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第229章

作者:参娃

其实八四年十一月十五号,上级就下来文件了,东岗乡改为东岗镇。

但是大家伙儿叫东岗乡习惯了,一时半会儿的改不过来,好多人就是一会儿乡里一会儿镇里,反正是胡乱叫。

“咱先把话说明白啊,这些钱,不能你自己掏,大家伙儿一起出钱。”

这事儿,他们几个在省城就背着许世彦商议过了,不能照着之前的协议来办。

那时候谁也不知道能挣多少,所以许世彦说给乡里和郭守业的,他自己出。

大家伙都心里没底,没跟许世彦争讲这些。

可如今不一样了,几百万呢。

他们这些人跟在许世彦后头,每个人能分几十万,这特么就跟白捡的差不多。

要是还照着之前那样,大头的费用全都让许世彦自己出,他们这些人就太不讲究了。

许世彦把他们当哥们儿,才带着他们挣钱,他们也不能干那不是人的事儿。

所以几个人早就商议好了,所有花销全都扣出去之后,再分钱,不能让许世彦自己拿出去那么多。

“啊?不用不用,我本身就拿大头了,镇上也好,郭哥那边也罢,我来出就行。

你们才分多少啊,不用你们掏。”许世彦闻言愣了下,赶忙笑着摆手。

“真不用,郭哥那边,我琢磨着给他十万咋地也差不多了。”

郭守业就是帮着打听了消息,别的事情没让他参与,按说,分个三五万就已经够多了。

但是郭守业跟他们关系在这儿,以后少不得还要从资源处批参土啥的,这关系得好好处,多给些。

“至于镇里头,我正想跟你们商议呢,我觉得直接给钱不对劲儿。”

别的都好说,只有镇里这份儿最难弄,给钱?给多少合适?少了啥用没有。多?要多少才算多?

而且,就算给了,能不能用到正地方?

可别这头许世彦给了钱,那头镇里直接给干部发福利过年了,这事儿,保不齐。

黄胜利等人一听,各自叹一口气。

不是说镇里就不好,但是从这两年棒槌分红上头来看,办的事儿太一般。

“三哥,那你说咋办?你先说说,咱大家伙儿一起帮你参谋。”

“我的意思,不如咱办点有意义的事儿。

我是想,投二十万,在咱东岗建一个人参市场。

你们想啊,明年开始,咱各家起棒槌了吧?除了交上去的任务,其余的可以自由出售。

那咱能不能整这么一个人参的交易市场?最开始几年可能来的人少,随着各家各户棒槌越来越多,我敢说,这个市场肯定会红火起来。”

八六年以前,抚松根本没有正儿八经的人参专业市场。

县里比较有规模的土特产集市就是万良,也只是逢十赶集。

八十年代末,沿海一些地方的客商来采购人参,也只能去万良。

县里各处的参农得知消息,也都到万良进行交易,逐渐吸引了周边几个县的参户都来销售人参。

到九一年,万良抓住机遇,投资二十三万元,修建了面积两千六百平米的人参市场。

九二年投入使用,当年交易额就达到了四千万元。

万良人参市场经过几次扩建,最后建成一个集商品交易、金融、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人参综合市场。

年交易额达一亿多。

从而带动了整个镇上的人参加工、塑料加工、木器加工、人参制品包装等各种产业。

到两千年末,万良人参市场已经成为北方地区较为典型的人参集散地和交易中心。

其实九几年的时候,东岗也有个人参市场来着,就是现在的粮库大院。

最开始也挺红火的,每到秋季好多人都来交易买卖。

结果呢,也不知道东岗镇咋想的,竟然把参市那块地皮卖给个人了。

那人倒是挺有魄力,直接投钱,把人参市场翻盖起来,外头一溜门市,里头是市场摊位。

人家投了那么多钱,肯定收的费用高。

前两年还可以,后来随着人参行情不好,万良参市越发红火等各种原因,这参市就黄了,没人去。

好多人宁可在大街上交易,也不去参市里头。

两千零五年前后,东岗几个大参户联合起来,就在如今许成厚家道西那边,买下了好几家的地皮,重新弄了个参市。

这个参市就太简陋了,连围墙都没有,也不收管理费,只是交易完成过秤的时候,收个过秤费。

这个参市也只红火了几年,后来随着东岗这边种植人参越来越少,加上开发区修路、拆迁等,这个参市也没了。

许世彦的意思,趁着现在万良人参市场连影子都没有,先在东岗建一处,说不定能抢占先机。

只要好好经营,绝对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形成产业链。

那样的话,对东岗整体的经济发展,都大有用处。

这个,才是老百姓能受益的办法,直接给镇里钱,那绝对是白扯。

“哎呀,这个主意好。三叔,我可真服了你,你说你咋想出来的?”

那头,周庆国一听,啪的拍了下桌子,激动的直接站了起来。

周庆国是镇上的干部,眼界跟旁人不同,一下就能看出许世彦这主意背后,带来的经济效益。

“咋样儿?是不是觉得你三叔脑子里有点儿东西?”

许世彦瞧见周庆国那激动的样子,就笑了起来。

“那何止是有点儿啊,太有东西了。

三叔,快,赶紧跟我们讲一讲,这个参市你打算怎么建。具体一点儿。”

周庆国坐下来,一脸期待的看着许世彦。

“简单,我打算就把西边这一片房子买下来,直接推平了重新盖。

你看啊,就在东北角留个大门,整个东边还有北边临街的地方,都盖上二层楼的门市房。

里头呢,暂时只能采用露天的形式了,水泥或者沥青地面,中间搭几排摊床,周围就在地上划线,大堆的货物直接堆在地上就行。”

这事儿,许世彦琢磨很久了,脑子里已经有了雏形,这会儿拿出纸笔来,一边画,一边说给众人听。

第三百七十五章 算账分红

道西归西参村管辖,那边住户不算稠密,都是院子特别大。

一家最少占地几百平,有的甚至上千平米,买下个十户八户,面积就足够用了。

这年月房子便宜,普通三间房子带着院子,也就千八百块。

都是些老房子了,好多人家想翻盖没钱,所以多给点儿钱,镇上配合一下,另外给批点儿房场啥的。

这些人卖了房子另外盖,还能剩一笔,大多数人都能同意。

买下地皮,东边和北边临街全都建成门市,里头弄成参市。

到时候产权还归许世彦所有,参市经营权可以给镇上。

外头这些门市,可以租出去,如果家里有人手,也可以开个饭馆、旅馆、商店啥的,保管都挣钱。

就算过些年真的没经营起来,也不怕,东岗早晚要开发的,到时候拆迁,这么大的面积,也能赚一笔。

至于为啥非得在烈士墓道西这块儿建参市,主要还是这边交通方便。

正好是个十字路口,四通八达,来往都方便。

而且周围都是住户,大家伙儿都能跟着受益。

不说别的,许成厚这边整个小卖店,保管生意红火,这就是商机。

要是放到别处,比如说建材北边窑厂前头,有很大的空地,直接跟镇上说一声儿,不用花钱也能建,可那样建成了有啥用?

周围没住户,都是树林子和大泡子,旁人沾不上光,没有利益可言,那不行。

参市秋天做人参交易,夏季还可以当市场用,一举两得。

怎么算,这个也比直接给镇里钱,有用多了。

许世彦把自己的想法这么一说,所有人都觉得可行。

这笔钱肯定要往外掏,但是掏出去的钱要有意义才行,照着许世彦这么安排就很好,出钱的不亏,镇上也能得实惠。

不说别的,陈建章在任上,全力支持建起来抚松甚至东北第一个专业人参市场。

这政绩,谁能跟他比?就不信他不动心。

“三哥,我跟你说啊,这事儿你可不兴撇下咱弟兄几个。你要是不带我们,我们跟你急眼。”

这回轮到赵建设拍桌子了,“这样,你投二十万,我们几个也出二十万。

咱要整就整个大的,别小里小气的让人笑话,大方儿的,以后也省心。对吧?”后头这话,是问黄胜利等人。

“对,对,建设这话没错儿,三哥,这事儿你要是撇下我们,真跟你急。”

其他几个人都点头,就连韩立民也表态,他必须掺一股。

听听,这些人说啥呢?还要跟他翻脸?

许世彦笑了起来,“得,听你们的还不行么?

那就这样,还是我出二十万,你们几个出二十万,咱弟兄几个一起再干点儿事业。

当然,这事儿,还得是顶着你嫂子的名儿,我幕后出主意。”

许世彦现在,最好别太高调,反正都是一家人,谁出面无所谓,实惠捞到自己手里就行了。

“庆国,这事儿就交给你了啊,你去跟陈书记谈。”

许世彦瞅了周庆国一眼,周庆国在镇政府上班,他从中协商要好一些。

“成,包在我身上了,这事儿肯定能办成。”周庆国拍着胸膛保证,他一定把事情办漂亮了。

给镇上的利益解决了,郭守业那边,大家伙儿也非得要一起均摊。

许世彦咋说,大家伙儿都不同意,最后没辙,也只能把这一项当做费用扣除。

君子兰小花苗一共卖了五百五十六万,扣除各种花费、税款,以及刚才商议的这些之外,纯利润还剩四百九十万。

许世彦自己占一半儿,剩下的,那七家均分,每家三十五万。

之前在省城,各家分了一万现金,上午在县城,各家又分了二十万存款,所以这次,每家再分走十四万。

给郭守业的钱,就从家里的现金拿。

建参市的钱,从养殖场账户上再单独立一个户头存进去,到时候各项账目全都记清楚,谁也不许乱动这笔钱。

“咱兄弟在一块儿,也是这么多年了,我没把你们当外人,就跟自家兄弟一样。”

账目理清楚了,许世彦还有几句话要嘱咐一下众人。

“咱现在也都算有钱人了,我这就不用说,两百来万。

说句不好听的,从现在开始我就是啥都不干,把钱存银行里吃利息,都够我用了。”

这年月为了吸纳存款,银行给的利息特别高。

不说别的,三年期的利率五厘七,一百万一年光利息就六万多块钱。

许世彦手里这两百四十五万,存银行里一年光利息十来万,干啥能挣这么多?

真就像他说的那样,从现在开始啥都不干,成天躺着也足够花销了。

“你们也一样,三十来万,一年利息将近两万块钱,咱拼死把命的种棒槌,一年能不能挣这么多?”

许世彦看了众人一眼,个个儿都在那摇头。

“钱多不多?是挺多。

咱要是正儿八经过日子,这些钱,不说是给咱养老,咋地也能过十几年好日子。

以目前的消费水平来看,光利息都花不完,说养老不太可能,但绝对能保证十多年过得非常滋润。

“别看钱多,可要是吃喝嫖赌,尤其是后头两样,但凡沾上哪一样儿,这些钱也不抗造,三五年都是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