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第223章

作者:风霜半纸

  万历帝随机抽选的是位于京西翠微山的法济寺。

  这座寺庙也是大有来头。

  是正统年间,堡宗猪骑朕身边的大太监李通主持修建的,在京师的众多寺庙里,也算是比较有名。

  万历帝立刻向着京西而去,但正印副印以及礼部的官员们,却硬着头皮不敢去。

  为何?

  因为当初建那座寺庙,就有问题。

  传说当时是大太监李通梦到神仙指点,说翠微山有仙地,所以才在那里建寺庙。

  然而难道真的是那个大太监李通,梦到了所谓的佛门圣地之类的吗?

  非也!

  完全就是因为翠微山那块地方风景秀丽,周边村庄,百姓生活殷实。

  在那里原本就有一座千年古刹龙泉寺,只是毁于战火,百姓们普遍信仰佛教。

  法济寺落座在那里有香火基础,还可以将周边的良田囊括进寺庙产业里。

  所以法济寺也是一座香火相对鼎盛,而且产业庞大的寺庙。

  正印副印还有四个礼部官员,他们每年能从法济寺拿到不少的孝敬。

  钱是从哪里来的?不就是盘剥百姓吗?

  现在果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原本不拦这件事,可能法济寺还能源源不断给自己提供钱财。

  现在这么一闹,皇帝陛下亲自去,而且还是微服私访,什么问题都给看出来了。

  很快,万历帝一行人就来到了法济寺。

  由于万历帝提前让锦衣卫告知法济寺,说正印副印以及礼部官员要来寺庙视察工作。

  所以人家寺院早就已经敲锣打鼓摆好了阵势。

  那就一个铺张啊,大大小小的和尚,总共三四百号在山门口迎接。

  就连从山门口外上山的那条道路,一里多地,都已经提前安排沙弥扫干净。

  真是净水泼街、黄土垫道,甚至还铺上了红地毯。

  虽然也就五六百米,但也足够说明这帮和尚搞排场奢侈这一套,熟稔得很。

  这他妈是和尚吗?

  这他妈不是一群官僚?

  这么会拍马屁。

  所以当正印、副印以及礼部的官员硬着头皮走在前边,万历帝以及李如柏还有后边五十个荷枪实弹的锦衣卫,跟在后边踩在那红地毯上时,万历帝就已经开始咬牙切齿了。

  你妈个逼,你们玩得挺花呀……

  第一更!!

第290章 放一石粮收三十石回来!这群和尚厉

  害啊!这不是放贷,这是抢劫

  万历帝就光是从这五六百米的红地毯就可以看得出来,

  这帮和尚必然是十分有钱,而且很舍得下本钱。

  万历帝很奇怪呀,你法济寺是和尚庙,为啥要搞这种排场。

  而且只是迎接正印、副印以及礼部的几个官员而已。

  即便这几个官员都是直接管辖你们寺庙的事情,也不至于如此排场。

  万历帝看着这些排场,催促四号和五号:“走啊!”

  正印副印礼部的四个官员,额头都开始冒汗水了。

  实在不应该选这个法济寺的。

  法济寺一向就喜欢搞这一种不切实际的排场。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主持一直有当官的心思。

  他不仅想要在这里当方丈,也想要到京城去当当官,所以人家非常会拍马屁,人家非常会搞经营,人家非常会做各种秀。

  如果是放在以前,原本这是正印、副印和礼部官员都非常喜欢的仪式,

  毕竟京城边上天子脚下,可自己依旧能享受到这一份尊重,那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事情。

  但此一时彼一时。

  如今皇帝陛下可是在边上看着,从目前的情况看就已经暴露出一个问题。

  平日里他们来这座寺庙,借着检查的名义,也一定会受到这样的招待。

  仅仅只是进一个山门就能够这样招待,那么到了里边还不得是山珍海味,天上飞的,地下走的,鱼水里游的,全部都上来,要不然的话不是浪费了这一条红地毯不是。

  两边更有武僧在护驾。

  几十个人就这么浩浩荡荡地上了山门。

  到了山门口,远远地就看到留着花白胡须身着袈裟的方丈正在迎接。

  以他为中心,两边呈八字形站满了各个等级的和尚,每个人都一脸的笑容。

  等正印、副印和礼部官员到来之后,方丈立刻下来。

  为什么会有这么高规格呢?

  这就叫县官不如现管。

  正印和副印作为天下寺庙的领头,他们就是和尚的老大。

  所以即便没有礼部的这四名官员,和尚们也得摆下这样的正式迎接。

  正印副印见状,那已经是浑身冒汗。

  虽说陛下是为了来看一看他们这些寺庙,是不是放贷的利息比民间高利贷还要高。

  但不用看了,如此大的排场就已经说明这座寺庙不仅有钱,而且乱花。

  你的钱,从哪里来的,伱讲得清楚吗?

  你一座寺庙,你到底从哪个途径能够搞来如此多的钱财,用来铺张浪费。

  法济寺方丈来到了正印、副印面前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参见正印副印。”

  边上的和尚们也立刻双手合十参拜。

  正印和副印此时已经心如死灰,就听到方站说,“贫僧接到两位大人要来的消息,已经在寺内准备好了上等的素斋,

  一如您之前的口味,安排得妥妥当当,绝不会出现去年您在宴席上不满意的情况。

  做接待宴的十多名厨子也全部都换了,如今已经增加到二十名厨子。

  各地的菜色都做得相当好,您必然满意。”

  听着方丈的话呀,正印和副印死了心都有了。

  你妈的,你讲这些干什么?

  老子好不容易来这里一趟,你居然把去年的账都给抖露出来,这不是想我们死得不够快吗?

  万历帝则在后边冷笑,好样的,一个寺庙光是做接待餐的厨子就达到二十个,那平时他们的接待量一定很大。

  主持没有发现正印副印两个人脸色的变化,反而是看了看身后边带过来的万历帝。

  见他是个十岁的孩子,以为是礼部几名官员中哪一个人的儿子。

  他笑了笑:“作为小施主,也尽可放心,我们寺庙有专门做糖葫芦的,这还是上次礼部侍郎家的小公子说,想要吃冰糖葫芦,我们专门找了两个师傅定点在这做。”

  他一方面是想要显示一下礼部侍郎上次也来过,另一方面也要告知,我们准备得很妥当,小孩老人都可以招待。

  正印终于不耐烦了,“好了好了,赶紧进去摆什么排场?

  咱们是当和尚的又不是干其他的,你这般做法简直铺张浪费。”

  法济寺主持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大人,您教训的是。

  要是一般的官员进来,我们也不至于搞这样的排场,但您可是僧录司掌印,我们要是再不知道点规矩,那岂不是白活了。”

  正印和副印不知道该说什么,急匆匆要进去。

  万历帝却道:“别走那么快呀,我还想知道知道你们平时要接待些什么人?都是些什么规格?我小孩子家的很感兴趣。”

  万历帝这么一问,正印副印脖子都硬了,边上的李如柏皮笑肉不笑,“几位大人难道这也不能说吗?”

  虽是问,但其实就是命令。

  正印只好硬着头皮说道,“那你说说呗。”

  估计这也是机密,不能多说,但正印既然让法济寺主持说话,主持立刻打开了话匣子,还以为是要让他炫耀炫耀。

  “这位小施主你们有所不知,别看我们这只是寺庙,但是接待的规格,一点都不比任何一个衙门要小。

  旁的不说,礼部尚书大人时常喜欢到我们这小庙来休息几天。

  我们这里好山好水,还有如此多伺候的人,安排的绝不会比最好的客栈差,最重要的隐秘。”

  万历帝问道,“那我就很奇怪,每年朝廷给你们拨的钱,只是维持庙宇修建,香火钱也不会太多,即便你们还有点产业,那也不至于如此铺张,这些钱,你们又是从何而来?”

  说到这敏感问题,法济寺的主持就不再说话了,而是看向了正印和副印。

  估计心里边也在想啊,这个小孩怎么问这么敏感的问题?

  这能回答吗?

  李如柏见正印不说话,又在他背后说了,“难道这也不能说吗?我们只是好奇。”

  正印眼前阵阵发黑,他甚至感觉到了,李如柏在跟他说话的时候,左手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掏出了把刀抵在了他的腰后面。

  他知道完了。

  这个口无遮拦的家伙根本看不出来,他们一行人很是不同。

  当然也不能怪主持,毕竟皇帝陛下才十岁呀,法济寺主持怎么能想得到,这是微服私访的皇帝。

  正印咬着牙:“说……说呀,这有什么不能说的。”

  正印说话的时候还不忘给主持打眼色,那意思是说,你不要乱说话。

  可法济寺主持会错了意,还以为正印在责怪自己不会办事。

  他觉得委屈,不过很快就明白过来,心里面对自己说:我也是糊涂,能跟着这两位大人还有礼部几位大人过来的,有什么不能说,大家都是明白的。

  估计几位大人也是想听听真实情况,在这山门口说,总好过到了里面去说,毕竟寺庙里面人多嘴杂,被别人听了去,传出去不好。

  当下心里面佩服正印想得周密。

  对对对,一定是这样。

  于是他敞开了话匣子,他想着反正都是自己人,这几位官员都是管着自己这座寺庙的,平日里收了自家这么多的好处,还能够坑自己吗?

  绝对不会。

  于是他笑道:“小施主你就有所不知,光是靠朝廷下拨的那些钱以及香火钱,还有这十来万亩土地的产业,根本支撑不了我们这么大的寺庙的日常开销。

  我们最大的一笔当然是放贷了。

  这可是寺庙自古以来的手艺。

  像我们每年贷一石粮出去,来年就能收到六石。

  那些百姓还完了粮食,他还不得还愿吗?

  每年至少收他两石的还愿粮,收他个十年。

  放一笔就能收三十石左右,这一年接一年,连续不断,每年寺庙里面就有一笔不菲的收入,这才是大头。”

  万历帝听了这段话,竖起了拇指,“厉害厉害,放出去一石粮食,居然能收十几年的利息,还是你们会做买卖呀。”

  住持双手合十,“这都是佛祖赏饭吃啊,不算什么。”