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系学霸 第751章

作者:不吃小南瓜

赵奕听着不断的点头,“这是很了不起的提升,微型光路管嵌入技术,就是要向着芯片技术看齐。”

“但是,微型光路管嵌入的要求,要比芯片负责很多,不可能做到几纳米,也不需要那样做。”

“在空间链接技术方向上,对于纳米级的光路管道,还是有很高需求的,针对其他方向,更多是要研发更好的材料,比如,保证管道完全不吸热以及追求内径变得更加平滑、误差更小。”

赵奕说的最新科技对于光路管道的技术要求。

比如,反重力技术,并不是管道越小越好,因为太小的光束发生器功率跟不上,而纳米级的高功率光路直径,等于是发射激光,管道材质也根本包不住。

但是,空间链接技术的需求没有那么高,就可以不断降低光路管道内径,让链接设备能做的更小一些,才能应用在更多的场景上。

赵奕走到了技术部,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把光路管道的内径扩大一倍,以你们现在的技术,管道的直径会扩大多少?”

“计算一下。”娄胜吩咐了一下王荣华经理。

很快,结果出来了。

“内径扩大一倍,整体扩大三分之一左右!”

赵奕仔细的思考了一下,计算出了反重力技术的需求。

原本的反重力体系,最低需要直径十米左右,反重力系统内部大大小小的光路通道十分复杂,而依靠现在的技术,可以大大的缩小光路通道,就可以把直径大大的缩小。

“如果改善了大型的通路,再进行细节化设计,大概两米就够了吧?”

这个结果非常的惊喜。

赵奕一直都希望能设计一款民用的飞机,他只参与过涡扇发动机、战-斗机的设计,f-40就是最完善的设计产品了。

在做反重力技术的研发以后,飞机的设计似乎就和他无关了,主要是因为反重力技术非常庞大,很难运用在民用领域的航空飞行上。

最开始反重力技术出现的时候,对民用航空的冲击力还是非常大的,很多民用航空领域的企业股价都受到了重大影响,主要是因为反重力技术的发展,似乎就会给民用航空带来直接的冲击。

一直到现在,市场已经消化了反重力技术的影响。

事实上,反动力技术的发展对于民用航空市场的冲击力并不强,最少没有想象中的大。

比如,民航飞机,几乎就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反重力飞行器非常的庞大,每次飞行的消耗也非常大,另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反重力飞行器更擅长垂直起落,横向飞行的速度并不快,根本不可能赶得上,专门针对空气流动为动力,设计出来的各种涡轮式飞机,因为阻碍飞机横向速度的主要是空气阻力,而不是重力。

现在能够大大做要反重力装置,就可以在民用飞机上,采用反重力的设计,可以让飞机阻碍的对抗重力,就可以减少一些为了上升而形成阻力的设计。

比如,双翼。

民用飞机的双翼主要是用来借助空气实现上升。

如果有反重力系统提供引力隔绝,飞机就可以无阻碍的上升,根本就不需要再设计横向的机翼。

等等。

再不考虑飞机上升的前提下,就可以做很多灵活的设计,能保证飞机的速度、灵活性,还能大大提升运载量。

赵奕思考着问了一个问题,“如果奕星科技想要使用这项技术,我们该怎么进行合作呢?”

这就涉及到专利使用了。

娄胜顿时笑了起来,他们做研发的目的,一个是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产品性能,另一个也希望获得收益。

毫无疑问,专利授权就能够获得直接的收益。

奕星是航天科技公司,掌握着相当先进的技术,肯定会使用很多光电技术,自然就是新辉光电的主要客户,而且是超级大客户。

这方面,就需要仔细谈了。

——

赵奕不会亲自上场去谈专利收取,他只是和娄胜聊了几句,再对技术进行一番了解,就让奕星科技派出团队,专门过来谈一下专利授权问题。

作为一家航天科技公司,他们必须要使用反重力、空间链接等技术,对光路管道有直接需求,最高端的纳米级光路管嵌入技术,肯定是要使用的。

不过现在需要不需要,直接谈下专利肯定没有错。

赵奕回到了首都以后,还是在奕星的技术部工作,他没有参与其他工作,而是着手进行了汽车设计。

他要设计一台‘飞行汽车’。

当反重力系统能缩小到直径两米,不做飞机汽车的设计,实在是太遗憾了,他完全当成是兴趣在工作,主要是因为,从小的时候开始,他就想过未来有一天,能乘坐直接飞行的汽车。

现在梦想就要实现了。

赵奕是以无限动力汽车为基础进行的设计,目的是能设计一台,‘无限动力飞行汽车’,也就是在原本的设计中,添加一些部件。

比如,风扇式推进器。

之所以用风扇式推进,而不是喷射式推进,主要是考虑到民用问题,喷射式的设计显然不能随意上路,会直接影响到后面或下方的汽车。

但是,风扇式推进有个问题是动力不足,也就是汽车依靠反重力系统飞起来,也不可能有太快的飞行速度。

这就是个大问题了。

李建华走过来看到电脑上的设计图,疑惑的问道,“这是什么汽车?怎么底下还带着圆盘?还带着拉拽式风扇?看起来怪怪的。”

“飞行汽车。”

赵奕抬起头问向李建华,“除了风扇和喷气,飞机还能有什么动力?”

“——?”

李建华思考了好半天,都没有想出第三种方法,历史以来的飞机都只有风扇和喷漆两种方式。

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也是前面有个风扇螺旋桨,推动空气形成向前拉拽的力。

后来的飞机想要追求速度,就必须采用喷气式、增压喷气式。

看着电脑上的设计图,李建华忽然问道,“》 “对。”

“也就是说,你设计的这个飞行汽车,可以正常漂起来,对不对?”

“是啊?”

李建华笑道,“我觉得你可以参考轮船的设计,当不用考虑重力的时候,不就等于是在空气中游动吗?”

赵奕听罢恍然道,“有道理啊!就是一艘在空气里的船!”

顿时,好多想法就来了。

不过赵奕没有继续做设计,李建华谈起了奕星的拆分问题。

这是最大的问题。

奕星打断分割奕星无限动力公司,让无限动力公司单独上市,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的拆分是很负责的,主要涉及到很多的技术专利以及资金等问题。

对于奕星来说,奕星科技是技术母公司,而无限动力公司则是使用母公司技术,独立出去能实现大批盈利的子公司。

子公司要独立出去,未来就会独立运营,肯定要把技术专利、资金等划分个清清楚楚。

这不仅仅是‘分家产’的问题,还包括未来发展的问题。

无限动力汽车使用的是太阳能传输动力技术,而太阳能传输动力技术属于奕星科技所有。

另外,聚能卫星同样属于奕星科技所有。

这两部分就是大头了。

无限动力公司拆分出去以后,肯定要源源不断的支付技术专利费,奕星内部一直都在讨论着。

有两种支付方式,一种是定额的支付,一种是销售分成的支付。

多数人倾向于后者。

因为销售分成就直接和无限动力公司的业绩挂钩,同时也不会因为大额的专利费,拖累无限动力公司的发展。

这种支付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卖的多、付的多,卖的少、付的少。

另外,一个焦点就是聚能卫星的使用问题。

这方面倒是争议不大。

奕星无限动力拆分已经确定,内部组建了个团队,专门负责和奕星科技谈判,他们把太阳能传输动力的使用,分成了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是原有卫星的使用,使用费用价格大概是,二十万千瓦转化能量传输,每一年支付一亿人民币。

后续的合同重新签订,价格上涨一倍以上,差不多每一台聚能卫星,每一年支付两亿人民币的使用费。

这个价格可以让奕星科技在七年左右的时间,收回发射聚能卫星的成本,同时,也可以让奕星科技,对于发射的聚能卫星拥有独立运营权。

比如,最新发射的聚能卫星,所传输的太阳能,可以租借给奕星无限动力公司,也可以租借给其他公司。

这样一来,奕星无限动力公司,就成为了完全自主运营的公司,而不是依靠奕星科技运营的公司。

自主运营的公司才能够完成上市,后续的发展才能够自主负责。

等等。

无限动力公司的拆分公司还是非常复杂的,公司一直都在做这件事情,但拆分是肯定的,因为奕星科技主要负责研发,而无限动力公司,主要是做汽车销售。

两者,已经走在了不同的方向。

如果继续混淆在一起,内部都会出现很多问题。

比如,技术部。

他们需要为无限动力汽车相关的研发工作,却不知道类似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因为无限动力汽车的发展,与他们不存在直接关系。

赵奕只是关心了一下无限动力公司拆分工作,实际上,工作都是其他专业的人来做,他只负责审核最终结果。

无限动力公司拆分上市,好处还是有很多的。

最直接的是,不管是奕星科技,还是无限动力公司,都能够拿到一大笔的资金,可以直接投入到研发或扩大发展上。

这就是最直接的好处。

另外,上市运营也会受到市场监督,运营会变得正规很多,而不像是现在有些混乱的情况。

第七百零三章 月球基地计划开启第二阶段

无限动力公司的上市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奕星已经对外放出了消息,好多人都在等待着、讨论着,绝大部分人都对无限动力公司非常看好,主要是无限动力公司,国内外几乎没有竞争对手,最少暂时没有任何旳竞争对手,未来几年扩大式发展是可以预期的。

这样一个肯定赚钱的公司,只要完成上市股价就会飙升。

但是,无限动力公司暂时还没有向提交上市申请,主要是因为公司内部拆分工作还没有全部结束。

即便如此,上市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比如,已经邀请审核机构入驻监督。

公司的拆分、管理工作,就不用找赵奕太操心了,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兴趣爱好中--

飞行汽车。

赵奕已经完成了整体框架的设计,李建华说可以参考轮船在大海中行驶,确实给了他一些灵感启发。

虽然轮船的动力来说,本质上也是用轮机把海水向后推,但因为海水的密度比较高,轮船使用的轮机比起飞机的风扇就要小太多了。

换句话说,赵奕的想法就是设计转动的轮机,而轮机的规模可以设计的很小,就可以和轮胎结合在一起。

他的设计是轮胎内层,换做可以展开扇叶的模式。

当汽车漂浮到天空上时,就可以把外层的轮胎收回,让内层的扇叶展开,运用同样的电动机,就可以带动四个轮机(车轮),不断的转动,来让汽车真正实现向前加速飞行。

这一种动力支撑还是有些不足的。

设计又在汽车下方,增加了两个微型涡轮增压式喷气孔,大体上就是简化了战斗机发动机的设计,只是燃烧室并不是用燃油,而是直接利用太阳能传输技术,直接把太阳周边的光能传输进来,高效光能根本不需要转化,就足以对空气进行加热了。

“这种设计,汽车上在陆地上行驶的时候也可以使用。”

“只是陆地行驶的速度并不快,效果很差。”

赵奕思考着。

他有些得意的设计还是微型涡轮增压发动机,使用太阳能传输的高效光能,直接来加热空气使用,甚至可以推广到民用飞机领域。

这样就能让民用飞机,也同样拥有无限动力。

唯一就是,功率很低。

哪怕是太阳周边传过来的太阳能,温度和功率也是不够的,最高就只有几百摄氏度,加热高压缩空气的效率很低,用在民航飞机上,就会让飞机的速度严重受限,飞机吨位过大甚至都飞不起来。

当然,用在飞行汽车上,做辅助飞行动力使用,已经是足够了。

赵奕简单做了计算,“微型涡轮增压发动机,再加上四个转动轮机,差不多可以让飞行汽车,最高维持300公里以上的速度了。”

“这个速度大概能赶上高铁吧?”

“也不差了!”

民用来说肯定是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