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第15章

作者:参娃

“媳妇,走,咱先回家去,我收拾收拾,咱俩今天就去通化,正好把两棵参卖了。”

许世彦没那个心情跟这些人扯皮,媳妇和孩子最重要。

苏安瑛还有点儿懵,但是她听丈夫的话已经习惯了,许世彦让她干啥,她就干啥。

反正她在这边也没什么东西,两件衣服洗了在外面挂着呢,出去顺手摘下来就行。

于是,两口子划拉划拉,把东西背上,就在众人愣怔怔的目光里,出了许家。

等许世彦两口子走了,屋里众人这才反应过来。

“妈,你看看老三那个德行,他现在眼里还有谁啊?”薛秀琳一脸的不高兴,扯着嗓子嚷道。

“不就是两棵棒槌一个黑瞎子胆么?他有什么可牛哄的?好家伙,这钱还没到手呢,就好像这个家装不下他了。”

薛秀琳这话,简直酸的快跟醋缸差不多了,两千块啊,谁不眼馋,谁不酸?

周桂兰坐在炕上,目光在屋里众人身上转了一圈,叹口气。

“得了,老三既然已经分家出去另过,我也管不了,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儿大不由娘,管那么多惹人嫌。

“你们要是看着老三家的日子眼馋,那我跟你爹商议商议,等今年冬天老四结了婚,你们也分出去单过。”

周桂兰可不是一般的老太太,儿子儿媳那点儿心眼儿,看的清清楚楚。

算了,树大分枝,儿女都大了,不可能一辈子留在身边,该分家就分,省得一天天闹哄哄的不消停。

周桂兰这话一出,薛秀林魏明荣妯娌俩可就高兴起来,眉梢眼角都带着笑了。

“妈,你看你这话说的,我们可没说要分家。

咱家这样就挺好的,我们可不是瑛子,不爱跟老人一起过。”

哪怕心里再高兴,也不能露出来,还得说点儿中听的表表心迹,顺道踩别人一脚。

周桂兰哼了一声没说话,只动手将许世彦留下的东西收拾了,锁进柜子里。

“妈,那黑瞎子油你放起来干啥?留着中午炖豆角吃呗,好长时间都没见油水了。”

瞧见婆婆锁柜子,魏明荣急了,别的锁起来也就罢了,那油拿出来炖菜吃多好?

“就你会吃是吧?我不会?那黑瞎子油打饼,十冬腊月扔在外面,饼都不带硬的。”

周桂兰瞪了二媳妇一眼,这就是个吃货。

“老爷们儿冬天上山捡柴禾、拉木头,留着打饼给他们带饭的,你还炖豆角?想的美。”

老辈人都是这样的做派,有什么好吃的,必须先紧着男人。

那俩儿媳妇听见这话,都撇撇嘴,她家这个婆婆,太抠门儿了。

赶紧分家吧,分家了她们自己过,爱吃什么就吃什么。

且不说许家那边众人心思浮动,只说许世彦,领着媳妇一路回了李家。

进了门啥都没管,先把背囊里的东西翻出来,“媳妇,你帮我看着点儿,我藏东西。”

五棵参,许世彦只打算卖两棵小的,其他的暂时不卖。

如今这山参的行情还是太低了,卖掉不划算,再者也怕钱太多惹人惦记,不如留着。

山参资源会逐渐减少,这么珍贵的东西以后越来越难遇见,价格也越来越高。

而且,这玩意儿关键时候能救命,是有钱都买不到的好东西。

许世彦会炮制药材,等他从通化回来,把那三棵参炮制好了放起来,保存个三五十年的不成问题。

只是藏在哪里,许世彦有点儿犯愁,就这么一间屋子,还不是自己家的,他得仔细琢磨琢磨。

这间屋子是南炕,炕梢放着炕琴,挨着炕琴的地上,搭了个架子,上头摆了一对儿花曲柳的箱子。

北边靠着墙,还有个五斗橱,整个儿屋子里也就这点儿东西,把三棵棒槌放哪儿能稳妥呢?

忽地,许世彦看见了架子下面那一堆东西。

那是分家的时候,从许家拿来的一麻袋土豆,直接堆在墙角了。

得,有办法了。

许世彦让苏安瑛看着别有外人来,自己则动手将土豆扒拉一边儿去,然后把三个参包放在了墙角,再把土豆重新堆在上面。

“成了,我就不信,还有人能猜到东西在土豆堆里?”许世彦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笑道。

“你刚才藏了什么?”苏安瑛一脸好奇。

“我进山挖了五棵参,不能让别人知道。媳妇,你可记住了啊,不管是谁,都不能说。”许世彦小声嘱咐道。

“哦,知道了。”苏安瑛瞪大了眼睛,抬手捂住嘴,连连点头。

许世彦忍不住笑了,“快,帮我找件干净的衣裳,我洗一洗换了衣服,还得去找赵大叔开介绍信。”

这年月出门可不容易,没有村里的证明或者介绍信,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苏安瑛一听,赶紧去给许世彦打了盆水,让他洗洗头擦擦身上,然后从柜子里翻出一套干净衣服。

许世彦换了衣服,立刻出门去赵家,找到赵大海,就说要领着媳妇去医院检查看病。

赵大海很痛快的就给开了证明和介绍信,还给了许世彦几斤粮票。

第二十七章 看病

趁着许世彦去开证明的工夫,苏安瑛赶紧烧火做了个汤,然后叠了厚厚一摞煎饼。

等许世彦回来,俩人喝汤就煎饼,唏哩呼噜吃完,把剩下的煎饼、咸菜收拾了装上,赶紧出发。

另外一边,许成厚下地干活,中午放工往回走,结果路上遇见个人就恭喜他。

把许成厚闹得一脸懵,不知道咋回事。

好歹抓住个人询问,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他家老三从山上回来了。

据说老三不但杀了一头黑瞎子得了熊胆,还挖了两棵参。

许成厚一听,这还了得?赶紧回家。

结果到家发现,三儿子根本没在这边,从山上回来只过来扎了一头,接着就走了。

“爹,你快管管老三吧,哪有他这样儿的,钱还没等进兜呢,就开始作。”许世先逮着机会,赶紧告状。

“你听说谁家媳妇怀个孩子,还得去医院检查的?这不是有钱烧的么?”

许成厚一听这话,立刻就炸了,“这败家玩意儿,我看他就是有点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老六,去,赶紧去你三哥那儿,把他们两口子都叫来。”许成厚火冒三丈,打发闺女去叫人。

“就会指使我。”许世琴撇撇嘴,一小声嘟囔了句,然后慢腾腾从屋里出去,找许世彦。

“爹、妈,我三哥和三嫂没在家,李大娘说他俩出门了。”不多时,许世琴回来说道。

许世琴带回来的消息,让许成厚更生气了,可再生气也没用,人家早就走了,他还能去追上给拦回来不成?

“你等着那兔崽子回来再,我非打断他的腿不可。”许成厚怒不可遏,气的连饭都吃不下了。

“这是娶了个什么媳妇?丧门星吧?自打她进了门,家里就没消停过。”这是连苏安瑛都怨上了。

“怀个孩子,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揣了个金蛋呢,还得去通化医院?”气的许成厚一脑门子汗,抓起来蒲扇猛扇。

周桂兰坐在炕上,白了丈夫两眼,“你以为谁都跟你似的?拿孩子不当事儿?”

“但凡当年你能小心点儿,咱家大闺女能没了么?”周桂兰说着,眼泪就忍不住往下掉。

周桂兰十七岁嫁给了许成厚,十八那年生下一个女娃。

那女娃生下来就格外好看,又是周桂兰的第一个孩子,她喜欢的不得了。

没成想孩子不到俩月呢,许成厚因为耍钱输了,回家来大喊大叫的,把孩子惊到了。

之后孩子就发烧拉肚子,灌了药也不好使,没过几天,孩子就没了。

“你看你,都过了这么多年,你咋还记得这事儿呢?陈年旧账你翻出来干啥?”

许成厚一下子就没了脾气,坐在炕沿上小声嘟囔。

“老三比你强百倍,还知道疼媳妇,知道爱惜孩子。

老东西我告诉你,你要是再敢打老三,惹火了我,跟你离婚。”

周桂兰从来不说这么狠的话,为了儿子,也是豁出去了。

许成厚被吓的一愣,当时傻眼。

“这,咱都多大岁数了,还离婚?说出去让人笑话。”

年纪大之后,许成厚越来越怕媳妇,一听说要离婚,顿时没脾气了。

“哼,你看着办吧。”周桂兰撂下狠话,扭头不再看丈夫。

许成厚被媳妇吓唬住,低头耷拉角的,也不敢再发脾气了,老老实实吃饭。

这个时候,许世彦和苏安瑛俩人已经过了青岭直奔珠宝岗。

到了珠宝岗买了票,没等多会儿,正好从白河到通化的慢车来了。

夫妻俩急忙上车,找了座位坐下。慢车不管大站小站都停,晃晃悠悠一直到了晚上八点,总算到了通化站。

出了车站,外面已经黑了,许世彦在旁人指点下,领着苏安瑛来到车站对面的通化旅社。

这旅社一九六零年成立的,四层楼房,有一百多个房间。

到了旅社,把大队的证明,还有俩人的结婚证,都给旅社工作人员看了。

对方给登记之后,领着他们到了二楼一个房间住下。

晚上八点多了,旅社肯定不供饭。好在他们带着煎饼咸菜呢,打壶热水,煎饼咸菜就着热水,也能糊弄一顿。

苏安瑛怀孕后本来就不舒服,又坐了大半天的火车,就感觉身上快要散架了,一点儿精神也没有。

吃过东西,两人便赶紧休息。

九月一号早晨,二人在旅社的饭堂吃了早饭,然后出门,直奔新华大街的第一医院。

到了医院挂号看病,医生给苏安瑛开了单子检查。

其实这年月也没太多检查能做,尤其是孕妇,能检查的项目很少。

几项检查下来,医生拿着化验单子看完,才告诉许世彦,苏安瑛有贫血的症状,所以怀孕后会头晕甚至晕倒。

这年月的人,饮食结构不合理,肉蛋补充不足,贫血再正常不过。

苏安瑛除了贫血没别的毛病,许世彦总算可以放心。

只是贫血,拿一些药回去吃,平日里再注意些,多补充营养也就是了。

西药主要就是乳酸亚铁,中药还可以吃阿胶、大枣一类补养。

许世彦也不管中药西药,让医生都给开了,另外,还开了叶酸、复合维生素等。

连检查带拿药,就花了六七十,看的苏安瑛直肉疼。

“早知道就不来了,没检查出什么病,还花了不少钱。”出了医院,苏安瑛就在那儿嘟囔。

“没病才好呢,咋地?你还非得检查出什么毛病才高兴?”许世彦一阵无语。

“告诉你啊,这些药都对你还有孩子有用,回去必须吃,听见没有?”

许世彦担心,苏安瑛会觉得这些药太贵,舍不得吃,很是郑重的叮嘱。

还别说,苏安瑛心里真这么想的,那老贵的药,可不能随便吃了,应该留着才是。

结果被许世彦看穿,苏安瑛只好点头答应。“那接下来咱们去哪儿?”赶紧转移话题。

“药材公司的收购部,走吧,咱们找个人打听一下。”许世彦无奈的看了媳妇一眼,这点儿小心思,都写在脸上了。

市药材公司,在各个公社和镇上的供销社,都设立了收购点儿,专门收购地道中药材。

比如大营公社的供销社,就有单独收购的柜台,只是那边给的价钱低,不划算,所以许世彦才会想着来市里出售。

第二十八章 好多钱

许世彦打听了几个人,问到了药材公司的收购部地址,也在新华大街上,离着医院不太远,就在百货大楼的旁边。

夫妻二人顺着路人的指引,找到了收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