,将来还能有更多的回旋余地,不管是继续在明廷内敲银子养兵,还是投降贺今朝,只有在松锦前线保住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吴三桂等辽东军早就对锤匪有所耳闻,他们所担心的就是朝廷还能不能给他们发饷钱?

没钱发的话,索性就投了清军,毕竟好多旧相识在清军那里混的不错。

咱们过去了,依旧是关宁军,大家一起过逍遥日子。

洪承畴与皇太极之间的相互暴雷,并没有让双方之间的争斗减弱,反倒打的越来越激烈了。

洪承畴趁着清军军心动荡之时,派人去抢夺清军的红夷大炮。

代善的四子瓦克达与他的兄弟满达海守卫红夷大炮,结果被明军骑兵来争夺。

尽管他们奋力反抗,没有被明军拉走一枚火炮,但也损害了几个。

待到下雨天,明军再次前来争夺红夷大炮,双方陷入苦战。

而洪承畴又派车阵助战,满达海还没有成长起来,整个战场上光看见他哥的雄姿。

瓦克达骤马而前,前锋费雅、思哈落马,瓦克达救援,三人同骑一匹马而出。

参领哈宁阿被创坠马,瓦克达返战入敌阵,提着他归阵。

混乱当中,唐通叫人用好不容易制作好的大弹弓弹射出燃着的地雷,尽可能的多摧毁几个清军的红夷大炮。

就在这混乱的下雨天气,皇太极接到了后方传来的消息。

第1087章 洪承畴的战略

大雨还在下。

清军用不了红夷大炮,明军也用不了火铳。

或者说明军手中也没有多少火药可用了。

双方就这么在大雨当中厮杀。

清军想要发挥火炮以及弓箭狙击的优势,都发挥不出来了。

明清两方士气都低落,但清军散布谣言说明军就剩下不足月余的粮食了,可这个谣言不攻自破,谁都能清楚的看见松山大营内粮食堆积如山,且有重兵把守,大家每日也能吃得饱饭。

故而明军军心被洪承畴稳定下来了,至于南京被锤匪所得这种事,大家没有亲眼看见,就算私底下议论,洪承畴等人也不制止,就说是清军散播的谣言。

只要咱们打赢了,回到关内就晓得了。

相比于皇太极散播的谣言,洪承畴散播的谣言对清军士卒而言,才影响颇大。

他们心里好害怕!

皇太极一直都在关注着战场,然后就接到了冒雨而来的信使,跑死了七匹马才从沈阳送来的消息。

“皇上,锤匪肆虐盛京周遭,杀人放火,鼓动汉人奴仆弑主造反,带路的是硕托。”

听到这话,多尔衮等人脸色皆是露出焦急之色。

锤匪的战斗力,他们都领教过。

现在锤匪在盛京周遭肆虐,他们可都是抢过大明京师的,外面的庄园也多是属于满清贵族所拥有。

如此一来,损失最大的便是他们。

正是因为多尔衮等人进入大明境内抢掠过,才晓得自己家被抢掠是何等的下场。

皇太极也没料到自己会被锤匪偷家了!

先前贺今朝攻克南京的消息传来,让他狠狠的嗤笑了一下大明皇帝朱由检,而且还增大了他战胜明军的决心。

结果现在贺今朝的锤子砸在他头上,皇太极也知道疼了。

皇太极看着周遭的军将,不紧不慢的道:“慌什么?”

哪一个能不慌?

他们只想着抢别人,谁想自己被抢啊?

皇太极之所以能够压制黄白之间的矛盾,把八王和四大贝勒共同议事制度取消,中间就坐一把椅子付出了许多努力,这期间带领大家入关发财是非常重要的一条。

无论是明清锤匪闯贼等等,都离不开一个“钱”字。

贺今朝率领的锤匪战无不胜,打得赢清军,不是有什么崇高的信仰。

而贺今朝也无法给这支人马带来什么崇高的信仰,因为就目前环境而言,那是无根之萍。

要做的便是疯狂的撒钱,并且运用纪律来大力维持团体的正常运转。

同时这些既得利益者会紧紧跟随贺今朝的脚步,在他的剑锋所指之下,所向披靡。

把所有想要剥夺他们富贵生活的敌人,全都锤死!

皇太极也是用的这招。

至于清军入关后,为啥会得到汉族地主阶级的响应,还不是清军答应能保住他们的富贵,同时归还被闯贼夺取的良田之类的。

说到底,还是利益驱使。

谁跟大明文官武将一样,觉得自己吞了下面人的军饷,大明士卒还能像狗一样帮助他们打赢各种战事?

就算是底层人也都知晓吃饱了才好干活的道理。

可他们却装作不懂。

大明因为钱粮之事,闹了多少回乱子,这些文臣武将已经不会吸取出什么教训来。

现在满清贵族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哪个人能不着急?

“贺今朝攻破南京,忙着扫荡南方,他有什么心思来袭击朕的盛京?”

皇太极强压着怒火环视众人:“莫要因为一点点钱财损失就忘了大业,就算贺今朝他派遣一支偏师来盛京扰乱,能挑起多大的乱子?”

“可我早年间听说贺今朝闯进大明皇宫差点杀了皇帝朱由检。”多尔衮看着皇太极道:“你我家眷全都安置在盛京,若是她们落入锤匪之手,你觉得硕托会放过她们?”

“盛京有二哥守着,硕托他千里来突袭,依照你的经验而言,他是会攻打坚城,还是会四处作乱?”

皇太极的诘问,让多尔衮平静下来。

盛京可不是谁能轻易打下来的,纵然老十一巴布海是个蠢货。

可是只要不主动打开城门,锤匪休想进去。

就是城外的庄园什么的指定会损失惨重。

“再说了,骑术如此之好,定然是盘踞在蓟镇之外的察哈尔部落的蒙古人。”皇太极飞快的判断眼前的形势:

“她们打出锤匪的旗号,就是为了搅起后方的动乱,以此来帮助明军在前线取得胜利。”

“就目前而言,我们还是要在前线取得胜利,方才是解决之道。”范文程补充了一句,源头还是在这里:

“只要我们赢了明军,将来还能入塞抢掠大明,把失去的再抢回来,一点都不耽误。”

尽管锤匪突袭盛京属于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行动,可有硕托这个家伙带路,蒙古人指定晓得哪里是富裕的,哪里才是最好的。

“不错。”皇太极对着范文程颔首,随即指了指多尔衮道:“你带领正白旗去顶替济尔哈朗围困锦州,我会叫他平定叛乱,驱赶他们走,切勿深入进入草原追击,我们全力对付此处的明军。”

“只要摧毁明廷的松锦防线,我们就为今后进取中原铺平了道路。”

皇太极对于明军的招降其实一点都不成功,大多是辽东本地的明军士卒动心。

其余士卒就算赢不了,也都想着逃回关内。

锤匪袭扰盛京的消息早早的就被洪承畴散播开来,一直都是狼来了。

如今狼真的来了,皇太极依旧是捂着消息不肯让众人知道。

对于济尔哈朗率部离去,只不过是正常的调防,协助张存仁运输粮草到达前线罢了。

一直住在松山城内的洪承畴得到消息,清军在大雨当中调拨人马,奔着锦州方向去了。

不知道是要增强锦州的攻势,还是要掩人耳目换防去回援盛京。

但洪承畴却清楚的知道,反攻的时机到了。

待到各自鸣金收兵后,洪承畴冒着雨亲自去探望这群士卒。

地方太小了,以及即将发生的大战,让他不得不放低姿态,嘘寒问暖,顺便画一画大饼,来一波“白起吮脓”的操作,简单却有效。

待到夜深了,洪承畴换了身衣服,召集手底下的八个总兵。

“我得到消息,锤匪已经在盛京周遭动手了,皇太极调拨兵马回援去了。”

唐通等人皆是感到一脸的振奋。

“红夷大炮被摧毁了不少,前面的沟壑也都填的差不多了。

我意全军休战二日,第三日便全军出击,去锦州接应祖大寿,再慢慢撤回宁远。”

听到这里,从关内来的总兵都没有意见,只有吴三桂开口道:

“督师,若是这样,不就是放弃了我们辛苦守卫的宁锦防线吗?”

“大明都要灭了,还要守着这里做什么?”

大明不惜把最后的精锐聚集在这块小地方,目的就是保住宁锦防线以及护卫山海关。

朝廷的决策者们把这条防线视为明朝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大明的安危。

这一点,皇太极同他的谋臣们也是把锦州的胜负看作是决定清朝命运的头等大事。

正因为如此,双方都倾注全力争夺锦州之战的胜负。

可自从锤匪贺今朝攻破南京,闯贼李自成北上攻略山东后,一切都变了。

明廷就想着要把这些精锐士卒全都撤回关内,用来保护京师的安危,收复关内失地。

要不然李自成就能够直接从山东杀进北京来,而贺今朝也可以趁机从山西杀到北京去。

这些大明的反贼趁着明清之间决战搞事情,是崇祯等人不能忍受的。

故而崇祯全力支持辽东战事,暗示让洪承畴放手一搏,他不愿意做亡国之主!

无论是大明还是大清都为止做了近两年的努力,企图打破清军对锦州的包围,以及另一方想要攻破锦州!

关外存亡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神京”已经暴露在反贼的兵锋之下了。

洪承畴的久持战略很成功,大清已经穷了,连朝鲜都穷了。

现在锤匪肆虐沈阳周遭,正是他大举进攻的好时机。

洪承畴看着在座的总兵道:“锤匪肆虐沈阳中卫,清军军心动摇,我们只需要等清军折返回沈阳,让消息多发散一会,才会对我军越发的有利。”

唐通当即第一个表态:“都督所言,第三日请求准许我为先锋,继续出击。”

“吴三桂,此处前往锦州的道路你麾下关宁军熟悉,又是救你舅舅,就由你为先锋,打出关宁军的威风来。”

洪承畴不愿与让唐通再冒险。

万一出现什么不可抗拒的事情。

他相信唐通以及白广恩等人都会护着他逃亡,至于吴三桂这个人,他是不怎么相信的。

通过这么长的接触,他发现这个人心思很重,跟朝廷不是一条心。

甚至连喜欢跑路的王朴都比不过。

洪承畴认为这些人就算是战败跑回关内,都不会轻易剃了辫子投降皇太极的。

况且按照如今天下的情况,降了鞑子,并不是一个什么好选择。

“是。”

吴三桂自是应下来,这种事想要拒绝也拒绝不了,而且只要有祖大寿这块招牌在,对辽东军将依旧有定海神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