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贪狼星 第122章

作者:三悔人生

最终的结果就是大明的税收大量减少。

“建议是你给的,所以你应该有后续的办法吧?不然的话你爷爷怎么可能听你的建议,实行这个税制?”

动了脑子之后,朱高煦的脑筋也灵光了起来,迅速反应了过来。

“让我想想,是借着陈谔跟黄淮参你在倭国滥杀的那件事儿,一举处理掉那些乱说话的文官,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然后再取消官绅不需要缴税这条规定?”

“对了三成吧。”朱瞻壑笑了笑,放下了手中的折子。

“黄淮的事情只不过是个开头而已,而且只是部分人的做法,毕竟上早朝的人有小几百呢,不可能因为十几个官员就下这样的决定,要真是像您所说的话,那爷爷也太草率了。”

“爷爷的主要依仗有三。”

“第一,当年我借着私通倭寇的事情杀了不少的东南海商,可以说整个东南海上这个群体都所剩无几了,但却有一个大问题被遗留了下来。”

“黄淮是内阁大学士,当初他就和那些东南海上有接触,虽然当时他断得很快也很干净,但锦衣卫不是吃素的。”

“当时爷爷正要北征,朝廷内部不能有太大的动荡,所以这事儿就被暂时的压了下来。”

“现在时局稳定,虽然我们大明仍旧在征讨倭国和现在的暹罗南掌,但爷爷和大伯都在应天坐镇,就算有动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第二,石见银山和我在倭国的缴获。”

“石见银山年产白银量相当于我大明年税收的一到两成,再加上我在倭国的缴获也没有藏私,都交给了爷爷。”

“要知道,石见银山在此之前就已经开采过百年了,所以倭国并不缺白银,这也是往些年他们的贡礼中白银居多的原因。”

“石见银山加上那些缴获,再加上每年仍旧能够收取一部分赋税,所以就算是文官作乱,大明也不会因为钱的事情而担心。”

“第三,士子作乱抗议的对策。”

“今年是什么年您没忘了吧?乙未年,是要举行科举的。”

“此前因为考成法和即时候补这两个法子,官员们的头上就已经等于是悬了一柄利剑,今年又会有最少一百多名士子出仕,谁敢闹,爷爷就敢给他们换了!”

“要是还闹,爷爷就敢把他的马刀抽出来了!”

“您别看文人一天天的满嘴大道理,甚至张口闭口都是什么殉国无憾、名留青史什么的,但实际上最怕死的就是他们。”

“以前爷爷是担心如果文官杀多了,士子们大举抗议,最终导致朝中官员储备断层,但现在呢?”

“在即时候补实行之后,那些原本的替补一个个虎视眈眈,伺机上位,现在又正逢大批寒门士子出仕,就算是他们想闹,闹得起来吗?”

说完,朱瞻壑美滋滋的喝了口茶。

说到这事儿,最开心的还是他,毕竟此前那些文官明里暗里给他下绊子的不知道多少次了,现在看着文官脚下的梯子被撤了,他自然就是最开心的。

“听你这么一说……”朱高煦的脑域开发还是有限,这种太过复杂并且涉及方面太多的问题还是不适合他。

“您就别去思考这种事情了,这不适合您,最起码不适合现在的您,您还是等慢慢熟悉之后再说吧。”

朱瞻壑摆了摆手,他原本就没期望过自家老爹能够理解透彻。

“您现在要做的就是和黔宁王府一起,先把云南这边的给搞定了,相比于爷爷那边,云南想要实行新的税收制度还是很简单的。”

“什么!?”朱高煦这下子是彻底惊了。

“你到底看没看你爷爷的诏书里都写了什么?他就差明着说云南这边不需要和朝廷同步使用新的税制了,你还要做?而且还要打头做?”

“这是自然。”朱瞻壑没有任何犹豫。

“如果爷爷没提这事儿,那我反倒是不着急,可现在爷爷提了,那咱们就必须要落实到位,而且还要第一个落实到位!”

“您是藩王,而且还是已经就藩了的藩王,就是因为您拥有了别的藩王都不具有的特权,所以您才不能给别人留下任何把柄。”

“现在爷爷还在,他老人家还能压得住,您有没有想过爷爷不在了,大伯登基继位的时候?”

朱瞻壑的一席话让朱高煦猛地清醒了过来。

他这人就是这样,说句难听的,他就是属于得志便猖狂的那一种人,而且一猖狂就容易得意忘形。

现在的朱高煦就有点儿处于这个状态下了。

自打来到云南之后,在朱瞻壑的行动下,云南可以说是大明这两年相当耀眼的存在了,这就难免让朱高煦有点飘了。

“行了,这种事儿我就不管了,您和沐家人去做就行了。”朱瞻壑一边说着一边站起了身,准备回去睡一觉。

长途,尤其是长途骑马的感觉是真的难受,身体是又累又疼。

“等会儿!”朱高煦被自己儿子给喊回了魂。

“有两个人需要你去处理一下。”

“处理?”朱瞻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什么人还需要我处理,让朱恒去不行吗?”

……

朱高煦很是无语地看着自己的儿子,他一度觉得自己这个儿子是杀人杀多了变傻了。

“我说的人怕是不能这么处理,因为第一个人叫胡穂,是之前那个胡广的小儿子。”

“第二个人就更不行了,因为他是兵部尚书金忠的继子,你要是真给处理了,那怕是咱们爷俩儿就得收拾收拾逃命去了。”

第一百九十三章 :明初第五大案

胡穂是在朱高煦一家就藩不久之后就来到云南的,因为不是自己选择带过来的原因,朱瞻壑打从一开始就不打算用这个胡穂。

甚至连搭理都不想搭理他,别的不说,就说胡穂曾经给东宫传信一事,朱瞻壑就有足够的理由不信任他。

不过,说是这么说,但一直就这么扔在那里也不是个事儿。

人是老爷子扔过来的,且不管是当做钉子还是当做什么的,朱瞻壑最起码也得给他个一官半职的,而且还是得在王府里的那种。

顶多就是不让他接触到不该接触的东西就是了,相当于是给他挂个空职,养着就是了。

不过就现在来看,这胡穂可能还真不是什么钉子,因为据老爷子这两年的所作所为来看,这个可能性不是很大。

所以,对于老爷子把胡穂给扔过来这件事儿,现在的朱瞻壑更愿意相信另一个可能。

老爷子打算恶心文官一把。

想想也是,胡广是文渊阁大学士,这可以说是文人能够在永乐朝所能做到的顶峰了,再往前的话那就是觊觎大位了。

这种领头羊级别的人物被老爷子给赶回家了,如无意外的话最起码十几年不能再做官了,而且不管胡广还是胡广的儿子们都是这样。

在这种情况下把胡穂给扔过来,相当于是既撤掉了文官的一个领头羊,还把这只领头羊的儿子给送到了文官的敌人手中。

想想还真是挺恶心的。

你想啊,像胡穂这种人,第一他年纪太小,第二权利不够,在云南获得什么权利完全取决于朱高煦一家子的决定,第三就是太过于明显。

在封建时代,大部分人家都会选择着重培养嫡长子,毕竟嫡长子是要继承家业的,代表着传承。

这样一来,小儿子就得不到什么资源,再加上年纪小,能做的事情就更少了。

至于在云南能得到什么权利?这个就更好说了。

老爷子就说让胡穂来云南辅佐朱高煦一家子,但具体官职需要朱高煦一家子定,也就是说朱瞻壑就算是让他去挑大粪他都得受着。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能帮文官集团做到什么?

还有剩下的第三点。

胡穂是胡广的儿子,是文官阵营的人,胡广还是最先和朱瞻壑不对付,甚至互飙脏话。

这样的关系,胡穂来到云南,朱瞻壑能不防着?

所以,现在的胡穂,其实已经是一枚弃子了。

恶心到了文官,老爷子的目的达到了;没得到半分云南的情报,文官也不做指望了。

“如果不愿意的话,你们可以拒绝。”

翌日,朱瞻壑一大早就把胡穂和金涯给叫到了自己的家里。

胡穂现在不是很重要,只要不死,那就不会有人说什么,但金涯不行。

金涯是金忠的继子,是老爷子为了金忠,而且完全是出于私人情感才金涯给送过来的,为的就是……

唉,想想也很简单,金涯此前被当做金忠的继承人被培养了这么久,但现在金忠有了亲生儿子,原本会给到金涯的资源自然而然的就没了。

从老爷子的个人情感出发,他是希望金涯和金达兄弟俩全都长大成材,这样才能不辜负那个兢兢业业的臣子,也是帮助他靖难成功,是靖难第二功臣的金忠。

所以,这金涯才是真正的麻烦。

“我等但凭世子殿下吩咐。”胡穂和金涯并没有任何异议。

朱瞻壑中规中矩的给他们安排了职位,是帮助户部统计云南以及交趾一带的人口和户籍。

要说这是个养老养闲的岗位吧,算不上,毕竟是户籍相关的事情,是要和户部挂钩的。

但要说这事儿重要吧,实际上也就那样。

说白了,这就是跟在后面捡功劳,而且还是苦劳的事情,算不上好也算不上不好。

“那你们就去跟户部官员对接吧,这段时间进入交趾的他国百姓很多,户部的官员都要忙不过来了。”

见胡穂和金涯二人没有异议,朱瞻壑也自然是很舒坦的。

胡穂无所谓,金涯他是真的打算好好培养培养。

关于金涯,朱瞻壑记得他的弟弟,也就是金忠的亲子金达是个挺出色的官员,能言敢谏,虽然在后世的名气不大,但也是载入史册的。

现在金达被留在了应天,金涯来了云南,就现在的情况来说,这兄弟俩已经变成了作品。

谁更加出色,那就从侧面给朱高炽或者是朱高煦加分。

这其实就是一场无意义的较量,甚至极有可能人家太子都不会在意,但朱瞻壑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只不过朱瞻壑不知道的是,他刚刚想到的朱高炽,现在正准备成为老爷子的一把刀。

搅乱整个大明,杀出一片新天地的刀!

……

应天府,皇宫,奉天门。

“陛下!不可!”

金幼孜满脸急切,甚至抬头直视坐在龙椅之上的朱棣。

“哦?”朱棣的眼睛眯了起来,语调上扬。

在这奉天门内的其实都是老人精了,就算是不知道官场的那些弯弯绕绕,但上朝这么多次,对于朱棣的脾性他们是早就摸清楚了。

一见朱棣露出这样的表情,金幼孜就知道事情坏了。

但即便如此,他也不能不说。

“陛下,新税制才刚刚推行,您现在就要下令让官绅也同寻常百姓一样纳粮,这无疑会让天下所有的官绅不满,若是被有心之人利用的话……”

这次,金幼孜还真是没有什么私心。

他的想法就和他说的那样,如果让官绅一体纳粮,那动的就是整个大明中上层人士的利益。

别说是明朝了,这事儿放在任何时代都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除非是秦始皇和汉武帝这种杀伐果断的人。

但实际上,金幼孜可能忘了,他面前的这位皇帝也是这样一个人。

“纪纲!”

朱棣一声沉喝,穿透力极强,让这奉天门内绝大部分的官员都为之一抖。

随着朱棣的话音落下,纪纲迅速站了出来,对着朱棣行了一礼,然后马上转身出了奉天门。

前前后后也不过是几个呼吸的时间,纪纲就重回奉天门,但这次他不是一个人回来的。

锦衣卫,一百多名锦衣卫跟在纪纲的身后进了奉天门。

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是每两个人为一组,押着人上来的。

看着被锦衣卫押上来的人,有的人不明所以,有的人脸色巨变,还有的人甚至已经跌坐在地了。

“看来,已经有人知道是什么事情了。”

朱棣缓缓地从龙椅上站起身来,下了台阶。

走在百官中间,朱棣脸上的表情满是深意,当朱棣走到面前的时候,几乎每个官员都是神情紧张。

然而,朱棣却并没有直接对他们发难,而是走到了纪纲的身后,蹲了下来。

“知道是什么事情吗?”朱棣看着面前的胡俨,语气玩味。

“知……知道……”胡俨低着头,不敢看朱棣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