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第191章

作者:参娃

一年级的小学生也有作业,只是少点儿。

这年月的父母都忙,起早贪黑干活,没人盯着孩子写作业,一切全凭自觉。

孩子写完作业了就去玩儿,家里人也不检查,顶多问一句,你作业写完了?

孩子要说写完了,那就行,不管了。

许海源这娃还行,每天回家先写作业,写完了会跟家里大人说一声,再去哄弟弟妹妹玩。

当然,许海源哄孩子,那就不是哄,那是带头作,作就作吧,能咋整?

许成厚手巧,木匠活干的可好了。

为了孙子回家有写作业的地方,特地给钉了两套桌椅,这边一个,许世彦家里摆一个。

课桌和椅子就跟学校里的一样,许海源坐着正好。

说话间,许成厚已经用大茶缸冲了一茶缸奶粉,每个孩子倒一杯。

“快,赶紧喝点儿,垫垫肚子,一会儿你奶就把饭做好了。”

许海清、许瑾慧这俩,如今也不用奶瓶了,能抱着杯子慢慢喝。

许成厚怕他们俩喝太多影响吃饭,就给倒了半杯,那三个大了,都是一杯。

许海源三个咕咚咕咚,几口就喝完了。

然后擦擦嘴,许海源写作业去,许瑾萍和杨皓宇俩人就上炕领着俩小的,捅咕那铁皮玩具。

看着那兔子、公鸡一蹦一蹦的,俩小家伙乐得直拍手。

许世彦趁着儿子写作业的工夫,偷偷站在儿子身后,瞅了眼儿子的作业本。

嗯,还行,写的挺板正,那本子也干干净净的,没有胡写乱画,每一页都很平整,没有窝角或是折痕之类。

不像有的孩子,念个书啊,一学期才上一半呢,课本就画的没个模样不说,还跟狗啃了似的,上头不是缺角就是戳几个窟窿。

那作业本就更别提了,能揉搓的跟烂菜叶子差不离。

许世彦记得以前听人家说,看一个孩子学习好坏,从他的橡皮就能看出来。

那橡皮要是被戳的都是眼儿,或者碎成小块儿,这孩子上课肯定不好好听讲,全在那儿玩。

许海源的橡皮,除了角有磨损,其他地方都完好,一个眼儿都没有。

许世彦笑着摇摇头,他家这儿子啊,除了调皮,真没别的毛病。

也好,就是淘气的年纪嘛,哪能像成人那样老气横秋的?

人说小子淘聪明,闺女淘灵巧,淘气的孩子有出息。

许世彦在许海源身后站了好一会儿,许海源都没发现,只一心写作业。

开学两个多月了,拼音学的差不多,开始写汉字,数学也开始写计算。

许世彦看了下,拼音、拼音田字、田字格,每样都一篇。

许海源从开始写到结束,也就半小时左右,而且那字还挺板正。

许海源最后写的是数学,把题都算完。

书本、作业本合上,正要往书包里装呢,一回头看见许世彦了。

“爸爸?你站在这儿干嘛?”许海源被吓了一跳。

“没事儿,看看你的作业写咋样?挺好的,以后继续保持。”

虚岁六岁的孩子,能把作业写到这个程度,真的很不错了,许世彦挺高兴,抬手揉了揉儿子头顶。

被爸爸夸,许海源挺高兴,但还是努力绷住小脸,很是认真的点点头。“知道了,爸爸。”

瞅着孩子故意装稳重的模样,许世彦就忍不住想笑,这娃一天天太好玩了。

“好了,去洗洗手吧,估计一会儿该吃饭了。”

刚说完,就听着外头有动静,接着苏安芳苏安花两个人进来,这俩在加工厂干活,才下班。

“二姐夫,你回来了?琴姐咋样了,手术顺利么?”

俩人一进屋就看见了许世彦,忙问道。

“挺好的,手术很成功,估计再有半个来月就能回来了。”许世彦点点头。

一听说手术很成功,姐妹俩也都很高兴。

这会儿也顾不上说别的了,赶紧去洗洗手,帮着周桂兰忙活。

不多时饭菜做好盛出来端进屋,招呼了孩子们过来吃饭。

白菜豆腐粉条,孩子们每人盛一碗,再来半块饼子。

啃着饼子吃着菜,连汤带水的吃着挺舒服。

剩下的用个小草帽盆盛一盆端上来,大人们就不用碗了,随便吃。

萝卜用开水烫了之后,去掉辛辣之气,有些甘甜,蘸点鸡蛋酱,吃着也挺香。

辣白菜是挑选包心比较饱满的大白菜,一切四瓣,先用盐撒一遍去除多余水分,然后将菜叶里面抹上特制的辣酱。

那辣酱也是自家做的,秋天的红辣椒、洋葱、大蒜,有条件还可以放点儿苹果、梨、山楂。

加盐、糖,一起剁碎了,仔细抹在白菜的每个叶片上,放到坛子里密封发酵。

发酵好的辣白菜,咸辣中微微带一点酸,还有点儿果香,最是开胃下饭。

这辣白菜,还是以前在大营的时候,跟别人学的呢。

只不过前几年日子差,也没心情折腾这些。

如今家里过的好点儿了,糖啥的能买到,周桂兰才又捡起来这手艺,秋天做一坛子辣白菜,留着慢慢吃。

东北人的餐桌多数都是这样,炖菜、酱、蘸酱菜、咸菜,有这些就足够,不用弄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

盛一碗高粱米饭,舀一勺白菜豆腐粉条盖上去,再就着点儿咸菜大酱,这顿饭就能吃的肚子溜圆。

“还是家里的饭菜好吃,外头做那些,都赶不上我妈这手艺。”

许世彦差点儿吃撑了,心满意足的放下筷子,笑道。

第三百一十二章 栽参

吃过晚饭,许世彦去找了赵建设、杨春明、黄胜利等人,商议着让那哥儿几个帮他栽参。

赵建设等人估计着许世彦也快回来了,早就把自家的活干完了,就等着许世彦回来呢。

“三哥,你要是再不回来,我们几个就寻思着直接帮你把棒槌栽上得了。”赵建设这么说的。

“明天我们都有空,咱几个一起上山。

你那三十来丈参土,连载棒槌带撒籽,不用一天就干完了。”黄胜利也也说。

“行,那就谢谢兄弟们了,我这也是没招儿,太忙了。”

许世彦含笑向几个兄弟道谢,所以说,有时候朋友处好了,比亲兄弟还亲呢。

商定了栽参的事儿,许世彦赶紧回爹妈那边,把孩子接回家去。

俩小的这些天习惯了跟爷爷奶奶住,周桂兰也担心许世彦一个人照看不过来四个孩子,所以只让许世彦把俩大的领回家。

至于杨皓宇,许世彦去找赵建设他们的时候,杨钧显就过来把孩子接走了。

参栽子和参籽是队里前几天分下来的。

许成厚跟周桂兰一边哄着孩子一边挑参栽子,用苞米窝子捆好,都装在了纸壳箱里。

以前,队里都是挑头三路的参栽子往地里栽,剩下的就当做栽子漏儿做货了。

今年承包到户,各家一下子分了三年的参土,这参栽子就不能像往年那样。

只要是芦头、须子完整,也别管大小了,全都得留下来栽到地里。

至于三年后起货能多大,也顾不上了,慢慢发展吧,以后就好了。

爷仨拿了不少东西回家,好在炕白天烧了点儿火,赶紧再烧一灶就行。

许世彦把牛皮纸包解开,里头的书挑选一番。

自己用的放到里间书房里,给孩子的,就让许海源自己放着。

许海源得了好多新书,高兴的不得了。

他现在认字不多,没法全读下来,但是可以翻里面的画。

兄妹两个抱着小人书,看的那叫一个入迷。

许世彦趁着孩子看书的工夫,赶紧烧炕、烧炉子,把屋里烧暖和了,才上炕铺被。

哄着俩孩子洗脚换衣服,然后爷仨在被窝里照着书讲了俩故事,许海源和许瑾萍这才心满意足的睡觉了。

苏安瑛没在家,许世彦早晨还得忙活上山的事儿,所以早起这顿饭肯定是在爹妈那边吃。

一早晨叫醒了儿子闺女,给俩孩子洗了脸换上衣服。

许世彦这大男人手笨,也不会给闺女扎辫子,许瑾萍就只能披着头发,去奶奶家找俩姨了。

一家人刚吃了早饭,还没等收拾桌子呢,黄胜利、赵建设等人就扛着家什过来,周长和、周庆国爷俩随后也到了。

许世彦赶紧回去套车,等他们收拾好要出发,杨钧显骑车带着儿子过来。

杨钧显把杨皓宇从车子上抱下来,告诉儿子跟许海源他们一起去上学,然后朝着许世彦笑笑。

“昨晚上小宇回家说,三哥今天要上山栽棒槌,正好我们家的活也完事儿了,帮你栽参去。”

杨钧显现在是一大队的副书记,别看生产队黄了,实际上还有很多事情忙呢。

但是队里再忙,他也得来许家帮工。

两家这是干亲,许世彦两口子帮了杨家那么多,许家有活,那必须来,这就是人情往来。

许世彦一看,杨钧显一身干活的打扮,自行车货架子上还带着制子方盘、铁锹啥的。

知道杨钧显这是早就预备好了,也就没拒绝。

就这样,许世彦赶着马车,拉着周长和、许成厚,还有参栽子和参籽,以及干活的家什。

其他那些人,都骑着自行车先行一步,直接往南天门参地走。

南天门是一处地名,因山岭两壁高耸,而中间大约五十米左右的距离,是陡然低下去的一处平台。

远远看去,好似一扇巨大天门开在天边。

天门西侧,一块巨石状如人形,仿佛守门人岿然不动,东侧,绵延山岭如同一只猛虎,盘踞在山巅。

故而当地人就把这里起名,叫做南天门。

三大队的掛划地,就在南天门南面的一片山林里,离着东岗不算近。

许世彦赶着车六点半从家里走的,到地方都快八点了。

周庆国等人骑车子快,早就到了,刚才已经用工具把池面子耧平,只等许世彦他们一到,就开始栽参。

总共三十来丈参土,上来九个人干活,那还不快?

周长和负责放池面子,许成厚递参栽子,许世彦则是去撒籽。

其余人两个一副架,拿着铁锹挖土开始栽参。

许世彦和许成厚两家七口人,一共三十七丈半参土。

那半丈为了跟别人区分,只能从中间挑个水沟,也就废了,还剩三十七丈。

其中撒十丈参籽,剩下二十七丈栽参。

主要是参栽子不够,只能多撒参籽,等着过几年发展起来,就能多栽参了。

赵建设等人都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干活也麻利,二十七丈参土对于他们来说,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众人齐动手,下午一点,活就干完了,于是把参地该收拾的都收拾好,家什都带着,赶着马车往回走。

到家不到三点,周桂兰领着请了假的苏安芳、苏安花,已经开始在厨房忙活了。

不管谁家,别人来给帮工干活,那是必须做好吃的招待。

周桂兰一早上就打发苏安芳去松江河,买了肉还有熟食啥的回来。

“呦,这么快就回来了啊?赶紧洗洗手进屋坐,饭菜马上就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